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0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0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docx

hyit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建设概况

新建睢宁二站工程设计流量60.0m3/s,工程布置在现有睢宁一站西侧,两站中心线夹角12°,相距262m。

工程的主要内容有:

泵站、上下游引河、站下清污机桥、进场交通道路、跨徐沙河进场交通桥、管理区生产、生活设施及改建睢宁一站变电设施、清污机桥等。

睢宁二站主泵房采用堤身式布置,块基型结构,站内安装立式混流泵配同步电机共计4台套(含1套备机)。

水泵叶轮直径2.6m,转速150r/min,单机设计流量20.0m3/s,叶轮中心高程9.8m,配套电机功率3000kW,总装机功率12000kW。

泵站站身设一块底板,顺水流长度33.5m,垂直水流长度31.8m,机组中心距7.6m,底板高程3.7m,厂房地面高程24.0m,水泵层高程9.0m,电机层高程22.5m,真空破坏阀间高程25.1m。

站身两侧设空箱岸墙兼做检修间、控制室基础。

检修间、GIS室布置在厂房西侧,控制室布置在厂房东侧。

泵站进口处设安全防护栅(拦污栅)一道,进水流道前留设检修门槽,并配检修钢闸门共2套;上游侧设净宽7m交通桥,下游侧设净宽5.0m检修便桥。

下游引河共长293m,分为两段。

徐沙河~清污机桥段引河(至徐沙河道中心线)长173m,断面型式河坡式,底宽32.4m,河底高程8.5m,边坡1:

3,滩面高程18.00m,滩面宽5m,堤坡1:

3。

高程18.0m以下采用混凝土护砌,18.0m以上采用草皮护坡;清污机桥~站身段引河共长120m,底宽29.4m,河底高程8.5m,两侧为钢筋砼扶壁式翼墙,滩面高程14.8m,滩面宽10m,堤坡1:

3。

站上引河(至徐洪河道中心线)共长407m,底宽34m,河底高程15.0m,边坡1:

2.5,滩面高程23.0m,混凝土护底、护坡。

站下清污机桥共分6孔,每孔净宽4.2m,布置回转式清污机共6台套,设工作桥一座,桥宽6.1m,工作桥安装送污皮带机1台套。

新建睢宁二站进场交通桥与徐沙河北支正交,桥梁跨径为:

1×28.5m+1×50m+1×28.5m,预应力连续箱梁结构。

桥面宽度按净-7标准设计,总宽度为7+2×0.5m。

桥梁净高按五级航道标准确定。

桥梁北侧道路长650m,南侧道路长925m。

进场道路为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施工开始至大宗材料及设备进场后为临时道路,大部分工程结束后,按永久道路标准修建进场道路,总长约2.0km。

临时路面结构为20cm泥结碎石路面;永久道路路面结构为20cm混凝土,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未利用堤防段为8m,利用现有堤防段路基宽度维持现状,堤防宽度8~10m。

1.2工程施工概况

1.2.1建筑设计与机构设计概况

睢宁二站主泵房采用堤身式布置,块基型结构,站内安装立式混流泵配同步电机共计4台套(含1套备机)。

水泵叶轮直径2.6m,转速150r/min,单机设计流量20.0m3/s,叶轮中心高程9.8m,配套电机功率3000kW,总装机功率12000kW。

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虹吸管出水流道,真空断流阀断流,厂房内设320/50KN桥式吊车一台。

泵站站身设一块底板,顺水流长度33.5m,垂直水流长度31.8m,机组中心距7.6m,底板高程3.7m,厂房地面高程24.0m,水泵层高程9.0m,电机层高程22.5m,真空破坏阀间高程25.1m。

站身两侧设空箱岸墙兼做检修间、控制室基础。

检修间、GIS室布置在厂房西侧,控制室布置在厂房东侧。

泵站进口处设安全防护栅(拦污栅)一道,进水流道前留设检修门槽,并配检修钢闸门共2套;上游侧设净宽7m交通桥,下游侧设净宽5.0m检修便桥。

下游引河共长293m,分为两段。

徐沙河~清污机桥段引河(至徐沙河道中心线)长173m,断面型式河坡式,底宽32.4m,河底高程8.5m,边坡1:

3,滩面高程18.00m,滩面宽5m,堤坡1:

3。

高程18.0m以下采用混凝土护砌,18.0m以上采用草皮护坡;清污机桥~站身段引河共长120m,底宽29.4m,河底高程8.5m,两侧为钢筋砼扶壁式翼墙,滩面高程14.8m,滩面宽10m,堤坡1:

3。

站上引河(至徐洪河道中心线)共长407m,底宽34m,河底高程15.0m,边坡1:

2.5,滩面高程23.0m,混凝土护底、护坡。

站下清污机桥共分6孔,每孔净宽4.2m,布置回转式清污机共6台套,设工作桥一座,桥宽6.1m,工作桥安装送污皮带机1台套。

1.2.2建设地点概况

①水文

睢宁二站洪水位:

睢宁二站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站上21.61m、站下21.33m,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

站上21.77m、站下21.49m(高程均采用废黄河系(下同))。

调水水位:

睢宁二站站下设计、最高、最低、平均运行水位分别为13.5m、12.5m、15.5m,13.5m,站上设计、最高、最低、平均运行水位分别为21.6m、22.5m、19.73m、21.1m。

通航水位:

站上最高22.50m,最低19.50m,站下最高15.50m,最低11.5m。

施工期水位:

睢宁二站施工期10年一遇导流流量为321m3/s,站下导流水位为17.55m。

站上导流水位21.05m。

②气象

本区属于暖本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冷暖变化和旱涝灾害十分突出。

夏季炎热,雨水集中;冬季干旱,雨雪稀少,春季温和,秋季气爽。

平均降雨量922.1mm,平均水面蒸发量1100mm,陆地蒸发量625mm。

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雨595.4mm,占全年的66.8%,历年最大降水为1354.3mm,最小降水为557.7mm,故常有旱、涝、渍、冻等自然灾害。

暴雨成因是黄淮气旋、台风和切变线等。

多年平均气温14℃,历年平均气温小于5℃的天数100天。

历年平均降雪天数10天,历年平均积雪天数11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80mm。

历年最大风速24.2m/s,多年平均风速13.43m/s。

历年平均日照2393小时。

历年平均无霜期214天。

③地质情况

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所揭示的土层土质,按其成因类型及岩土的性状自上而下可分为如下诸层,现分述如下:

A层素填土(Q4r):

以黄褐色粉砂、砂壤土为主,夹粉质壤土、含砂礓壤土,湿~饱和。

该层密实性极不均匀,土质也不均匀,为睢宁一站、沙集船闸基坑开挖时施工弃土。

①层砂壤土(Q4al+pl):

黄色、灰褐色,松软,稍湿~饱和,振动析水,夹中、重粉质壤土薄层及粉土团块,中上部局部为质纯粉砂,下部夹较多粘土薄层,土质不均匀。

该层颗粒细小,防渗抗冲能力很差,遇水极易流失。

②层淤泥质粘土(Q4al+pl):

褐色、灰褐色、灰色,局部含草根、小贝壳等腐植质,局部夹较多粉砂团块及砂壤土薄层,土质不均匀。

饱和,流塑~软塑,局部可塑。

③层粘土(Q4al+pl):

上部深灰色,含少量铁锰粒和腐植质,向下渐变为黄灰色,含少量小砂礓,可塑,局部为硬塑状,饱和,切面光泽较暗。

④层粉质壤土(Q3al+pl):

黄夹浅灰色,含砂礓、细砂粒及铁锰结核,上部砂礓层状富集,粒径为1~5cm大小不等,含量约15~30%,局部可达40%左右,粉性重,光泽较暗;中下部夹粉砂薄层。

可塑~硬塑。

⑤层粉砂(Q3al+pl):

黄色、黄褐色,局部夹壤土薄层、砂壤土团块及砂礓,饱和。

⑥层粉质壤土(Q3al+pl):

