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99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8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docx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经济2

1、设施蔬菜智慧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九重天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杭州富阳九重天农产品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富春江畔,距杭千高速东洲岛出口约2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公司自1994年开始生产经营蔬菜、水果、水产等农产品,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自营和订单合作生产基地3000余亩,常年生产各类蔬菜、水果、食用菌、家禽等近百个品种,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大农贸市场。

公司非常重视基地生产与品牌建设,把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放在第一位,2010年申报认定了东洲岛有机蔬菜基地300余亩,认证有机蔬菜品种30余种。

2012年,公司注册“七彩生活”商标,在淘宝网开设七彩生活健康品质庄园,专营提供杭州主城区,有机蔬菜中高端用户宅配服务。

2012年公司承建了富阳市现代农业蔬菜精品园项目,新建保鲜冷库560立方米,初加工包装场地800平方米。

公司年销售收入达2500万元以上,为富阳市农业龙头企业。

二、模式应用情况

2.1基本建设情况

九重天基地园区内温室大棚规划相对集中,设施农业主要包括3个连栋大棚和42个单体温室大棚。

4连栋大棚当前为育苗种植大棚,内有5个环流风机、1个外遮阳。

3连栋大棚当前主要种植红苋菜,内有5个环流风机、1个外遮阳。

5连栋大棚当前为火龙果种植大棚,内有4个风机、1个外遮阳、1个内遮阳、1个湿帘。

为进一步提升基地科学生产和精准管理,九重天基地打造“智能农业园区”,实现对园区基地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智能化、远程化管理。

实现对农业园区内大棚的作业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远程智能化管理,并实现大棚设施的自动化控制,辅助园区主要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及品牌溯源。

本期重点选择三个联动大棚和四十二个单体大棚实现环境生态因子信息自动数据采集和实时远程数据监控、安全区间预警、农业设施智能控制等功能。

2.2物联网技术及产品使用情况

智能农业监测站Center-SAS2.0。

基地采用森特智能农业监测基站产品,将物联网技术、视频和自动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各个领域,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实时数据采集、远程设备控制、视频实时监控、气象灾害预警、生产过程管理、专家系统应用等服务。

搭建智慧协作平台输出对接应用层,为其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和接口支持;数据输入一方面由扩展的第三方系统提供,另一方面由自身传感网络接入。

平台从软硬件层面均可扩展第三方子系统,实现各个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物联数据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Center-APT2.0。

基地采用森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标准化生产管控和产品溯源,实现农业生产主体投入品、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等数据的电子化、数字化管理,替代传统手工台账的记录,并实现自身信息的溯源。

最终数据可通过农产品质量追溯网,实现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对接。

系统采用森特“农事易”产品,实现农业生产基地农事生产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并实时自动上传至基地准出平台,实现农产品基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基地气象为农系统Center-WAS2.0。

基地采用森特智能气象为农系统实现蔬菜种植气象服务。

产品采用新一代物联网、3S、视频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为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人员提供高效的业务制作工具,提升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质量。

以WEBGIS平台为基础,叠加行政区划、农业产业和气象数据,实现网格化精准化空间服务。

将农业产业区划、农业种养殖、病虫害防治及其他农事活动与气象预报、灾害预警数据有机紧密结合,实现气象资源与涉农资源的有效整合。

2.3物联网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项目以杭州富阳九重天蔬菜设施基地为实施对象,开展设施蔬菜智慧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和示范。

围绕地产蔬菜环境监测、水肥智能灌溉、投入品使用和种植栽培精准管理、蔬菜专家系统和商务推广平台等应用,逐步形成智能监管、标准生产、精准栽培、网络服务等一体化的现代化蔬菜生产智能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2.4项目主要应用内容如下:

一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生产智能管理系统,改变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实现生产信息的实时监测、大棚设施和肥水同灌设备的智能管控。

二是对蔬菜栽培种植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控,提升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实现农产品质量溯源服务;三是将专家系统知识嵌入农业智能产品,为生产者提供精准化技术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九重天智慧农业系统”采用森特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实现基地农业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系统依托部署在温室大棚内外的各种传感节点,对作业环境(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土壤温湿度、图像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结合作物适宜性模型实现大棚设施的远程智能控制,同时建立全程可及连贯生产档案,深入分析环境数据和生产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库进一步研究作物适宜性模型,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九重天生产过程管理通过采用森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为蔬菜种植和科研提供有效的数据,促进标准化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

