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4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docx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专题15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新人教版

专题十五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展示

重点关注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1)结合区域图掌握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评价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并能对农业区位进行正确的选择。

(2)结合我国或世界重要农业区有关图文资料,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而对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判断、评价。

(3)注意把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学会用高中地理原理分析区域农业生产问题及世界粮食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其对策。

考点四十二 农业区位因素 (高考指数★★★★☆)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气候:

②地形:

③土壤:

④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销售,例如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农业区位分析与合理选择的方法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具体分析如下:

―→

―→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013·全国卷Ⅰ)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完成1~2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

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A.运费低B.热量足

C.技术高D.品种全

解析:

1.C 2.A 第1题,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与美国相比,在冬季其生产鲜切玫瑰花的突出优势为气温较高。

第2题,墨西哥与美国相邻,与哥伦比亚相比,其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突出优势是距离近,运费低。

3.(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解析:

据材料“著名大学”知,该地区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据“当地政府通过……”知,有政府支持;据“产业的集聚”知,有规模优势;根据图中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线路知,交通便利;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气候和环境。

答案:

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考点四十三 农业地域类型(高考指数★★★☆☆)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区位因素

生产特点

问题或解决措施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干旱、半干旱气候

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牛、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

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一体化

农业成本高、能耗大

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灵活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

种植园农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

种植单一经济作物,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市场广阔、饲料供应充足

轮牧

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通常根据下列思路:

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商品率—投入劳动力多少进行分析,举例分析如下:

判断依据

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多少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水稻种植业

牛、羊

面向外地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乳牛、猪、鸡

面向本地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乳畜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牲畜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下题。

1.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解析:

选B 乙地位于东南亚,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但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乙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水利工程量大。

故选B项。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下题。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D.畜牧业

解题关键:

(1)由经纬度,海陆分布状况判断该岛屿为新西兰南岛。

(2)该岛屿地处南纬40°~60°之间,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答案:

D

(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下题。

3.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解析:

选D 由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得出,该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因而属于混合农业,D正确。

(2013·北京卷)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

读图,回答下题。

4.甲、乙、丙分别位于(  )

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

解析:

选C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先确定与中国同在北半球、农事节律有一定相似性的印度。

甲地在5月中旬到7月种植,在11月到次年1月收获,符合北半球春夏种植,秋冬季收获的种植规律,故甲是印度。

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5.(201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解析:

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带因为草场丰富,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在此要与混合农业区分开,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大牧场放牧业是商品农业,因此需要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等条件,放牧业要求有丰富广阔的草场资源,而草场的形成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气候条件。

答案:

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考点四十四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及世界粮食问题(高考指数★★☆☆☆)

1.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主要分布区

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影响条件

小麦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西北灌溉农业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利: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不利:

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

玉米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谷物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水稻

长江流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利:

农业基础好、地势平坦、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不利:

人均耕地少

经济作物

棉花

五大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地区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油料作物

花生

山东丘陵

沙质土壤、排水好

油菜

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

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势平坦

大豆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其他

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

光照好,作物耐旱

糖料作物

甜菜

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

喜温凉、耐盐碱、耐旱、生长期短

甘蔗

台、闽、粤、桂、滇、川、琼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

水果

苹果

北方地区的丘陵区

暖温带气候

柑橘

南方地区的丘陵区

亚热带气候

花卉

西南地区

四季如春的气候

2.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2)不合理利用:

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几种特殊的农业生产类型的判断方法

1.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

青藏高原因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2.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一般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

灌溉农业通过水利灌溉设施作保障,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以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肥力和冲洗盐碱。

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5.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

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桑树、果树、甘蔗等,称为“桑基鱼壤”“果基鱼塘”“蔗基鱼塘”。

这种生产方式使农业各环节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2015·江苏卷)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

读图完成1~2题。

(双选)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D.Ⅴ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

A.Ⅰ区    B.Ⅲ区

C.Ⅳ区D.Ⅴ区

解析:

1.BD 2.BC 第1题,读图可知,Ⅱ区域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与这里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密切相关,A项错误;Ⅲ区域主要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东北三省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湖北、湖南、江西等主要为水稻种植区,机械化水平低,B项正确;Ⅳ区域主要是河北、河南、安徽和陕西,这些省人口密度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C项错误;Ⅴ区域主要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多位于Ⅲ区,同时Ⅳ区域省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潜力大,故B项、C项正确。

(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

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

4.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更加便捷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解析:

3.A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东部新增了较多面向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国,故A项正确。

