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62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docx

中考冲刺2溶液教师版

中考溶液专题冲刺

教学目标

1、掌握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正确描述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并会简单的应用。

2、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公式,掌握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学会运用溶液的稀释、变浓、混合的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

1、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

2、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公式,掌握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3、溶液的稀释、变浓、混合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运用

2、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溶液的稀释、变浓、混合的有关计算

知识精要

一、溶解性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硫酸盐除去钡铅钙。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二、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①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物质中,固体、气体物质一般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少者叫溶质,量多者叫溶剂;

③当液体与水相互溶解时,一般情况下,不论液体含量多少,通常把水看作溶剂。

而另一种液体看作溶质。

④根据溶液的命名来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溶液”,一般情况下前面的“××”是溶质,“的”后面的“××”为溶剂,水做溶剂时,命名常常省略“水”。

例题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D)

A.葡萄糖B.酒精C.硫酸铜D.植物油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解法

(1)判断方法:

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

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

加溶质、蒸发溶剂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4)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

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

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如NaCl

例题2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D)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例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18克氯化钠完全溶于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100克水,将110克硝酸钾加入90克水中一定能得到此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C.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只是增大的程度可能不同。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例题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曲线问题解法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

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溶剂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质量:

溶解度的单位:

克/100g水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例题5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100g水)见下表:

物质

0℃

30℃

60℃

90℃

13.3

45.8

110

202

35.5

36.0

37.1

38.1

0.18

0.16

0.12

0.08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的结论是(B)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例题6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

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题7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

30℃时70g、50℃时84g,、60℃时90g。

下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B.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C.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D.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例题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t2℃时,将30g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应用____________法提纯。

(4)欲配制200%的乙溶液,温度(T)应满足____________。

答案

(1)丙>乙>甲(或甲<乙<丙)

(2)33.3%

(3)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4)≥t1℃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例如,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氧气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例题9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

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SM,20℃=0.023L/LH2O,SN,40℃=0.023L/LH2O。

则在101kPa、30℃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A.SMSND.无法比较

五、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法

C%=

=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1、溶液稀释,配制过程中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用水稀释),

m(稀液)=m(浓液)+m(加水),即m(加水)=m(稀液)一m(浓液)

但相应的体积就没有这样的关系,即V(稀液)≠V(浓液)+V(加水),即V水≠V(稀液)一V(浓液)。

因为在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其密度是不相同的,m(溶液)=V(溶液)•ρ(溶液)

一般情况下(溶质的密度比溶剂的密度大时),ρ(浓溶液)>ρ(稀溶液),所以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体积之间不能加或减。

2、步骤:

计算:

m(溶质)=m(溶液)×c%=V(溶液)·ρ(溶液)·c%

或m(稀溶液)·c%(稀溶液)=m(浓溶液)·c%(浓溶液)

称量或量取

溶解或稀释

例题10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CuSO4或加入ng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B)

A.m=

B.m=

C.m=

D.m=

例题11某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30gCuSO4粉末,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形成25g晶体(CuSO4・5H2O),则该温度下CuSO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

A.13.3%       B.64.0%     C.86.7%      D.20.8%

例题12时将8.0g饱和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取出10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发生以下反应:

2Cu2++4I-=2CuI↓+I2,反应所生成的I2能够把20mL0.05mol/L的Na2S2O3溶液中的S2O

全部氧化成S4O

,反应方程式为:

I2+2S2O

=2I-+S4O

请计算:

30℃时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

解答:

2Cu2+~I2~2S2O32-

n(Cu2+)=20×10-3L×0.05mol·L-1×

=0.01mol

例题13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g。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溶解度可能是______g。

(3)在6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g。

(4)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______的方法。

【答案】

(1)85.5。

(2)36.1(或36.2)。

(3)210。

(4)蒸发溶剂(或蒸发结晶或蒸发)。

例题14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t1℃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填“>”或“<”或“=”);

②图中a点的含义是;

③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可

采用的方法。

④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提纯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

(填序号);

Ⅱ.若得到NaCl的产量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B.蒸发时受热不均匀,有晶体溅出

C.蒸发时,看到有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溶解15g含有泥沙的NaCl样品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Ⅲ.用上述实验所得纯净的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g。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

请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100g水)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Ⅳ.上述溶液中的溶质是,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

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⑤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数字序号)。

Ⅴ.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方案处理实验后的废液:

步骤I:

将⑤继续冷却至

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g;

步骤II:

将步骤Ⅰ中的滤液(忽略过滤中的损耗)稀释,可得到g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KNO3溶液,用做肥料。

答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水降温结晶CBABCD2.5硝酸钾①③有晶体析出②⑤61.71330

