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压试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6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压试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拉压试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压试验.docx

《拉压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压试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拉压试验.docx

拉压试验

拉伸压缩试验

一、实验前预习及准备要求

1、认真熟悉教材中与拉伸压缩相关知识内容,阅读实验指导书中拉伸压缩实验的各个环节步骤,对思考题进行初步理解,力求带着问题进入实验。

2、需携带实验指导书、原始记录单(可预先列出需记录数据的项目)及相应计算工具。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掌握强度指标:

强度极限σb、拉伸屈服极限σs;塑性指标:

断后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的测取方法及过程,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部分。

2、通过上述实验性能指标的测定及计算,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式样在实验中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一步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试样的制备

拉伸试样:

按照GB/T228-2002要求制备。

压缩试样:

按照GB/T7314-2005要求制备。

(见图一)。

在将要做的四项试验中,只有低碳钢拉伸试验除测定强度指标σs、σb外还需测定塑性指标δ、ψ。

它的试样根据国标规定分长试样(Lo=10d0)和短试样(Lo=5d0)两种。

 

      (a)拉伸试样(b)压缩式样

 图 一

五、实验原理:

1、低碳钢拉伸试验:

【屈服极限】(屈服强度):

(Mpa)

式中:

Ps--下屈服力;So--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So=πd02/4。

d0--原始横截面直径。

【强度极限】(抗拉强度):

(Mpa)

式中:

Pb---最大力。

【断后伸长率】:

X100%

式中:

Lo--原始标距;L1--断后标距。

【断面收缩率】:

X100%

式中:

So--原始横截面面积;S1--断后最细处横截面面积;S1=πd12/4。

d1--断后最细处横截面直径。

2、铸铁拉伸试验:

【强度极限】(抗拉强度):

(Mpa)

3、低碳钢压缩试验:

【屈服极限】(屈服强度):

(Mpa)

4、铸铁拉伸试验:

强度极限】(抗压强度):

(Mpa)

将四项试验曲线综合画到一起(见图二),可看到两个现象:

⑴低碳钢拉伸和压缩试验中得到的屈服极限值σs(拉)、σs(压)比较接近;⑵铸铁拉伸和压缩试验中得到的强度极限值:

3~5(倍)。

根据上述现象深入理解解工程中低碳钢强度计算公式:

σ≦[σ]对拉伸和压缩时都可使用的原因,而铸铁只使用压缩强度计算。

 

(a)拉伸(P-ΔL)曲线(b)应力应变(σ-ε)曲线

图 二

六、实验设备

主要介绍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见图三)

实验前准备工作:

连接电缆线;打开空气开关;打开钥匙开关,试验机正常启动后进入试验机控制界面;打开电脑显示器;打开电脑主机开关;运行试验程序,进入试验软件主界面。

 

图 三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图 四试验机控制界面图 五远控盒

 

图六软件主界面

试验机的控制界面(见图四),为了节省时间操控试验机横梁,可通过按动F3键将速度值由0.05mm/min调到100mm/min。

图中的‘0’、‘1’、‘2’三个键可实现对‘试验力’、‘变形’、‘位移’三项内容进行清零。

远控盒(见图五)用于控制横梁。

对横梁‘升、降、停止’的操控在三处(试验机控制界面、远控盒、软件主界面)都可进行,而只有远控盒上的调速旋钮可在横梁运动中进行无级变速调速,顺时针加速,逆时针减速。

 

软件主界面(见图六),‘参数设置’‘试样录入’‘数据管理’是三个重要窗口。

‘试验力’---试样承受的载荷。

‘位移’---横梁移动距离。

‘时间’---记录实验开始后的时间。

‘力的峰值’---试样承受的最大载荷。

‘试样信息’---可查阅已录入的试样参数是否正确。

‘结果信息’---试验结束后,自动显示实验结果数据。

‘横梁速度’---在实验中可通过输入需要的数据,按‘确定’,可改变横梁的移动速度。

‘清零’---实现清零。

七、实验操作过程

1、低碳钢拉伸试验:

直径φ8低碳钢试样,当载荷达15KN左右时屈服,22KN左右时拉断。

⑴测定试样横截面直径d0及确定原始标距Lo:

根据GB/T2975,选圆形横截面的长比例拉伸试样(标距Lo=10d0),在试样中间段(80%之内)选三处截面,在每个截面的两个垂直

 

图七确定直径d0及原始标距Lo

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三处平均直径中数值最小的作为计算直径d0。

采用变通办法确定标距Lo:

在游标卡尺上确定标距长Lo=10d0,然后用卡尺尖角(用于测量内部尺寸)在试样左右两端确定出两个L。

,即四个标点印记,校对准确后将四个印记用黑色水性笔画到整个圆周(见图七)。

采用这一办法目的:

在测取断后L1时,使试验后的断口尽量处于标距中间,即断口偏于左,则选左边标距的标点印记,偏于右,则选右边标距的标点印记。

⑵装夹试样。

先将试样上端放入上夹钳的V型槽内轻轻夹住,然后将下夹钳开口开到最大,并操控横梁上升(尽量避免下夹钳端面顶到试样),到位后将上、下夹头全部拧紧。

⑶试样录入:

点击‘试样录入’,打开窗口(见图八),带星号的栏内必须填写,选择‘金属’、‘拉伸’、‘1’、‘圆形’。

‘输入试样参数:

’内的引伸计是用于测定材料自身的物理量---弹性模量E,在没有要求测E时可以不填写。

‘试样序号’可以不填(在实际生产中测试一组相同尺寸试样时才需填写)。

‘原始标距’填‘Lo’,‘直径’填‘d0’。

然后点击‘保存’、‘关闭’,返回主界面。

⑷试验参数设置。

点击‘参数设置’,打开窗口进入第一页(见图九):

‘初试验力值’:

绘制实验曲线起始值(填较小数值即可,填0可能引起曲线异常)。

初试验速度’:

实验开始时横梁运行速度,横梁以上部分为上空间,以下为下空间。

点击‘下一步’,进入第二页(见图十):

在需选择指标前的方框内打上‘√’。

点击‘下一步’,进入第三页(见图十一):

‘加载方式’中的‘结束方式’是最重要的参数,本实验需选择‘断裂百分比’为≤55%(如果选择大65%,有可能在试样没有被拉断之前,实验结束)即可。

如果想改变参数,例如选‘试验力’则必须点击‘修改’键,所选择的数据才能替换掉‘控制步骤’中原有的数据。

‘保载方式’是用于测试高温性能指标,故不需填写。

‘附加结束方式’中的‘最大试验力值’是为了保护试验机的界限值,1吨力=104牛顿,根据最大承载力填写。

点击‘下一步’进入第四页(图十二),不需改动。

点击‘下一步’进入第五页(图十三),主要描述试验曲线相邻两点在横坐标及纵坐标上的增量。

一般不需改动。

没有‘下一步’,点击‘关闭’,返回软件主界面。

⑸清零。

可在试验机的控制界面上按动‘0’、‘1’、‘2’三个键可实现对‘试验力’、‘变形’、‘位移’三项内容进行清零。

也可在软件主界面上点击4个‘清零’键完成清零。

⑹开始试验。

点击‘试验开始’,如果横梁按5mm/min速度运行则需半小时左右完成。

为了节省时间,并且不影响实验数据,可在实验的弹性阶段和屈服阶段结束后,将横梁运行速度改为25~30mm/min,点击‘确定’。

在颈缩阶段可用手机录制下来作为资料保存。

⑺实验结束。

‘结果信息’将数据显示出来,另外可在‘数据管理’窗口读取数据。

点击‘数据管理’进入窗口(见图十四),点击‘分析’,再将‘最大力’和‘下屈服力’之前方框里打上‘√’,则试验曲线上由红点指出‘最大力’Pb及‘下屈服力’Ps的数值,进行记录(在正式试验中可点击‘报表’进行试验结果的输出打印)。

最后卸下试样,将两部分对接好后,进行‘断后标距’L1和‘断后直径’d1的数据测量和记录。

 

图八试样录入窗口

 

图九参数设置窗口第一页

 

图十参数设置窗口第二页

 

图十一参数设置窗口第三页

 

图十二参数设置窗口第四页

 

图十三参数设置窗口第五页

 

图十四数据管理窗口

2、铸铁拉伸试验:

对直径φ8铸铁试样,当载荷达6~8KN时即被拉断。

⑴测定试样横截面直径d0。

⑵装夹试样,与低碳钢拉伸试验相同。

⑶试样录入:

点击‘试样录入’,打开窗口,‘编号’顺延填写,录入‘d0’,点击‘保存’、‘关闭’,返回主界面。

⑷试验参数设置。

点击‘参数设置’,打开窗口进入第三页,将‘结束方式’选择‘断裂百分比’,具体数值不限(一般到达‘最大试验力’时即发生断裂)。

其它参数与低碳钢拉伸试验相同。

点击‘关闭’,返回主界面。

⑸清零。

点击‘试验开始’。

⑹试验结束后,点击‘数据管理’,查出‘最大力’Pb数值,并记录。

3、低碳钢压缩试验:

直径φ14试样,Ps大约50KN,直径φ16试样,Ps大约60KN。

⑴测定试样横截面直径d0。

⑵装夹试样。

在下空间将试样放在下压头上,操控横梁将上压头调到距试样≤1mm。

⑶试样录入:

点击‘试样录入’,打开窗口,‘编号’顺延填写,将‘试验方法’改填成‘压缩’。

录入‘d0’,点击‘保存’、‘关闭’,返回主界面。

⑷试验参数设置。

点击‘参数设置’,打开窗口进入第三页,将‘结束方式’选择‘试验力’,选择具体数值要大于屈服力Ps(如:

选80KN)。

其它参数与低碳钢拉伸试验相同。

点击‘关闭’,返回主界面。

⑸清零。

点击‘试验开始’。

⑹试验结束后,点击‘数据管理’,查出‘屈服力’Ps数值,并记录。

如果在试验曲线的屈服阶段没有形成波动低点,可按鼠标右键,选择‘采样跟踪点’,此时试验曲线出现一个小黑点游动,拖动按鼠将小黑点置于屈服阶段内相应点处,其纵坐标的数值即确定为Ps,并进行记录。

4、铸铁压缩试验:

直径φ8试样,Pb≈6~8KN左。

⑴测定试样横截面直径d0装夹试样,与低碳钢压缩试验相同。

⑵试样录入:

进入‘试样录入’窗口,‘编号’顺延填写,录入‘d0’,返回主界面。

⑶试验参数设置。

点击‘参数设置’,打开窗口进入第三页,将‘结束方式’选择‘断裂百分比’,具体数值选在80~90%(铸铁压缩是沿着45∘左右形成破坏面,百分比数值选择过小,会将已有两部分压成更多碎块,从而无法观察沿45∘左右形成破坏面的现象)。

其它参数与低碳钢压缩试验相同。

点击‘关闭’,返回主界面。

⑷清零。

点击‘试验开始’。

⑸试验结束后,点击‘数据管理’,查出‘最大力’Pb数值,并记录。

八、思考题

1、比较低碳钢在拉伸、压缩试验中得到的‘屈服极限’,并思考为什么对应低碳钢材料的强度条件σ≦[σ],在‘拉伸’和‘压缩’情况下都可进行强度计算。

2、比较铸铁在拉伸、压缩试验中得到的‘强度极限’,并思考为什么对应铸铁材料的强度条件σ≦[σ],只进行‘压缩’强度计算,不进行‘拉伸’强度计算。

3、观察铸铁在拉伸、压缩试验中得到破坏断面的形状和位置,并思考造成此结果的原因。

4、低碳钢拉伸曲线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是严格直线吗?

为什么说弹性模量E就是该段直线的斜率?

5、实验曲线上的σs和σb是试样此时在此点的真实应力吗?

6、实验机上下夹钳夹紧试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实验机上行程开关的作用是什么?

九、书写实验报告要求

1、要求每一位同学独立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禁止抄袭。

2、叙述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做实验使用的设备、工具。

3、记述清楚试验的具体步骤环节(主要是低碳钢拉伸试验)。

4、将实验原始记录认真誊写清楚。

5、根据公式计算“四项试验”涉及到的七个力学指标,再加上材料本身物理性质决定的弹性模量E。

低碳钢拉伸:

σs(拉)、σb(拉)、δ、ψ和E。

低碳钢压缩:

σs(拉)。

铸铁拉伸:

σb(拉)。

铸铁压缩:

σb(压)。

要求写清每一个指标对应的‘实验材料’、‘试验方法’,并将具体试验数据代入计算。

6、根据思考题1、2进行代数计算,从而理解低碳钢和铸铁各自‘强度条件’的应用范围。

十、实验数据记录

在原始记实验数据录单上需记录的数据项目(见图十七)。

沈阳工程学院

原始实验数据记录单

------------------------------------------------------------------------------------------------

拉伸试验:

低碳钢:

d0=(mm);Lo=(mm);Ps=(N);

Pb=(N);d1=(mm);L1=(mm)。

铸铁:

d0=(mm);Pb=(N)。

压缩试验:

低碳钢:

d0=(mm);Ps=(N)。

铸铁:

d0=(mm);Pb=(N)。

思考题:

①低碳钢:

X%=;②铸铁:

=(倍)

指导教师签名:

—————————

图十七需记录数据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