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7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

彩色的中国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力

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连音,用适当的力度处理歌曲

情感

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准确而巧妙的唱好休止符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谈话导入:

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

师:

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

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

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

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

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

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

样的岛是什么地方?

(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

(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

(轻松、愉悦地)

(3)跟琴学唱歌曲

(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

(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民俗风情。

(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

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能力

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情感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特点

难点:

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教学法

教具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

教师引导学生:

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

行评价。

(3)学生探究:

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

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

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

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

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

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

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

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多情的土地》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1、了解作曲家施光南;

2、会哼唱部分句子

能力

了解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情感

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对常见几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和体验

难点:

对作品情感的体会

几种不同演唱形式的体验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授新课

1、复习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2、学生自身体验

3、了解《多情的土地》曲作者施光南

施光南(1940—1990)主要作品有:

《生活是多么美丽》、《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如大型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白蛇传》等

4、完整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思考:

(1)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歌曲的节奏是激烈的还是平缓的?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学生回答,师总结

(1)优美深情

(2)平缓的节奏性

(3)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乡土的极度热爱之情

6、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里面的情感

7、分析其中的力度记号。

讨论:

如果这个地方的记号换成相反的力度记号或者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呢?

8、小组整理自己的看法,代表发言。

9、复听音乐,仔细体会力度记号

10、常见的演唱形式

独唱:

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

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

合唱:

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的人演唱领唱:

由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在了解各种演唱形式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讨论探究:

如果说把《义勇军进行曲》改成独唱,把《多情的土地》改成齐唱,合适吗?

六、欣赏《多情的土地》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爱我中华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能力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情感

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二、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2、教师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

乔羽(1927.11.16——)山东济宁人。

中共党员。

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

著名歌曲歌词:

《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夕阳红》等

曲作者:

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国家一级作曲,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包括《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亚洲雄风》、《辣妹子》等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学唱。

音乐大部分学生很熟悉,基本会唱,因此教师只对个别音域跨度比较大的地方做一个提醒和教唱。

三、延伸拓展

总结这一单元学唱和欣赏过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印象。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走向复兴》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1、乐理知识与节奏掌握

2、掌握视唱方法

能力

1、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能够活学应用

2、通过歌曲的指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情感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音乐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歌曲高潮部分的节奏和气势的把握

难点:

节奏的复习和练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资料、钢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节奏练习

xxxx.x∣x.xxxx∣xxxxxx∣

x.xxxxx0∣xxxxx-‖

2、知识讲解:

(1)节拍:

音乐中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重复

节拍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

拍号

2∕4

3∕4

4∕4

强弱规律

●○

●○○

●○○○

●○

(2)节奏:

音乐中声音的长短与强弱关系

(3)指挥图示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

二、新授乐理知识和视唱融合

1、附点四分音符(X.)

X.=X+X

2、视唱

三、欣赏

1、聆听歌曲《走向复兴》

2、了解歌曲背景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种歌曲常用于军队踏步前进或与阅兵仪式当中,给人一种威风凛凛、锐不可当的气势和力量感。

《走向复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

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这首歌曲调昂扬向上,歌词令人振奋、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一切困难所表现出的一种毫不畏惧的勇敢、乐观精神。

3、复听歌曲,思考:

(1)歌曲给你的感受?

(振奋人心,面对未来克服困难,不怕艰苦,勇往直前)

(2)歌曲表现的气质?

(自信)

4、跟音乐哼唱《走向复兴》打节拍并练习指挥

四、小结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找相关音乐体会讲解的节奏,节拍、强弱规律

 

.

教学反思:

课题

青年友谊圆舞曲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能力

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情感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

与难点

3、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4、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3、圆舞曲知识简介:

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

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其特点为:

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4、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四、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唱谱:

(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

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

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

(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

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五、小结:

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溜冰圆舞曲》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能力

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情感

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劳动,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感变化

难点:

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观看花样滑冰精彩片段导入课题

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

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

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溜冰圆舞曲》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用心体会,才能享受音乐之美。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

师:

在聆听时,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这首曲子是几几拍的,整首曲子有几个小圆舞曲?

