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经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47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职经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求职经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求职经历.docx

《求职经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职经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求职经历.docx

求职经历

分享

∙王芳

∙王芳的分享

∙当前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

分享

ZZ:

北大女3万字面经来源:

李冬的日志

如果你对找工作并不是十分在乎,那么你真的没有必要点开这篇日志。

十余篇连载,近三万字的分享,真的不是一个仅仅是被标题吸引进来的人能够读完的。

寒假在家的某个夜晚,我一个人躺在床上读到了凌晨三点。

感动之余,真的受益匪浅。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把这三万字读下来,真的能了解许多,不论是关于某个行业,还

是关于某家公司。

真心的希望点开这篇日志的朋友,能够认真、用心的把它读完,因为你真的会有所收获

 

 

 

我的超长综合面经(26888字修订完整版)

                           北京大学    黄晔

 

【序】

从9月底投简历开始,到12月23日最后一场面试,我走过了4个月的求职路。

从一开始,我在找的就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经历。

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做了60多个网申,参加了70多场笔试和面试。

4个月里,我见过了近百

个面试官,遇到了上千个面试者。

12月的时候,每个人都在问我,你还面啊。

其实我只是想去看看,看看各个行业,看看

各个公司,当然更重要的是,看看各个公司里的人。

于是我的面经也不会把重点放在面

试本身或面试技巧,而是记录一下这些难得的见闻、体会和感触,算是给我这个浩大的

工程办个朴素的奠基仪式。

【第0篇】长篇大论前的简短综述

第一,汇报客观结果。

网申的60多个公司中,32个通过了简历筛选,7家公司在进入面试

流程后因为时间冲突或其它原因主动放弃,最后拿到了7张offer,另有3家公司通过了全

部面试,但询问入职意向的时候拒绝了,也就没有见到offer letter的真面目。

最骄傲的point是从大二各种模拟面试、实习面试开始,一直保持群面的不败战绩,这次

求职也一路所向披靡,可惜在最后一场打酱油的群面中第一次做了炮灰,默默地抹掉它

吧……

第二,对于求职的总体准备。

我基本上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面试者,同一张简历,同一版本的自我介绍,以及简历

背后同样的故事。

所以我个人推荐的对于求职的总体准备是:

第一,写一张美丽的简历

(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详细说起来又是一篇长文);第二,把简历中的每一句话都扩

展成一个至少可以讲5分钟的引人入胜的故事;第三,准备一个有逻辑的自我介绍,能够

恰到好处地“带领面试官读简历”(大部分面试官都是在你自我介绍的时间里第一次看

简历)。

把这三件事做好,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把这三件事做好并不容易,我琢磨这

三颗玉石琢磨了四个月,也没有磨到完美无暇。

与此同时,我有三张面具,对应我的三类目标行业或职位:

第一,会计类,包括四大会

计师事务所和实业公司里的财务岗位,这时候我是一个来自中国最高学府、学习刻苦、

专业知识扎实的会计学生,做过许多相关实习,热爱会计工作,深知会计工作的意义;

第二,咨询类,这时候我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非常喜欢与人沟通,对任何事情都

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三,快消类,这时候我对快消业有着长期以来的兴趣,喜欢在快速

变化和充满挑战的世界里证明自己。

物理上我也有三件不同的衬衫,对应咨询业的是一

件纯白的衬衫,对应快消的是一件紫色的衬衫,胸前有缎带的花边,而居于中间的会计

类,穿一件红白条纹的衬衫。

总体的准备是我的内在,三张面具只是面试时的状态和强调的重点,两者相辅相成。

后我发现,戴着第一张面具的时候最累最虚伪,这是后话了。

三个行业最终都有斩获,我想也就都有一点发言权。

这个超长的综合面经将主要按这三

类展开,会计类再细分成两篇,希望给对这些行业感兴趣的后来人一些帮助。

【第1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本来我很有志向集齐四张offer letter,可惜德勤早早参透了我的阴谋,连简历都没让

