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9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docx

地理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解析版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单选题(25×2=50分)

柳州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蜿蜒的柳江绕城而过,形成一个壶形,导致柳州市几乎每年都遭遇洪水威胁。

上世纪末柳州市修建了大量防洪堤,将柳江与城区隔离开来。

下图所示为防洪堤一段,在一定季节,河漫滩和部分防洪堤上被附近居民种满了自给为主的蔬菜,此时蔬菜长势旺盛。

回答下面小题。

1.图所示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居民该季节能够在此地种植蔬菜,最主要是因为()

A.河漫滩土壤肥沃,蔬菜品质好B.河漫滩面积广阔,且属于未利用荒地

C.蔬菜需水量大,此地灌溉水源充足D.靠近城市,市场广阔,取得经济效益

3.据悉,有关部门将会对防洪堤上的蔬菜和其他农作物予以铲除,主要是因为其会()

A.破坏城市景观协调性B.给防洪堤带来安全隐患

C.施农药化肥带来环境污染D.遮挡道路影响居民通行

【答案】1.D2.B3.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此时蔬菜长势较好,根据材料,蔬菜生长在河漫滩上。

汛期过后,河漫滩裸露出的荒地较多,夏秋为雨季,此时最可能为冬季。

【2题详解】

广西平原沃土较少,当地居民在河滩种植蔬菜,其原因最可能是河滩地是荒地,选B。

【3题详解】

高秆农作物由于植株高大且根系发达,汛期时会影响防洪,故防洪堤外河滩严禁种植玉米、香蕉等高杆农作物,选C。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秋分日北京时间14:

1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

C.松嫩平原D.内蒙古高原

5.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则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至日当地昼长稍长于14小时

B.夏至日当地正午日影朝正南

C.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大幅度为46°52′

D.冬季农业生产低温冻害多

【答案】4.A5.B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从题干中“秋分日北京时间,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可知,当地正午12时,北京时间14:

10时,则当地所在经线的度数为1200-(14:

10-12:

00)*150="87.50E;"从题干中“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说明物体与物影长度相同,则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0,因为此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所以该地位于450N;则该地地理坐标为(87.50E,450N)。

松嫩平原介于(45°01′~48°27′56N〃,东经130°13′~135°05′26N〃),塔里木盆地位于(36°~42°N,75°~90°E),准噶尔盆地(45°~48°N,80°~90°E),内蒙古高原,位于(40°N,100~120°E);则该地可能位于准噶尔盆地。

【5题详解】

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500=900-(x+23026′),则该地纬度为16034′N;当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南侧,则当地正午日影朝南。

根据已经掌握到知识可知,在200纬线上的白昼最长为13时13分,而该地纬度小于200,则该地最长昼长少14小时;当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50°,则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40°,从区域定位可知,该地位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因为印度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冬季风,所以该地冬季农业生产不受低温冻害影响。

考点:

考查时间计算和区域定位,考查学生地理的计算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地球运动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

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7.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6.B7.A

【解析】

【6题详解】

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7题详解】

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

B.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C.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

D.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

9.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C.爪哇岛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D.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

【答案】8.C9.D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浓烟雾范围比较大,而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加上此时盛行西南风,而新加坡西南面苏门答腊岛也有分布,所以该雾霾来自苏门答腊岛,并不是新加坡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的烟雾,AB错。

烟雾往东北方扩散,说明此时吹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末春初,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忙着剪羊毛,C对。

故选C。

【9题详解】

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A错。

马来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西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冬季盛行东北风,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B错。

爪哇岛因火山喷发带来火山灰,土壤肥沃,有机质多,C错。

北印度冬季洋流向西流,带动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流速较快;北印度洋夏季海水向东流,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速减缓,D对。

故选D。

【考点定位】东南亚地理环境特征

读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

A.入海口B.出山口C.发源地D.中下游

11.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12.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农业用地B.港口用地C.生态用地D.住宅用地

【答案】10.D11.A1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通过河流的沉积物可以判断位于河流的中下游,通过沉积和侵蚀可以判断河道的移动方向。

【10题详解】

河流主要沉积在一侧,所以不可能是入海口和出山口;发源地主要以侵蚀为主,中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选择D。

