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88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草案简介

一、上版总规概况与实施

〔一〕《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回顾

1.城市性质

中国江北水城;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与X围

规划期限:

2001-2020年;

规划X围:

城市规划区为东昌府区;

3.规划规模

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75万人,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

4.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两带四区。

一个中心即聊城市。

两个经济带:

冠县—聊城—茌平经济带;临清—聊城—阳谷经济带。

  四个经济区:

聊城—茌平加工工业区;临清—高唐棉花、纺织印染工业区;冠县—莘县食用油、饲料和林木产业区;阳谷—东阿蔬菜生产、建材工业区。

5.中心城区结构与布局

 规划结构为:

一城五区

一城:

即整个聊城市城区;

五区:

中心区、开发区、嘉明工贸区、行政文化新区、西部能源仓储区。

   

 

 

 

   

    

 

 

〔二〕聊城市2001版总体规划实施回顾

〔1〕到20XX,聊城的城市规模突破上版规划目标;

〔2〕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但工业布局突破上版总规,“四面围城〞。

〔3〕一方面古城景观风貌重构期;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引导X围需扩大。

〔4〕东昌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规划区需要扩大。

〔5〕总规评估报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总体城市建设较好,仅有10%的市民认为城市建设差。

市民的主要关注点在“交通问题、缺乏特色、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上。

 

二、项目编制动因与编制历程

〔一〕编制动因

20XX11月,国家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XX,XX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XX的“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即70公里半径的紧密圈层和150公里的辐射圈层紧密协作区。

XX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出台,提出构建XX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聊城首当其中。

以上各个规划均对聊城提出要求与任务,需要总体规划落实。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确定的2020年城市规模〔80平方公里〕的目标提前实现。

大量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城市规模短期还将进一步扩X,急需总规指引。

“聊茌东一体化〞即建设聊茌东都市区的设想,得到XX省层面的肯定与支持,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聊城市城市空间的重要发力点。

需要总体规划对功能协调与设施布局等提出相应的落位。

德商高速公路和青兰高速公路等一批市域重点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变聊城的交通区位,影响未来一段时间聊城的产业发展与城镇布局,均需要总体规划予以研究和分析。

〔二〕编制历程

20XX7月,聊城总规正式开展工作。

20XX8月7日,项目组至聊城开展第一阶段现状调研工作,同市规划局、发改局、农委、经信、国土、建设、交通等主要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了解聊城当前发展态势,并收集部分基础资料。

20XX8月20日,项目组开展第二阶段调研工作,在11天的现场调研期间,项目组规划、工程、交通、产业、生态等多专业人员进行了补充座谈、区县和重点乡镇现场调研,并对中心城区现状用地进行了详细调研。

20XX9月至20XX12月,项目组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果。

20XX5月12日,项目组在XX,向XX省建设厅规划处作了聊城总规的工作汇报,听取了省建设厅规划处的意见和建议。

20XX9月,项目组向聊城市领导、相关部门,作了总体规划纲要成果汇报,进一步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本次阶段成果。

按照《中华人民XX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现将阶段成果对社会公众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三、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XX国城乡规划法》〔20XX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XX4月1日〕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XX11月1日〕

 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XX3月1日〕

 6.《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XX3月1日〕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X》〔GB50180-93 20XX版〕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X》〔GB50220-95〕

 9.《XX省城乡规划条例》〔20XX12月1日〕

 10.《XX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20XX〕

 11.《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12.《XX都市圈规划〔2006-2020年〕》

 13.《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2013-2020年〕》

 14.《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2020年

 远期:

2021-2030年

 远景:

2030年以后

〔三〕规划层次

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层面

        聊城市域X围,辖东昌府区、临清市、高唐县、茌平县、阳谷县、东阿县、冠县和莘县等6县、1区、1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

在聊城市域层面,分析研究聊城目前经济发展特征与趋势、城镇化发展特征与问题、重大基础设施选线影响、国家战略与XX省政策对聊城的发展影响等因素,确定全市域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对市域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市域产业发展战略与重大产业布局、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市域城镇职能结构、市域城镇等级与规模结构、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内容。

 

   2.城市规划区层面

依据城乡规划法,结合目前聊城市的发展实际,确定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X围为东昌府区全境,面积1443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X围,确定各个片区的功能发展重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和交通设施选址,并对城市规划区X围内的各个城镇、乡驻地的建设用地规模提出规划布局方案。

同时,对城市规划区X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迁并政策、城乡统筹等方面,也提出明确的策略和布局指引。

   3.中心城区层面

根据城乡规划法以与聊城市城区城市建设现状,结合行政界限和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线形,划定聊城市中心城区规划X围,北至聊城市北外环、西至德商高速公路,东至一干渠,南至规划南外环路,总面积约390平方公里。