第4题,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因此增加了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量,C项正确。

从非洲进口农产品需要通过海运,且相隔遥远,因此A、B两项错误;非洲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D项错误。

(2013·江苏卷)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6.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解析:

5.D 6.C 第5题,由图看出,我国耕地面积在1999—2003年下降迅速,2003年我国实施了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后,2003—2011年耕地面积下降缓慢;粮食产量在2003年前呈下降趋势,2003年后呈上升趋势;由图可知,在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都在下降,但二者并不同步;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第6题,从材料中可知,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是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C项正确。

农业区位和农业分布图的判读

农业区位和农业分布图是考查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而推知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第一步:

确定农业区的地理位置

根据图中经纬线、地名、轮廓来确定农业区所在位置。

如图1从阴影部分的经纬度位置来看,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内部,根据周围地名判定阴影部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2根据海陆轮廓以及周围地名判断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第二步: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河流、地形等信息说明了区域农业发展过程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区位因素。

如图1根据图中地形可知地形平坦,祁连山冰雪融水使水量较为丰富;图2根据海陆位置判断,该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流经河流保证水源供应。

第三步:

分析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线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说明了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如图1中甲地地形平坦,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交通发达;图2海运便利、交通发达,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

2.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获取和解读信息】

[自我校对] 市场 混合农业 增多

答案:

1.C 2.B 3.A

(2016·河南十所名校大联考)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5.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

解析:

4.B 5.A 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

第5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题组1 农业区位因素

(2016·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是(  )

A.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D.水热条件优越

2.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D.培育良种

解析:

1.D 2.A 第1题,该区种植油菜和甘蔗,所以是我国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产品商品率低,但水热条件优越。

第2题,南方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所以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2016·岳阳质检)采摘节是乡村地区依据某一独特的农产品举行的一种集田园风光、趣味活动、休闲娱乐等系列精彩活动。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培育的优质“大樱桃”采摘区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生产的“大樱桃”与普通樱桃相比,具有早熟、个大、色艳等特点。

形成此鲜明特点的主导因素为(  )

A.科技投入B.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D.光热充足

4.为适应采摘节的需要,欲在该地建一个“农家饭店”,最佳的选址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3.A 4.C 第3题,从材料可知,大樱桃品质更优,而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科技,所以选A。

第4题,为采摘节建的农家饭店,应交通便利,靠近采摘园、不破坏景区环境,甲、乙、丁虽交通便利,但距采摘园较远,选在丙最好,应选C。

(2016·湖南师大附中测试)读“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苹果特殊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B.地形

C.技术D.劳动力

6.黄土高原与山东半岛苹果产区都位于“主要产地”,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二者相比,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具有的优势是(  )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②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③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5.B 6.D 第5题,从图中看出苹果主要产地地处纬度35°~55°,说明苹果性喜低温。

而特殊产地位于纬度0°~20°,由此可推断应为地势高,气温低。

第6题,与山东半岛相比,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更显著,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劳动力价格更低。

题组2 农业地域类型

(2016·成都诊断)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8.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市场

C.交通D.劳动力

解析:

7.D 8.B 第7题,①地位于欧洲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第8题,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典型的乳畜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2016·东北三校二模)近年来,我国三大谷类粮食已全部进入净进口时代,使得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加大。

下图为2013年1~5月中国稻米主要进口国及其所占比重。

据此完成9~10题。

9.在中国的主要稻米进口国中,越南比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质量最优良B.商品率最高

C.总产量最大D.价格优势最明显

10.要降低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我们应该(  )

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②通过政策手段有效调控 ③发展科技,增加单产 ④减少粮食加工企业的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9.D 10.B 第9题,我国进口粮食数量大,因而在粮食进口中首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

第10题,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因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可能性小;为了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减少粮食加工企业的数量也是不现实的;发展科技,增加单产,通过政策调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2016·银川模拟)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园艺业B.游牧业

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2.下列地区为该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区的是(  )

A.恒河平原南部

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

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

解析:

11.D 12.C 第11题,据图看出,该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且产品主要流向市场,商品率很高。

可判定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第12题,拉普拉塔平原南部即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A项为季风水田农业,B项为乳畜业,D项为混合农业。

题组3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及世界粮食问题

(2015·滨州高三模拟)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的在阳台空间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的农业,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性与自给性,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

读图,完成13~14题。

13.阳台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注重(  )

A.土地B.市场

C.技术D.劳动力

14.阳台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农业生产带来冲击较小 ②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商品率 ③美化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13.C 14.A 第13题,阳台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