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24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docx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

现象学

王知津/王璇/韩正彪CCWangZhijinWangXuanHanZhengbiao

2012-11-2617:

17:

01  来源:

《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4期

  【英文标题】TheoreticalTrendsofContemporaryInformationScience:

Phenomenology

  (Department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

  【作者简介】王知津,男,1947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王璇,女,1989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学硕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韩正彪,男,1984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学博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文章在对现象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观点予以概述的基础上,从信息的现象学本质、信息行为中的现象学、信息技术中的现象学三个方面分析了现象学在情报学中的主要体现。

最后从完善情报学的哲学体系、改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两方面分析了现象学对情报学的启示。

  Thispaperreviewsdevelopmenthistoryandbasicviewpointsofphenomenology,thenanalyzesitsreflectiononinformationsciencefromthreeareasincludingthephenomenologicalnatureofinformation,phenomenologyininformationbehavior,andphenomenologyininformationtechnology.Atlast,theauthorsanalyzeitsmajorenlightensininformationsciencefromthetwoaspectsofperfectingphilosophysystemofinformationscienceandimprovingtheinteractionbetweentheuserandtheinformationsystem.

  【关键词】情报学/现象学/哲学/理论研究informationscience/phenomenology/philosophy/theoreticalstudy

  自情报学诞生以来,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体系构建一直是情报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面对当前情报学理论内核的缺失,必须拥有一个坚实理论基础是该学科稳固发展的关键。

哲学作为一门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学科,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指导。

情报学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哲学基础。

从布鲁克斯利用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有关情报改变人类知识结构的情报学理论开始,大量的哲学思潮涌入情报学理论研究的视野。

常常提及的有库恩的科学“范式”、“科学革命发展的动态模式”及以托卡拉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等科学哲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2];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3]。

此外,当代情报学哲学思潮还引入了后现代主义[4]、实用主义[5]、阐释学[6-7]等。

本文重点探讨20世纪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现象学,探索其如何体现在情报学研究中以及怎样为情报学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以丰富情报学基础理论。

  1现象学

  1.1产生与发展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

其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在1900-1901年出版的两卷本《逻辑研究》中首次提出以“现象学”命名的哲学理论与方法,标志着现象学的诞生[8]。

狭义的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德国犹太人哲学家E.胡塞尔创立的哲学流派。

其学说主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

广义的现象学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现象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胡塞尔现象学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存在论现象学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和综合研究时期(20世纪40年代后)[9]。

20世纪初,胡塞尔现象学在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F.布伦塔诺意向性心理哲学的影响下创立,胡塞尔主张返回到原始的“现象”,即各类经验的“本质”。

在他的倡导下所形成的早期现象学运动,旨在使哲学关注的重点从当时新康德主义的“批判唯心主义”的主体概念转向意识经验中的实在对象。

该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凡德尔、莱纳赫、舍勒、盖格尔、英伽登等。

胡塞尔时期最终由于海德格尔学说的提出、舍勒的去世和纳粹上台而宣告结束。

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运动催生了以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现象学,将现象学的发展推入存在论现象学时期。

二次大战后,比利时、联邦德国、美国、法国分别建立了胡塞尔研究中心对胡塞尔的思想重新深入研究,出现了不少精通胡塞尔哲学的现象学者。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哈贝马斯、施密茨,法国的福柯、德里达、拉康、李奥塔等。

该时期现象学对当代西方人文科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与其他哲学流派如分析哲学实用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增强[10]。

作为方法论的现象学,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宗教学精神病理学文学理论等人文学科研究。

这一阶段是现象学的综合研究时期,现象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象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1.2基本观点

  关于什么是现象学,迄今为止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哲学家们进行了类似而富有个性的现象学探讨。

现象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接近问题的方式。

借用施皮格伯格的话来说:

所谓现象学方法,它的根本统一就在于非常执拗地努力观察现象,并且在思考现象之前始终忠实于现象[11]。

舍勒指出现象学不是一种方法,它不为调查研究提供一个正式的结构,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准备用于探究自己,以看清事物的方式[12]。

这里所指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前两个时期的主要现象学者如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观点构成了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现象学的开拓者胡塞尔的现象学基本观点:

他提出了回到事物本身、主体间性、意向性、反思等现象学的核心概念。

“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基本原则。

胡塞尔通过对意向结构进行先验还原分析,分别研究不同层次的自我、先验自我的构成作用和各主体间关系以及自我“生活世界”等。

他认为,现象学的根本方法是反思分析,在先验反思过程中存在着意向对象和与其相应的“诸自我”之间盘根错节的反思层次。

其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回到事物本身。

即现象学思想的基本原则,该观点主张在各个人文学科内运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进而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的知识。