在这个规划X围内,根据市域层面的城镇化研究,综合确定中心城区的规划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并根据城市区域发展使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等综合确定城市的目标定位和主要职能,在对城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分类用地布局做出安排,并对交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绿地、景观、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开发强度等分项内容提出相应的规划布局。

 

 

 

 

 

〔四〕城市发展目标

以“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为指导思想,紧紧抓住“一区一圈一带〞的战略机遇,实现聊城市的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

 

   1.中国江北水城,国际运河古都

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水城特色和运河文化,将聊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湖城历史格局和水网特色的城市;依托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带,提升聊城的国际影响力,力争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节点城市。

加快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养老度假等相关产业发展,塑造多元城市风貌,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和宜居名城。

   2.三化协调示X,生态发展典X

通过生态型绿色化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全面推动聊城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实现聊城从传统农业地区、重化产业基地向国家重要生态城市的转型。

积极推动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力升级双高型的传统工业,重点集聚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三化融合、生态发展、产城协同〞的新型产业高地。

   3.区域交通枢纽,三省交界中心 

立足东融西借的总体战略,加快战略交通通道建设,构建联系XX半岛、中原经济区、京津冀与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大力强化城市公共服务与生产服务功能,积极分担XX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的区域性功能,力争成为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4.发展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方面。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00亿元,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00亿元,人均GDP达到25000美元。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0:

50:

40;203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

45:

50。

规划期末,形成以新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原材料产业等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集约式增长。

社会服务方面。

社会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城市医疗保障体系,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分别达到相关标准,提升城市文化设施,每十万人图书馆数量和影剧院数量分别达到相关指标,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基本普与高中阶段教育,203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

城乡统筹方面。

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1%,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控制在2.3:

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例达到55%以上;到2030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8%,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控制在2:

1以内,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例达到65%以上。

生态安全方面。

城乡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水网密度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0.7公里/平方公里和100%;203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水网密度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0.8公里/平方公里和100%。

资源环境方面。

生产和消费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9吨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万元GDP综合能耗达到0.85吨标煤,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9吨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万元GDP综合能耗达到0.85吨标煤,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根据聊城市确定的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2030年聊城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8%,城镇人口46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180万人。

〔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主中心:

区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中心,聊城中心城区;

副中心:

市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副中心,临清城区;

专业化中心:

市域重要的专业化功能中心或产业基地,茌平县城、东阿县城、莘县县城、阳谷县城;

县域中心:

县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中心,冠县县城、高唐县城;

重点镇:

县域生产组织与公共服务副中心,16个。

〔三〕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中心城区:

我国北方以水城风景和运河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原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XX省“西联〞门户城市,XX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茌平县:

聊城都市区的重要城市,聊城先进制造业基地。

东阿县:

聊城都市区的重要城市,我国重要的保健医药产业基地。

临清市:

聊城西北部次中心城市,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特色产业基地。

高唐县:

聊城东北部次中心城市,中国书画艺术名城,重要的运输设备制造基地。

阳谷县:

聊城南部次中心城市,XX省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商品集散基地,运河文化古城。

莘县:

聊城西南部次中心城市,XX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与加工基地。

冠县:

聊城西部次中心城市,聊城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与加工基地。

针对重点镇和一般镇,提出分类型指导的职能定位,包括现代农业型、工业制造型、文化旅游型、农业商贸型、工业商贸型、公共服务型五大类。

其中,现代农业型是指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重点发展农业规模种养殖、初级加工以与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等功能。

工业制造型是指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根据本地发展资源条件和特色,重点培育制造业功能。

文化旅游型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潜力为导向,重点发展休闲游憩、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产业。

农业商贸型在现代农业型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商务、

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

工业商贸型在工业制造型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商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型则是集中在一般镇级别,以提供基础公共服务覆盖为主要发展导向。

〔四〕市域城镇等级与规模结构规划

2030年全市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继续保持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中心城区和县城规模等级加快上升,重点镇规模等级平稳上升,一般建制镇规模等级下降。

150-200万:

聊城中心城区;

30-50万:

临清城区、阳谷县城、茌平县城;

20-30万:

高唐县城、东阿县城、冠县县城、莘县县城;

1-5万:

19个重点镇和规模较大城镇;

1万以下:

其它镇。

 

  

 

〔五〕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七副〞综合交通枢纽,保障各县市区通高速和快速铁路;大部分县、市、区都有2条以上铁路和高速公路服务。

        机场:

军民合用机场,规划期末客流量争取达到100万人次;

        港口:

