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25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docx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审定的品种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3月7日审定通过了水稻野籼占6号、丰华占、华优229、中优229、华优8830、华优63、华优8813、华优128、特优721、汕优998、秋优998、培杂620、今优223,玉米粤农19号、丰甜1号、金凤三号、明甜5号、广糯1号,花生粤油114.珍珠红1号,蔬菜碧绿二号苦瓜、雅绿二号丝瓜、粤椒三号辣椒、丰优紫红茄、特青迟心4号菜心、油青12号早菜心、早丰3号豆角、白沙短叶6号晚包心芥菜,甘蔗粤糖93-159,蚕华大3号、华夏二号等31个品种,认定通过了果树双肩玉荷包荔枝1个品种,现予以公布。

14.粤野占26,粤审稻200101

粤审稻200101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粤桂146/粤山142//野粳籼///特籼占13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全生育期早造约128天,晚造114天。

株高97~100厘米,株型好,前期生长旺盛,插后回青快,叶片窄直,抽穗整齐,穗大,枝梗多,着粒密。

亩有效穗20万,穗长20厘米,每穗总粒数140~144粒,结实率81%~86%,千粒重约20克。

后期耐寒性强,区域适应性较广。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整精米率54.8%,长宽比2.9,垩白度7.4%,透明度3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

中感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群59.8%,中C群75%,全群64.3%;中感白叶枯病(5级)。

缺点是:

早造高肥条件下种植易倒伏,后期不耐高温。

1998、1999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2.16公斤和425.94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亩增33·15公斤和27·74公斤,增产幅度为7.73%和6.97%,1998年增产达显著水平,1999年增产不显著,两年均列参试品种首位;日产量4.05~3.74公斤。

(1)疏播培育适龄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本田亩用种量1.5~2公斤,早造秧龄30天,晚造15~20天,每亩2万穴,亩基本苗6~8万;

(2)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保蘖壮蘖防倒,中后期看苗补施穗肥;(3)排灌采用前期干湿浅灌,中期长露轻晒,后期保持田面湿润;(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为害。

粤野占26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与粳籼89相当,株型好,分蘖力中等,后期耐寒性强,不耐高温,丰产性较好,区域适应性较广,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一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除粤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外,适宜我省其它地区早、晚造种植。

栽培时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倒。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15.溪野占10

粤审稻200102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山溪占6/野马占380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全生育期早造134天,晚造约110天。

株高100厘米,分蘖力强,叶片窄直,叶色深绿,剑叶瓦筒形,有效穗多,穗大粒多,谷粒细长,灌浆成熟快,结实率较高,后期熟色好。

亩有效穗约23万,穗长21厘米,每穗总粒数136~140粒,结实率84%,千粒重17.8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饭味浓,软硬较适中,整精米率60.5%,长宽比3.4,垩白度0.8%,透明度2级,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2%。

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中C和全群分别为86.5%、100%、87.5%,病圃穗颈瘟鉴定为轻感;中感白叶枯病(5级)。

缺点是抽穗不够整齐,早造生育期偏长,苗期耐寒性较弱。

1999年早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457.94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0.58%,增产不显著;2000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463.57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减产2.99%,减产不显著;日产量3.44~3.46公斤。

(1)选择中上肥力田块种植,或采取中上施肥水平栽培;

(2)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本田亩用种量插植2公斤,抛秧1.5公斤,早造秧龄30天,晚造15~20天,亩基本苗6~8万,早造种植宜早播早插(早抛);(3)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追肥应在插后15~20天前完成,一般2~3次,先用尿素引根促蘖,后用复合肥壮蘖保蘖,中后期看禾补穗肥;(4)前期排灌采用干湿浅灌,中后期长露轻晒,后期保持田面湿润;(5)注意防杂保纯。

溪野占10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比粤香占迟熟5~7天,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一级,产量、米质、抗病性(抗稻瘟病)综合性状较好。