系统实现蔬菜育苗栽培、施肥施药、灌溉、采摘等生产过程数据智能采集,详细记录投入品使用情况,从而建立系统性生产台账电子档案,方便产品溯源,提高基地生产标准化水平和九重天农产品质量品质,并实现与九重天电子商务平台的无缝对接,用户可以通过产品购买前的追溯查询了解产品的前世今生,放心消费。

在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和生产数据采集基础上,实施森特农业生产专家系统,辅助农业智能生产。

通过专家知识库实现对农作物日常培育、设施智能控制、环境适宜性分析及病虫害诊断等作业活动的指导。

系统深入分析温室内环境数据和作物生产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库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季节、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环境下适应性模型,系统根据可编辑逻辑,推断当前农事建议,并驱动智能控制模型执行相关设备控制。

2.5经济效益

通过对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起到对基地节工、节水、节肥和增产增收的效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实施期间,预计节工4人次合计12万元,节肥预计4万元,节水预计6万元,预计节支总额为22万元;计划新增总产值50万元,计划累计培训人员200人次,累计辐射面积1000亩,累计带动农户增收120万元。

通过智慧农业信息化、精细化的种植培育方式和科学的监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降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项目实施后,农产品果率、苗率由原来的80%增长至90%。

2.6实施亮点

自组网络:

采用高效自组网技术,支持大量节点、支持多种网络拓扑

智能采集:

采用智能采集设备,实农事现生产数据自动采集

高效节能:

采用多种网络和传输机制,保障系统断电断网正常工作,绿色节能

灾害预警:

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发布预警信息

标准生产:

导入标准化生产模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专家系统:

集成蔬菜专家系统,实现精准化生产

2、作物与灾害监控物联网应用模式(农科院环发所)

一、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成立时间:

2001年;所在地:

北京市海淀区;法人:

张燕卿;规模:

180人;基地面积:

北京顺义和河南3500亩;主要经营种类:

农业气象,农业防灾减灾,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示范;信息化投入:

2013年,建成了农业部农业环境物联网中心,2009年开始,在河南省开展作物与灾害监控物联网建设,目前监控站点达到40多个,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且运行良好。

二、模式应用情况

1.基本建设情况(基地面积、种养品种及规模、软硬件基础设施等)

本项目在研发和推广过程中,通过产学研结合,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应用。

该系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进行总体设计与研究,由北京恺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开发与生产,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南农业大学、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用户进行成果的示范应用,实现了产学研的高效结合。

北京恺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农业物联网研发的企业,在关键设备和技术研发、系统运维等方面,参与了重要的工作。

目前在郑州、安阳、驻马店、三门峡等地建立了多个作物与灾害监控物联网示范基地,应用辐射面积达600多万亩,在作物生长监控和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在2009-2013年间,上述基地分别实施了道路、电力、通讯等多项工程建设与改造;架设供电电缆数十公里,完善了基地的供电;铺设光缆十几公里,保证了通讯的畅通。

同时,为了提高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先后组织规模培训15次,进行苗情监测站点现场观摩与苗情分析及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先后共有800多人参加。

2.物联网技术及产品使用情况(产品名称、型号、功能、来源、价格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其结构如上图所示。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本模式架构如上图所示,采用物联网感知层采集农业环境信息再经过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处理,最终通过WEB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实现对监测站点的自动监测数据、科学数据和调查统计数据等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感知-远程传输-集中决策管理”的全程数字化、网络化。

建设物联网项目所使用的产品功能及来源如表1所示。

序号

产品

名称

型号

功能

价格

来源

1

农业环境远程监测系统

KL-CJ系列

采用嵌入式技术、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进行集成,采集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温室作物等)生长环境的主要光、温、水、气、土壤等数据信息,并定时采集发送,通过无线移动网络集成连接,实现数据远程传输至指定数据库服务器。