黄色、棕黄色,以中粉质壤土为主,含粘土团块,夹黄色粉砂层、粉砂团块较多,粉砂夹层厚0.1~0.15cm不等,局部呈互层状,团絮状。

局部含小贝壳较多,夹小砂礓,局部可见泥质结核,可塑~硬塑,饱和。

⑦层壤土(Q3al+pl):

黄色、黄褐色,以重、中粉质壤土为主,夹粘土团块及粉砂薄层,含碎贝壳,局部可见小砂礓,可塑~硬塑,饱和。

该层自由膨胀率12~50%,呈弱膨胀性。

⑧层含砂礓粘土(Q3al+pl):

黄夹灰色、灰白色,硬塑~坚硬,局部为可塑状,饱和,切面有光泽,含砂礓、铁锰结核较多,局部夹粉砂、砂壤土、壤土薄层。

该层富含砂礓,局部砂礓富集胶结成盘,顶部呈灰白色,富集粒径约0.2~1.0cm砂礓较多,在中部高程-2~-6m段砂礓富集,局部胶结成盘,中下部高程-7~-12m段,砂礓含量较少,夹较多的壤土。

控制层厚27.6m,相应层底高程-23.78m。

该层自由膨胀率20~80%,膨胀性弱~中等。

场地位于濉安河冲积平原区,地表高程多在21.0~23.0m之间。

场地内村庄密集,建筑物较多,站身及上游引河部位民房密集,下游引河部位鱼塘零星分布。

本区主要属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另外秦岭—昆仑构造带也进入区内,并与前者联合形成徐州弧形构造。

睢宁二站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两断裂之间,西侧断裂在本地区隐伏于地下约160~200m,区域构造稳定性差。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场地位于郯庐断裂带内,站址位于郯庐断裂带内一相对稳定地段上,地震活动则相对较弱,断裂对工程影响较小,场地内无高危边坡,但普遍存在地震液化土层及软弱土层,场地位于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相应场地基本地震烈度

度;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

场地内存在软土,液化土层、膨胀土及承压水等问题。

④对外交通

睢宁二站的场外交通可由水路和陆路进入现场。

泵站东侧为徐洪河沙集船闸,属五级航道,其水路可由徐洪河与洪泽湖和长江各口岸相连。

陆路目前主要是通过睢宁一站的站下交通桥与沙集船闸下闸首交通桥相连,经过沙集镇到徐淮公路,工程场址区距徐淮公路约2.0km,睢宁一站与沙集船闸交通桥的荷载标准较低。

1.2.3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

睢宁二站主泵房采用堤身式布置,块基型结构,站内安装立式混流泵配同步电机共计4台套(含1套备机)。

水泵叶轮直径2.6m,转速150r/min,单机设计流量20.0m3/s,叶轮中心高程9.8m,配套电机功率3000kW,总装机功率12000kW。

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虹吸管出水流道,真空断流阀断流,厂房内设320/50KN桥式吊车一台。

泵站站身设一块底板,顺水流长度33.5m,垂直水流长度31.8m,机组中心距7.6m,底板高程3.7m,厂房地面高程24.0m,水泵层高程9.0m,电机层高程22.5m,真空破坏阀间高程25.1m。

站身两侧设空箱岸墙兼做检修间、控制室基础。

检修间、GIS室布置在厂房西侧,控制室布置在厂房东侧。

泵站进口处设安全防护栅(拦污栅)一道,进水流道前留设检修门槽,并配检修钢闸门共2套;上游侧设净宽7m交通桥,下游侧设净宽5.0m检修便桥。

下游引河共长293m,分为两段。

徐沙河~清污机桥段引河(至徐沙河道中心线)长173m,断面型式河坡式,底宽32.4m,河底高程8.5m,边坡1:

3,滩面高程18.00m,滩面宽5m,堤坡1:

3。

高程18.0m以下采用混凝土护砌,18.0m以上采用草皮护坡;清污机桥~站身段引河共长120m,底宽29.4m,河底高程8.5m,两侧为钢筋砼扶壁式翼墙,滩面高程14.8m,滩面宽10m,堤坡1:

3。

站上引河(至徐洪河道中心线)共长407m,底宽34m,河底高程15.0m,边坡1:

