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70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docx

认识库存和库存管理

第一章认识库存与库存管理

一、什么是库存

1、按经济用途分类/3

2、按存放地点分类/4

3、按库存来源分类/5

4、从物品所处状态分类/6

5、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类/7

6、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7

二什么是可存管理

1、库存管理的含义/8

2、库存管理的目标/9

3、库存管理的作用/10

4、库存管理的术语/11

5、库存管理指标体系/12

三、库存管理的类型

1.按库存决策的重要性/13

2.按供应来源/14

3.按对来需求量的知晓度/15

4.按对前置时间的知晓度/16

5.按库存系统的类型/17

第二章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定量订货管理法

二、双堆订货管理法

三、定期订货管理法

四、非强制补充供货管理法

五、MRP与JIT库存管理法

六、库存管理方法的改进

七、库存管理方法的评价

第三章库存管理的确定

一、库存服务水准的确定

1、按订购周期计算的库存服务水准/48

2、按年计算的库存服务水准/56

3、需求量系数/57

4、作业日系数/61

二、库存维持费用的确定(64)

1、资本成本百分比的确定/65

2、税金、保险及陈旧成本百分比的确定/66

3、储存成本百分比的确定/67

4、对决策和战略的影响/68

三、缺货费用的确定(69)

1、缺货费用的类型及确定/70

2、丧失顾客费用的确定/71

四、安全库存量的确定(73)