我过,所以也就只能永远地留下这个“三缺一”的遗憾了。

对于求职来说,四大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因为它们的招聘流程高度标准化,相对而言

也是比较客观的,可以完整地体会网申(包括OQ)、笔试、群面、经理面试、合伙人面

试,竞争者的整体水准也不错。

不过,无论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面试四大,都一定要事

先大体了解一下审计是做什么的,否则面试官可能不会给你难堪,但是你自己会觉得很

难堪……

作为一份工作,四大被应届生讨论得很多,褒贬也尤为参差。

建议每一个向往四大、有

意向签四大的人,都尽量在入职前做一段时间的实习。

像我,虽然一直对四大有接触有

了解,在这个月的实习之后才真正对审计这份工作有了体会。

它确实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角色,能做好的人也许有很多,但做得好同时能让自己感到享受的人,是需要一些过人

之处的。

关于这四家之间的比较,我简单说些个人认识。

首先,四家之间对于雇员来说并没有绝

对的优劣,而寡头竞争是这个市场所必须的,他们不会相互看不起,不会相互贬低,对

于求职者的最终选择也很尊重;第二,从我的接触来讲,对普华感情最深也最欣赏,总

体而言做事更专业吧,客户质量的优势也很明显,对KP确实有一些不满,主要是它们家

的HR对应聘者态度真不怎么样,不过据说对雇员很好,安永虽然现在外传非常动荡,在

中国的客户质量也相对较差,但是我见到的staff都非常优秀,整体感觉甚至超过普华,

这也许和人少有关系吧,德勤始终没缘分,连office都没去过,就不评价了。

下面说说拿到offer的三家的面试过程。

**安永**

最早拿到的是安永,暑期的SLP(Summer Leardership Program)。

我本人非常喜欢这种

一天搞定的面试流程,而安永把这一天安排得相当完美:

在一天的时间里,密集地分布

了公司介绍、经验分享、小游戏、茶歇和午饭,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三轮面试。

每张桌子6

位同学,一个manager、一个senior manager、一个partner组成一个面试小组,在三张

桌子之间轮换——对于每一个面试者来讲,在一天之内见过了三个级别的面试官,对于

面试官来讲,一天之内“审阅”了18位面试者,所以对于双方都是效率极高的方式。

轮面试中的第一轮是团队合作的小游戏,我们当时是用气球做一个能承重一个人的沙发

,这是一个ice-breaking的环节,同时是展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

、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机会(很难全部展现,选择擅长和适合的角色);第二轮

是共同讨论一个社会话题,然后每个人就这个话题的一部分做英文演说,讨论的过程就

像所有群面一样,个人演说就主要是对英文口语的考察了;第三轮是模拟审计,相当有

意思的环节,先小组讨论,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有问题的地方,然后分成两小组的人

,一个小组把面试官当做客户,询问有问题的数据的背后原因,另一个小组把面试官当

做审计组的manager,汇报分析和客户访谈的结果。

我难以抑制对这个面试过程的欣赏,

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客观的、全面的、高效率的考察过程,而面试者也在一天时间里对公

司和公司的人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一天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热爱一份工作的人,真的会从中得到快乐。

审计工作枯燥辛

苦,四大里才做两三年就面黄肌瘦的人俯拾即是,但我们见到的Senior Manager和Partn

er,都喜欢炫耀自己的年龄,因为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得多。

面试我的Partner是大

中华区最资深的Par,他说他到现在依然亲自参与部分的审计工作,因为他真的很喜欢“

挑别人的错”。

面试结果应该是当天就出来了,综合三个人的打分和意见。

我自己当天感觉相当良好,

一周之后,在Accenture的office里,一小群竹子旁边,接到了我人生第一个offer通知

我激动地给大家发短信,我不会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了~

**毕马威**

大三暑假的时候,我申请了KP的Elite Program。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大二同学的项目,通

