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47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 15页.docx

最新平抛运动评课word版本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平抛运动评课

篇一:

关于“平抛运动”课堂教学的点评

问题·变式·自主·能力

—关于“平抛运动”课堂教学的点评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永根

(引言)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中学校王中强老师的“平抛运动”课堂教学,是一堂成功的高三物理知识(来自:

:

平抛运动评课)复习课。

这节课,既充分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又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高三复习教学效益。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对人的关注。

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是:

自主,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平抛运动,是高考物理的必考点。

或者是在选择题中直接考查,或者是在实验题中考查,或者是在计算题中综合考查。

平抛运动这个考点的要求明确,就是要求学生理解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个考点包含了重要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即分解与合成的思想方法。

通过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对分解与合成这个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知识点复习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在本节课中,王中强老师精心设计,共设计了四个板块: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反思高效归因”、“自主检测能力提升”,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实现了“强化基础知识、提升思想方法”的目的。

“平抛运动”这课堂教学特点鲜明,我用“问题·变式·自主·能力”四个词进行概括:

以问题为线索,在变式中升华,

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提升能力为目的。

“以问题为线索,在变式中升华”,是老师发挥引导作用;“以自主学习为主”,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提升能力为目的”,是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主要特点

1、以问题为线索

四个板块,始终以问题引领,线索清楚。

可以看到,王老师设计的问题的线索是平抛运动两个方向的特点和应用平抛运动的特点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

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中,先提出两个问题: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和运动性质是什么?

(2)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其研究方法怎样?

有怎样的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然后,根据教材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一

个实验装置,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两小铁球同时

到达E处,发生碰撞”这个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通过比较得出: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实验装置设计非常有创意,用与第一个实验同样的方法,即比较的方法,通过探究得到了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教材“实验探究”只得到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特点,设计的这个实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

在此基础上,王老师选择了两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即四

川农民用风车选谷种和“蜀南竹海、秀水长宁”的楠竹丫弹枪,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说明王老师重视教材,善于发现、挖掘、利用教材教学资源。

目前的教材,有大量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生产生活情景材料,复习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作为教学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应用这些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

四川省高考物理试题非常重视从教材取材,非常重视在教材基

础上的引申、拓展和变化。

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中,设计了四个练习题,每个练习题都包含了明确的问题,并且问题不相同。

练习1,是根据高度关系如何判断运动时间?

根据水平距离如何判断水平初速度?

练习2,是如何求平抛运动某一点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或者是竖直方向的夹角?

练习3,是在抛出点确定了的条件下,如何根据落点求水平初速度?

练习4,是平抛运动的方法的迁移运用,即如何分析解决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的实际问题?

复习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目标明确,自主学习有指向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在变式中升华

所有问题都有变式,在变式中帮助学生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升华对解题基本方法的掌握。

本课设计的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就是在教材的“实验探究”基础上的变式,它们探究的思路是相同

的,都是用比较的方法。

不同点是:

教材的“实验探究”,是平抛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比较,得到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这个结论,本课设计的实验,是平抛运动与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得到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

虽然,创设的实验是新的,但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学生能够理解。

四个练习分别对应四个变式。

变式1,与练习1相比,都是高度、时间、水平初速度和水平距离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变式1与练习1不同的是,已知水平距离和高度关系,判断水平初速度和时间。

(出示变式1和练习1)

变式2,与练习2相比,都是关于平抛运动某一点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问题。

不同的是,练习2,是根据水平初速度和下落的高度、水平距离,求夹角;变式2,是根据夹角,求飞行时间。

(出示变式2和练习2)

变式3,与练习3相比,都是关于平抛运动初速度与落点的关系问题。

不同的是,练习3,是根据落点求水平初速度,变式3,是根据初速度求落点。

(出示变式3和练习3)

变式4,练习4本身就是平抛运动变式,练习4和变式4,都是关于匀加速方向的变式。

练习4,匀加速方向是在竖直向下的基础上变为竖直向上,变式4,匀加速方向是变为平行于斜面向下。

(出示变式4和练习4)

练习1、2、3的变式,实际上是顺向推理和逆向推理的关系,学生

喜欢顺向推理,不适应逆向推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转不过那个弯”。

这种变式,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练习4和变式4,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与学生熟悉的解决平抛运动问题路径平行的路径,变式路径的“路况”是新的,但“方向”是熟悉的。

这种变式,可以提高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这也正是高考物理要求的一种重要能力。

3、以自主学习为主

整个过程,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和问题变式引领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

我们已经看到,王老师讲的时间很少,讲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回答和展示进行点评。

彻底改变了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样。

有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相互讨论、展示、相互评价、总结反思。

我个人特别推崇独立练习、展示、相互评价三种方式。

独立练习,是学生“尝试错误”,发现自己问题的过程。

只有在学生独立练习的基础上,老师的讲对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要遵循“先练后讲”的原则。

学生要独立练习,老师就要少讲,不是不讲,“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点,讲思维方法切入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展示,是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过程,暴露学生问题的过程。

很多学生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只要

篇二:

评课记录

授课教师:

孙银枫

授课时间:

201X年3月6日

授课地点:

余姚三中高一(5)班

授课内容: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主持:

陈海良

点评专家:

鲁鹏飞

听课人员:

鲁鹏飞赵仲华胡家宝褚佰荣陈海良陆娟芳潘天竹施柏迪虞挺

一、主持人发言:

陈海良:

首先,让我们对孙银枫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表示感谢!

