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31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

创优落地式转料台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2

2编制依据2

3施工部署2

4施工方法5

5安全应急救援预案11

6监测方案11

7技术组织措施16

8文明施工要求18

9计算书19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xxxxx

工程地址

xxxxx

建设单位

xxxxx

监理单位

xxxxx

设计单位

xxxxx

施工单位

xxxxx

建筑总高度

86.9m/28F

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结构

层数

地下1层、地上28层

标准层高(m)

2.9m

xxxxxD区工程建筑面积约47万㎡。

建筑类别为三类,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建筑物屋面高度:

屋顶结构标高86.9米;标准层楼层层高为2.9m。

工程最小楼板厚度为120mm,楼板最小混凝土强度为C25。

本工程转料平台采用敞开式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高度为81.20m(平28层板面)。

2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7)《一般用途钢丝绳吊索特性和技术条件》(GB/T16762-2009)

(8)施工图纸。

(9)一洲施工安全辅助设计系统2013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3施工部署

3.1安全管理机构

表3-0

安全管理小组

姓名

工作职责

职务

备注

周*

主持施工现场全面工作

项目经理

组长

万*

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

樊*

负责应急救援实施工作

安全员

组员

黄*

参与应急救援实施工作

安全员

组员

3.2设计总体思路

本工程于D区挑选其中一栋作为创优工程,根据地方相关标准,采用落地式转料平台,建筑物总高86.9m,28层标高为78.3m,各层层高均为2.9m,因此,落地式转料平台按长度4.2m、宽度3m,起搭标高为-1.70m,最高搭设高度81.20(已加+1.2栏杆高度)m,采用Φ48×3.0钢管。

内立杆离墙1.00m,中立杆采用单管。

立杆的步距h=1.45m,立杆纵距b=0.60m,立杆的横距L=0.60m,连墙件按每层每跨布置。

横向水平杆上设1根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与中立杆采用单扣件连接;平台上满铺木脚手板。

落地式转料平台脚手架全部立杆搭设在混凝土楼板上,楼板厚度340mm,大于计算支撑楼板厚,故不须再验算。

按相关规范要求,搭设在架空层上的脚手架其下采用回撑加固,回撑使用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同上部转料平台架体立杆纵横间距,步距1800,回顶宽度比落地式转料平台脚手架外延一跨。

为加强落地式转料平台安全,本工程料台于14.5m(6F)、37.7m(14F)、60.9m(22F)共设三次钢丝绳拉吊,拉吊纵、横间距同转料台立杆间距,内3排立杆向上一层拉吊,外4排立杆向上二层拉吊,钢丝绳直径为16mm,钢丝绳吊环为A20(一级钢)吊环。

作业层外侧边缘设置挡护高度为1.2m的栏杆和180mm挡脚板,满挂阻燃密目绿色安全网。

为确保安全,本工程落地式转料平台尽可能设置于建筑物阴角部位,有两个立面可进行连墙件施工,具体位置详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落地式转料平台限载1吨,设置标识牌(以下下划线内容作为标识牌内容的一部分),转料时均匀分布堆放材料:

1、木方每次堆载不超过2捆,每捆高度不超过0.6m,宽度不超过0.8m,每捆不超过96条,平台上上料人员不超过2人。

(按木方长度为1.8m考虑,每捆重量为0.6*0.8*1.8*500*0.001=0.432t);

2、模板每次堆载不超过2扎,每扎高度不超过0.5m,每扎为一张模板叠堆,每扎不超过30张(按模板尺寸0.95m*1.90m,每捆重量为0.5*0.95*1.9*500*0.001=0.451t);

3、钢管每次堆载不超过2捆,2.8m钢管:

每捆50条,4m钢管:

每捆35条。

(每根重量为2.8*3.33=9.324kg,每捆重量为9.324*50*0.001=0.466t;每捆重量为13.32*35*0.001=0.466t)。

每次转料,平台上堆放各类材料之和不超过2捆(扎),每捆(扎)严格按照此数量要求执行。

限载标识牌:

限载标识牌(限载1吨)

