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0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docx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本科补修课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奴隶/2、国家/3、政治关系/4、理性经济/5、意识形态/6、政治科学/7、基督教/8、公共权力/9、权威性/10、涉己/涉他/11、人民主权/12、政治资源/13、行政精英/14积极

二、选择题

1、D/2、ABD/3、ABCD/4、B/5、C/6、ABC/7、A/8、D/9、ABCD/10、ABCD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

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政治权力:

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3、公共权力:

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4、政治权利:

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公民权利:

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6、公共利益:

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四、简答题

1、为什么中国古代政治研究的成果主要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学说?

答:

因为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国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论说。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选择何种政体来组建国家,而是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

因此,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2、怎样认识政治研究中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观念的差异?

答: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方案具有明显的对比性,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人性和公共权力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一是理想主义方案。

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学好。

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

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基于上述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

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二是现实主义方案。

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够使人为善。

人是自私的动物,自立自爱、趋利避害、求福避祸是人的本性。

人原本就不是天使,今后也别指望会变好。

能做到彼此不伤害就谢天谢地了。

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也多持否定性倾向,认为公共权力本身就是“恶”,用好了能以“恶”制“恶”,用不好就更是变本加厉,雪上加霜。

所以,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使“好人”不会变“坏”,使哪怕是“坏人”也无法“作恶”。

这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3、历史上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的理论有哪些?

答:

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

这样的理论为中世纪教会统治和皇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代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社会契约论”被用来解释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该理论认为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认为政治权力最终属于人民,这成为现代民主共和制的理论基础,当代西方学者将政治权力视为政治资源的占有,而把集团组织视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

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所以政治权力关系形成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利益需要。

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利益主体必然尽可能地调动有效社会资源,并凝聚成有效的社会力量以期实现利益主体集团利益最大化。

因此,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4、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答: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政治权利有不同的被容。

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自由权。

其中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

(2)平等权。

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民主权。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五、论述题

1、历史上关于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请评述之。

答:

虽然我们可以泛泛地说,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但由于对“政治”本身的认识就各不相同,再加上研究方法、途径、视角的不同,导致对政治学研究的实质性内容是什么有很多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者“国家活动”,将“政治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及其活动的规律的学问。

这种学说直接将政治学同它的核心内容——国家紧密联系了起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相当一段时间内在政治学界颇为兴盛,但随着对社会团体研究的兴起以及对社会作为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共力量的研究日渐发展,这样的政治学定义开始受到一定的冲击。

/第二,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力的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这样的看法过于宽泛,大大扩大了政治所能涵盖的“公共权力”部分,抹杀了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共力量的存在。

/第三,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政治学就是对管理众人之事的研究。

这种看法同第二种看法一样,具有将“政治学”扩大化的倾向。

/第四,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涵盖最为广泛的定义,将政治学视为研究人类在政治生活上的相互关系,产生的政治现象的科学。

/此外,还有将政治学视为政治制度学、政治系统学、政治行为学、政治法律学、政府学、政策学等,各种观点不一而是,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政治学的内容。

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请详述之。

答:

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多种多样。

按照政治权力实现和作用方式是否动用武力,分为暴力方式和非暴力方式,其中非暴力方式按照和平程度逐渐增强分为压力方式、命令方式、规范方式和说服方式;按照政治权力实现和作用方式的奖惩分为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

(一)暴力方式(武力)

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暴力方式一般见诸于根本对立的政治权力关系之中,如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不过,当非根本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矛盾激化而呈现对抗状态时,暴力方式也可能出现。

暴力方式包括暴力镇压、武装起义、军事政变、政治暗杀等。

战争是暴力方式的一种大规模极端方式,因此,“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

(二)压力方式(操纵)

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

严格地说,这是政治权力的势能作用,因此,它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压力方式常常存在于对抗性的利益之间。

人们施行压力的具体方式如政治警告、政治恐怖、政治戒严、政治威胁、政治舆论、院外活动等。

(三)命令方式(权威)

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命令方式通常发生于根本利益一致的权力关系中,尤其是同一政治权力主体内上下层次之间的权力关系中,比如中央权力对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对下级权力。

命令方式的基础是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和受支配,否则命令方式将无法进行。

命令方式的例子如行政命令和特别法令等。

(四)规范方式(契约)

///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规范方式一般以某种强制力、甚至暴力作为自己的后盾。

规范方式的特点在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关于实际行为的事先约定,双方行为都以此为据进行,因而规范方式不仅对政治权力客体有规约作用,而且对政治权力主体也有规约作用。

规范方式主要有法律规范、制度规范、纪律规范等。

道德规范是一种非权力规范,一般不作为政治权力的规范依据。

(五)说服方式(灌输)

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说服方式通常运用于具有共同利益的权力关系之中,比如人民内部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说服方式具有特定的劝导性和技巧性,其运用成功与否往往与政治权力主体所凭借的理论的力量、方案的可行性及技巧的有效性有很大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谈判也是一种特定的说服方式。

(六)奖酬方式(激励)

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

奖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显然,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非对抗的权力关系之中。

奖酬方式以鼓励或激励为其特征,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具体的奖酬方式如表扬、记功、付以酬金或职位等。

(七)处罚方式(遏制)

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处罚方式以惩罚为特征,因而是一种消极方式。

不过,对于政治权力客体的后来行为和其他政治权力客体来说,它有一种毖后性,因而也不失其积极意义。

与奖酬方式不同的是,处罚方式不仅可以是物质和精神的,在特定情况下,社会公共权力还可以剥夺权利的方式进行。

作业2

一、填空题

1、瑞士/2、政治正义/3、普选权/4、政治秩序/5、传统型权威/6、参政党/7、私有制/8、合法性

二、选择题

1、ABCD/2、C/3、AD/4、ABCD/5、ABC/6、ABCD/7、D/8、ABCD/9、ABCD/10、ABD/11、C/12、ABCD/13、D/14、ABCD/15、AD/16、ABCD/17、ABD/18、B/19、ABD/20、AD