今天的评课流程是:

孙老师介绍教学设计的思路—互动交流—专家点评。

二、介绍教学设计的思路

孙银枫:

首先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课,我针对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如何备教材、备学生与大家交流几点看法:

1、备教材

备教材要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要对整节教材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知识的学习层次;第二次要根据学生情况判断教材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可行性。

对于本节课,教材安排的是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说明物理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有一个力指向圆心的,这个指向圆心的力就定义为向心力,然后再通过一个定性实验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但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实验结构复杂,而且精确度不高,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到计算公式。

如果学生按照教材的结构进行学习,对概念的理解会模糊甚至不能理解,所以我判断教材的编写是不理想的,不利于学生学习,于是我重新调整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2、备学生

对于备学生,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备学生知识积累水平(基础),也就是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我在前面平抛运动教学中就将加速度的求解公式应用到了曲线运动的分析中,在前面的教学中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要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推理涉及数学知识,如果班级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如果班级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就可以直接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进行推导,因为这个推导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仅仅是一个难点。

圆周运动是高考的常考点,所以老师要有“高考”意识,从新课教学开始就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为高考服务。

另外我还想谈谈两个观点:

第一、教无定法。

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尝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二、把握整个高中乃至中学的教材。

对于新教师来说,如何联系整个教材进行教学是大家感觉很困难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时做到前后呼应?

我想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做题,静下心来多做一些高考模拟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从宏观和微观上熟悉教材。

这节课不足之处就是未能完成全部的课堂设计,没有时间进行知识巩固训练,这也告诉大家,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状况把握好教学内容。

三、互动交流:

赵仲华:

听了孙老师的这节课,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作为高一年轻老师不仅学会了如何教,还学会了如何备课。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谈谈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

1、巧妙地处理新概念。

物理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理想化的,无法表达或证明给学生知道,我们在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告诉学生公式,经常说的话是:

“由此可以得到”或“通过大量的实验可以证明”等,而孙老师处理新概念的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推导理解了物理表达式,印象也很深刻。

2、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孙老师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人听得很舒服。

而我们往往很少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直接问学生“是不是这样”或“是吧”。

3、知识严谨,语言表达很严密。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加速度的产生,真正实现了新课改对学科的要求——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4、备课完整。

孙老师根据多年经验,知道高考中学生容易犯认为圆周运动的产生是因为向心力的存在的错误,所以在受力分析时,帮助学生澄清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在刚接受新知识时就建立正确的概念。

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会出现很多的表达式,孙老师让学生自己推导表达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

潘天竹:

自己在上课时,经常会觉得中间或整节课很松散,而孙老师上课节奏很紧凑,在这一方面我要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施柏迪:

与孙老师相比较,自己上课比较注重形式多样,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感觉很累。

诚然,教学方式的差异与学生的特点有关,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教法。

听孙老师的课让人感到轻松,同时课堂又是饱满的。

孙老师让学生通过逐步的数学推理得出物理的表达式,过程非常的严密、科学,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严谨性。

四、专家点评

鲁鹏飞:

首先,我要介绍这节课的设计背景,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整个物理的重点和难点,这两个知识点足以考察一个物理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本节内容由直线运动转到曲线运动,知识跨度大,思维跳跃非常大,如果老师不采取比较好的教学措施和策略,是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

同时,这个知识点在高中物理的地位也十分重要,除了本章的知识以外,后面万有引力、电荷在电场、磁场的运动都涉及到这一知识点。

同时,每年高考物理试题中涉及圆周运动的相关内容非常多。

通过刚才的听课,我认为孙老师这节课完全达到了教学目标,甚至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这是一节原生态的物理课,一方面是因为这节课是第一次上,另一方面是这节课没有经过物理备课组的集体讨论。

我听完课的第一个感受是:

艺高人胆大。

孙老师打破教材限制,用新的思路进行教学,并且取得显著效果。

这也告诉年轻老师,要大胆创新,突破教材,实现有效的教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长期磨练的。

第二个感受是:

课堂教学有层次,知识不断推进。

孙老师首先复习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知识,再利用前面加速度这一知识作铺垫,引入了圆周加速度,课题的引入自然,接下来孙老师利用PPT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课堂教学教的就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获得一种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孙老师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思维就能得到不断的培养,学习能力自然会提高。

