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20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docx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

谢谢你盛装阅读答案

【篇一:

汪微《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班主任希望我们拥

有________。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希望我们学会________,高二时的语文老师希望我们懂得________。

(用原文回答)(3分)

1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初一时的语文老师具有怎样的特点。

(3分)

答:

20.当年,“我”并未理解三位老师的良苦用心。

后来,“我”通过哪些事感悟到老师们对“我”成长所产生的深远意义的?

结合这些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不超过160字)(7分)

答案:

18.教养(气质)不要错过自己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评分标准:

共3分。

每空1分。

19.答案示例:

他很有智慧(他很爱学生)。

比如,他让我们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

(评分标准:

共3分。

特点1分,结合文章谈理由2分。

20.答案示例:

多年后遇到老师的女儿,才知道老师教我们的是气质;毕业后和老师交谈,才知道老师教我们的是不要错过自己;后来偷偷写诗,才知道老师教我们懂得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这些都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仿佛盛装莅临,这样的教育对我的成长意义深远。

我为此感谢那些老师。

(评分标准:

共7分。

结合文章3分,理解“盛装莅临”1分,理解“成长”1分,理解“谢谢你”1分,语言表达1分。

【篇二:

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ass=txt>(满分:

13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伫立犷野,苍穹弥曼着难言的静幕;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

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

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

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0分)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

(4)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7)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石灰吟》)

(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

(5分)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请简述本段中的“他”留给鲁迅印象

深刻的两件事。

(3分)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

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2分)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州某中学对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

(4分)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

(15分)【甲】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8.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

(4分)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彼竭我盈()④夫大国,难测也()..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之妻私臣.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段都采用了什么描写来展示两人的性格的。

结合文本说说唐雎、曹刿两人的共性?

并结合选文举例用自己的话说明。

(3分)

12.在战争中“人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能以弱胜强。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中根据唐雎、曹刿表现,分析在劣势中转化为优势应具备哪些条件?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0分)

比,是一门学问

佟晨绪①“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

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在学校,同学们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之间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

?

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

善于用比这把剑的人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

因此,如何比,是一门学问。

③客观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

只有理智地比,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

④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迅速被大家熟知的莫言,就值得我们学习:

在其写作生涯中,他的内心就有“两个要点”,其一是分析一些知名作家,研究其大红大紫的成功因素;其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农家生活中找灵感,让文风愈加独成一派:

现今很多作家将赚钱和功利放在首位,成为所谓的“市场作家”,什么畅销,就写什么;还有的作家为了搏关注,沉迷于风花雪月、野史风韵。

莫言就是善“比的典型,知道自己应该比什么。

是销量、关注度、名利、掌声,还是文学著作本身的意义?

相信莫言内心总有一把标尺。

⑤缺乏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空白和遗憾。

和别人进行比较后,自己仍没受到任何启迪和进步,这样的“比”就是盲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诉人们,秦朝实力雄厚,阿房宫的建造更是雄伟壮丽,秦始皇满以为这样就会稳坐江山千余载,不曾想,一个陈涉起义就让一切土崩瓦解了。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后代统治者比而不鉴,所以悲剧才会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令人扼腕叹息。

⑥不顾实际地“比”,带给我们的是诱惑和伤害。

现在有些学生圈就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攀比,且愈演愈烈。

媒体也偶有报道过一些学生举办豪华聚会,开着名车,穿着名贵礼服,排场浩大。

这些学生比的不是成绩和素质,而是吃喝穿戴、时尚享乐、排场,无不让人惋惜。

校园里应该是最纯洁的圣地,可攀比之风,丧失了本来的纯真、质朴和善良。

⑦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选择理性的比。

对待生活,我们应努力将比变成自我奋进的动力,使比成为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助推器。

⑧该“比”的时候,我们绝不怯懦;不该比的时候,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

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牵绊。

⑨总之,“比”是一门学问。

只有善“比”者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心远地自偏之境界的美妙。

“比”出思想,比出境界,“比”出风采,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人生高度!

(选自《思维与智慧》)

1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从第④段与第⑤段的关系上说明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⑥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本文,说说应怎样选择理性的“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16分)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

平日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和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

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

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

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下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

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

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

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慕她的与众不同。

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

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着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

嘈杂如水,流到她的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

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罚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

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

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

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

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

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

“54,54,54!

”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

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

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

“小小少年是一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

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

”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

“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11)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12)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

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

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

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

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

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望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13)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

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14)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

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15)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16)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

(选自《读者》)

17.结合全文,说说题目“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的作用。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

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说说本文结尾好在哪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描述了三位不同风格的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文中所写的三位老师,你最喜欢哪一位?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

(6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

?

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

?

),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

校名。

【篇三:

2015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ass=txt>(满分:

13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伫立犷野,苍穹弥曼着难言的静幕;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

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

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

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0分)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

(4)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7)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石灰吟》)

(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

(5分)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请简述本段中的“他”留给鲁迅印象

深刻的两件事。

(3分)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

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2分)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州某中学对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

(4分)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

(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2

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8.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

(4分)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彼竭我盈()④夫大国,难测也()..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之妻私臣.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