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61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讲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上)Word下载.docx

它讲得非常的清楚,我们的国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当然也就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里它讲的工人阶级的领导,实际上就是强调我们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

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我们首先看看新中国成立时候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大家知道,194。

年初毛主席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新民主主义论》,对于未来的新中国做了具体的描绘,他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里面,这个国体是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在经济上要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

那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是不是符合当年他所描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我觉得是相一致的,首先在政权上就是我们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这是开国大典的油画,大家对它耳熟能详,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他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他的背后站了6位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这6个副主席分别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这6位副主席当中有三个副主席不是共产党员,那就是副主席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在中央人民政府之下组织政务院也就是今天我们的国务院政务,政府院总理副总理总共是5个人,其中有两位副总理不是共产党员,即副总理郭沫若和黄炎培。

中央人民政府56名委员当中,有27名委员不是共产党员,政务院的30个组成单位里面有14个组成单位的行政一把手不是我们的共产党员,那也就是说在当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当中非共产党员占了很高的比例,所以层级人员构成我们可以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我们党领导的由各个革命阶级所联合组成的这么一个性质的政府。

第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多种所有制共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一共有5种经济形式,这就是公有制的国营经济、公有制的合作社经济、公私混合所有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这是私有制性质的,以及同样是私有制性质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那有同志说那我们今天不也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吗?

那为什么今天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当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我个人觉得虽然今天我们也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但各种所有制数所在的比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所不同的。

这是1952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其中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

.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O那也就是说公有制性质的国民经济合作社经济加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总共也只占了20%稍微多一点,而私有制性质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占了将近80%,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说公有制的比重应该远远的要高于当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征,保存富农经济,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而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没有富农经济的。

1949年6月新中国出台了它成立以来的第二部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我们出台的第二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面我们农村在消灭地主阶级之后,还存在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阶层,即富农。

当然我们有很多同志很难分清楚什么叫地主、什么叫富农,甚至就觉得认为在我们村里面地多钱多就是地主,少的就是富农,然后依次就是中农、贫农、雇农等等,实际上我们划分阶级成分不能简单的以土地财产的多少作为依据。

比方说有这么一个情况,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家里有20。

亩地,他自己没种,他把这20。

亩去租给别人去种,他主要收入的来源就是收取地租,同样一户人家也是20。

亩地,但是他这20。

亩地不是租给别人去种,而是自己种了一部分,但他种不了这么多,于是雇了几个人到自己的地里来干活,也就是雇了长工或者雇了短工,依据我们党当年划分阶级层分的政策,前一户人家要划为地主,后一户人家要划为富农,地主、富农都会剥削农民,但是地主、富农是有区别的,首先地主自己不劳动或者不是主要劳动,而富农是自己要劳动的,劳动还是不劳动是我们区分地主、富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其次,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而富农剥削农民的方式是雇工,那很显然在地主富农当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不是地主而是富农,因为地主自己是不劳动的,而富农直接劳动,而且地主是把地租给别人去种,至于种地的用什么工具种、用什么技术种,不是地主所关心的,富农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是雇人到自己地里来耕种的,如果说你到我这使用的工具是锄头,20。

亩地需要雇上10个人,后来有人发明了拖拉机或者联合收割机,于是他决定把拖拉机买回来,虽然他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很显然拖拉机的这个效率要远远的高于锄头,那拖拉机肯定也是比锄头多,更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富农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这也是当年我们之所以要消灭地主阶级而保存富农的一个重要依据。

《共同纲领》第27条规定,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30条也规定,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那也就是说当年这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农民是有土地的所有权的,人民是可以土地自由买卖的,而今天我们农村的农民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这也是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当年新民主主义社会一个很重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的农村今天是公有市场,至少土地是公有制的,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是人民个人私有的,这就是土地改革完成以后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所有证。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是新民主义社会性质。

1953年6月,毛主席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同年12月形成了完整的表述。

所谓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它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指的是国家的工业化,“三改”指的是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至于这里所讲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当时我们内部是设想的大约是3个5年计划,即15年左右。

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我们国家加快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可以说加快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也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不再强调国家的新民主主义性质,而且这部宪法我们也把它叫“五四宪法”。

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和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强调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要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化,所以“一化三改”从具体时间看,当时我们重点是放在“三改”上,也就是要完成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那为什么我们当年一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大家都知道,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三大特征,这就是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占有,生产要素由社会中心统一调派,也就是计划调节,销货品实行按照分配。

而公有制又是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基础,将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我们在经济领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所谓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要将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政治一句话,也就是要将原有的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为公有制经济。

到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此确立了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们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

那么今天我们怎么去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认为,社会主义改造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势过于简单化等,但在这样复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经济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和了不起的奇迹。

我个人觉得决议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评价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现在也没有过时。

对中国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

我觉得今天我们在研究这个历史的时候,一定首先考虑这么两个重要的理论坐标。

第一,中国的改革开放前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是参照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它也是一种投资冲动型的经济。

所以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当中,应该说一开始我们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理论和主张,它强调,“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那既然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是这样的,那很显然怎样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就必须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尽快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7年2月,毛主席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讲话,他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以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以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并且提出,

“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既是对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经验,同时也是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强调了怎么去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苏联3。

年代在发展过程当中,只属于发展严重的扩大化错误就在于斯大林没有正确区分和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的属于人民内部性质的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进行处理,导致失误的扩大化,所以毛主席这篇讲话是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1957年4月下旬起,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改进工作作风,党中央决定发动“整风运动”,那么为什么我们五七年发动“整风运动”?