【11题详解】

河流东岸侵蚀西岸沉积,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自西向东,选择A。

【12题详解】

甲地靠近河流,地势低洼,不利于发展农业,A错;沉积为主,不利于港口建设,B错;生态用地,可以保护河岸,C对;地势低洼,土质疏松,不利于建设住宅,D错。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

回答下面小题。

13.该山可能是()

A.长白山B.太行山C.贺兰山D.武夷山

14.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5.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该山地东南坡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答案】13.D14.C15.D

【解析】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结合四个选项,只有武夷山位于亚热带,所以D正确。

【14题详解】

图中II表示平均最低气温,结合上题,该山为武夷山,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图中的③符合要求,所以C正确。

【15题详解】

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下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6.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17.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2点前后B.6点前后C.14点前后D.18点前后

【答案】16.C17.C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故选C。

【17题详解】

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据图可知此时位于中午前后,故选B。

凉爽的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以其天然的优势吸引着众多世界级企业的数据中心在此布局。

2014年富士康在贵州贵安新区兴建其世界首创的绿色隧道式数据中心。

下图所示隧道呈南北走向,布局于两山之间的垭口,顶部覆土复植,隧道内置6000台服务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数据中心建筑物高度约为()

A.10米B.20米C.30米D.40米

19.数据中心在该地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

A.室内采光B.山体排水C.防灾减灾D.通风降温

【答案】18.B19.D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中等高线可知,数据中心建筑在两山之间的垭口部位到其顶部共跨越9条等高线,等高距为2米,故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为20米,据此分析选B。

【19题详解】

贵州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空气流通,另外,山地垭口部位本身具有峡谷风,风速较大,利于通风降温。

故选D。

【点睛】由于数据中心设备保持恒温需要耗用大量的能源,因此,凉爽的气候成为该产业选址的要素之一。

贵州省贵安新区地势高,气温低,其垭口部位通风条件好,更利于降温。

我国某贫困乡镇的产业结构畸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业。

下图是该乡镇2003~2012年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贫困乡镇最可能位于()

A.广西壮族自治区B.湖南省

C.宁夏回族自治区D.湖北省

21.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最可能是()

A.发展畜牧业B.开垦荒地C.退耕还林D.推广机械化

【答案】20.C21.A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量总体保持在200-350mm之间,应当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广西、湖南、湖北均位于我国南部地区,降水量在800mm以上,只有宁夏位于西北地区,降水量小,故选C。

【21题详解】

根据上题,该地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当地缺水,土地面积广大,畜牧业相对耗水少,发展畜牧业有助于脱贫,A正确。

当地极度缺水,开垦荒地会导致荒漠化,B错。

由于缺水,退耕以后,也无法生长树木,C错。

当地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根本无条件推行机械化,机械化解决不了贫困问题,D错。

【点睛】本题组考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区位以及相应的农业形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它是800mm线的界线,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400mm在长城一线,是森林与草原、农耕与畜牧业分界线;200mm大致在贺兰山地区,是草原与荒漠分界线。

这些分界线可用于判断区域和相应的农业特点。

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2.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数量低于广东

B.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

D.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经济活力高于广东

23.结合图中信息,长三角地区今后面临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有()

A.适当鼓励适龄人口生育B.放宽条件大量接收外地人

C.儿童抚养成为主要社会负担D.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

【答案】22.B23.A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三角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高于广东,说明劳动力数量比广东多,A错。

长三角的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变化较小,而广东变化大,说明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B对。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的差值为外来人口的变化,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C错。

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20-39岁的比例小于广东,经济活力低于广东,D错。

故选B。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20-39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A对。

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上海带来很多环境问题,B错。

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C错。

上海市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D错。

故选A。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数字6最可能代表的是()

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

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

25.由图可推知,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

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

【答案】24.C25.A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与2010年分布位置对照,图中数字6代表的功能区在城市的外围,靠近工业区,应该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同时混合本地居民,C对。

低收入阶层居住区距中心区较远,A错。

高收入阶层居住区交通便利,靠近快速路,B错。

农业人口散居区应在市区外围或郊区,分布在7位置,D错。

故答案选C项。

【25题详解】

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D对。

老城区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A错。

图中大量的外来人口仍在近郊集聚,分布位置没有明显变化,B错。

商业区分布在城市中心,不是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C错。

故答案选D项。

二、综合题(共计50分)

26.近年来“生物浮岛”技术发展迅速。

如果下图是在南昌市区的青山湖水域建的浮岛,可种植了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

下左图是该“生物浮岛”景观图,下右图示意该“生物浮岛”原理。

(1)指出材料中所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旺盛的季节。

(2)结合上述材料推测,南昌市区青山湖水域建的生物浮岛可能存在哪些不足?