师:

在聆听的时候,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三、分段赏析,画出旋律图

1、第一小圆舞曲

这首《溜冰圆舞曲》中包含了四首经典的小圆舞曲,其中第一首更为突出。

2、第二小圆舞曲

这首小圆舞曲作者用大跳音程让我们领略了溜冰者跳跃、旋转的洒脱姿态,而用快节奏的装饰音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溜冰者绑在腰间的银铃。

3、第三小圆舞曲

第三小圆舞曲a主题用小提琴演奏,旋律舒展平稳,流畅悠闲。

B主题与a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它轻快活泼、引人入胜,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均落在小节内最后一个弱拍上,并加上重音,给人一种有趣而富有热情的美感享受。

4、第四小圆舞曲

第四小圆舞曲由整个乐队奏出了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的旋律。

四、复听

在这首《溜冰圆舞曲》中,除了这四首小圆舞曲之外,在它的面前还有序奏,后面还有尾声。

下面请同学们在序奏给我们带来的美丽冬景中,完整的聆听,用心体验吧!

五、音乐知识

升号降号还原记号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课题

银杯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能力

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情感

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导入:

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

(播

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讲授新课:

师:

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

感受。

生:

回答。

师:

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

表达什么内容?

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

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

聆听(教学光盘)

3、视唱歌曲旋律。

4、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

(1)“X.X”、“XXX”节奏。

(2)倚音:

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

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5、填词,有感情地演唱。

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

找学生表演。

6、学习长调、短调

师:

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

回答。

7、师:

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

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

学生齐唱。

的民族——蒙古族。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牧歌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能力

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情感

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

感觉怎么样?

(学生自由说)

6、乐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7、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8、们听过这首歌吗?

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9、起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小声学唱)

10、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

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课后小结:

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天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感受蒙古族民歌的演唱风格

能力

欣赏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

区分长调与短调。

情感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师: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两首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

聆听歌曲。

(你想到了什么?

2、《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

思考:

歌曲在旋律、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旋律:

舒缓悠扬、字少腔长节奏:

自由结构:

篇幅较长

师生交流→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平稳,象征茫茫无际的大草原。

描绘了内蒙古草原一派美丽辽阔的景色。

3.学唱歌曲旋律

(1)随琴哼唱旋律,要求数好拍子

(2)配乐朗送歌词

4.歌曲拓展→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画一副美丽的草原美景或用牧歌的音乐编排一段舞蹈,也可以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朗诵歌词

5、学生展示作品(评价)

三、欣赏歌曲《天边》

思考:

歌曲在旋律、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旋律:

简洁、字多腔短节奏:

整齐结构:

篇幅短小

2.音乐常识

蒙古族民歌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体验了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领略了蒙古草原的美丽和辽阔,表现和赞美了我们的美丽家园。

 

教学反思:

课题

桑塔.露琪亚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

能力

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情感

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

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

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

(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

(自弹自唱)

二、播放音乐范唱:

(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

(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

3/4师弹琴,生哼唱。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美”是老师突出传递给学生的,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出美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感悟音乐打下基础。

2、学唱第一乐段。

视唱乐谱,找出自己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

高,强。

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友谊,地久天长》《伏尔加船夫曲》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能力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友谊带来的欢乐,使学生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情感

握音乐进行中的力度变化,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和辨别人声类别教学重点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重点

与难点

从中领悟到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师: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

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看谱跟着录音默唱。

1.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

2.思考: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并思考,听完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师:

《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

这首歌翻译过来有几种名字,如《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等。

3.歌曲的拍号;曲开始的这个小节,叫什么小节?

注意唱准。

5.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与弱起小节有关的。

同学们请注意看乐谱(每个乐句都

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教师从歌词、乐句、气息、声音等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绪。

师:

谁来说说这段音乐刻画了什么样的情感?

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的?

(二)1、初次感受音乐:

《伏尔加船夫曲》

提问:

(1)、听完整首歌曲让你印象最深的什么?

生:

哎嘿呦嗬,哎嘿呦嗬,

师:

好像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拉船,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称为号子。

(2)、《伏尔加船夫曲》中力度变化是怎么样的?

ppp<ff>ppp

(3)、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仿佛看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拖

重的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