因为1956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个崭新的制度,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们遇到了许多以前没有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方说经过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当年为了动员农民参加合作社曾经对于人民做过一些承诺,加入合作社之后收入可以增加、生活可以改善等等。

但实际上合作社建立之后,人还是原来那些人,地还是原来那些地,而随着合作社的建立,我们的干部一是怎么去管理好合作社还缺乏基本的经验,工作当中难免出现一些粗暴的、强迫命令的,影响了人民的不高兴,一部分人民要求退出合作社,但允不允许人民退出合作社这是个新问题。

当人民退出合作社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有些人民就不满甚至在局部的地方开始发生了人民闹粮、闹社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的人才,所以那个年代,只要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当做知识分子,找个工作那是相当容易的,但经过几年的建设,就业市场开始饱和了,一部分学生难以及时的就业、难以及时的升学,他们有些不满意甚至有个别的学校发生了学生罢课的事件,也有一些工厂的工人,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因为劳保福利等问题得不到满足,个别的地方甚至也出现了工人罢工的事情,应该说这都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的,我们也没想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还会出现这么一些情况和问题。

当时毛主席一个基本的理念,这些问题的发生,责任不在人民群众,而在我们干部身上存在不正之风,是干部作风有问题,是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干部身上有主观主义、有增配主义等等不正之风,所以一定要开始整风。

所以整风的初衷是要改进我们干部的作风,整风开始的时候党中央是衷心的希望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意见,毛主席原来有一个估计,由于我们党的全国威望和治国业绩,中国不会发生像“匈牙利事件”那样的严重情况,应该说一开始对整个形势的估计还是比较乐观的。

但由于我们采取的是开门整风的办法,我们采取是关门整风,我们自己内部开展整风运动,现在我们在全国执政了,所以我们就组织开门整风,鼓励党外人士向党提意见,应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绝大多数意见是中肯的、善意的,但也有一些意见涉及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政治运动的敏感问题,有的甚至关乎党的领导的根本问题,这也是以前我们没有预想到的。

比方说在这年5月8号,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民主党派座谈会上,这个农工民主党负责人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负责人,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先生在发言当中说,在非党人士党的领导的地方实际上是党组决定一切,都要党组负责,既然要党组负责,就不能不要权,这就形成了非党人士有职无权的根本原因。

章伯钧先生认为为什么我们非党人士有职无权呢?

就是因为有个党组,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也提出具体的方案,那像这样理解和建议我们是否能够接受?

在同年5月21号召开的这个座谈会章伯钧先生又提意见说,现在工业方面有许多的设计院,可是政治上的许多设施就没有一个设计院,我看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应该是政治上的4个设计院,应该多发挥这些设计院的作用,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建设要事先交给他们讨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那么在这样的意见和主张,在我们今天是否也可以采纳,这也是个大问题,比方说我们中央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委员会,这是我们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政治上的设计院,我们是否也搞几个渠道这样的设计院,政协一个设计院、人大一个设计院、民主党派一个设计院、人民团体一个设计院,各拿出一套改革的方案由大家去选择,恐怕这样不行吧?

我想这样理解和建议在我们今天恐怕也难以采纳,那么章伯钧先生为什么提出这么一个意见和建议?

这里有一个情节也可以跟大家参考。

在1956年11月由彭真设立中国人大代表,他访问苏联,在彭真与赫鲁晓夫交谈的时候,作为副团长的章伯钧突然提出要与赫鲁晓夫讲几句心里话,他说我过去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因为对中国革命的看法与有些同志不一样就遇到了排斥,后来我离开了共产党,我遭到了不公正待遇到现在没有解决还是个悬案。

章伯钧先生原来是我们的党员,大革命失败之后,他离开了我们党,和一些人组织了一个第三党,当然第三党演变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而所谓第三党实际上就是要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在中国第三条道路是走不通的,所以后来中国农工民主党在和我们接成统一战线,章伯钧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做了他自己一点的贡献,但他总觉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对他的安排没有达到他预想的效果,所以他感到不满意,因此才讲了这么一段这样的话。

所以联系到前面,他说要设几个政治设计院,既然要设几个政治设计院,那就应该一个院长,章伯钧先生自己没有说一定要当什么院长,但联系他这一段话,是不是他内心也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像这样的意见和主张,我想当年恐怕难以接受,在我们今天也未必一定要采纳。

更为重要的是受错误导向的影响,部分单位和地方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一些工厂发生了职工请愿以至于罢工,高校里面的大字报更是铺天盖地形成了所谓的民主墙,有人直言不讳的要求取消党委负责制,要求言论、计费、结算绝对自由,彻底开发一些禁书、法律必修、政治课等等,各种演讲会、辩论会、控制会也动辄成百上千人参加。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社会开始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迹象,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说是发生整风运动之初我们未曾预料的,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来未曾遇到的新情况,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我们怎么办?