适宜我省中南部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苗期耐寒性较弱,早造种植宜早播早插。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16.粳珍占4号

粤审稻200103

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粳籼89/珍桂矮1号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全生育期早造约130天,晚造113~119天。

株高94~10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窄直,剑叶角度小、叶色中浓,穗较长,但着粒偏疏,结实率高,充实率好,后期耐寒性强,熟色好。

亩有效穗21万,穗长21厘米,每穗总粒122~129粒,结实率82%~88%,千粒重约19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特二级。

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群83.3%,中C群100%,全群71.9%;中抗白叶枯病(3.5级)。

1997、1998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68.63公斤和411.18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0.95%和减产4.16%,增减产均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3.1~3.64公斤。

(1)秧田亩播种量20~25公斤,早造秧龄30天左右,晚造18~20天,抛秧大田亩用种量1.7公斤,叶龄3~4叶抛植;

(2)施足基肥,早追肥、早管理,促进有效分蘖,要求亩施纯氮9~11公斤,前期施肥量占80%,中期10%,后期10%,氮、磷、钾比例以1:

0.6:

0.65为宜;(3)实行浅水分蘖,够苗后露晒田,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保持田土湿润直至成熟。

粳珍占4号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2天,丰产性一般,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适宜我省粤北地区以外其它地区早、晚造种植。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17.中二软占

粤审稻20010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粳籼21/长丝占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早造约128天,晚造112天。

株高约95厘米,株型好,叶片厚直、色较浓,群体通透性好,分蘖中等,抽穗整齐,穗较大,抗倒性较强,后期耐寒性强,熟色好,亩有效穗19万,每穗总粒数140粒,结实率约80%,千粒重19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米粒透明细长,米饭软滑,食味好。

中感稻瘟病(7级),抗性频率中B群60%,中C群77.8%,全群59%;中抗白叶枯病(3.5级)。

缺点是穗基部谷粒成熟较慢。

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95.65公斤和417.36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0.64%和增产2.47%,增减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约3.5公斤。

(1)培育适龄壮秧,秧田亩播种量20~25公斤,早造秧龄约30天,晚造15~20天,抛秧每亩大田用种2公斤,以2.5~3片叶时抛秧为宜;

(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中等肥田亩施氮量约18~20个氮,以使用氮、磷、钾配合的水稻专用复合肥为宜,切忌后期残肥过多,而招致病虫害;(3)前期浅水分蘖,中期晒田不宜过重,浅水抽穗扬花,成熟期干湿交替,后期不宜断水过早;(4)注意防治稻瘟病;(5)穗基部谷粒成熟较慢,要熟透后才可收获,以免影响产量;(6)注意除杂保纯。

中二软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主要特点是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一级,食味好。

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3天,产量与粳籼89相当,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较强,熟色好。

除粤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外,适宜我省其它地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18.茉莉新占

粤审稻20010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茉莉占/丰矮占5号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早造约126天,晚造112天。

生势强,株高约97厘米,株型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多,谷粒细长,亩有效穗约19万,每穗总粒数约140粒,结实率约82%,千粒重约20克,抗倒性强,后期熟色好。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特二级。

中感稻瘟病(5级),抗性频率中B群60%,中C群55.6%,全群55.7%;中抗白叶枯病(3级)。

缺点是不耐高温。

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0.19公斤和423.7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3.01%和4.03%,增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约3.6公斤。

(1)适时疏播,培育壮秧,亩基本苗8万;

(2)施足基肥,重施、早施分蘖肥,早造慎施中期肥,晚造可酌情重施中期肥,注意氮、磷、钾配合,宜多施钾肥;(3)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浅水抽穗扬花,后期保持湿润;(4)注意防治稻瘟病。

茉莉新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2天,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

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强,稳产性好。

除粤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外,适宜我省其它地区早、晚造种植。

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19.丰八占

粤审稻2001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丰矮占1号/28占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全生育期早造约126天,晚造112天。