2.5,滩面高程23.0m,混凝土护底、护坡。

站下清污机桥共分6孔,每孔净宽4.2m,布置回转式清污机共6台套,设工作桥一座,桥宽6.1m,工作桥安装送污皮带机1台套。

新建睢宁二站进场交通桥与徐沙河北支正交,桥梁跨径为:

1×28.5m+1×50m+1×28.5m,预应力连续箱梁结构。

桥面宽度按净-7标准设计,总宽度为7+2×0.5m。

桥梁净高按五级航道标准确定。

桥梁北侧道路长650m,南侧道路长925m。

进场道路为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施工开始至大宗材料及设备进场后为临时道路,大部分工程结束后,按永久道路标准修建进场道路,总长约2.0km。

临时路面结构为20cm泥结碎石路面;永久道路路面结构为20cm混凝土,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未利用堤防段为8m,利用现有堤防段路基宽度维持现状,堤防宽度8~10m。

 

第二章施工组织部署

2.1开工日期

2011年2月

2.2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

2011年2月

进场交通桥及进场交通道路(临时)具备验收条件:

2011年8月20日

主机泵具备安装条件:

2012年4月30日

泵站具备水下工程验收条件:

2012年7月20日

泵站具备试运行验收条件:

2012年10月20日

2.3质量目标

(1)工程质量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的要求,达到优良等级。

(2)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3%以上,其中分项工程中的关键项目优良率为100%,单位工程达到优良等级。

(3)争创省部级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4)杜绝因工死亡,现场施工人员的年负伤率不大于5‰;

(5)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

(6)杜绝因施工造成的沟渠堵塞,道路交通中断,通讯电力损伤等工程施工责任事故。

(7)工程弃碴,泥浆排放,生活垃圾处理均按有关施工与环境管理办法执行,并积极响应业主提出的其他环保要求。

(8)遵照业主有关工地文明施工要求,配制各类牌图和宣传标语;施工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行为文明,控制噪音,场地整洁有序,争创南水北调办文明工地。

2.4安全目标

(1)杜绝因工死亡,现场施工人员的年负伤率不大于5‰;

(2)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

(3)杜绝因施工造成的沟渠堵塞,道路交通中断,通讯电力损伤等工程施工责任事故。

2.5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弃碴,泥浆排放,生活垃圾处理均按有关施工与环境管理办法执行,并积极响应业主提出的其他环保要求。

2.6文明施工目标

遵照业主有关工地文明施工要求,配制各类牌图和宣传标语;施工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行为文明,控制噪音,场地整洁有序,争创南水北调办文明工地。

2.7施工原则

施工总的原则是先深后浅,先主后次,地基加固工程和泵站主体建筑物是控制整个工程进度的关键,因此,施工时以地基加固工程和泵站主体建筑物施工进度为主。

其它施工为辅,统筹安排,穿插循环作业,施工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分部分层分块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总量较多,浇筑部位和分层较多,工期紧,如何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砼浇筑任务,是本工程节点工期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从劳动力、机械设备上予以保证需要,配备足够的劳动力,先进机械设备,满足进度需要和施工需要,充分了解现场特点和不利因素(如停水、停电、雨季),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组织有时差平行流水施工,确保计划工期。

2.8施工现场管理目标

为全面完成睢宁二站工程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工程的各项施工生产任务,根据该工程项目的特点及“项目法”施工的要求组织施工,抽调具有丰富泵站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成立“睢宁二站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具体负责项目工程的实施。

与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密切配合,搞好施工组织协调的同时,积极与其它承包人配合,遇到矛盾时共同研究协商解决,本着按期保质完成工程建设的共同目标,相互体谅。

2.9任务划分

项目经理在本项目代表企业法人,是本项目的全权代表,主管整个工程全面工作,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效益及文明施工等全面负责;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现场生产管理及施工队伍间的相互协调工作;总工程师负责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

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确保整个项目机构及体系正常运行,使施工工作顺利开展。

总公司总部是项目经理部的强大后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力支持项目经理部的各项工作,提供项目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行政、技术及人、财、物等各种资源。