1、安全库存的含义/74

2、安全库存持有的动因/76

3、安全库存量的计算/79

最优安全库存的确定/83

第四章库存订货量的确定

一、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

二、有折扣的订货批量的确定

三、推迟购买的批量的确定

四、价格调整的订货批量的确定

五、联合订购的批量的确定

第五章库存计价与记录

一、认识库存计价

二、库存计价的基本方法

1、先入先出法/107

2、后入先出法/110

3、平均成本法/113

4、特定成本法/117

5、库存计价方法的选择/117

三、库存取得的计价

1、外购存货/121

2、自制存货/122

3、委托加工存货/122

四、库存记录

1.库存记录的重要性/123

2.库存记录的要求/124

3.定期盘点记录法/126

4.循环盘点记录法/127

5.库存记录的要点/130

第五章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

一、ABC分类管理法

1.ABC分类法/137

2.ABC分类的标准/139

3.ABC分类法管来准则/142

4.ABC分类法管理的几个问题/145

二、定量订货管理法

1.定量订货的作业程序/149

2.订货点的确定/150

3.订货批量的确定/152

4.需求分布的确定/153

三、定期订货管理法

1、定期订货的作业程序/157

2、确定订货周期/158

3、确定最高库存量/159

4、确定安全库存量/160

第七章MRP与库存管理

一、MRP的特点与类型

1、MRP的主要特点/164

2、MRP的类型/164

3、MRP与库存管理/166

二、MRP的关键概念

三、MRP的输入与输出

1、MRP的输入/171

2、MRP的输出/175

3、产品结构记录/178

四、MRP与EOQ的比较

五、MRP的实施

第八章JIT与库存管理

一、JIT生产系统的构成

1、JIT生产系统的目标/202

2、JIT的产品设计/204

3、JIT的过程设计/206

4、JIT的人员组织因素/209

5、JIT的制造计划于控制/210

二、JIT生产系统的主要方法

1、看板管理/215

2、零库存管理/218

3、平准化生产/220

4、缩短生产周期/221

5、少人化管理/222

三、JIT生产系统的转换

1、转换考虑的因素/226

2、制定成功的转换计划/226

3、转换障碍/228

4、转换成功的条件/229

第九章ERP与库存管理

1、ERP核心理念/233

2、ERP的主要特点/235

3、ERP与MRPⅡ的异同/237

二、SAPR/3与库存管理

1、SAPR/3管理模式的特点/242

2、SAPR/3的生产控制/243

3、SAPR/3的材料管理/244

三、实施ERP的要点

1、最高管理层的积极参与/246

2、建立管理信息系统/247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48

4、实施办法和程序/250

第十章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

一、在制品库存控制

1、在制品与制品库存/255

2、前置时间控制法/259

3、时间周期图控制法/262

4、投入产出控制法/264

5、临界比率控制法/269

二、采购管理

1、采购作业/272

2、价值成本分析/274

3、外购决策/275

4、采购定价/277

5、集中与分散采购/277

三、仓库库存管理

1、出入库作业设计/278

2、出入库作业管理/281

第十一章批发企业库存管理

一、建立库存据点

1.影响库存据点建立的因素/287

2.库存据点选址决策/290

3.库存据点的建造成或租赁决策/293

二、库存分配的方法

1、ABC库存分配法/294

2、以服务为基础的库存分配法/296

三、库存商品的布局

1、库存商品存储布局方式/298

2、库存商品存储布局要点/299

3、库存商品存储布局要点/301

4、库存内部空间选定/302

第十二章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

一、商品库存数量管理

1、最低库存量管理/307

2、最高库存量管理/308

3、最佳经济采购批量管理/309

二、商品库存结构管理

1、ABC商品分类法/310

2、ABC商品管理法/312

三、商品周转时间管理

1、商品周转时间管理层次/314

2、最长商品库存时间管理/314

3、合理商品库存时间管理/316

四、商品库存管理的方法

1、单品管理的含义与特点/318

2、单品管理的作用与意义/319

3、单品管理的技术:

POS系统/320

第1章

认识库存与库存管理

什么是库存

什么是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的类型

第1章认识库存与库存管理

库存与库存管理越来越为企业重视。

库存是有成本的,在很多企业里这个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基金。

减少库存,降低库存成本,追求零库存是库存管理的中心与极点,也是企业“第三个利润源泉”的重点所在。

一、什么是库存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或商品。

库存与保管概念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合理化和经济性,后者是从物流作业的角度出发强调效率化。

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

库存可以从库存物品的经济用途、存放地点、来源、所处状态或从生产

度和经营角度等几个方面来分类,可能有些库存类型会有重叠,但把库存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库存的不同内涵。

1、按经济用途分类

库存按其经济用途通常可以分为商品库存、制造业库存和其他库存三类。

(1)商品库存

指企业购进后供转售的货物。

其特征是在转售之前,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

(2)制造业库存

指购进后直接用于生产制造的货物。

其特点是在出售前需要经过生产加工过程,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或使用功能。

具有分类如下:

材料。

指企业通过采购或其他方式取得的用于制造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以及取得的供生产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性材料等。

外购半成品,一般也归在此类。

企业也可以按照其用途再细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外购半成品等若干小类。

在制品。

指企业正处于加工过程中的、有待进一步加工制造的物品

半成品。

指企业部分完工的产品,他在销售以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工,但也可作为商品对外销售。

制成品。

指企业已经全部完工、可供销售的制成品。

(3)其他库存

指除了以上库存外,供企业一般耗用的用品和生产经营服务的辅助性物品。

其主要特点是满足企业的各种消耗性需要,而不是为了将其直接转售或加工制成品后再出售。

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辅助性物品,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必不可少、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物品,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1、按存放地点分类

库存按其存放地点可分为库存存货、用途库存、委托加工库存和委托代销库存四类。

(1)库存存货

指已经运到企业,并已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和商品,以及已验收入库的半成品和制成品。

(2)、在途库存

包括运入在库存和运出在途库存,运入在途库存是货款已经支付或虽未付货款但已取得所有权、正在运输途中的各种外购库存。

运出在途库存是指按照合同规定已经发出或送出,但尚未转化所有权,也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库存。

2、按库存来源分类

库存按其来源可分为外购库存和自制库存两类。

外购库存是企业从外购入得库存,如外购材料等。

自制库存是由企业内制造的库存,如自制材料、制成品等。

3、从物品所处状态分类

从库存物品所处状态可分为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

静态库存指长期或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库存,这是人们一般意义上认识的库存概念。

实际上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或运输状态的库存,即动态库存。

1、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类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可分为原材料库存、零库存及半成品库存、成品库存三类

2、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

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可将库存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经营库存

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为满足日常的需要而建立的库存。

这种库存随着每日的需要不断减少,当库存降低到某一水平时(如订货点),就要进行订货来补充库存,这种库存补充是按一定的规则反复地进行的。

(2)安全库存

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生产加工过程的库存指处于加工状态以及为了生产的需要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零部件、半成品或制成品。

运输过程的库存指处于运输状态或为了运输的目的而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

(3)季节性库存

指为了满足特定季节中出现的特定需要(如夏天对空调机的需要而建立的库存,或季节大量收购所建立的原材料(如大米、棉花、水果等农场品)在出产的季节大量收购所建立的库存。