材料

数量、规格

平台上上料人员

木方

每次堆载不超过2捆,每捆高度不超过0.6m,宽度不超过0.8m,每捆不超过96条

不超过2人

模板

每次堆载不超过2扎,每扎高度不超过0.5m,每扎为一张模板叠堆,每扎不超过30张

不超过2人

钢管

每次堆载不超过2捆,2.8m钢管:

每捆50条,4m钢管:

每捆35条

不超过2人

3.3劳动力配备(详见表3-3)

表3-3

工种

人数

任务

架子工

6

负责架子搭设及拆除

测量放线工

3

负责脚手架垂直度控制

3.4机具配备(详见表3-4)

表3-4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架子扳手

6

搭设和拆除架子用

力矩扳手

6

检查架子扣件拧紧力度是否达到要求

倒链葫芦

1

调整架子水平弯曲度

3.5扣件式钢管转料平台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3.5.1.地基处理

本工程支撑于地下室结构顶板上,无需进行地基处理。

按要求,脚手架立杆底部设置钢垫板,规格为100mm*100mm*5mm,布设平稳,不得悬空。

3.5.2立杆

立杆接头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纵向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且在高度方向至少错开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3.5.3纵向杆

纵向杆置于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纵向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柱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纵向杆在同一步架内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全长的1/300,局部高差不超过5cm。

3.5.4横向杆

横向杆伸出外排纵向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纵向杆距离外脚手架外边缘5~10cm。

上下层横向杆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邻横向杆在立杆处相向布置。

3.5.5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20cm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柱上。

对于立杆存在较大高低差时,扫地杆错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底处延长两跨与立柱固定。

3.5.6剪刀撑

本工程转料平台架采用剪刀撑的方式加固维稳,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全部采用单杆通长剪刀撑。

竖向剪刀撑:

在外露三面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横向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节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

本工程水平剪刀撑由第一步开始设置,每隔四步设置一次(即两层)。

为保证水平剪刀撑的顺直,同时充分考虑剪刀撑的安全作用,水平剪刀撑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3.5.7脚手板

本工程作业层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木方间距200mm并用铁丝扎紧与水平杆上,模板满铺并钉于木方上,在作业层下部加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水平兜网亦应逐层上升。

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处设两根横向杆,各杆距离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30cm。

靠墙一侧的脚手板距离结构墙的距离不大于15cm。

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挡现象。

外架外立面开通道口,于作业层与转料平台及楼层间的空隙处+0.60m、+1.20m高度设置钢管栏杆及18cm挡脚板,底面空隙满铺木脚手板。

3.5.8连墙件

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第一道连墙件从首层首步开始设置,每层每跨连接,连墙件尽量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不大于300mm。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尽量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转料平台架体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得采用上斜连接。

连墙件水平杆件超出预埋竖向杆件扣件盖板100mm以上,连墙件预埋件埋入长度不少于300mm。

由于架体位于建筑物阴角,有两面可进行连墙件施工,施工时必须保证两面均有连墙件。

3.5.9安全防(围)护规定

转料平台架体必须按以下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架上作业和作业影响区域内的安全:

(1)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5m时,在其外侧边缘必须设置挡护高度≥1.1m的栏杆和挡脚板,且栏杆间的净空高度应≤0.5m,栏杆水平杆需伸入外脚手架,但不与外架扣接。

(2)临街转料平台架体,架高≥25m的外转料平台架体以及在转料平台架体高空落物影响范围内同时进行其它施工作业或有行人通过的转料平台架体,应视需要采用外立面全封闭,半封闭以及搭设通道防护棚等适合的防护措施。

(3)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按以下要求加设安全网:

1)架高≥9m且未作外侧面封闭、半封闭或立网封护的脚手架,应按以下规定在外脚手架与转料平台间空隙设置首层安全(平)网和层间(平)网:

首层网应距地面4m设置;层间网自首层网每隔3层设一道。

转料平台作业层安全网应高于平台1.2m,并在作业层下部挂一道水平兜网,在架内高度4.0m左右设首层平网,往上每隔3层设隔层平网。

作业层转料平台架体立杆于0.6m和1.2m处设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cm高的挡脚板。