根据采集作物的监测指标定制,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具体根据采集要素传感器价格数量、软件系统最终的工作效果决定)

北京恺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

图像监测系统

KL-TX-V1

通过户外专业摄像头结合网络通信技术,定时抓拍固定角度固定位置具有代表性作物的图像信息,并远程传输、存储图像数据。

3

视频系统

KL-SP-V2

户外专业摄像头结合网络通信、远程控制等技术,最终结合网络平台最终实现实时查看现场的整体宏观情况。

北京恺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

中央监控与显示系统平台

定制

开发

配置多屏幕拼接演示大屏幕、LED显示及相关设施,作为物联网项目建设成果的展示、演示、会商中心,为管理者提供便捷的浏览查看。

5

升降式摄像系统

定制

开发

实现精确查看现场近景图像情况,实时抓拍图片信息,并通过对图像、视频信息的处理为诊断系统提供基础图像、视频信息。

6

数据上报分析管理系统

定制开发

对生产中的一些非设备能监测的数据,通过人工调查的方式采集,通过该系统把该部分数据存储到远程数据库当中,主要用于网络获取与数据共享,为生产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7

病虫害与气象灾害测报系统

定制开发

主要对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进行测报,建立长期、中期和短期病虫害预报模型,进行长中短期的病虫害预报。

由农技人员结合病虫害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及时提出病虫害发生预报和防范措施。

8

作物产量预测模拟系统

通过对模型分析和专家知识,得到田间管理措施对策、长势与产量情况,为作物高产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提供信息决策服务,通过信息推送给农户及相关人员指导现实生产,最终实现高产攻关。

9

基于WEB的物联网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平台

定制开发

作为监控物联网构建体系中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层,是项目决策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农户及农技人员等用户服务系统,体现“软件及服务”的物联网设计理念,是云计算云服务的具体应用实现,用户可在世界各地通过web访问监控站的实时监测数据,方便用户的使用。

10

智能移动服务系统

定制开发

通过移动android终端按照用户需求读取农业环境实时数据,并将用户所需数据返回给用户。

用户登录后可以根据需求,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要的农业环境实时数据、可以实时的获取图像数据、可以查看数据在选定某天的各个生产要素的趋势图。

表1.使用的物联网产品

3.物联网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实施期限、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功能特点等)

本模式自2009年开始使用,计划实施期限为10年,本模式可以对作物生产的农情、灾情、墒情等进行监控,为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保障。

在作物与灾害监控基地中布设农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图像视频系统及升降式摄像系统,对作物生长相关的数据(包括基本气象要素数据、图像数据、人工测量的作物生理数据等等)进行采集、发送、存储管理,并建设基于WEB的物联网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平台、智能终端服务系统等,方便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查看、分析,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4.经济效益(按主营业务的各个环节用数据进行介绍,如减轻生产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成活率和涉农人员的收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等)

开展了作物与灾害监控物联网试验基地、示范基地等辅助监测点的建设工作,通过监测点的示范推广作用,5年来,累积在河南省示范推广辐射面积达2300万亩以上,获得总经济效益7.4亿元人民币,农业生产节约成本2%-5%,节约人力5%,增产2%,减少损失3%。

已成为所在区域作物生长监测管理与生产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模式目前已经在河南等地成功转化为实用技术,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多个招标项目,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中标通知书见附件。

本模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作物与灾害监控的精准水平,通过轻简化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而且监测结果更客观、便捷、准确。

5.实施亮点(用数据进行介绍,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本模式开拓了农业苗情数字化监测的先河,通过本模式的开展,发现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了品种结构,提高了抗灾能力,推动了技术进步,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升,高产记录不断刷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模式采取的运维模式稳定可靠、优质高效,可为其它领域的物联网建设提供借鉴。

同时,通过苗情监控与模型和诊断系统的结合,方便决策者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降低了生产者投入,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

本模式自实施以来,共获得国家专利11项,注册软件著作权17项,登记成果5项。

附:

技术路线图

3、农产品生产监控与溯源管理平台(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安徽省绿福米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12日注册成立,2015年3月经安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法人姜斌,中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拥有种植基地4万亩,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订单生产与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秸秆回收、加工利用、销售;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销售维修;进出口等经营业务。

