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64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IS断路器说明书.docx

GIS断路器说明书

断路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1概述

ZF12-126〔L〕型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简称GIS〕的断路器是GIS中最重要的元件。

该断路器为三相共箱式,采用自能式灭弧原理,配用CT27-Ⅱ弹簧机构。

该断路器采用最新的设计原理,具有构造简单,操作能量小,可靠性高,安装容易,噪音低等特点。

该断路器根据主接线方式的不同可采用Z形、U形布置,其技术参数见表1。

表1断路器额定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根本参数

1

额定电压

kV

126

2

额定电流

A

2000

3

额定频率

Hz

50

4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kA

31.5/40

5

额定失步开断电流

kA

7.9

6

近区故障开断电流L75/L90

kA

23.7/28.4、30/36

7

额定线路充电开断电流〔有效值〕

A

31.5

8

额定短路电流允许连续开断次数

16

9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s

3

10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kA

31.5/40

11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kA

80/100

12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

kA

80/100

13

1min工频耐压

相对地

kV

230

断口间、相间

kV

275

14

雷电冲击耐压

相对地

kV

550

断口间、相间

kV

550

15

SF6气体年漏气率

<0.5%

16

SF6气体水分含量10

〔体积分数〕

kV

≤150

17

机械耐久性

3000

18

SF6气体额定压力〔表压20℃〕

0.6MPa

2断路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断路器为三相共箱式,即三极灭弧室安装在同一壳体内。

断路器总装的外形如图1所示。

断路器的出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侧出线〔即Z形〕,另一种是同侧出线〔即U形〕,由总体布置确定。

断路器本体的内部构造见图2,图2所示为同侧出线方式。

且由图1、2可知,断路器由以下部件所构成:

金属壳体、底座、绝缘构件〔包括绝缘子、绝缘支座和绝缘拉杆〕、拐臂盒、密度继电器、三极灭弧室和弹簧机构。

灭弧室是断路器的核心单元,可实现回路的导通与分断。

弹簧机构是断路器的动力元件,可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2.1灭弧室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1.1构造:

如图2、3所示。

断路器的A、B、C三极灭弧室安装在同一壳体内,三极灭弧室的主要零部件均一样,只是每极上下出线的电联接位置有所不同。

每极灭弧室均由绝缘拉杆3-1、绝缘座3-2、动触头座3-3、电联接3-4、支撑筒3-5、动触头装配3-6、动弧触头3-7、绝缘筒3-8、静弧触头3-9、静触头装配3-10、静触头座3-11、电联接3-12等组成。

绝缘筒3-8与支撑筒3-5相连,不仅支承静触头座3-11,还起到断口间绝缘的作用。

导电主回路为〔见图2、图3〕:

电流在绝缘子的中心导体〔X〕→灭弧室下部的电联接→动触头座→动、静触头主回路→静触头座上部的电联接→导电杆〔Y〕。

该断路器单极的回路电阻〔X、Y间〕小于100μΩ。

2.1.2工作原理:

灭弧室采用由热膨胀室带有辅助压气室的自能灭弧构造,灭弧过程以自能吹弧为主,压气灭弧为辅。

A、B、C三极灭弧室的绝缘拉杆分别与拐臂盒中的三个内拐臂相连。

弹簧操动机构带动拐臂盒中的主传动轴,主传动轴通过拐臂与连杆传动,带动与绝缘拉杆相连的三个内拐臂运动,从而使A、B、C三极灭弧室共同进展分合闸操作,见图4。

分闸操作时,绝缘拉杆在分闸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头装配快速向下运动。

在运动中,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首先别离,接着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别离,产生电弧。

当喷口喉部未脱离静弧触头之前,电弧产生的热气流流入热膨胀室,在热膨胀室内进展热交换,形成低温高压气体,当喷口喉部脱离静弧触头之后,热膨胀室的高压气体从喷口喉部喷出,进展熄弧。