过笔试面试即可在暑期的末尾参加一个有工资的9天培训,之后可以在寒假参加年审阶段

的实习,所以推荐看到这篇文章的大二同学积极关注啦。

不过在我大三那年,作为这个

项目的第一年,竟然把大三申请实习的同学也混入其中,表示相当不靠谱。

略去抱怨进正题。

Elite Program是一个笔试一个群面。

KP家的笔试一定要看笔经,因为

卷子是多年重复使用的,更重要的是你的竞争者们都知道这个秘密,你不看就是不公平

竞争了呵,另外KP的笔试难度适中的同时给予较大的时间压力,推荐大家找来练手。

于笔试的另外一个小建议就是千万不要寻求做完,事实上那份卷子并没有打算让你做完

,最终决定你成绩的也是正确率,用我室友的话说,“交卷时你看到有人把答题卡涂满

,就知道他(她)不会通过了。

”之后的群面是8个人共同讨论决定一个预算方案的选取

,对数字计算有一定的考察,不过大部分和正常的群面相似。

这次群面KP的HR给我留下

了很不好的印象,半个小时的群面,五分钟之后那位HR姐姐就斜躺在椅子上,几乎不听

我们的讨论了……也许她是面试得太多,也许她当天身体不舒服,也许她已然心里有数

,但那样的姿态还是让我对她的专业精神表示很失望。

最终我通过了Elite Program的筛选,但这对于大三的我显然没有吸引力,所以淡定地放

弃了。

不过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好处,就是在全职招聘中免去了简历筛选和笔试环节。

职招聘我经历了颇为神奇的Manager面和Par面,很值得写一写。

Manager面的时候,KP的

要求是准备一个三分钟的演讲,介绍某一家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它的产品是怎样体现

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限制是不允许准备任何视觉辅助(如PPT,handout之类

),也即只能靠嘴说,另一个小的要求是中英文都需要准备,面试时由面试官随机要求

考虑这些因素,我想到我必须讲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公司,不仅核心价值观很容易理解

,产品也应当尽量生活化,以免用英文讲述时辞不达意。

于是我最爱的迪士尼成为了我

的不二选择,一来它的核心价值——“创造快乐”是不言而喻的,二来它的产品家喻户

晓,而三条产品线(动画电影,游乐园,周边产品)相互平行各有千秋,说起来有滋有

味又内容充实。

这次面试的神奇之处在于,当我说到“Have you ever bought any 

consumer product from Disney?

 Maybe a watch, a cup or a handbag..."的时候,可

爱的manager拉开袖子,正装之下的手腕上戴着一只可爱的Mickey手表~当时我简直惊讶

地难以言表!

后来的行为面试也相当顺利,尤其是我稍作准备的Why KP深得她心(有需

要这个问题答案的同学可以悄悄话留言),于是顺利晋级Par面。

而我经历的KP Par面堪称这4个月来单面中的极品面。

众所周知,KP有很多本地Par,所

以我所听说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大陆Par,至少是香港Par面的,但是我非常“受重视”地

被分到了一个德国Par,通知我参加面试时,HR特别交代我要准备好英文。

那天这位Par

一定是无事可做,上来就让我谈这些年的生活,当我提到旅游的部分时,他兴奋地打开

电脑,给我看他之前一周在迪拜旅游的照片,然后我们就聊起了迪拜,又从迪拜聊到了

拉斯维加斯……大概就这样漫无边际地进行了四十分钟的闲聊,我已经相当疲惫,他的

一句提问让我顿时清醒,“Do you have any question for me?

” 熟悉面试的同学都知

道,这意味着面试进入尾声,我想太好了终于快完了,随口问了一个问题,结果他完全

忽略我的问题,说,我还是给你说说我们KP的组织架构吧,于是从审计组的matrix结构

,说到每个组大致的业务,说到每年公司会有什么样的party什么样的活动……就这样,

又20分钟过去了……之后他再一次很耐心地问我,“Do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

”,我已经累得快趴下了,赶紧说我没有问题了,您面试也很辛苦,结果他说

,“No, it's very interesting talking with young people. I can know about 

their life, hobbies, personality, also their family. Oh, what do your 

parents do?