公司先后投入280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有物联网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工程。

二、模式应用情况

公司在4万亩基地的基础上进行种植、收储和加工生产,拥有标准化粮食仓库面积12000平方米,年产4万吨全自动大米生产线一条,并即将新建7000平方米的有机质循环利用中心一座。

2012年4月开始至2012年9月,公司投资150万元建设物联网工程,已经搭建成功农产品溯源管理平台一套,生产数据监控及指令控制中心一套。

下面就两套系统作简单介绍:

(一)农产品溯源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用于企业用户对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并在管理平台生成产品二维码,消费者和企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对农产品进行全程溯源。

1.展示产品档案

农产品溯源平台以“新鲜上市”、“热门推荐”、“人气最高”分类对优质农产品进行推荐展示。

点击商品图标可查看产品详细档案信息。

基本信息:

生产企业、生产地点、上市时间、产品指标、顾客评分

溯源档案:

全生长期图片、肥料记录、农药记录、环境数据

认证资料:

农药检测报告、绿色/有机认证、国际出口资质

2.整合购买渠道

农产品溯源平台与企业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实体销售网点进行整合链接,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进入产品档案界面,即可点击进入电子平台进行购买,或查找实体销售网点。

(二)生产数据监控中心功能

1.实时查看数据

在监控中心可结合园区平面图直观显示园区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设备状态、加工数据、生产过程等。

气象数据: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时长、光照强度、降雨量、风速、风向、二氧化碳浓度

土壤数据: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pH值、土壤EC值、仓库温度湿度、加工车间生产流量及产品销售情况、设备运行记录

加工数据:

产品储存温度湿度、产品生产数量速度、产品进出库流量。

2.视频图像监控

可通过360°视频监控设备以及高清摄像机拍摄的图片对种植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对作物情况进行远程查看。

同时可进行视频录像,视频回放。

3.远程自动控制

采用全智能化设计的监控系统,设定监控条件后,可完全自动化运行,远程控制生产现场的设备,自动实现灌溉、排风、降温等作业。

4.智能自动报警

根据作物种植所需环境条件,对系统进行预警设置。

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系统将自动向管理员手机发送警报,如高温预警、低温预警、高湿预警等。

预警条件触发后,系统自动对农业生产现场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以处理异常情况,或由管理员干预解除异常。

通过物联网,公司可以直观的检测生产一线的环境及运作情况,及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并可以通过自动报警调整管理机制。

通过可溯源监控,建立产品档案,可以让用户明明白白的了解所消费的产品的来龙去脉,使得产品更让客户放心。

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营,财务数据显示,年业务利润率由2012年的6%增加至2013年的11.6%,运营成本所占比例下降了3%,效果非常显著。

4、种植业精准生产物联网应用模式(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

一、黄泛区实业集团基本情况

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成立于1951年1月,隶属于河南省农业厅,是河南省唯一的大型现代化农垦企业,是河南省发展集约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示范基地。

黄泛区实业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重要的果蔬生产、加工、贮藏基地,生猪养殖和出口基地。

集团总资产9.85亿元(折1.6亿美元)。

黄泛区实业集团点片状分布于西华、扶沟两县境内,土地面积14.7万亩,其中耕地11.6万亩,果园1.5万亩。

总人口3.3万人,职工1.5万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187人,其中正高级6人,享有国务院津贴的专家2人。

黄泛区实业集团下辖16个农业分公司、4个行政村,11家集团控股和参股工商企业,22个行政事业单位,1个正团级人武部,1200多家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

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粮食总产(全民部分)7.8万吨,生猪出栏24万多头,存栏16万多头,实现经营收入12.5亿元,利润8700万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黄泛区实业集团现已成为农、林、牧全面发展,农、工、商各业并举的大型现代化农垦企业。

二、模式应用情况

(一)基本建设情况

1.黄泛区实业集团基地面积、种养品种及规模:

小麦规模种植区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100万亩,建立从农情监测到信息服务的快速通道,对小麦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精准管理和精准作业服务,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实现黄泛区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在鑫欣牧业有限公司进行应用示范,新建猪场公猪站等27栋猪舍,采用基于物联网和现代化养殖管理技术和手段,实现对饲养环境参数的监测、养殖场地的环境调控、饲养精细管理和生产安全保障,达到精细饲养、安全品质的绿色畜牧养殖,从而实现黄泛区实业集团农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

2.软硬件基础设施:

黄泛区实业集团目前已经完成门户系统、农田管理服务、林地管理服务、水利管理服务、农机管理服务、农机调度服务、苗情管理服务、墒情管理服务、病虫草害管理服务、灾情管理服务、田间作业管理服务、权限管理系统等十二个子系统,及移动四情采集客户端的开发工作。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已经完成:

它包括机房装修、机房配电、综合布线、网络交换系统、UPS系统(1台)、精密空调系统(2台)、消防系统。

网络设备建设已经完成:

它包括防火墙网关(1台)、核心交换机(2台)、汇聚交换机(1台)分场汇聚交换机(15台)。

系统硬件平台建设已经完成:

它包括服务器(14台)、KVM切换器(1台)、服务器交换机(1台)、图形工作站(2台)。

大屏显示系统已经完成:

它包括大屏显示输出系统、中央控制系统、LED显示屏。

移动终端的四情采集系统已调试完成:

包括智能终端(50台)。

已建设完成个17个智能气象站、30个墒情监测站、90个墒情监测点、3个大田监控点。

(二)物联网技术及产品使用情况

河南省黄泛实业集团种养殖精准生产物联网应用模式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6324.55万元,其中第一期建设内容“种植业精准生产物联网应用”预计投入资金2200万元。

截止到2015年5月,已落实到位的资金1421万元:

其中财政支持171万元;农场自筹1250万元。

物联网建设支出资金共计1642.8万元。

可研报告建设内容支出1550.9万元;其中:

物联网平台数据中心支出:

743.6万元。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设备支出:

348.7万元。

系统集成费:

84万元。

物联网平台支出:

374.6万元。

物联网支持性建设内容支出91.9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支出:

40.9万元。

设备投资:

19万元。

待摊投资:

32万元。

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建设物联网应用模式,能够及时掌握作物及家畜生长环境的的重要信息,以物联网技术为实施基础,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等网络媒介,将作物生长环境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设备连接组成网络,实时收集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数据,为最终实现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最终实现种养殖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保驾护航。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根据坐标数据,将整个实业集团的情况展示在地图上,一目了然,清晰了解实业集团的整体情况。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实施期限为3年,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

物联网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遥感监测、定点监测与移动采集相结合的种养精准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平台,通过在实业集团规模种养生产区应用示范,促进农机、农艺、信息三者有效融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升精准种养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经济效益

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小麦精准生产特别是智能灌溉、精准农机作业能够提高分场职工的劳动生产效率,工作量将会减少到原来的1/3。

不用分场职工再不断的去遥远的田地去直接控制浇水,而且全天候在田地里看管。

小麦农情监测也大大的减少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原来半个月能做完的事情,监测到的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并且进行应急调度,现在几天的时间就能够顺利完成,而且会达到实、快、细、准,及时预防及应对各种生产灾害。

节约生产成本:

小麦精准生产中会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精准灌溉、精量喷药、精准作业,从而实现节水、节肥、节种、省药,节约了生产成本,综合技术的应用节约效果更加显著。

农机可视调度系统可以有效的节约管理成本,降低生产投入成本、节约费用更加明显。

农机可视调度系统应用一是节约管理成本即按照大中型农场机务院的农机服务组织,平均规模计算,每个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农忙时只能管理2~3台作业机具,运用调度管理系统,每个管理人员可以管理5~10台作业机具,提高管理效率2~3倍,节约了管理成本;二是降低生产投入成本,首先是节约作业路途燃油费用,通过调度可安排农机就近作业,每台作业机具可减少作业路径20%,由于合理安排调度农机,每年可节省然油费;然后是节约田间生产投入成本,小麦从种到收每亩地生产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燃油、人工、机具折旧等)成本大约为300元/亩,小麦种植面积为10万亩,由于系统应用后,可促进农机作业规模化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