株高93厘米,株型好,叶色淡,前期叶姿较弯,中后期叶直,剑叶偏长,分蘖力较强,着粒疏,抗倒性强。

亩有效穗20万,穗长20厘米,每穗总粒数115粒,结实率80%,千粒重21克。

有弱休眠期,不易穗上发芽。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特二级。

抗稻瘟病(3级),抗性频率全群67.2%,中B群72.5%,中C群100%;中抗白叶枯病(3级)。

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76.62公斤和400.94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5.42%和1.56%,两年减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3.4公斤。

(1)有弱休眠期,早造种子当年晚造使用时,晒干后每2公斤种子用强氯精2.5克兑3公斤水浸种5小时,以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

(2)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早造秧龄25~30天,晚造16~20天;(3)施足基肥,早施蘖肥,以复合肥施中期肥、促大穗。

丰八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3天,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丰产性一般,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强。

除粤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外,适宜我省其它地区早、晚造种植。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0.粤丰占

粤审稻20010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粤香占/丰矮占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全生育期早造约130天,晚造约112天,株高104厘米,株叶形态好,苗期叶片较窄直,叶色翠绿,茎叶集散适中,生势壮旺,分蘖力中强,成穗率高,抽穗整齐,穗大粒多,苗期耐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区域适应性较广。

亩有效穗约22万,穗长21厘米,每穗总粒数134~139粒,结实率83%,千粒重约20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整精米率51.5%,垩白度9.2%,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8%。

中感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中C和全群分别为54%、70%、57.8%;中抗白叶枯病(3级)。

缺点是高肥条件下种植易倒伏。

1999、2000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6.28公斤、498.27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4.61%和4.27%,两年增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3.6~3.8公斤。

(1)秧田亩播种量20~25公斤,早造秧龄30天左右,晚造15~18天,每科插3~4苗,抛秧本田亩用种量1.5公斤,叶龄3~4叶抛植,直播本田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2)在中等肥田种植,全期施纯氮9~10公斤,前期施用量75%,中期25%,氮、磷、钾比例以1:

0.5:

0.65为宜,在肥力较足和台风雨较多的地方要增施钾肥,慎防过氮,晒好田以防倒伏;(3)宜实行浅水养分蘖,苗足露晒田,后期保湿润的措施;(4)做好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和螟虫。

粤丰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比粤香占迟熟3天,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一级,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区域适应性较广。

除粤北、中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外,适宜我省其它地区早、晚造种植。

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倒。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1.华航一号

粤审稻200108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特籼占13号空间诱变后系统选育而成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全生育期早造129天,晚造约105天,株高约100厘米,株型好,集散适中,叶片厚直上举,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穗较大,着粒密,结实率较高,后期熟色好。

亩有效穗21万,穗长约20厘米,每穗总粒数130~134粒,结实率86%,千粒重20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

中感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中C和全群分别为69.4%、55%、60.3%;感白叶枯病(7级)。

1999年早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476.93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4.75%,增产不显著;2000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477.86公斤,与对照种粤香占平产;日产量3.7公斤。

(1)插植早造秧龄25~30天,晚造15~18天,亩插1.3~1.5万穴,每穴3~4苗;抛秧秧龄应尽量小,早造约15天,晚造7~10天,亩抛30盘左右;

(2)施足基肥,早施和重施追肥,注意不要偏施氮肥,中后期促花壮粒肥以复合肥和钾肥混合施为宜;(3)中期注意排水晒田;(4)重视防治稻瘟病。

华航一号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与粤香占相当,丰产性较好,穗较大,着粒密,结实率较高,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一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除粤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外,适宜我省其它非稻瘟病区早、晚造种植。