“事物本身”不是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在意识活动或人的活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内容。

胡塞尔认为,人们在认识对象时,总是处在外在文化、主观情绪等主客观的成见之中的,这些成见往往左右着人们能否真正地认识对象。

为此,胡塞尔提出现象学的还原,分为现象还原、本质还原、先验还原三个步骤。

前两步是使人们从事实的经验普遍性向本质的普遍性推移,先验还原则是从现实中根本排除事实性,从而返回到作为一切意义的基础和意识构成性基础的先验自我。

回归事物本身,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悬置”原则,将一切有关客观和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

直接面向事物本身,从对研究对象的直观认识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交互主体性。

这是指在交往过程中所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性关系[13]。

具体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主体性,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关系是主体—主体的关系,而非主体—客体的关系;二是交互性,是指同样具有主体性的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是互相影响、彼此作用的,并且交往的双方在这种互相影响、彼此作用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它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前提和基础。

现象学认为,要达到交互主体性,实现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交往和对话必不可少。

通过交往和对话,试图把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统一起来,在统一差异性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交互主体性超越了传统的主体性哲学,它使人们在追求个人主体性的同时不忘记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意向性。

意向关系既包括意向作用,又包括意向对象。

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

它主要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方式,即对象的“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作用。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观主要探讨“存在”的意义。

主张探讨意识经验背后更基本的结构,即所谓前反思前理解和前逻辑的本体论结构,即“在—世界中—存在”(being-in-the-world)结构。

只有通过对这一基本结构的研究,才能了解意识和先验自我的可能性及其条件,从而揭示隐蔽的“存在”。

梅洛庞蒂主要探讨现象学的意义论,认为“我思”必然把我显示于历史情境中,现象学还原的结果是先验性的“知觉世界”。

它强调知觉世界是人与世界的原初关系,因而主体必然“嵌于”世界中,与世界和他者混同,以此否认唯心主义与实在论的界限。

由于意义是含糊的,现象学的还原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现象学在情报学中的主要体现

  2.1信息的现象学本质

  信息的本质是情报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问题之一。

学术界对信息本质的讨论众说纷纭,无一致看法。

深入挖掘信息的现象学本质,关键是关注存在的本质。

海德格尔提出“此在—存在于—世界”的意向性结构,通过对这一基本结构的研究,能够了解意识和先验自我的可能性及其条件,从而揭示隐蔽的“存在”。

海德格尔侧重于关注本体,被观测到的是什么?

它本身又是什么?

这里指的本体,是有纯粹物理意义的,并且是有关存在的概念。

然而,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并没有真正与认识论分离,因为这里的“本体”是有意识的,它存在于对自身怀疑的可能性中,还可用来检验自身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是有意向性的。

它与人的意识密不可分,与单纯的本体论对信息的定义不同,它不是只关注事物本身的属性和状态,而是作为一种反思,即“被告知的什么意思”。

信息是关注事物本体再加上人类反思的结果。

  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关注“存在”、“意向”与“感知”,涉及感知的主体和被感知的事物两个维度,因此,胡塞尔的现象学与认识论之间存在着联系。

从认识论与现象学联系的视角出发,信息的现象学本质可以认为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现象学视角下的信息本质特别关注意向性,包括认识主体的意识活动和心理行为,在意向性的作用下充分感知事物,感知的行为与被感知的对象密不可分。

  人的意识是先于信息的本质而存在的,信息的本质需要人的意向性活动来探寻。

我们不能用确定的意义去形成信息的本质意义,因为有关信息的本质意义并不能借助于某种确定的形式来实现,没有任何有关信息的本质意义,相反,我们只能得到某种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

因此,这种特定暂时的意义形式不是去确定信息,而是这些意义源于信息,这些意义产生于我们正在关注和涉及的那个信息所指的东西,而作为信息所指的东西是客观的。

意义需要用日常语言表述,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形成的,基于某种协议和共识之中。

就此而言,我们所能获取的意义依赖于这种生活的日常语言形式,以及当时我们所处的具体环境,甚至那个时刻我们所具有的某种意愿[14]。

所以,信息的意义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

源于对信息本质的某种关注;基于我们正处于的日常语言;立足于具体个体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时所具有的意愿。

  从存在的本质和意向性思维考察信息的本质:

无论哪种思想的存在,都是人类思维和思考的产物。

思想本身的存在不是先于人类的思维过程而存在的,因此,先有人类的意向性思考,才有思想本身的内容和形式。

这种内容和形式不具有先验确定的普遍形式,它始终是某种活动形式的产物或后果。

对于信息本质的考察亦是如此。

信息的本质也是作为一种人类思维创造的产物或结果而存在的,本身不具有先验确定的普遍形式。

为此,我们追求真理的无限可能性或者思考信息的无限可能性的过程也是形成有关信息的本质的过程。

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通过日常生活中人类的活动,去主动地构建意义、创造意义。

信息的现象学本质,也就是人们积极构建通往信息的本质之路的过程[15]。

  2.2信息行为中的现象学

  信息行为是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等活动所必需和必然产生的一种行为。

情报学研究的信息行为一般是指当信息用户有了明确的信息需求之后,以各种方式对用户所需信息进行搜寻、传递和使用的行为。

信息行为中的现象学主要体现于明确信息需求、用户与信息服务人员、信息偶遇与信息觅珍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在用户明确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体现了现象学思想。

在Wilson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中,信息需求的确定源于用户更为基础性的需求,包括心理、认知和感情的需求,其中每种需求又处在不同的背景(个人、社会角色、环境背景)中[16]。

明确信息需求的过程就是用户感知并做出反应的过程。

戴维斯指出现象学非常需要我们的感受和体验的反映,被感知的对象(有意识的对象)和感知它的意识是不可分割的[17]。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同时把握感知到的事物和感知过程的方法。

VerladeMayol认为,人们的意识需要客观存在和感知的心理行为[18]。

然而,人们的意识,包括伴随很多认知的心理行为是定向的和有目的性的。

既然意识是活动的,必须考虑到现象学的意向性,以实现人们的认知。

因此,用户要综合自身的心理、认知和感情以及所处的个人、社会、环境背景进行意向性活动,以明确其信息需求。

  其次,信息行为中的现象学体现在用户与信息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话语事件,交流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用户需求的满足,用户能否清晰准确地表达需求,信息人员能否准确而迅速地掌握用户需求,两者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

梅洛庞蒂为图书情报学所提供的现象学的关键元素之一就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部分,他认为:

“现象学世界不是纯粹的存在,而是被发现的感觉,在这个现象学世界里,我的各种各样的经验路径相互交叉,我自己的和其他人的经验也相互交叉,就如同齿轮一样结合在一起”[19]。

在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知识,同时信息交流的含义和感受受到语言的限制,这也是制约用户与信息人员沟通的障碍。

  现象学也体现在信息偶遇(encountering)和信息觅珍(serendipity)中。

信息搜寻行为更加强调用户对信息的主动获取,即用户有目标、有计划地查找相关信息。

然而,用户除了可以主动地获取信息,还可以被动地发现信息,这时用户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这种被动的信息获取行为就是信息偶遇(即偶然发现有用的信息,并且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有用性)。

信息偶遇与信息觅珍都体现了现象学的“意向性”。

Budd认为,为了能偶遇信息,个人必须对所有感知到的事物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并允许所呈现的信息受到有意向的意识掌控,实际上信息觅珍也不是被动地碰巧遇上信息,而是一种能动的、有意向的过程[20]。

  2.3信息技术中的现象学

  现象学被认为是现代技术哲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是世界与对世界的意识之间的普遍相互关联,但胡塞尔分析意向性、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性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信息技术及与其有关的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象学之所以能用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是因为在有关信息技术的问题中暗含了一个基本的前假设或前理解,即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而现象学则可用于解释这样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以下三种人与信息技术关系的处理方式[21],核心思想如下:

  

(1)技术至上的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将技术看做是纯数学化、物理化的模型或程序,而完全忽视了人的作用。

  

(2)以人为本的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至上”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意识到技术操作和服务的主体及对象是“人”,人的知识状态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技术对人的作用。

因此,开始注重对“人”,即用户的研究,主要研究用户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心智模型等,从而促使技术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3)人与技术的互动。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技术的产生和使用都是以为人服务为前提的。

只有将人与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人与技术之间的完美互动,才有利于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

  可以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审视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以胡塞尔为例,他强调意向性,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自我-认识-世界”的意向性结构。

信息技术的存在也存在于这样的意向性结构中。

信息人员或信息用户通过使用技术与世界进行互动,信息技术的存在是有所指向的。

信息人员或信息用户、信息技术和世界是集于一体、浑然天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再以海德格尔为例,海德格尔对意向性的理解是“在—世界中—存在”的结构。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区分了上手之物和在手之物,并强调了上手的优先性。

他认为,用具的意向性就是上手(ready-to-hand),只有在用具损坏或不合用时,才关注用具的存在,海德格尔把这种用具短缺的状态称为“在手”(presence-at-hand)。

在手的用具是作为一个对象来认识的,是一种“知觉的认识”,这种对事物的理论化认识是第二位的,是以对在手事物的使用为基础的,对用具的使用先于对用具的认识。

我们与世界的最切近的交往方式并非一味地进行知觉的认识,而是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觉的认识。

