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7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docx

初中生物中考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

A.运动B.新陈代谢C.生长D.应激性

2、至3月10日止,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造成我国3140人死亡,新冠状病毒从哪里来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你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观察法和实验法D.调查法

3、下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

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

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D.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4、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林、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

B.生产者是B它决定着C的数量

C.从曲线看,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

D.该条食物链为B→A→C

5、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A.分生组织B.机械组织C.导管D.筛管

6、儿童经常食用鱼肝油和猪肝可以预防()。

A.夜盲症和脚气病B.唇炎和佝偻病C.佝偻病和夜盲症D.口角炎和夜盲症

7、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细胞①②③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①

C.人体出现炎症时,②的数量会增多

D.③的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8、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①肝脏②小肠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⑧膀胱

A.③④⑥B.⑥⑦⑧C.①③⑧D.④⑥⑦

9、视觉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都容易形成近视,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导致近视的主要结构和形成物像的部位依次是()。

A.晶状体视网膜B.晶状体视觉中枢C.玻璃体大脑皮层D.睫状体脉络膜

10、家居装修后,为除去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最有效的方法是()。

A.喷空气清新剂B.关闭门窗、放置植物C.关闭门窗、用醋熏D.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11、篮球运动是很多同学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图甲表示肘关节的结构,图乙表示投篮动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肘关节由1、2、3、4四部分组成

B.3内有滑液,能够使肘关节更加灵活

C.图乙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D.篮球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

12、如图为生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

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狼与犬B.狼与狮C.猫与虎D.猫与狮

13、已知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64条,它产生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32条32条32条B.16对16对32对C.64条64条64对D.32条32条64条

14、海水稻”是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首选粮食作物,开发海水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稻耐盐碱的性状是由盐碱环境控制的

B.耐盐碱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C.耐盐碱基因使海水稻在盐碱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

D.可以通过杂交或转基因等技术培育高产海水稻

1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B.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D.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

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

(一)),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

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题文】实验现象:

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连接)。

【题文】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

(二)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

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中标注的部位______(填数字)散失的。

17、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

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如酒后驾驶机动车者一次记12分等。

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

请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一中的______(填数码代号)造成的。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正常情况下,司机看到红灯会将车停下,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

吹气时,醉酒者肋间肌、膈肌处于______状态。

醉酒者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_实现的。

(4)对于不配合吹气的酒驾者,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定,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_____。

酒驾者血液中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最先进入图二中的[Ⅰ]______。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______浓度出现了图四的变化,发生在图三中的______部位(填大写字母)。

18、“我运动,我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

下图表示运动时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ABCD代表相关的系统或器官,a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需要消耗能量,食物中的淀粉经图中过程①最终被分解为物质[a]______,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a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填心脏的腔室);随后,a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在______(填细胞器)内被分解,释放能量。

(2)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当进行图中过程③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______状态。

(3)图中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会暂时离开血液,之后又返回血液,a返回血液时所依靠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______。

(4)血液中a浓度过高时,一部分a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这种情况常见于糖尿病。

该病一般是由于______分泌不足引起的,适当运动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第二年春季,野草的种子又会萌发生长,长出新的野草。

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

2、【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等。

【解答】A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

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生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生物的行为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AB可知,观察法和实验法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来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因此为了掌握新冠状病毒从哪里来的,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3、【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水草)和消费者(小鱼)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食物因素除了空气和土壤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因素,可见生态瓶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图中,A是树林、B是吃虫鸟类、C植食性昆虫。

【解答】A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林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数量应是最多的;植食性昆虫是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数量位于中间;食虫鸟类是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数量最少。

所以A.B.C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

B生产者是A(树林),而不是B(食虫鸟),“它决定着C的数量”。

C从曲线看,三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该生态系统已经到达到了生态平衡,而不是“已经遭到了破坏”。

D该条食物链为A→C→B,而不是“B→A→C”。

所以,说法正确的是“A.B.C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

故选:

A。

5、【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答】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的导管中。

6、【答案】C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鱼肝油和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如图所示: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干燥、夜盲症

维生素B₁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故选C。

7、【答案】A

【分析】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解答】①红细胞和③血细胞都没有细胞核,A错误;①红细胞,数量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B正确;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人体出现炎症时②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C正确;③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凝血,D正确。

8、【答案】D

【分析】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

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

【解答】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

D。

9、【答案】A

【分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解答】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会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

可佩戴凹透镜纠正。

可见A正确,故选A。

10、【答案】D

【分析】家具以及刚装修的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氡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直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想办法去除。

【解答】A、喷空气清新剂只能改变空气的味道,不能去除有害气体,A错误。

B、虽然植物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但是吸收的数量太少,速度太慢,B错误。

C、用醋熏能杀死一些病毒,但不能去除有害气体,C错误。

D、家具以及刚装修的室内空气中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刚买了新家具或房屋装修后要首先开窗通风换气,等有害气体散发尽了,再入住。

通风能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是最佳的办法,D正确。

11、【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

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5是关节软骨。

【解答】A、由图可知:

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所以肘关节由1、2、3、4四部分组成,A正确。

B、3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B正确。

C、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先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后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错误。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等级。

【解答】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据分类索引可知:

狼与犬同属,狼与狮同目,猫与虎同科,猫与狮同科,属、科、目中属最小,因此同属的狼与犬亲缘关系最近。

13、【答案】D

【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解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所以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题中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64条,因此,它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分别是32条、32条、64条。

故选D。

14、【答案】A

【分析】

(1)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2)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解答】A、基因决定性状,所以海水稻耐盐碱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不是由盐碱环境决定的,错误;B、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所以耐盐碱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正确;C、耐盐碱基因使海水稻更适应环境,因此更具有竞争性,正确;D、利用杂交技术或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海水稻,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分析】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据此回答。

【解答】A、甲表示健康人群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确。

B、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乙属于易感者;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B错误。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该传染病的抗体,C正确。

D、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D正确。

故选:

B。

16、

(1)【答案】C

【分析】本题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题中ABC的变量是叶片,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A的叶片多,B的叶片少,C没有叶片,观察三个装置中液面的下降情况.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答案】叶片多少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

【解答】该实验中A枝条有叶片,B枝条没有叶片,C没有叶片,因此变量是叶的数量。

(3)【答案】A>B>C

【分析】本题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A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的数量,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C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最慢。

原因是,A枝条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来自量筒中的水。

(4)【答案】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分析】本题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实验结论: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5)【答案】4

【分析】本题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6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4气孔来完成的。

17、【答案】213,反射弧,舒张,扩散作用,静脉,右心房,葡萄糖,D

【分析】

(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图一:

1大脑,2小脑,3脑干。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图二中Ⅰ右心房,Ⅱ左心房,Ⅲ右心室,Ⅳ左心室。

(4)图三中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E尿液。

【解答】

(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走路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2小脑造成的,神志不清麻痹了1大脑,呼吸急促麻痹了3脑干。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司机看到红灯会将车停下,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4)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

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图二的Ⅰ右心房。

从图四看出,葡萄糖浓度变为0。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导致尿液的葡萄糖浓度是0。

因此当血液进入肾脏流经图三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图四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发生在图三的部位是D肾小管,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是肾小管重吸收。

18、【答案】葡萄糖,右心房,线粒体,收缩,重吸收作用,胰岛素

【分析】图中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葡萄糖,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吸气,④表示呼气,⑤汗液的形成,⑥尿的形成,⑦表示排遗。

【解答】

(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a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a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所以当进行图甲中③吸气所示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葡萄糖在D中会暂时离开血液,之后又返回血液,a返回血液时所依靠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胰岛素调节葡萄糖的代谢。

如果血液中a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a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适当运动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