栽培上要重视防治稻瘟病。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2.博II优15

粤审稻200109

湛江海洋大学杂优稻研究室

博IIA/HR15

弱感光型晚稻杂交稻组合。

晚造种植全生育期118天,株高101厘米,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穗大粒多。

亩有效穗约16万,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42粒,结实率81%,千粒重约23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整精米率62%,垩白度6.6%,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8%。

抗稻瘟病,抗性频率中C群84.6%,全群85%;感白叶枯病(7级)。

1999年晚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平均亩产445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903增产7.49%,比博优3550增产3.18%,增产均不显著;2000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为432.2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减产1.19%,减产不显著;日产量3.8公斤。

(1)适当早播,培育分蘖壮秧;

(2)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3)适当露田晒田,后期不宜断水过早。

在雷州半岛制种父母本叶龄差为5.5叶左右。

博II优15为弱感光型晚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与博优903相当,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二级,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抗倒力强。

适宜我省中南部地区晚造种植。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3.中优223

粤审稻20011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A/R223

感温型杂交稻组合,短日高温性强。

早造全生育期128~130天,株高约10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前中期生长快,生势强,剑叶短而厚直,抽穗整齐,穗层整齐,结实率高,成熟时转色顺畅,青枝腊秆,适应性广。

亩有效穗约20万,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29~141粒,结实率83%~85%,千粒重22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整精米率59.2%,长宽比2.7,垩白度6.3%,透明度3级,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3%。

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为94%,中C群抗性为100%;中抗白叶枯病(3级)。

缺点是高肥条件下种植易倒伏。

1997、1999年两年早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43.2公斤和500.6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63分别增产1.44%和5.97%,1997年增产不显著,1999年增产极显著。

日产量3.6~3.9公斤。

(1)平衡施用N、P、K肥,不要过氮偏氮;

(2)晒田比一般品种稍早、稍重,有利根系生长和茎秆粗壮,提高抗倒力。

(1)中A生势和分蘖力强,容易攻苗,生长中期应注意晒田控苗,防止苗数过多,影响“九二○”施用效果;

(2)施肥要N、P、K平衡,不要过氮,后期注意防黑粉病;(3)“九二○”喷施适宜时期是抽穗率5~10%,施用量中造制种20克,晚秋制25~28克,温度低适当增加;(4)中A剑叶较短且直立,繁制种一般不割叶。

中优223为感温型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比汕优63早熟2天,丰产性好,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一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株叶形态好,穗层整齐,结实率高,熟色好,适应性广。

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

高肥条件种植要注意防倒。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4.培杂南胜

粤审稻20011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培矮64S/南胜3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早造种植全生育期128~130天。

株高约103厘米,植株集散适中,叶片窄直,上举,叶色浓绿,分蘖力强,穗大粒多,苗期耐寒力强,耐肥抗倒,亩有效穗约19万,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36~147粒,结实率79%,千粒重约20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二级。

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96%,中C群抗性比100%,中感白叶枯病(5级)。

1997、1998年两年早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22.7公斤和442.4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63分别减产3.25%和1.51%,两年减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3.5公斤。

(1)稀播,匀播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0.5~12.5公斤,插植秧龄27~30天,抛秧秧龄13~14天;

(2)插足基本苗,亩插4万苗,抛秧栽培每亩抛1.8万科左右;(3)施足基肥,早施氮肥,促分蘖,增施磷钾肥,酌情施中后期肥;(4)前期浅灌促分蘖,分蘖高峰后稍重晒田,生长后期保持田面干湿交替;(5)注意防虫害。

(1)恢复系南胜3对赤霉素敏感,亩用量5~6克即够,抽穗后适时对母本喷赤霉素,减少包穗;

(2)制种父母本行比稍大些,一般采用2:

10~12。

培杂南胜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产量和全生育期均与汕优63相当,穗大粒多,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二级,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5.培杂28

粤审稻20011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培矮64S/R8258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早造约130天,晚造111~115天。

株高95~98厘米,株型直立,叶片瓦筒形,叶色浓绿,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亩有效穗18~20万,穗长约21厘米,每穗总粒数152~169粒,结实率约75%,千粒重20~24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