(3)简述“生物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答案】

(1)喜光,喜肥,喜水,喜高温;夏秋(夏)季

(2)(在植物的选择上,由于生物浮岛所产生的)植物残体会在水中腐烂,(这会造成)新的富营养化;(在浮岛载体的选择上,由于选择的是塑料泡沫载体,泡沫)塑料容易老化并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人工浮岛上的植物不能过冬,因此在冬季不能发挥该技术的水处理功能。

(3)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解析】

【详解】

(1)图中显示浮岛植物露天、向阳、水上生长、扎根深,故推测该类植物喜光,喜肥,喜水,喜高温;光热水条件搭配较好的季节是夏秋(夏)季节,故该类植物生长旺季与其一致。

(2)南昌市区青山湖水域建的生物浮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浮岛植物残体腐烂,会再度使水体富营养化;种植植物的材料-塑料容易老化并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浮岛植物不能过冬,在冬季处理水功能难以实现。

(3)主要从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对生物的物质循环的影响。

据图可知“生态浮岛”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根据图文资料,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

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

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3)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4)湿地的降解功能:

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a)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形态主要为沙垄(图b)。

每年4~6月该地沙漠风沙活动强盛。

沙垄间的暗色是被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固定的沙面。

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它们分布广泛。

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这些草本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图c是某气象站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各月降水量。

(1)分析沙漠里的短营养期植物能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原因。

(2)简述短营养期植物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作用。

(3)有几位旅行者拟在5月份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科学考察。

他们准备了GPS、墨镜、防寒衣物等物品,请选择其中两件物品,阐述准备的理由。

【答案】

(1)冬季沙漠里有较多积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融化;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增加,沙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水热配合较好,并维持2个月左右时间。

(2)4~6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沙丘表面的短营养期植物生长迅速,覆盖率较高,能够涵养沙丘水分,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速,起到稳定沙丘沙面的作用。

(3)GPS导航设备古特沙漠地域广大,野外考察旅途远,需判断方向等;防辐射、防晒、防风用品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大风沙尘天气多;防寒衣物当地昼夜温差大,夜间需防寒

【解析】

【分析】此题难度大,综合题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

(1)根据材料提示“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融化;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增加,沙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所以短营养期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

(2)根据材料提示可知,每年4—6月是新疆北部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期,刚好是沙丘表面的短营养期植物生长迅速的时期,覆盖率较高,能够涵养沙丘水分,起到稳定沙丘沙面的作用。

(3)在5月份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科学考察,准备的物品是根据考察地点的自然地理环境来确定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域广大,野外考察旅途远,判断方向等需要配备GPS导航;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大风沙尘天气多,需要准备防辐射、防晒、防风用品;当地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轻便的防寒衣物。

【点睛】中国西北干旱、沙漠地区的主要水源为冰雪融水,春末夏初融雪量增加,依靠冬春季积攒的养分结合融水,部分沙漠植物迅速繁殖,此时恰好也是风沙肆虐的时期,沙漠植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沙、固定沙丘作用。

此时去沙漠旅游,要考虑带上导航防迷路,带上防晒物品防阳光暴晒,带上厚衣服防温差大。

28.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

当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

自然界中的铜元素存在于多种化合物,有的化合物如硫酸铜等可溶于水。

原生铜矿的形成多与岩浆活动有关。

纳米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亚、渔业、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

M地为深水良港,一度成为重要的铜矿出口港。

下图示意纳米比亚主要矿产分布及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

(1)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高,简述其形成过程。

(2)简析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纳米比亚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

(2)铜矿丰富,(但经济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国内消耗少)国际市场广阔;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

(3)赞同。

理由: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铀矿丰富,可建核电站提供电能。

不赞同。

理由:

经济落后,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和技术;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曲线图可知,随着距地表越近,P地地下含铜量升高,所以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大。

由右图可知P地地下50米左右有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根据右图结合材料可知,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大陆西岸,在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