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9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x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1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

1.总则本文件规定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工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

3.职责产品的设计工作由技术部设计组负责进行,由技术副总经理按设计评审程

序组织设计评审。

4.实施步骤

4.1立项

4.1.1产品开发计划

a)公司技术副总组织编订新产品开发计划:

b)计划经总经理批准,由总经办以公司行政文件形式下达设计部门

4.1.2资料收集和调研

a)设计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设计人员收集、整理与具体产品相关的国内、

国外

技术资料,必要时可进行调研;

b)指定专人将各类材料整理.汇总.

4.1.3项目建议书

a)设计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编写具体产品的项目建议书;

b)项目建议书内容见JS-7.3.1-02

c)项目建议书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即正式立项;

d)项目建议书一式四份:

存公司总经办、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

4.2设计策划

4.2.1建立项目组

a)设计部门负责人提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名单;

b)名单经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项目组正式组建;

c)项目组成员名单一式三份:

技术副总、设计部门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

4.2.2设计任务书

a)设计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b)技术副总对设计任务书进行评审批准;

c)批准后的设计任务书下达设计部门,作为产品设计依据;

d)设计任务书一式三份:

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

4.2.3设计开发计划

a)项目组负责人编制设计开发计划;

b)当计划需要进行调整变更时,项目组提出更改申请,经批准后重新制定计划;

c)计划一式三份:

技术副总、设计部门负责人、项目组.

4.3方案设计

4.3.1方案设计评审

a)设计部门准备评审资料;

b)技术副总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并指定专人记录;

c)技术副总指定专人整理会议记录并编写评审报告;

d)评审报告一式三份:

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

4.4技术设计

4.4.1设计人员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编写设计计算书。

其内容包括:

a)计算目的;

b)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来源和公式符号说明等;

c)计算过程和结果。

4.4.2绘制总图及主要零部件图

a)项目组绘制总图,必要时,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其内容包括:

技术设计依据和对设计任

务书中确定的有关性能指标、结构、原理情况的说明。

b)绘制主要零部件图。

c)总体设计与零部件设计人员之间相互以“技术通知”形式书面传递技术信息;

d)项目组负责人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4.4.3技术设计评审

a)设计部门准备资料;

b)技术副总经理召开评审会议,并定专人记录,

c)技术副总经理指定专人整理会议记录,并编写评审报告;

d)评审报告一式二份:

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

4.5工作图设计

4.5.1绘制全部工作图样,应符合JB/T5054.2-2000《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的基本要求》的规定。

4.5.2进行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

4.5.2.1分级原则

重要度分级,以按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关键特性:

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降低产品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用户申诉的特性。

重要特性:

如发生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用户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一般特性:

如发生故障,仅对产品的外观等发生影响的特性。

4.5.2.2重要度分级内容

a)安全、环保要求

b)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c)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d)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e)焊接及铸、锻规定;

f)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g)外形、外观要求;

h)清洁度要求;

i)涂敷、包装、防护及储运等要求;

4.5.2.3重要度分级级别符号与标注方法

a)级别符号

重要度分级级别符号见下表。

b)标注方法

标注在特性右侧,示例如下

例1150mm

例2:

屈服强度3》200N

/mm

[B]

例3:

接触面积不小于80%[A]

例4:

©100±0.03[A]

单独制订重要度分级文件时的表格形式及内容:

重要度分级表的表格形式及内容见表二:

分级级别用"分别标注在相应级别栏目内。

4.6结构工艺审查、会签

4.6.1所有新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对从外单(+0.04)[A](+0.016)[B]

位引进的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也要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4.6.2结构工艺性审查由工艺部门指定产品工艺员进行。

4.6.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

4.6.3.1初步设计的审查

a)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和工艺性;

b)分析结构的标准化与系列化程度;

c)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4.6.3.2技术设计阶段的审查

a)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进行平行装配和检查的可行性;

b)分析总装配的可行性;

c)分析装配时避免切削加工或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行性;

d)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在本公司加工的可行性;

e)分析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和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

4.6.3.3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审查

a)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是否便于装拆;

b)各大部件拆成平行装配的小部件的可行性;

性。

c)审查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和装配等工艺

4.6.4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

4.6.5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

4.6.6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由产品主管工艺师和各专业工艺师分

头进行。

4.6.6.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应为原图,并需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4.6.6.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填写"工艺性审核记录“”。

4.6.6.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较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在"工艺"栏内签字。

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图样,暂不签字,将产品图样和"产品结构工艺审查记录表"一并交回设计部门。

4.6.6.4设计者对提出意见的图样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图样再送交工艺部门复审并在"工艺"栏内签字。

4.6.6.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意见不一致,双方协商解决。

如协商后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公司技术副总裁决。

4.7标准化审查

4.7.1标准化审查由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进行。

按照各级标准对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对设计人员是否正确贯彻标准,标准化人员负有监督把关、提出意见、要求修改的责任。

4.7.2权限

4.7.2.1在下列情况下,标准化人员有权拒绝审查:

a)产品或部件的图样或设计文件不成套;

b)责任签署不完全;

c)编制粗糙,字迹潦草。

4.7.2.2有权要求设计人员对审查时发现的问题给予说明或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4.7.3标准化人员与设计人员发生意见分歧时,由设计部门负责人或技术副总经理作出裁决。

4.7.4标准化审查的要求

4.7.4.1标准化审查在产品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各阶段均应进行。

4.7.4.2所设计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规定:

a)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借用件,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

b)合理选用优先数系、结构要素等基本标准和原材料标准;

c)使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达到正确、完整、统一的要求。

4.7.5标准化审查的范围及内容

4.7.

5.1标准化审查的范围

凡新产品、整顿或改进的老产品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

4.7.

5.2标准化审查的内容如下:

4.7.

5.2.1设计任务书

a)内容是否符合企业标准的规定;

b)产品型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c)标准化综合要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4.7.

5.2.2产品标准、技术条件、说明书

a)内容及格式应符合有关企业标准的规定;

b)产品型号、基本参数、性能指标、寿命、可靠性、精度、包装、储运、标志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c)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的规

定。

4.7.

5.2.3各种设计文件

a)文件幅面格式、名称、代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签名量否齐全;

b)文件中的名称、术语、代号、计量单位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文件中引用

的标准代号、名称是否正确有效;

c)文件中的编号和叙述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文字是否正确清晰。

4.7.

5.2.4总图、装配图、外形图、零件图

a)选用的公差配合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b)是否标明了必要的外形尺寸、连接尺寸、安装尺寸;

c)是否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借用件、外购件;

d)标题栏、明细栏内容和填写方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e)图样幅面、格式、名称、代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责任签署是否齐

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