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9.7%,中C群抗性比97.3%,田间监测结果穗瘟较严重;感白叶枯病(7级)。

缺点是后期耐寒力差,结实率偏低。

1997、1998年两年晚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31.1公斤和471.5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63分别增产1.13%和2.48%,两年增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3.8~4.3公斤。

(1)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

(2)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早造秧龄30天左右,晚造20天左右,亩插2万科,亩基本苗6万;(3)施足基肥,早施、多施分蘖肥,重施中期肥,后期适施磷钾肥;(4)生长后期保持田间湿润;(5)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稻飞虱等病虫为害。

安排好抽穗扬花期,避免冷空气袭击,选好隔离区并不断除杂。

培杂28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比汕优63早熟2~4天,产量与汕优63相当,穗大粒多,耐肥抗倒,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二级,稻瘟病全群和中C群抗性比分别为89.7%,97.3%,田间监测有的地方易感穗颈瘟,感白叶枯病。

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

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采取措施提高结实率。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6.培杂青珍

粤审稻200113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培矮64S/青珍8-2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早造约130天,晚造113天。

株高约100厘米,株型中集,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亩有效穗约21万,穗长21厘米,每穗总粒数161粒,结实率约82%,千粒重20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

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96%,中C群抗性比93.3%,中感白叶枯病(5级)。

1999年晚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亩产为432.7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3.22%;2000年晚造复试,亩产431.1公斤,比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增产0.28%,两年增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3.8公斤。

(1)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

(2)培育壮秧,早造秧龄30天左右,晚造20天左右,亩基本苗6~8万;(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创造条件适施中期肥;(4)够苗后多露轻晒,后期保持田间湿润;(5)注意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稻飞虱等病虫为害。

安排好抽穗扬花期,避免冷空气袭击,选好隔离区并不断除杂。

培杂青珍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比汕优63早熟3天,丰产性较好,穗大粒多,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一级,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7.汕优122

粤审稻20011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汕A/广恢122

感温型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早造122~128天,晚造110天左右。

株高100厘米,生势强,茎态中集,营养生长期早生快发,生殖生长期叶片紧凑挺直,分蘖力强,抗倒性稍弱。

亩有效穗约19万,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121~123粒,结实率82.91%~84.41%,千粒重25.2~25.9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三级,长宽比2.6,垩白度11.9%,透明度0.64级,直链淀粉23.5%,胶稠度30毫米。

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0%,中C群抗性比66.67%;感白叶枯病(7级)。

缺点是抗倒性较弱。

1997、1998年两年早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82.0公斤和436.6公斤。

1997年比对照组合汕优96增产11.24%,增产极显著,1998年比对照组合汕优63减产2.81%,减产不显著。

日产量约3.7公斤。

(1)疏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0~12.5公斤,秧龄早造为30天左右,晚造为18~20天左右,亩插基本苗6万;

(2)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后期酌施穗肥;(3)浅水移栽,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4)及时防治虫害。

广东省晚季制种父母本播插期安排为15±2天,叶龄差4.2叶,在海南省三亚秋冬季制种父母本播插期安排为25±2天。

汕优122为感温型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比汕优96迟熟6天,比汕优63早熟5天,丰产性较好,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三级。

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

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8.粤杂122

粤审稻2001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GD-1S/广恢122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早造约125天,晚造112天。

株高97厘米,前期早生快发,中后期茎叶挺直,株型集直,分蘖力较弱,成穗率高,抗倒力较弱。

亩有效穗约18万,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29粒,结实率77.87%,千粒重24.6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整精米率为61.3%,垩白度12.7%,长宽比3.2,透明度2级,胶稠度达9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4%。

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5%,中C群抗性比74.47%,中A群抗性比为0,中感白叶枯病(5级)。

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37.3公斤和438.9公斤,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