人存在于世界中的首要方式不是认识事物,而是使用它们,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揭示世界和自身。

因此,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后产生的,例如,对信息检索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人们总是在使用这些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再从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来探讨信息技术。

抛开主观经验和一切事实,将其“悬置”起来,将还原作为一切意义的基础和意识构成性基础的先验自我来理解信息技术本身,以接近其本质。

信息技术的现象学还原也可以参考唐·伊德的技术哲学观点,即将其看作是一种“人—技术”关系的现象学[22]。

信息技术本身是不存在的,它作为人与世界的相关性存在而存在,并被人所使用。

信息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同信息人员或信息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获得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从而逐渐接近信息技术的本质。

  总之,现象学在信息技术中体现为:

信息用户或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以及外在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信息技术与其使用者相互依存,没有人的作用,信息技术也不能独立存在。

信息技术的本质就在于信息用户或信息人员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对技术的认知的过程。

信息用户或信息人员与信息技术的辩证关系以及良性互动正是现象学的体现。

  3现象学对情报学的启示

  3.1完善情报学的哲学体系

  哲学研究方法是情报学方法论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当前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情报学哲学基础,并形成了很多哲学基础流派。

主要研究流派有科学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贝塔朗菲系统论流派和结构主义流派等。

越来越多的哲学思潮被引入情报学理论研究中,给情报学理论研究注入新的生机。

现象学提出了一种接近事物的方式,也就是回归到事物本身,去直接感受,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

将现象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情报学中,有利于观察和分析情报现象,揭示情报学的内在规律。

现象学思想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理论被纳入到情报学的哲学体系中。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概念分析、语言分析、诠释学方法、历史批判法、文学理念和形式逻辑等也将逐步作为情报学本质性研究方法的一部分,进而丰富情报学方法论体系。

Wilson指出,情报学在过去的一些年已由实证主义模型为主导转向了以现象学视角为主导[23],现象学能提供一种整合的哲学框架来引领情报学研究。

情报学的哲学体系将不断完善,从而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3.2改善用户与信息系统的交互

  人机交互是指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它是人与计算机之间各种符号和动作的双向信息交换。

现象学的引入阐释了用户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反馈以及了解人参与的积极性相关因素。

这是因为,从现象学角度出发,使人们对信息技术有了更加本质和纯粹的认识。

此外,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也得到了清晰地层现。

这样的现象学阐释是用户与信息系统良好交互的基础。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用户以“回到事物本身”的意向性观点来审视自身的信息需求,并将其用符号、语言的方式传达给信息系统,而信息系统则要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信息反馈给用户。

由于涉及符号和语言,现象学与诠释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因为所有生活世界都是语言化,或至少是符号化地被理解。

保罗利科开启了感知现象学向语言现象学的转变,将胡塞尔的理想主义者先验现象学转换到以实践为目标的存在语用学。

同样,在用户与信息系统的交互过程中,语言和符号在诠释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观点的启示下,我们可以向信息检索系统添加一个中介信息的查询,或者对有意义信息的搜索功能,或者关于检出信息的相关性判断。

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这种对系统的改善使得用户的信息检索更加简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从而改善用户与信息系统的交互。

现象学思想的引入,将为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现象学的“意向性”思想以及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联系,将会改善用户与信息系统的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人与信息技术的协调统一。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象学核心思想的阐述,分析了现象学哲学思潮在情报学中的体现和对情报学的启示,以期进一步完善情报学的哲学理论基础,丰富情报学理论体系。

现象学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哲学思潮,其本质思想涉及最基础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并与心理学等其他多门学科相联系。

本文对现象学的认识较为浅显,涉及该思潮与情报学的联系时难免会有狭隘和限制,并且仅仅探讨了现象学在情报学中几个方面的体现,显然有待今后更为深入的探索。

现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哲学性很强的学科,可以为情报学的理论研究提供独特视角的指导。

因此,现象学在情报学其他方面的体现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现象学思想对于情报学研究的意义也期待更深刻、更清晰地阐述和展示。

  【参考文献】

  [1]俞传正.论科学哲学对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J].情报杂志,2005(3):

11-13.

  [2]AnitaGreenhill,MelanieWilson.Havenorhell?

Telework,flexibilityandfamilyinthee-society:

AMarxistanalysis[J].European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s,2006(15):

379-388.

  [3]GaryPRadford,MarieLRadford.Structuralism,poststructuralism,andthelibrary:

deSaussureandFoucault[J].JournalofDocumentation,2005,61

(1):

60-78.

  [4]王知津,宋正凯.论情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