同时,辅助压气室的压力在机构的带动下也在升高。

当开断大电流时,弧触头间产生的电弧能量大,此时热膨胀室的压力高于压气室压力,故单向阀关闭,当电流过零时,热膨胀室的高压气体吹向断口间使电弧熄灭。

在同时,压气室的气体被压缩,但到达一定的压力时,底部弹性释压阀翻开,一边压气,一边泄压,使机构不必要克制更多的压气反力,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操作功。

当开断小电流时〔通常在几千安以下〕,由于电弧能量小,热膨胀室产生的压力小,此时压气室的压力高于热膨胀室的压力,故单向阀翻开,压气室的气体流经单向阀与热膨胀室的气体共同向断口处吹去,当电流过零时,这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吹向断口使电弧熄灭。

在开断过程中,喷口将主导电回路〔动、静主触头〕和辅助导电回路〔动、静弧触头〕隔离,使开断时产生的电弧及SF6分解物不会对主导电回路和断口产生影响。

开断过程如图5所示。

合闸操作时,绝缘拉杆在合闸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动触头装配向上运动,此时,SF6气体迅速进入压气缸内。

在合闸过程中,动静弧触头首先接通,然后动静主触头接通,完成合闸操作。

2.2弹簧机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弹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构造见图6。

2.2.1合闸弹簧储能操作:

当断路器合闸操作完毕时,限位开关将储能电机6-8接通,电机带动棘爪6-5推动棘轮6-4顺时针旋转,通过拉杆将合闸弹簧6-1储能,棘轮过死点后,在合闸弹簧力的作用下棘轮受到顺时针旋转的力矩,但合闸脱扣器6-2又将棘轮上的合闸止位销6-3锁住,从而将机构保持在合闸预备状态〔如图6A和B〕。

2.2.2合闸操作:

弹簧机构处于分闸位置且合闸弹簧6-1已储能〔如图6B〕。

当合闸电磁铁受电动作后,合闸脱扣器6-2释放棘轮6-4上的合闸止位销6-3,从而在合闸弹簧的作用下,棘轮通过传动轴6-7带动凸轮6-10顺时针旋转,凸轮推动主拐臂上6-9的磙子6-11,从而带动主拐臂旋转,并通过拉杆6-6带动传动拐臂6-16顺时针旋转,传动拐臂6-16旋转时不仅带动拐臂盒中的主传动轴6-17顺时针旋转将断路器本体合闸,并且带动分闸弹簧拐臂6-15对分闸弹簧储能。

当断路器合闸到位后,分闸脱扣器6-13又将主拐臂上的分闸止位销6-12锁住,从而保持断路器本体在合闸位置和分闸弹簧在压缩储能状态(如图6C〕,为下一次分闸准备。

2.2.3分闸操作:

弹簧机构处于合闸位置并且分闸弹簧6-14被压缩储能时(如图6A和C〕,当分闸电磁铁受电动作后,分闸脱扣器6-13释放主拐臂6-9上的分闸止位销6-12,从而使分闸弹簧6-14释放能量,并带动分闸弹簧拐臂6-15逆时针旋转,分闸弹簧拐臂旋转的同时不仅带动拐臂盒中的主传动轴6-17逆时针旋转将断路器本体分闸,并且带动传动拐臂6-16旋转,从而带动拉杆6-6使主拐臂顺时针转动,同时由分闸弹簧的预压缩力将断路器本体保持在分闸位置(如图6B)。

2.3电气控制和信号系统:

见二次控制回路使用说明书〔0PH.412.002-8〕。

3安装和调试

3.1断路器出厂时,是和GIS的其它元件装配在一起、整块运输的。

3.2断路器在出厂时已安装调试完毕,现场可直接充SF6气体,只需进展特性复核等投运前的工作。

3.3二次线路的连接:

见0PH.412.002-8二次控制线路使用说明书。

3.4速度的测量

速度测量采用的扇形板旋转测速法。

3.4.1分闸、合闸速度定义如下:

分闸速度:

从刚分点到刚分点后10ms内的平均速度。

合闸速度:

从刚合点到刚合点前10ms内的平均速度。

3.4.2测速时考前须知

测速是在额定工作气压和额定操作电压下进展。

4投入运行前的检查和试验工程

断路器在安装调试后,投入运行前做以下检查和调整,并满足本说明书的规定值。

4.1测量断路器内SF6气体水份含量应不大于150ppm(V/V)。

4.2主回路电阻测量详见0PH.412.002第4.5条。

4.3重新检查安装时的各螺钉、螺栓、螺母是否紧固,各销轴、挡圈、开口销是否安装正确,各气室是否到达额定压力值,检查各信号指示、闭锁装置及加热驱潮装置是否正常,电气线路是否有松动脱落现象。

4.4断路器的操作试验

在额定SF6气压和额定操作电压下,对断路器进展单分、单合各5次,分-0.3s-合分2次,并测量各项参数,应符合表2规定。

在额定电压下测量弹簧机构储能时间应小于15s。

注:

每次操作之间要有大于3min的时间间隔。

4.5所配间隔汇控柜试验:

详见0PH.412.002-8二次控制柜安装使用说明书。

5产品的维护和检修

5.1每周的巡检

5.1.1检查并记录SF6气体压力。

5.1.2断路器分合的次数。

5.1.3其它异常情况和状态。

5.2每12年的检查和维护

先将断路器退出运行,并使之处于分闸和合闸弹簧未储能位置,切除交流、直流电源。

检查内容除每周的巡检内容外,还包含以下局部:

5.2.1将机构的二次面板拆下,紧固机构中的螺栓和螺母。

5.2.2测量SF6气体水份〔见4.1条〕。

5.2.3测量主回路电阻〔见4.2条〕。

5.2.4对断路器密封面及充气接头部进展定性检漏(见0PH.412.174第4条)。

5.2.5检查密度继电器的动作值,应符合0PH.412.174中表4要求。

5.2.6检查电气控制线路是否松动和各元件是否正常。

5.3大修

大修应在产品运行每10年或累计开断额定电流2500次或开断额定短路电流16次或断路器操作次数到达3000次后进展。

大修应由制造厂或制造厂派人指导实施。

表2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1

断路器SF6气体额定压力20℃

MPa

0.6

2

分闸时间〔额定电压〕

ms

28±4

3

合闸时间(额定电压)

ms

80±20

4

分闸速度(额定电压)

m/s

5

5

合闸速度(额定电压)

m/s

2.5±0.5

6

额定操作顺序

分-0.3-合分-180s-合分

7

三极分闸同期性

ms

≤3

8

三极合闸同期性

ms

≤5

9

分-合时间

s

出厂时≤0.3,运行时>0.3

10

合-分时间

ms

出厂时<60,运行时>60

11

分合闸线圈

V

DC220/110

12

储能电机

V

AC/DC220

6断路器易损件一览表(表3)

根据用户需要,可以自行购置。

表3易损件一览表

图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8PH4.370.057.1

O形密封垫圈

1

断路器装配

8PH4.370.057.2

O形密封垫圈

1

断路器装配

8PH4.370.057.3

O形密封垫圈

2

断路器装配

PTY.064

680×8.6O形密封垫圈

2

断路器装配

8PH4.370.037.5

O形密封垫圈

1

断路器装配

8PH4.370.037.6

O形密封垫圈

1

断路器装配

PTY.064

55×3.5O形密封圈

2

断路器装配

PTY.064

95×5.7O形密封圈

2

断路器装配

PTY.064

750×8.6O形密封圈

2

断路器装配

8PH4.370.005.30

O形密封圈

2

断路器装配

8PH4.551.036

动弧触头

3

灭弧室装配

8PH3.551.019

静弧触头

3

灭弧室装配

8PH3.771.010

大喷口

3

灭弧室装配

8PH3.771.011

小喷口

3

灭弧室装配

5PH3.520.015

线圈

2

分、合闸共用

 

图1断路器总装

 

图2断路器装配

图3灭弧室装配

4-1内拐臂〔B相〕4-2内拐臂〔A或C相〕4-3内拐臂〔C或A相〕

4-4主传动4-54-5传动拐臂4-6连杆

 

图4拐臂盒装配

 

图5灭弧室工作原理

 

 

图7测速接线示意图和行程角度对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