(4)促销库存

指为了对应企业的促销活动产生的预期销售增加而建立的库存

(5)投机库存

指为了避免因货物价格上涨造成损失或为了从商品价格上涨获利而建立的库存。

(6)沉淀库存或积压库存

指因物品品质变坏不再有效用的库存或因没有市场销路而卖不出去的商品库存。

二、什么是库存管理

1、库存管理的含义

库存的管理又称存货管理或在存管理,是在库存论的指导

在经济、合理或某些特定的前提下(如不允许缺货与降低服务

水平等)建立存库数量繁荣界限;既在忖量(需求量)、库存水平、订量等数据界限》;简单地说,库存管理主要是企业经营者

解决何时补充订逅,补充订货多少,以及库存系统的安全库存量、平均库存量、周转里、缺货次数各是多少等问题所采取的方法。

库存管理是对在库存物品种及其存量的管理与控制,它只考虑其合理性、经济性与最优性,而不是从技术上去考虑存货的保管与以及如何运输

2、库存管理的目标

库存管理基于两点考虑,一个是用户服务水平,即在正确

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有足够数量的合适商品。

另一个则是订货成本与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管理的总目标是:

在库存成本的合理范围内达到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

为达到目标,应尽量使库存平衡,库存管理

人员须作出两项基本决策:

订货时机与订货批量(何使订货与订多少货)。

库存管理的目的是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

控制,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对库存的管理不利会导致库存的不足或过剩。

库存不足降低错过送货,

失去销售额,使顾客不满,产生生产瓶颈等。

而库存过剩则不必要地占用如果用别地会更有效益的资金。

尽管存库过剩看起来是着两种不良中危害较小的一个,但咐着在过剩太多的库存上的价格

令人鄂然,当库存持有成本较高是时,局面容易失控。

1.库存管理作用

在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间在库存也就是说,在采购、生产、销售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库存使各个环节上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

同时库存可能调节各个环节之间由于供求品种及数量的不尽一致而发生的变法,把采购、生产和销售

等企业中的角色,不同的部门存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看法。

存库管理部门,和其他部的目标存在冲突,为了实现最佳库存管理,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活动,使每个部门不仅是以有效实现本部门的功能为目标,更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

  高的顾客满足度和低的库存投资似乎是一对相互冲突的目标,过去曾经认为这对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现在,通过应用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同时拌随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和强化部门协调,企业可同时实现这一目标。

   总之,存库管理作用总括为以下几点:

  

(1)满足预期顾客要求

顾客可能是从街上走进来买一套立体音响设备的人,也可能存在是一名机工,他的工具箱或生产

制造过程需要工具,这些库存是涉及到了预期库存,就因为它们被持有是为了满足预期的平均需求 

(2)平滑生产要求

经历季节性需求模式的企业总是在淡季积累库存,满足持有定季节的过高需求。

这种库存被

名为季节性库存。

加工新鲜水果蔬菜的公司会涉及到季节性库存,出售贺卡、滑雪板、雪上汽车或圣诞树的商店也一样。

  (3)分离运作过程

   过去的制造企业用库存做缓冲,为了保持生产的连续性而持有运行,否则就会

由于设备故障而陷于混乱,并导致部分业务临时中止。

缓冲使得在解决问题时,其他

业务不必临时中断。

同样地,运用原材料库存的公司使生产过程和来自供应离的运用

送中断问题隔离开来,制成品库存使销售过程和制造过程割断裂开来。

最近,有些公司

对库存缓冲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们占用成本和空间。

此外,他们还认识到发外加工

和消除故障源会大大减少运作过程对库存的需要。

   (4)阻止脱销

   延迟送货和意料之外的需求增长增加缺货风险。

延迟的发生能由气候条件、

供应商缺货、运错货物、质量问题,等等。

持有安全库存能降低缺货风险。

安全库存是指为对付

需求和交付时间的多变性而持有的超平均需求的库存。

   (5)利用订货周期

    为使采购和库存成本平衡,使公司往往一次性地购买超过现有的需求的数量。

把所购物品的其中一些或全部储藏起来用于后期使用,这种方式十分必要。

同样地,大量生产往往也比少量生产经济。

而且此时产生必须进入库存以后在用。

因此,保存库存能够使公司以经济批量采购和生产,无须为短期需求与购买或生产的平衡而费尽心机。

这就导致了定期订单,或订货周期产生。

订货周期并不总是取决于订货批量。

在有些情况下,集体订货和固定时间订货会更现实或更经济。

(6)避免价格上涨

有时公司管理者怀疑实际物价上涨,为避免增加成本他们就会以超过平时正常水平的数量进行此采购。

储存多余商品的能力也允许公司利用更大订单获取价格折扣。

(7)准许业务营运

生产运作过程需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这个事实(即生产的非及时性)意味着通常都会有一些在制成品库存。