在市区东北部设聊城港,规划期末货运量争取达2150万吨。

〔六〕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两区、三轴、多点〞的结构。

         一核:

中心城区;

         两区:

东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西部现代高新农业集聚区;

         三轴:

先进制造业发展轴、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轴、运河文化旅游发展轴;

         多点:

依托县城、重点产业发展城镇的不同等级产业园区。

〔七〕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带、六板块〞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一核:

聊城中心城区;

        两轴:

京杭运河“运河古镇〞发展轴、徒骇河江北水城发展轴;

        三带:

水浒文化旅游带、马颊河生活旅游带、黄河风情旅游带;

        六板块:

运河古都城市度假板块、运河商都文化体验板块、黄河天音休闲养生板块、好汉故里水浒文化板块、农耕生态温泉度假板块、茌平古遗迹旅游板块。

 

   

   

 

 

〔八〕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规划将市域内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四大体系:

〔1〕运河商贸文化体系:

一线、两城、三镇;

〔2〕黄河农耕文化体系:

一带、四片;

〔3〕古驿道交通体系:

双轴、四点;

〔4〕自然生态景观体系:

一纵、四横。

〔九〕市域供水设施规划

  规划期末各镇水厂总供水规模约133万立方米/日。

其中中心城水厂规模为66.7万立方米/日,其他城镇与乡镇供水规模为67万立方米/日。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聊城市2020年、2030年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分别为90%,89.9%;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2020年为56%,2030年为61.7%,地下水开发利用率2020年为69%,2030年为67.8%。

〔十〕市域能源设施规划

   1.供电工程规划

  预测全市用电负荷达到5997兆瓦。

规划新建临清大唐热电厂、惠辉生物质电厂,新建垃圾焚烧电厂、杰风光电厂、华电高唐光伏发电厂。

增3座500千伏、16座220千伏变电站。

   2.燃气工程规划

加快城镇燃气管道建设,全市民用燃料气化率基本达到100%。

全市气源以长输管线输入天然气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沼气。

推广燃气汽车,鼓励建设汽车加气站。

 

 

   

  

 

 

 

〔十一〕市域污水、环卫设施规划

   1.污水设施规划

  中心城区和县城污水采取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有条件的乡镇采取集中处理模式。

规划聊城市处理能力105万立方米/日,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厂处理能力57万立方米/日。

   2.环卫设施规划

 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考虑周边各乡镇与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量,统一规划。

规划远期共建成垃圾填埋场10座。

〔十二〕市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结合生态廊道、水系和湿地景观区的建设,依托聊城现有的生态本底,打造聊城特色生态空间,形成“两带四片、多廊道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实现生态聊城,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价值。

〔十三〕市域水系规划

1.结合功能分区分段

各城区内河道按照生活型、景观型等适当分段;分段的目的为不同定位水体,可以在水质标准、水位高低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的管理策略。

2.建成“全域水城〞

综合考虑水系观光游览需求,在城区之外,提出京杭运河船闸分临清、阳谷两段重点展示。

建成以聊城中心城区为核心、连通市域内所有县城重点景观湖面的水系网络,实现全市域水城一体景观特色的塑造。

 

 

 

 

 

    

五、中心城区规划

〔一〕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城市性质

中国江北水城 • 运河古都,冀鲁豫交界地区区域中心城市。

   2.城市职能

〔1〕联系中原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中心;

〔2〕 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公共服务中心;

〔3〕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X基地;

〔4〕 京杭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旅游名城;

〔5〕 XX省省会经济圈现代制造业基地;

〔6〕 聊城市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7〕 北方生态文化宜居示X城市。

3.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180万人

用地规模:

207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建设用地207平方公里,人均115平方米。

重点预留超大型产业的规模化布局空间和新兴居住空间。

〔三〕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确定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城、五区、多组团〞,即聊城中心城区分为“五个大的功能发展区〞和“多个外围生活服务组团〞。

1.一城

是指聊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西至德商高速公路、北至新北外环路、南至新南外环路、东至新东外环路。

 2.五区

北部工贸物流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中心生活服务区、东部产城新区和南部旅游商贸区,是聊城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北部工贸物流区:

是整合了现状嘉明工业园、北部保税物流园、农产品贸易中心、配套生活服务、配套生产服务和铁路货运物流等基础上形成的以工业、贸易和仓储物流为主要职能特色的城市重大功能区。

西部新兴产业区:

在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西部能源仓储区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仓储物流和战略新兴产业预留发展用地,实现对城市西北部地区定位的战略升级,并适当的发展部分配套性的生活服务功能,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一体。

中心生活服务区:

北至济聊高速、南至XX路、西至京九铁路、东至徒骇河,承载了城市目前最核心的商业、商贸、文化服务、医疗和生活居住等功能,也包括以古城和东昌湖为核心的旅游服务功能,是聊城未来中心城区地位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功能承载核心区。

同时,还是未来打造水城特色、升级水城内涵、塑造宜居城市的核心区。

东部产城新区:

西至徒骇河、东至四新河、南至新南外环路、北至济聊高速公路。

该区是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城一体示X区。

南部旅游商贸区:

北至XX路、西至京九铁路、南至规划的新南外环路、东至聊位路。

该区将秉承聊城的千年文脉,展现湖、河、山、城、田有机融合的生态魅力,引入时尚、创新和健康的乐活休闲元素,打造融合传统特色、自然特色和时代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3.多组团

东南部的许营镇、北部的北城办事处、西北部的闫寺办事处、西南部的侯营镇4个外围生活服务组团。

 

  

 

〔四〕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结构:

一主、两副、多点 

 一主:

柳园路主中心;

两副:

东部副中心和南部副中心;

多点:

专业型副中心。

包括香江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 嘉明企业总部基地、火车站前商业商务中心、XX路文化体育中心、高铁站前商务会展中心、金龙湖东旅游度假中心、高新区产业研发中心、东环路钢制品商贸物流中心、汽配商贸中心。

〔五〕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远期居住用地共4461.85公顷,占总用地的25.90%,人均29.75㎡/人。

将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分24个居住组团进行组织,并配套居住区级的商业、文化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

〔六〕中心城区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五个工业园区、六个仓储物流园区和四个大型市场。

 工业园区:

嘉明开发区工业区、新兴产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区、高新区工业区、凤凰工业园区。

仓储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济邯铁路货站仓储物流区、工业品仓储区〔城西〕、城市生活仓储区〔城西〕、临空物流园区、临京九铁路站物流区;

大型市场:

香江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东环路钢制品商贸物流中心、汽配商贸中心。

  

 

〔七〕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1.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结构:

十三横十二纵。

        十三横:

从北至南分别为北外环路、北环路、嘉和路、财干路、香江路、振兴路、东昌路、长江路、XX路、松桂大街、南环路、尚礼路、南外环路。

        十二纵:

从西至东分别为西环路、海源路、站前路、昌润路、聊阳路、柳园路、二干路、光岳路、中华路、庐山路、东外环、机场东路。

2.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形成以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城乡公交统筹发展、内外交通有机衔接、各类设施功能完整、网络布局合理、方式衔接紧密、服务高质多样的集约畅达的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规划中心城区快速公交走廊布局结构为“二横三纵〞,走廊长约72.8公里。

〔八〕中心城区景观规划

        规划景观结构:

“两横两纵,三核六片〞。

       两横两纵:

四条主要景观轴线;

       三核六片:

三个核心景观点,六个一级景观片区。

〔九〕中心城区水系规划

       规划水网框架:

四湖、八河、两环、环状放射景观水系。

        四湖:

东昌湖、金龙湖、莲湖、东部新湖;

       八河:

古运河、徒骇河、南水北调干渠、二干渠、周公河、小湄河、四新河、古XX;

       两环:

以徒骇河、古运河、周公河所围合的内环水系、沿城市四个外环形成的外环水系;

        环状放射景观水系:

以通航水系为核心,组织起的联通周边县城的水网。

〔十〕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的绿地布局结构为:

“四横五纵〞区域防护绿地通廊,“网状、多点〞的绿脉网络。

        四横:

济聊高速沿线、XX路沿线、南外环沿线、济聊城际沿线。

        五纵:

京九铁路沿线、京杭运河沿线、二干渠沿线、徒骇河沿线、东外环沿线。

        网状:

同规划河湖水系重点结合,串联不同绿廊和大型公园。

        多点:

中心城区内部在现有基础上结合服务半径、片区服务中心等形成的多个城市公园。

 

 

〔十一〕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对于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将保护区域划定为重点保护区、特色区和高度管制分区三种类别。

      1.重点保护区

    一城、一片、一带、一环、双轴。

        一城:

古城区;一片:

东关街片区;一带:

京杭大运河历史发展带;一环:

东昌湖水面绿色开敞空间环;双轴:

东西大轴线和南北小轴线。

        2.三大特色区

    运河商贸文化带;东昌湖生态景观区;古城传统格局+东关传统商业区。

        3.四个高度管制分区

    古城区;东关街地区;东关街-古城、昌润路-古城、XX路-古城、东昌西路-古城;东昌西路与昌润路交叉口,东昌西路与柳园南路交叉口的区域。

〔十二〕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分析

1.近期建设

至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