" 我当时真想当场晕倒什么的,family的话题要是谈起来,又是一个小时啊

……只好非常敷衍地回答一番,之后又被追问……我已经忘了这个面试最终是怎么结束

的了,只记得当我精疲力尽地走出房间时,手表上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超出了近一个小时

……而事后我听说,有同学面大陆Par,只面了十分钟就被赶出来了,但一样拿到了offe

r……

**普华永道**

从大二开始,我总共参加了普华3次笔试,3次AC,又作为LEAP成员,感情至深。

就像我

在Par面的时候对Par说的,“光华给我了学业上的教育,而在职业选择上的启蒙教育,

是普华给我的。

”这句话发自肺腑。

我非常感激LEAP给过我为数不多却受益匪浅的培训

,也非常感激普华给过我的每一次接触它的机会,虽然拒掉了两次offer,但依然有着很

强烈的归属感。

大二时第一次站在财富中心26层,从大大的落地窗看CBD的风景,那时的

波动和向往,一直新鲜地藏在脑海。

说说笔试吧。

今年普华改了延续多年的SHL,自主设计了一个简短却颇有难度的测试,建

议大家笔试之前看看网上的笔经,否则有可能反应不过来题型的意思。

这一次笔试我发

挥得相当不好,归结原因就是太想拿到这个offer了(最重要的保底,你们懂的),而且

觉得自己已经两次通过了笔试,这次应当表现得更出色。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

难以集中精力理解和分析题目,时间压力又非常大,结果好几道题都出现了刚找出来答

案、正准备点、屏幕跳到了下一题的情况。

走出北理工的考场,走在天桥上,我非常沮

丧,给妈妈发短信说,如果就这样和普华错过,也只能说是没有缘分了。

好在缘分没有就这样阻断,我进入了AC。

普华的AC是小游戏+小组讨论+Presentation+相

互challenge+Manager单面,由Manager直接观察小组讨论,我认为比起大多数公司由HR

甚至外包的HR观察的方式更加客观也更加专业。

小组讨论的内容被分成了10个piece,每

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手中有两个piece,阅读后与组员分享,这种信息分享的方式

很独特,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如果你的小组中有同学不能很好的解释清他手中

的信息,将影响全组的讨论结果。

我在有了前两次AC的经验后,非常注意向分享信息的

同学确认他手中资料的重点,并努力找到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相关性。

从大二的第一次A

C到这一次AC,我清晰地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所以真诚地建议低年级的同学们

把握住任何一个面试的锻炼机会,它会极大地赋予你成长的空间。

群面结束后,大家轮流单面。

Manager第一句就跟我说,我对你印象很深刻,刚才群面你

表现得非常突出。

于是基调就轻松了,大概地问了些平常的问题。

最后她问我,你为什

么不去国企呢,我说,我还是喜欢更有挑战的工作吧,她说,那好,我也给你这个机会

之后的一段话给我很大启发,她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么,我说,我每一次到四大

面试,都问同一个问题,您觉得具有什么样特质的人能够成为优秀的auditor,她说,我

当年面试的时候,也问了par同样的问题,那个par是个外国人,但他墙上有一幅中文的

书法作品,上面只写了一个字,忍,我走到今天,我想说很多的时候我就是靠着这个字

,忍。

她的真诚让我非常动容,也让我第一次思考我是不是真的能在审计这份工作上坚持下去

之后的Par面比起KP的Par面就平淡无奇了,一个香港的Par和我简单聊了聊家乡、学校、

学习、实习什么的,典型的人品面。

当我很真诚地谈起了我对普华的感情时,她也真的

把我当自己人了。

最后她对我说,给你offer了,一定要来哦。

只好,在这里向她道个歉了。

【第2篇】实业公司财务岗位

先来说说实业财务是怎么一回事吧。

“实业”其实是个挺难定义的范畴,如果把快消业

单独拎出去,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行业是能源和汽车,比较受大家追捧的还有IT、通信