三、名词解释。

1、比例代表制:

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2、市民社会:

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这些组织和团体包括政党组织、家庭组织、宗教团体、工会、商会、学会、学校团体、社区和村社组织、各种娱乐组织和俱乐部、各种联合会和互助协会等等。

3、政治共识:

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4、政府职能:

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

政府职能的本质上是将统治阶级意志具体化,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四、简答题。

1、西方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在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而且还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

首先,它通过在竞选中的活动对政府权力的更迭产生影响。

其次,政治社团通过院外活动影响了国家的立法以及行政部门的政策。

此外,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正常的政治秩序。

2、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答:

第一,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

第二,制度效率。

第三,回应性。

回应性是责任性在效率问题上的体现。

3、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

政府的基本特性包括:

(一)阶级性;

(二)公共性;(三)权威性;(四)有机组织性;(五)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4、社会监督具有哪几方面的功能?

答:

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一)预防功能;

(二)矫正功能;(三)惩戒功能;(四)保健功能;(五)教育功能。

五、论述题

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

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社团组织历史与现状可见,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如下:

第一种,游说。

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政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

游说活动主要包括,陈述本集团对审议中的议案的立场、观点和重视的程度。

许多国家的行政部门派专人与政治性利益集团对话。

如法国政府部门设有咨询机构,专门组织政治社团的代表人物,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辩论。

第二种,决策咨询。

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

提供信息咨询和顾问服务的方式包括派人帮助政府官员或议员进行专题研究,帮助他们起草法案和报告,出席立法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就有关议案发表意见、参加政府的各种顾问委员会等。

第三种,社交活动。

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形式多样。

各种政治社团以及院外说客常常根据政府官员及议员的爱好,为其安排种种社交活动。

第四种,支持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第五种,主导舆论。

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政治社团发动会员甚至动员有关选区的选民进行游说活动,如动员会员及有关选民向议员写信、打电话,甚至登门拜访;运用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社会舆论;甚至越过政府公共决策者直接诉诸广大公众就某一问题进行表决,如发动公开创议书、举行自作主张的公民投票等。

第六种,非常规方式。

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作业3

一、填空题

1、意识形态/2、民主制/3、斯大林主义集权模式/4、法国/5、平等原则/6、经验主义/7、人民主权/8、英国革命

二、选择题

1、ABCD/2、ABD/3、ACD/4、A/5、B/6、ABC/7、ABCD/8、ABCD/9、ABD/10、ABCD/11、ABCD/12、ABCD/13、A/14、ABD/15、ACD/16、ACD/17、AB/18、D/19、A/20、D/

三、名词解释。

1、民主化:

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2、全球化:

是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

3、民主的限度:

是指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所适用的有限范围。

4、政治情感:

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

四、简答题

1、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有哪些?

答:

第一,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第二,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第三,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第四,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2、民主化的“三次浪潮”指的是什么?

答:

在西方社会,迈向民主的最初推动力发生在17世纪上半叶。

到目前为止,政治民主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在这100多年的时间内,总共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至少是最低限度的全国性民主制度。

第二波民主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许多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首先出现在南欧。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民主化的倾向运动。

3、政治认知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

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

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而政治认知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综合分析。

4、为什么说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答:

第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第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四,政府的执行危机,第五,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五、论述题

论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都有可能为传递政治信息、传播政治文化、影响和塑造社会成员政治意识和政治情感的媒介。

第一,家庭。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

第二,学校。

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第三,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新闻报道、舆论渲染等方式。

二是宣传报道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

第四,社会政治组织。

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

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

第五,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作业4

一、填空题

1、政治心理/2、大同世界/3、公共权力/4、政府/5、公民权利/6、无为而治/7、政治操作原理/8、政治研究院

二、选择题

1、B/2、ABCD/3、AD/4、D/5、AD/6、B/7、ABD/8、B/9、BC/10、ABCD/11、ABD/12、BC/13、ABCD/14、BCD/15、ABD/16、C/17、ABCD/18、A/19、ABD/20、B

三、名词解释

1、/党居优制:

是在多党竞争局面下一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政党制度。

2、/政治心理:

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3、团体利益:

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民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

4、二元君主制:

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

四、简答题

1、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

第一,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第二,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第三,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第四,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结构性特点?

答: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田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

第一,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

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第二,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

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第三,公民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第四,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4、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答:

一是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政治心理;二是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潜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尤其重视人的潜意识和人的政治本能;三是重视围绕着政治权力展开政治研究,因为政治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影响力;四是重视心理测验,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五是以政治心理研究作为行为乃至全部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五、论述题

试论民主化的“三次浪潮”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答:

在西方社会,迈向民主的最初推动力发生在17世纪上半叶。

到目前为止,政治民主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在100多年的时间内,总共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至少是最低限度的全国性民主制度。

这一次民主化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取代了绝对君主制和贵族制统治,也是西方文化和政治实践的自然演化。

第二次民主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盟军的占领促进了民主制度在西德、意大利、奥地利、日本和韩国的确立。

这次民主化通过军事革命的外部压力和非殖民化实现方式,取代了法西斯统治、殖民地统治或个人军事独裁统治。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首先出现在南欧。

在葡萄牙于1975年结束独裁后的15年间,民主政权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30个国家取代了威权政权。

这次民主化浪潮是通过妥协、选举等非暴力的和平转变,取代了一党制、军人政体或个人专制统治,是内部民主条件发育成熟的自然结果,证明民主价值超越文化界限,得到世界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