4施工方法

4.1搭设规定

转料平台的搭设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

(1)搭设场地应平整、清理并设置排水措施。

(2)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转料平台架体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

(4)转料平台架体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

4.2扣件式钢管转料平台搭设顺序

在牢固的地基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纵向扫地杆扣紧→装扫地横向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横向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纵向杆→安第二步横向杆→安第二步纵向杆→加设临时斜撑杆→接立杆→加设剪力撑→铺设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档脚板、立挂安全网。

(1)按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或标定立杆位置;

(2)“一”字形转料平台架体应从一端开始并向另一端延伸搭设。

(3)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一”字形转料平台架体应设置必要数量的抛撑;以确保构架稳定和架上工作人员的安全。

(4)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和连墙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5)转料平台架体处于顶层连墙点之上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

当作业层高出其下连墙件2步或4m以上、且其上尚无连墙件时,应采取适当的临时撑拉措施。

(6)作业层板铺板的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铺板应铺平铺稳,必要时应予绑扎固定。

2)采用木脚手板铺设架面作业层时,其下支承杆件的间距不得大于500mm。

(7)装设连墙件或其它撑拉杆件时,应注意掌握撑拉的松紧程度,避免引起杆件和整架的显著变形。

(8)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

工人必须戴安全帽和佩挂安全带。

不得单人进行装设较重杆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的作业。

(9)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作≥100mm的构架尺寸放大。

确有实际情况,需要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应提交技术主管人员解决。

4.3转料平台的拆除规定

转料平台的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

连墙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

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

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4.4构配件允许偏差(详见表4-1)

表4-1构配件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Δ

(mm)

示意图

检查工具

1

焊接钢管尺寸(mm)

外径48

壁厚3.0

±0.5

±0.3

游标卡尺

2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1.70

塞尺、拐角尺

3

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

≤0.15

游标卡尺

4

钢管弯曲

a.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l≤1.5m

≤5

钢板尺

b.立杆钢管弯曲

3m

4m

≤12

≤20

c.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

l≤6.5m

≤30

5

冲压钢脚手板

a.板面挠曲

l≤4m

l>4m

 

≤12

≤16

钢板尺

b.板面扭曲(任一角翘起)

≤5

6

可调托撑支托板变形

1.0

钢板尺

塞尺

 

4.5转料平台搭设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详见表4-2)

 

表4-2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Δ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

与工具

1

地基基础

表面

坚实平整

观察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晃动

底座

不滑动

不沉降

-10

2

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垂直度

最后验收立杆垂直度20~50m

±1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下列脚手架允许水平偏差(mm)

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m)

总高度

50m

40m

20m

H=2

H=10

H=20

H=30

H=40

H=50

±7

±20

±40

±60

±80

±100

±7

±25

±50

±75

±100

±7

±50

±100

 

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续表4-2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Δ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

与工具

3

满堂支撑架立杆垂直度

最后验收垂直度

30m

±9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下列满堂支撑架允许水平偏差(mm)

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m)

总高度

30m

H=2

H=10

H=20

H=30

±7

±30

±60

±90

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4

单双排、满堂脚手架间距

步距

纵距

横距

±20

±50

±20

钢板尺

5

满堂支撑架

间距

步距

立杆间距

±20

±30

钢板尺

 

续表4-2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Δ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

与工具

6

纵向水平杆高差

一根杆的两端

±20

水平仪或水平尺

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

±10

7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45º~

60º

角尺

8

脚手板外伸长度

对接

α=130~150mm

l≤300mm

卷尺

搭接

α≥100mm

l≥200mm

卷尺

续表4-2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Δ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

与工具

10

扣件安装

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

α≤

150mm

钢板尺

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

α≥

500mm

钢卷尺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

α≤h/3

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

α≤la/3

钢卷尺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40~65

N·m

扭力板手

注:

图中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4—剪刀撑;

 

4.6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详见表4-3)

表4-3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个)

抽检数量(个)

允许的不合格数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0

1

1

2

3

5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1

2

3

5

7

10

4.7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4.7.1转料平台每个作业层搭设完毕必须经过安全员验收合格并组织监理验收后方可使用,作业人员必须认真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4.7.2转料平台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允许使用或继续使用:

1)地基应无积水,底座应无松动,立杆应无悬空;

2)搭设完毕后;

3)扣件螺栓应无松动,并在每个作业层搭设完毕后检查扣件扭力矩是否达标;

4)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应符合本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5)高度在24m以上的满堂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JGJ130-2011》规范表8.2.4项次1、2的规定;

6)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7)连续使用达6个月;

8)施工中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9)在受到暴风或大雨、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10)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显著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4.7.3操作架上严禁集中堆放不必要的施工材料或重大荷载。

4.7.4在架子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派专门人员定期检查钢管、扣件、脚手板及安全网的使用情况,遇有问题及时解决。

4.7.5外观质量

安全网总体颜色应当一致,每一立面安全网的颜色不得出现过大色差,安全网挂设必须紧凑,表面绷紧。

转料平台架体钢管颜色一致。

4.7.6 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进行脚手架检查、验收:

1)本规范第8.2.3~8.2.5条的规定;

2)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

3)技术交底文件;

4)构配件质量检查表(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011年版)附录D表D)。

4.7.7 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板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表8.2.5的规定确定。

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至合格。

 

4.7.8脚手架搭设完毕,架设作业班组首先按施工要求先进行全面自检,合格后通知项目部施工管理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脚手架使用许可证》,验收人员对验收结论要签字认可。

4.7.9脚手架验收应随施工进度进行,实行工序验收制度。

脚手架的搭设分单元进行的,单元中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经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和下一单元施工。

25米以上的脚手架,应在搭设过程中随进度分段验收。

4.7.10由施工单位提供设计的脚手架,报请施工监理审批,验收时必须请业主,监理派人参加验收,并对验收结论签字认可。

5应急救援预案

为保证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确保现场无死亡和重伤事故发生,特制定了施工现场各项事故应救急援预案。

5.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成

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

姓名

工作职责

职务

电话

周*

主持施工现场全面工作

项目经理

万*

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项目副经理

樊*

负责应急救援实施工作

安全员

黄*

参与应急救援实施工作

安全员

5.2应急求援准备

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总指挥(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

总指挥职责:

负责本项目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小组分工、向上级单位请示启动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等。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工作,在总指挥不在场的情况下行驶总指挥权利、协调处理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各分区生产安全的现场管理,恢复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组员

组员职责:

根据领导指挥对险情采取应急措施。

2)、组建抢险进,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项目部成立抢险求援队三队,分别由郑杰永、孟庆印、温桂远担任队长,发现危险时首先抢险队进行抢险,需用较多人员时可由各工区及时进行汇集,对抢险队和项目部所有人员均进行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培训。

3)、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求援能力

为了在出现险情时处理迅速,不至手忙脚乱,项目部对预设险情进行演练,由项目部安全员张威负责组织安排,使所有人员均参与其中,并填写应急演练记录表,记录演练内容、人员分工、方案、处理程序等。

5.3信息报告

1)、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

如果是火灾事故,必须同时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急救拨打110、120。

2)、总指挥接到报警后,通知副总指挥,各分组组长、组员,立即启动应急求援系统。

3)、根据事故类别向事故发生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4)、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相关设施;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5.4应急响应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部门汇报。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求,请求启动建设主管部门的求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求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质安室向建设局或政府部门请求启动上一级求援预案。

现场应急求援措施(详下页)。

 

现场应急求援措施

序号

事故类别

事故原因

现场求援措施

1

倾覆倒塌

1、安装拆除过程违章、安装错误。

2、使用中超载违章操作。

3、没按专项方案要求安装。

1、当事故发生后或发现事故预兆时,发现者立即用对讲机向有关人员汇报或报警,切断相关电源。

2、按照应急程序处置,指挥部门迅速成立。

3、有关人员迅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系要求派遣医生到工地和联系120急救中心。

4、迅速判断事故的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施救。

在救护过程中要注意二次倒塌伤人,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措施。

5、急救人员按照相关救护知识救护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是否死亡应由医生来判断。

6、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立即向社会求救。

7、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塌机影响范围,同时疏通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