、房地产、医药等;而“财务”这个岗位事实上在实业公司中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但作为一份工作,特别对于女生来说,却是旱涝保收而且清闲稳定的代名词。

实业的财务部门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通常有两种“招数”:

第一,列明具体工作内容

,如应收会计、员工报销会计、出纳这样的具体职位;第二,以管理培训生的名义,这

时候就看公司的培训体系是不是足够正规、足够厚道了,有的虽然是管培生的名号,但

入职以后与第一种完全相同,有的则会负责任地让管培生在不同科目进行轮岗学习,但

通常没有能够离开财务部门到核心部门轮岗的好事。

这么一说,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份尴尬的工作了。

从长期从事财务工

作的角度来说,在实业的财务部门,通常只能把一两个科目做得很专很细很擅长,却缺

乏对财务工作的整体学习和理解,比起四大的审计工作来说,眼界要窄得多;从自己在

公司的地位来说,财务工作虽然至关重要,财务人员却很少受到真正的尊重和重视,销

售和技术是大部分实业的核心,即便有朝一日成为CFO,开会时也大多默默地坐在CMO和C

TO之后(这个说法不绝对,我只是说大部分情况下……)。

所以,对于广大的会计、财务管理或类似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不是走实业财务这条路,

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个人志向了,包括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对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个人

成就感的需求。

于我个人来说,实业财务一直是排在四大之下的选择,所以并没有特别积极地申请和面

试,在时间和精力冲突时,总是“优先”放弃。

最后通过全部面试的恰好分别是一家国

企、一家合资、一家外企,于是这篇面经也许会有一些对比的趣味。

另外说一句,面试过程中基本不涉及专业知识,公司充分信任那张文凭给我们的教育。

这条原则对于其它岗位也是适用的,于是这篇面经对于申请实业其它岗位也能有一些参

考。

**广东移动深圳分公司**

坦白说,这是以练手为目的申请的。

如果非要去一个地方的移动公司,我一定会选择温

暖美丽的厦门。

然而能够以本科生的身份走完所有的面试,我依然感到十分惊喜。

第一轮笔试在清华,前前后后坐着来自华北各地的研究生哥哥姐姐,大多是信科背景,

考的又是我从来没练习过的行测,不免感到压力很大。

行测是一件准备过和没准备过差

距甚远的东西,这从我十多题没做完、无数题瞎蒙,而有些同学提前十分钟就交卷,这

种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得出来。

考试结束后哥哥姐姐们在兴奋地对最后几题的答案,而我

连最后几题的题目都没有看到,只好默默地离开考场。

出了门,给亲朋好友发短信说,

“回去练行测,此仇必报!

就在我以为笔试便光荣成为炮灰的时候,就在我和来北京开会的爸爸欢乐地吃着金钱豹

的时候,我申请的深圳分公司也来到北京,通知我面试了。

印象最深的是要准备的东西

实在太多了!