我们将依靠本公司的管理、技术及装备的优势,遵循设计、恪守合同,“精心组织,规范施工,向业主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经理部内设项目经理一名,副经理一名,总工程师一名,副总工程师一名,项目部下设工程科、安全科、财务科、材料科、计划科、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总体负责全工程的施工管理。

2.9.1劳动力组织

施工作业层下设木工队、钢筋钢结构队、水石队、机电队、基础施工队、土方施工队等六个施工作业队,项目经理部人员选择配备公司内有丰富经验的泵站施工管理者和各工种技术工人。

该工程质量达水利水电工程“优良”等级,争创省部优工程,人员配置如下:

项目经理室2人;

项目总工程师室2;

人工程科8人,下设试验室、测放组;

财务科3人;

材料科4人,下设砂石组和仓库;

安全科2人;

办公室10人,下设食堂和警卫班;

木工队80人;

钢筋队60人;

水石队120人;

机电队20人;基础施工队20人;

机械队50人。

 

睢宁二站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机构图

岗位工作分工

(1)项目经理:

为本工程的总负责人。

(2)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完成本工程各项目施工管理。

(3)总工程师:

为本工程的技术负责人。

(4)质检科:

负责本工程的质量检验。

(5)工务科:

负责施工安排、测量放样、工种调配。

(6)办公室:

负责人员的组织调配、日常生活事务、宣传教育、工地安全保卫。

(7)财务科:

负责本工程的财务结算及财务管理。

(8)材料设备科:

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材料供应,机械设备保障、维修及管理。

(9)安全科:

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10)计划科:

负责本工程的计划、计量、各种报表。

(11)试验室:

负责原材料质量的把关、试验及混凝土及土工试验、检验等工作。

(12)测放组:

负责本工程高程测量和平面放样工作。

(13)木工队:

负责立模、拆模、搭拆脚手、搭拆工棚、木材加工。

(14)水石队:

负责混凝土浇筑、砌石工程、人工土方、杂项工程。

(15)机电队:

负责施工用电的安排和管理及混凝土拌和、基坑抽排水。

(16)钢筋钢结构队:

负责钢筋、钢结构制安、钢绞线制安张拉和各种预埋件的安装。

(17)机械土方队:

负责机械土方开挖和填筑,预留围堰拆除,场地平整等。

(18)基础安装队:

负责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基础处理施工,场内大型临时设施如拌和楼、塔吊等的安装等工作。

2.10施工总平面布置

睢宁二站工程永久占地181.92亩,临时占地351.35亩,其中弃土区临时占地169.95亩。

本工程泵站主体的生产、生活设施拟布置在睢宁站西侧的临时占地上(面积约114亩),进场交通桥的生产、生活设施拟布置在徐沙河以北的空地上(面积约13亩)。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是便于施工和安全、缩短材料运输距离,各种设施布置紧湊。

主要生产、生活设施在施工时严格按总布置规划进行布置,所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加工场地周围均布设排水设施,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

2.11施工顺序

正式施工时先进行场地整理、建立施工营地、铺设供电、供水、通讯管网,修筑场内临时便道、预制场、木工加工场、钢筋加工场、砂、碎石料场,安装砼生产系统等全场性临时工程,然后再进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第三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3.1测量工程

本工程的位置由总平面图及规定的红线桩确定。

现场设标高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保证场内的各项目工程及地下设施标高的统一和建筑物位置的准确。

标高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应按标准进行复核。

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使用。

3.2施工围堰及维护

睢宁二站工程泵站、上下游引河、清污机桥等工程为平地开挖施工,无需另设临时挡水建筑物。

施工期需在上游(徐洪河侧)、下游(徐沙河西支侧)预留围堰挡水。

为防止雨水、风浪冲刷围堰,等围堰成型后,在围堰迎水面最低水位以下1m至围堰顶铺设防渗土工布,并采用两层袋装土叠铺进行防护。

在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具备放水条件后,进行围堰拆除,采用后退法拆除。

场地混合地下水位埋深为2.7m,与上游河水水位基本持平。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无积水,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地质资料,拟对泵站及站下引河、站上引河开挖采用深井降排水与明沟排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建筑物的基坑排水。