第三、难点突破有效。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圆周运动,让学生体验到形成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孙老师在这个内容上处理得相当有技巧。

第四、课堂很流畅。

孙老师的教学过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设计体现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新课改理念核心,学生在课堂中从感知和理性上都充分体验到了知识。

第四、为所当为。

这节课的知识非常难,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

而孙老师勇敢地站出来,在关键时候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如何学习。

新课改不仅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活跃的课堂,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某种情况下加强主导地位。

最后,这节课紧紧扣住了如何学习物理这一条主线来实施教学,值得年轻老师学习,大家要通过这节课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

同时,受学校委托,让我在这里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组成部分。

青年教师专发展由教育、教学、教研三个层面组成。

对年轻老师来讲,重点是教育和教学。

第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认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有三轮,一轮三年。

第一轮是“雏形”,第二轮是“成形”,第三轮是“成熟”。

第一轮是形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教学习惯等的阶段。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等途径实现第一轮“入格”的成长目标,从而在第二阶段形成有效的教学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青年教师在第一轮教学阶段的特征。

教学的前三年,是从“懵”—“蒙”—“了”变化的三年。

第一年为备课、上课、命题、板书而“懵”,这是年轻老师都必须经历的磨练,只有坦然面对,才会得到提高、成长。

第四、青年教师第一轮教学必备的环节

1、教学实施的必备环节—“研、践、演、悟、摩”

①“研”。

首先是研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二是研究高考考纲;第三是研读所教科目的高中教材;第四是要研究所教班级的学生;第五是研究优秀案例,我反对青年教师直接搬用别人的教案进行教学,但优秀教案能为你的备课提供思路;第五是研究方法;最后,必须要研究实验,能做的实验一定做,不能做的实验要创造条件做,因为理科的很多知识来自于实验,所以实验对理科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

②“践”。

即实践,也就是备课。

在备课时要做到五备:

备教案、备学案、备课件、备实验、备试讲。

我提倡青年老师要手写教案,在手写教案时最好不要看课本、教材;接下来就是准备学生的学案;第三是制作课件,孙老师今天的课件并不美丽,但很实用,很多老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制作课件上,却忽略了其它的工作,我认为是本末倒置,课件的目的是有效节约教学时间,辅助教学。

最后是试讲,教案写好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反复揣摩、修改。

③“演”。

即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必要的演练,切勿满堂灌。

④“悟”。

即反思,青年教师要养成每节课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坚持写教学后记的习惯,若能坚持两三年,你就会获得更快的成长。

⑤“摩”。

即观摩教学。

2、教学管理的必备环节

教学管理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

学生管理包含课堂、作业、自测、调查、分析等管理,同时还要进行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包含制定职业规划、做好自我定位、自我调节、自我约束。

以上几点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体会,如有不足请大家指出。

谢谢各位!

五、主持人总结

陈海良:

刚才孙老师所作的教学设计介绍,使我们认识到备教材、备学生是备课的两个基本点,也让我们认识到,教学成绩的取得是“功夫在课外”。

希望所有老师能潜心教学,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有多位同事从不同角度就这节课谈了自己的看法,有深度,也可以感受到老师们用心听课、用心教学的态度。

黄光明对孙老师的课进行了精练的点评,平实、切合实际,也对使大家有启发,更难得的是,黄主任为今天与大家的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谈了很多自己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实践。

学校组织今天的示范课,是希望丰富校本教研活动内容,培养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更多年轻老师向黄光明主任、孙覃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学习,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希望大家能在平冈中学这个舞台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促进专业发展,为提高优化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作贡献。

谢谢大家!

篇三:

初高中物理听课评课大全

科组评课表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

李玉娇初三

(2)班

科组授课时间

物理201X-05-19

1、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2、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调动了学生的

评课记录

不足达成共识点

学习积极性;

3、由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中构建物理模型,体现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社会”的教学理念;4、采用分组探究实验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互相配合,在交流中获得共同提高;5、学生在探究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结论,教师能够适时巧妙地给予纠正,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6、每个探究实验都有小结,重点突出;

7、练习具有趣味性、启发性,题量充分,难度适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求。

对一些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语言描述上重复过多。

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语言简洁准确;教学目标明确,备课充分,课堂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能较好的突破难点;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练习题型设计合理,符合学生实际,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是一堂优秀的示范课。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

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

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如:

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如: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

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

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

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改进意见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

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

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

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

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

如:

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垂直和表面。

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

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

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

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

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

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编

高中物理的科学思想方法

篇四:

一次评课活动的案例分析

.一次评课活动的案例分析

活动背景:

1.活动主题:

学会怎样评课到位。

2.活动时间:

201X年4月18日下午2时~4时15分。

3.活动人员:

肖福兴、赵兰、徐彬、赵琼、马婕、陆怡和区教研员朱老师。

4.执教老师:

徐彬二年级(新教材)课题轻与重

二.活动过程:

1.过程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