六、溶液pH值变化规律

①若为酸性溶液,则0≤a<7,在稀释过程中酸性减弱,所以pH值增大,最终无限接近于7,则变化范围为a~7;

②若为碱性溶液,则7<a≤14,在稀释过程中碱性减弱,所以pH值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于7,则变化范围为a~7。

例题15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为:

①pH<7,②_________,③________。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②紫色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

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与反思]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同学。

指出其余同学的操作错误:

________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同学结论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正确,该处不填)。

【答案】[猜想与假设]②pH=7③pH>7;[设计与实验]②③;[评价]甲,乙同学不应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丙同学不应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结论和分析]不正确,如Na2CO3,溶液显碱性(写出其他正确的酸性盐溶液或碱性盐溶液也可以)。

巩固练习

1.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Wg,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蒸发时间(t)的关系是(C)

2.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一烧杯盛有60℃时含A、B两种溶质的溶液,且杯底尚有少量A、B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则(A)

A.溶液中A的浓度减小,B的浓度增大

B.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

C.溶液中A、B都减少

D.溶液中A的浓度不变,B的浓度增大

3.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D)

ABCD

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a点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由t2℃降到t1℃时

析出的晶体一样多

5.将100g质量分数为0.05的食盐溶液改变成质量分数为0.10,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B)

A.加入5g食盐B.蒸发掉50g水

C.加入50g食盐D.取出50g溶液即可

6.右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D)

A.氯元素含量B.溶质溶解度

C.溶质的式量

D.溶质质量分数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

B、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甲晶体

C、升温,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都不变

D、甲为固体,乙为气体

8.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C)

A.41.2%B.53.8%C.58.3%D.70.0%

9.右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③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的方法是。

④若要将a点的甲溶液转化为b点的甲溶液,采用的方法有或。

⑤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⑥t2℃时,将含有100克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加入m克甲和m克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则m的质量范围是。

【答案】乙>甲=丙75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乙>甲>丙10g<m≤60g

10.下表是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100

13.3

32

64

110

169

202

246

35.7

36

36.6

37.3

38.4

39

39.8

①60℃时甲的溶解度为g/100g水,将6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g。

②从乙的水溶液中提取乙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

A.甲、乙均为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

甲>乙

C.所含溶剂质量:

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答案】110105蒸发结晶A、C

1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

g/100g水),请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①10℃时,KNO3溶解度是g/100g水。

②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③40℃时,将70gKNO3固体加入10

0g水中,充

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④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

通过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⑤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

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⑥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右图: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

A、B、C中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一定是

不饱和溶液的是。

当x=g

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答案】20.9NaCl163.9冷却饱和溶液(降温)五点标的正确(1分);线光滑,趋势正确(1分)。

不光滑曲线或折线扣1分;原点出发扣1

分BA6.32

12.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100g水)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①从表中可知:

随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

②6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氯化铵,充分搅拌,可得到氯化铵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③A烧杯是70℃时,溶剂为100g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Ⅰ.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Ⅱ.70℃时,将A烧杯中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溶剂后,析出ag固体,再继续恒温蒸发30g溶剂,则析出固体b克,则b克3a克(填“<、≤、>、≥或=”)。

Ⅲ.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a.B烧杯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A、B、C烧杯中的溶液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改变

c.由60℃降温至50℃时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d.降温至6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e.降温至30℃,烧杯中一定有NH4Cl晶体析出

【答案】增大饱和35.5%或11/3137.2>a/c/e

13.KN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a、b是图象中两个点。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g/100g水。

②a点的溶液为KNO3的(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要使此时的溶液变成b点的状态,可采取的方法是(写一种即可)。

③20℃时,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50gKNO3,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升温至90℃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④若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析出的晶体中主要物质是;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中的物质是(除水外)

答案①36;②不饱和;加溶质或蒸发溶剂③132克,33.3%④KNO3;KNO3NaCl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

①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__________(填“大”或“小”)

②在t2℃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成40%的A溶液

③在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大”或“小”)

2.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右图回答:

(1)在同一温度下,A、B能否配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时,60gA物质饱和溶液与60gB的饱和溶液中,A与B的质量比为3:

1则40℃时A的溶解度为多少?

 

3.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根据图示回答:

①P点的含义是。

②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填物质序号)。

③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溶液质量为g。

④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选项序号)。

I.a>b=cII.a=b>cIII.a>b>cⅣ.b>a>c

4.将一种盐溶于水时,会使水的冰点(凝固点)降低,冰点降低多少与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有关。

如果将此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

但当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将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

如右图所示,横坐标为氯化钙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