泵站基坑,采取明排降水的施工方法,局部水量较大地段辅以针井。

在基坑的两侧设置集水井集排水明沟水,同时隔断基坑坡面来水,两侧采取分区排水,排至基坑外。

基坑顶沿上边缘线外开挖一梯形排水沟,截住基坑外来水,将来水引至施工场地外。

管井定位要准确,采用回旋钻机钻孔,泥浆护壁,孔口设置钢护筒,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采用正循环排渣法。

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立即进行洗井。

洗井完成后立即安放井管,并在井管壁与孔壁之间填充粗砂。

井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井管与钻孔壁间填充绿豆砂和粗砂混合滤料,用来滤水和固定井管。

安放水泵前,先用排污潜水泵清洗滤井,使滤井的滤孔畅通。

水泵安设完毕后进行试抽,满足要求后才能转入正常工作。

井管四周用混凝土封闭,井口设井盖加以防护。

降水开始后,要加强观测,观测承压水位的降深情况,发现水位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在站区建筑物上升以后和上下游连接段护底基本完成时,井点抽水即可结束,要对井点进行封闭处理。

井点封闭方法为在井内填筑黏土、上部5米范围内填C15素混凝土。

3.3降排水工程设计与计算

通过睢宁二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概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睢宁二站一些基本情况和参数。

通过这些情况和参数我们可以对睢宁二站的降排水进行设计和计算。

3.3.1参数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内主要含水层为第①层砂壤土、第⑤层粉砂、第⑥层粉质壤土。

第②、③、④层粘性土层透水性等级为弱透水~微透水,构成场地内相对隔水层。

第⑦层壤土、第⑧层含砂姜粘土属弱~中等透水性。

第①层潜水水位埋深为1.70~1.90m,第⑤层水头4.13~5.85m,第⑧层水头10.5~12.42m。

场地混合地下水位埋深为2.7m,与上游河水水位基本持平。

站身基坑开挖深度20.0~22.0m,涉及主要土层为第①~第⑥层土。

根据招标文件地质资料,站身施工范围内第①层砂壤土、第⑤层粉砂、第⑥层粉质壤土、第⑧层含砂姜粘土为主要的含水层,其中承压水层中第⑧层含砂姜粘土野外试验时渗透系数达到1.1×10-3cm/s。

站下引河基坑近似为矩形,基坑长a=200m,基坑宽b=100m。

3.3.2降排水方案与计算

泵站基坑的降排水

井点的布置

泵站基坑近似为正方形,基坑长a=100m,因为基坑宽度较大,面积也比较大,根据实践经验,对其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法,采用环形布置。

根据经验,采用的降水井井深40m,井距18~30米,降水井离建筑物底板5米以上布置,管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标准管,每节4m长,内径为400mm。

涌水量的计算

①承压完整井涌水量

承压水层涌水量按承压完整井井点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渗透系数K为1.1×10-3cm/s

∴即K=0.95m/d;

承压水层厚度M:

站身部位降水井施打40m深,从22.0m至-18.0m,第5层顶高程11.11m,承压水层厚度近似为29.11m;

设计基坑水位降深S:

15.02-2.65=12.37m;

影响半径R:

基坑等效半径r0:

②无压非完整井涌水量

潜水层涌水量按无压非完整井井点涌水量计算公式计算:

∵渗透系数K为3.2×10-3cm/s

∴K=2.765m/d;

潜水层静止水位H0:

20.46m;

设计基坑水位降深S:

20.46-16.33=4.13m;

影响半径R:

基坑等效半径r0:

引用影响半径R0:

R0=R+r0=68.67+59=127.67m;

③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在承压水头与潜水水头共同作用下基坑涌水量为:

ΣQ=Q1+Q2=1945.62+1713.1=3658.72m3/d

④单井最大出水量计算

单井出水量q根据以下经验公式计算为:

上式中数据:

K取含水层算术平均值,为1.25m/d

r为过滤器半径,为0.2m

l为过滤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