当时我们党的总书记邓小平,1957年5月23号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曾经这样说,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运动可不可怕,现在我们确实有些担心,比如我们党校有相当的高级干部,都是省委、地委的同志,他们在那里很担心,这个担心是有理由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央才开始逐步的反击右派进攻作出部署,小平同志说他急,我想毛主席也急,我们党的其他同志们遇到这个情况也急。

我个人觉得作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期执政的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无疑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反对这两条原则的言论定性为右派言论,进行批判和反击既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

当然,同时也看到我们的反右派斗争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扩大化,那为什么会出现扩大化呢?

主要是对当时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同时也高估了所谓右派们的能量,而且采取的是群众运动,甚至右派分子指标主要的方式开展反右派斗争,没有能够正确的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结果将一大批不应该划为右派的同志和朋友错误的当做右派分子批判和处理,造成了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所以这里面有个教训,那就是对于这样的事情不能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尤其是不能采取分配指标的方式,那一旦分配指标很有可能是要做成扩大化的。

反右派斗争之后党的领导试图要将党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说这个想法原本是正确的,问题是当年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由于我们在全国执政的时间还不太长,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过分的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导致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发生。

应当说这个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有它体制上的原因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与这种体制相关联的便是短缺,由于受短缺的压力,我们上上下下都具有加快发展的主观愿望,而我国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急躁冒进情绪和生产计划上的高指标,可以说这是大跃进的体制原因,其实这一种急躁、冒进和计划上的高指标不只是我们中国发生过。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就是我们国家搞大跃进的时候,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实施他们的第2个或者第3个5年计划,也有的国家叫7年计划,这些国家所定的计划指标都很高,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在1958年至!

|1965年期间工业产量将增力口101.3%。

保加利亚提出同1957年相比1962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将要翻一番,所以这个指标都很高。

那我们当年在大跃进期间定出来的指标同样高,所以高指标不是我们国家的特殊现象,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现象,这就是和当年我们计划经济体制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

可以说追求建设上的高速度是社会主义各国共有的一个现象,那大跃进我们自身的一些特点,我想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有这么几个原因,在我们探讨大跃进的时候恐怕应该加以注意。

第1个原因,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直接的反差,产生了我们强烈的感受意识。

大家知道,1956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先进制度、是个好制度,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毕竟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几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各项事业发展得很好,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毕竟我们原有的技术薄弱。

所以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并没有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激励迅速的改变,于是出现了一个反差,那么怎么改变这个状况?

那我们一定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1956年8月,在党的八大预备会上毛主席讲过一段这样的话,我觉得他这一段话把当年我们许多人要迅速改变我国贫瘠落后面貌的心情做了充分的表达,他是这么说的,他说,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

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

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

大家看,毛主席当年多着急,他说我们要是五六十年不能超过美国那就开除球籍,但是他只是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至少把当年我们要迅速改变贫瘠面貌的心情做了充分的表达,那这是毛主席这样的想法,那党的其他同志恐怕同样也有这样的想法。

第二个原因,社会主义改造的快速进行使毛主席的为经济建设的速度也可以更快一些。

大家也都知道,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将是个相当长的时间,当然这里的相当长我们内部所设想的是3个5年计划主要,即15年。

那也就是说我们按原有的计划,应该到6。

年代中期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但实际上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就完成了,那为什么能够比原来的计划大大的提前?

因为1955年下半年,毛主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展所谓

“小脚女人”,也就是右倾保守思想的批判,他当时对负责农业合作化运动领导工作的中央农村工作部以及主要负责人邓子恢,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速度问题上不太满意,他认为邓子恢进行的农村公支部有右倾保守思想,在领导能力合作化运动当中,有点小脚女人走路,不知道自己走不快还埋怨别人走快了,所以他采取了措施对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批判,因为当年毛主席成果的危亡,这样一来谁都对小脚女人的批判,也使我们农业合作化速度迅速的加快,是原本设想3个5年计划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而随着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又是毛主席认为,既然我们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改造通过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可以加快速度,那我们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也应该克服保守思想加快发展速度。

第3个原因,苏联宣布15年赶上美国,也促使我们党的领导人明确提出145年要赶超英国的目标。

1957年11月,毛主席去了一趟莫斯科,这也是他第二次去莫斯科,也是他一生当中第二次出国,这一次去莫斯科主要是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祝活动,同时也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在莫斯科期间苏联共产党领导人赫鲁晓夫告诉他,苏联15年之后主要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将赶上和超过美国,这件事情给毛主席很大的影响,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15年赶超美国了,那当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仅次于苏联,那作为中国也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表示,经过与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