另外,商品的中间库存(包括生产现场的而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以及存在库存里德商品)会产生经由生产—销售系统的流水线库存。

4、库存管理的术语

库存管理有一些术语及其相对应的符号,现归纳如下:

需求量D---用户到仓库来提货的数量。

有时称做需求率,指单位时间的需求量,对于制造产商来说,有时亦称消耗量或消耗率。

订货量Q---仓库根据需求,为补充某一种物资的库存量而向供货厂商一次订货或采购的数量。

订货间隔期T----订货合同中规定的两次进货进货之间的时间。

到货延迟期L1---物资实际到货时间比合同规定到货延迟的时间。

备运期只能是正值,但到货延迟期可正可负,即迟到或早到、

备运期L2---从发现库存量已经低到规定水平或以下,进行补充订货或采购之时开始算起,经过办理订货采购手续,厂商备料发运,直到物资进库验收为止的一段时间。

备运期间需求量DL2---唯一联合变量,即D*L2.

两次到货期间需求量D(T+L1)---两次到货之间的时间应为合规定的间隔期T加上实际到货延迟期L1.D(T+L1)为联合变量,即D(T+L1).

在库存存量—已验收入库、库内现有的库存量。

在途库存量—已定货,但尚未到达与验收入库的恶意中虚拟库存量。

名义库存量---在库存量与在途库存量之和。

库存占用金额---在库存存量所占用的流动资金金额。

库存消耗金额—在一段时间内由仓库发出的物资所值的金额。

对企业来说,及该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物资的金额,该段时间如为年,即年消耗金额。

周转率---库存年消耗金额被年平均库存占用金额率,即年周转次数。

安全库存量SS---由于需求量D、备运期L2或订货间隔期T都是随机变量,因此,某一备运期间需求量DL2或某两次到货期间需求量D(T+L1)也是随机变量。

他们可能超过平均值相当数量。

为了防止这部分不可预知的、可能突然发生的增量而造成的缺货机会,就必须有一部分储备,这部分储备称为安全库存量。

服务水平---仓库绝对不缺货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在实际上也是不经济的,因为这样要保持过大的安全储备。

问题在于恰如其分地规定缺货的程度。

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如其分的确定安全全库量,使用户的需求满足到一定程度。

这种满足的需求的程度,称为服务水平,或可称为服务质量指标。

安全系数K----用来计算安全库存量的系数。

K值从服务水平指标推算得到。

服务水平越高,K值越大。

报警点s---当库存量下降到某一点时,必须立即进行订货或采购。

在这批货物尚未到达验收之前,这点库存量应能按既定服务水平满足备运期间的需求。

该点即报警点,亦称订货点。

换言之,如果库存量低于报警点才进行订货或采购,就会满足不了既定的服务水平,发生过多的缺货。

订货后库存量S---当库存量下降到报警点s时,发出订货需求后,会使名义库存量上升到某一规定数额,该名义库存量为订货后库存量。

记账间隔期R---有两种库存记账制度,一种为连续记账制,即每天都记账,结清库存量;另一种为间接记账制,即每隔R时间,整理平时积欠下来的发料单据,进行记账,检查库存量。

库存管理参数---为合理的控制库存,必须确定若干参数,如订货量Q、订货间隔期T、安全库存量SS、报警点s\订货后库存量S……这些参数统称库存管理参数。

库存管理水平---经合理地管理库存后所能到达的水平。

一般用服务水平与周转率两者综合表示。

5、库存管理指标体系

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确定一个资金占用少,费用省,既是足够又是最低限度的物资最优储备量,使库存系统有效地保证生产消费的需求并需要并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衡量库存管理的指标应该反映这一基本要求i,体现出库存管理的水平。

为此,确定以下四个主要指标。

(1)库存资金周转率

库存资金周转率及衡量单位库存资金用于供应的效率。

服务水平=供应量/平均库存金额(次)

为了提高库存资金周转率,要正确地掌握供求规律,确定合理的储备金额,处理积压和提高服务水平。

(2)服务水平

一般用供应量占需求量的百分比大小来衡量,即:

服务水平=(供应量/需求量)*100%

需求量=供应量+缺货量

对于一个库存系统来说,为了保证供应,提高服务水平,必须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量(保险储备),以防止由于某些突发性事故而造成生产和供应系统的中断,防止因缺货造成的损失。

对于某些因受季节性波动影响的生产和供应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因此,提高服务水平是库存系统追求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3)缺货率

缺货率是从另一个不同角度衡量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分别已对所供应的企业数、物资数的缺货程度来反映这个指标。

因此缺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