那个晚上我本来是要和爸爸看看电视、聊聊天的,结果变成了手忙脚乱地

准备证件照、生活照、成绩单奖状复印件、网上生成的简历、自己的简历等等等等,本

来觉得自己对求职的准备还算充分,在广移面前完全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

面试在北京香格里拉进行,签到的时候发现我是候选人中唯一的本科生,而我知道这和

我有双学位密不可分,不少企业、特别是国企,视双学位如研究生,听说还有视党员为

研究生的……当天进行两轮面试,一轮是HR面试,一轮是部门主管的面试,经过一轮才

能进入下一轮。

财务岗位是先面部门主管,一个三十多岁的男经理,看起来相当精明干

练,问题大约围绕三个方面,过往经历、财务专业知识、入职的意愿。

前两者没有什么

特别的,广东移动对北京学生最看重的是愿不愿意去广东工作,作为一个目前没有男朋

友的福建孩子,他对我在这件事情上的回答完全没有怀疑,于是我顺利地蒙混过关,见

了HR。

HR是个敏锐的姐姐,虽然只问了我一些简单的行为问题,面试时间也只有20分钟

左右,却迅速得出一个令我万分无奈的评价,“我怎么觉得你更适合去外企呢……”我

很自然地把这句话当成了面试失败的信号,想想等待室里遇见的那么多靠谱的研究生姐

姐,有的又是深圳人,或者男友在深圳工作什么的,我淡定地回去了。

没想到这个敏锐的姐姐并没有一票就把我否决,把我交给了更高级别的经理。

这回是一

个年纪大一些的叔叔,头发的数量和身材是比较典型的国企模样,面试气氛也严肃了许

多,座位离他特别远,一种恐怖的距离感令我非常压抑。

而问的问题也千奇百怪,比如

北大的校训是什么之类,让我好几次惊慌失措。

其实我无从揣测这次面试的真正结果,因为最后我得到的答复是被分配到了东莞移动,

东莞这个地方,我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于是在某个睡眼惺忪的早上,淡定地拒绝了,然

后继续睡觉。

醒来后我就清醒地意识到,国企还是不好玩。

虽然第一个面试我的部门经理信誓旦旦对

我说学历不是问题,但学历最终还是成为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是纯粹的学历歧视,

等待室里那些比我大两三岁的姐姐们确实看起来就比我靠谱,而且年龄决定了她们会更

安心地在财务这样的岗位工作下去、在深圳这样的城市生活下去。

另外深圳移动其实很

有方法测试应聘者的忠诚度,所有通过面试的同学要在11月-12月之间(不知道后来有没

有改变时间)去深圳进行实习,不实习则没有offer,实习则一定有offer。

而11月-12月

离开北京在深圳待着,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的。

有很多同学向往国企,其间的利弊十分了然。

这个问题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广东移动是

我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参与面试的国企,后来我没有再申请任何的国企,也放弃了所

有国有商业银行的笔试。

因为我觉得那个敏锐的HR姐姐说得对,那也是我心里的话。

**上海大众**

作为非常受到政府重视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的内核是大国企的风范,同时由于外资部

分在管理和技术上的参与,它又具有了外企的皮肤。

这种特质在招聘过程中的表现就是

,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基本是国企式的,而招聘方法、选人标准又是外企式的。

我申请的岗位是“价格分析”,属于财务部门。

上海大众的招聘方法是我前文提到的第

一种,即列出具体的职位。

但事实证明在招聘过程中,是将同一部门的所有职位捆绑起

来筛选,而应聘者最终被分到哪个职位也并不是一定的。

简历关通过之后,是一次上机的笔试。

很抱歉我已经完全不记得笔试的内容了,只记得

是在北大机房进行的,组织得不算太好,这一拨的人还在考试,下一拨的人就在门口等

待,于是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了。

----以下提醒看官注意----之前有同学问我群面的技巧,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是

虚线----

纵使不记得笔试,第二轮群面实在是印象太深刻了。

作为一个上海的公司,笔试和群面

外包给了北京的人力公司(智联?

中华英才?

)来完成,所以群面时只有一个外包的HR

作为面试官。

40分钟,8人一组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一个汽车公司的公关危

机。

在我经历的群面中,这个话题本身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下,然而这次群面却几乎成为

最艰难的一次。

究其根本原因,是群面时将应聘所有岗位的同学都混合在了一个小组中

——当时8位同学,5位是技术背景应聘技术岗位的,2位应聘管理类岗位(包括我),1

位同学应聘物流——这是我第一次置身于技术背景学生的海洋中进行群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