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8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帝曰:

“险伪之辈,世所不能绝也。

帝议立皇后,参知政事赵安仁谓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

帝虽不乐,然察其守正,不罪也。

它日,与王钦若从容论大臣谁为长者,钦若欲排安仁,乃誉之曰:

“无若赵安仁。

“何以言之?

”钦若曰:

“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至今不忘旧德,常欲报之。

”帝默然,始有意斥安仁矣。

尝谕王旦曰:

“闻安仁在中书不亲事,奏对亦未尝有一言,可罢之。

”旦对曰:

“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安仁无异议,是有执守。

“能如是邪?

卿可谕之,使更宣力。

旦欲引李宗谔参知政事,尝以告王钦若,钦若唯唯。

宗谔家贫,禄廪不足以给婚嫁,旦前后资借甚多,钦若知之。

故事,参知政事谢日,所赐物几三千缗。

钦若因密奏:

“宗谔负王旦私钱,旦欲引宗谔参知政事,得赐物以偿己债,非择贤也。

”明日,旦果以宗谔名闻。

帝变色,不许。

帝尝以《喜雪诗》赐近臣,而误用旁韵。

王旦欲白帝,钦若曰:

“天子诗,岂当格校之?

”旦遂止。

钦若退,遽密以闻。

已而帝谕二府曰:

“前所赐诗,微钦若言,几为众笑。

”旦唯唯。

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

翌日,执政有袖死蝗以进者曰:

“蝗实死矣,请示于朝。

”率百官贺。

王旦曰:

“蝗出为灾,灾弭,幸也,又何贺焉?

”众力请,旦固称不可,乃止。

于是二府方奏事,飞蝗蔽天,有堕于殿廷间者。

帝顾谓旦曰:

“使百官方贺而蝗若此,岂不为天下笑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之情伪,固亦难知情:

性情

B.禄廪不足以给婚嫁给:

供给

C.天子诗,岂当格校之格:

纠正

D.执政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进:

进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无若赵安仁②使百官方贺而蝗若此

B.①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②前所赐诗

C.①微钦若言,几为众笑②蝗出为灾

D.①旦果以宗谔名闻②帝尝以《喜雪诗》赐近臣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B.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C.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D.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曾想罢免赵安仁,王旦陈述自己了解的实情,使皇帝改变了态度。

B.王旦向李宗谔借了很多钱,但引荐李宗谔为参知政事,却与借钱一事无关。

C.皇帝写诗用韵有误,王钦若阻止王旦禀奏更正,是为了邀功争宠。

D.蝗虫为害,竟有大臣借机向皇帝献媚,王旦力排众议,得到皇帝称许。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能如是邪?

(3分)

②故事,参知政事谢日,所赐物几三千缗。

(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称其能而情实排抑”的一个事例。

(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赠惠山僧惠衷诗

宋·

苏轼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①。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②已不看。

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杨梅尚带酸。

注:

①将心:

僧人用安心法,使人神清性定。

②《楞严经》,佛教经典。

(1)首联写了惠山僧人重要的生活内容,请作简要解说。

(2)从第三联可以看到苏轼的心态吗?

试作简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

“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天才与灵感

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

用不着去下功夫。

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

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

有许多学者常欢喜替大创造家和大发明家理家谱,说莫扎特有几代祖宗会音乐,曹操一家出了几个诗人。

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决不能完全解释天才。

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

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蒙昧民族中,也决不能作出许多复音的交响曲。

“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

文艺批评家常欢喜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

这话也有不尽然。

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A)。

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

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有些人天资(A)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

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

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

我们只须就灵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见出天才的完成不可无人力了。

灵感有三个特征:

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

根据灵感(B)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

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D)的痕迹。

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

有时作品已经创造成功了,他自己才知道无意中又成了一件作品。

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

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

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

“兴”也就是灵感。

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B)来时下手。

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

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

兴会来时最忌外扰。

本来文思正在源源而来,外面狗叫一声,或是墨水猛然打倒了,便会把思路打断。

断了之后就想尽方法也接不上来。

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么?

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C)的感动和启示。

在灵感之中,仿佛有神灵凭附作者的躯体,暗中驱遣他的手腕,他只是坐享其成。

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C)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

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

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

意识既不能察觉到,我们何以知道它存在呢?

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

心理学家根据许多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

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

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

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好比伏兵,在未开火之前,只是鸦雀无声地准备,号令一发,它乘其不备地发动总攻击,一鼓而下敌。

在没有侦探清楚的敌人(意识)看,它好比周亚夫将兵从天而至一样。

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拿一件浅近的事实来说明。

我们在初练习写字时,天天觉得自己在进步,过几个月之后,进步就猛然停顿起来,觉得字越写越坏。

但是再过些时候,自己又猛然觉得进步。

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几次,字才写得好。

学别的技艺也是如此。

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

这是什么道理呢?

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

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

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D)。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

(13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文中加点的词语,分成下列四组,哪组两个词语之间的含义差别最大?

A.天才天资B.灵感兴会C.神灵神秘D.预备准备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无论是聪明人还是迟钝人,在艺术方面都不必谈学问。

B.“‘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可见遗传对天才有重大影响。

C.灵感是一种特殊的潜意识,它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

D.天才有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但更需个人的努力。

E.持之以恒地读书练笔,语文水平定能提高。

14.请根据文意解释“读书破万卷”与“下笔如有神”之间的关系。

15.郭沫若在一次创作时,一直苦苦思索,却思之不得。

突然有一天,一阵诗意袭来,他脱下鞋子,赤着双脚踱来踱去,一会儿又倒在路上与“地球母亲”亲昵,创作了《地球,我的母亲》这首诗。

请从灵感方面进行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森林水滴

秦牧

①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②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

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以及广东封开、龙门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

我想说的,是在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瞭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

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

③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令人不禁想起了国外一位学人讲的这样意思的话:

“诗是我辈俗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一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

”你看,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

有的树主干上光光洁洁,有的树主干上起了瘿结,附着了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它们一路开着花,居然直达树梢。

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森林水滴滴了下来,也许是沿着你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

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

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惊鸿一瞥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

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

表面上看,好似一片宁静的山林,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它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原因。

⑤有人告诉我,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捱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他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他返身走进林里,才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

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

“有办法!

有办法!

”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手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知道。

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

⑥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

一种复杂感情的涌现,有时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

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既有一种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在它的细部方面,又有一种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

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⑦但是细细一想,情形既是如此,又不完全是如此。

我们到森林去,所以引起一种绻恋低回的感情,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森林,没有树木,这世界将变得多么的寂寞和悲哀!

由于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的事情,在国内大量地方是屡见不鲜的。

一看到童山濯濯的景象,你就会知道那里的村落沉浸在不幸之中了。

这且不去说它,就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不论从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从中国范围来说,它们的总面积都存在不断缩减的趋势。

中国森林面积在国土中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比例。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它也还在逐渐减少之中,我到有“中国林都”之称的伊春去,到森林覆盖面积雄居中国前列的福建去,当年都听到人们谈论造林速度比不上砍伐速度,森林面积在缩小中的话题,虽然也有造林比较迅速的省区,但是两相抵除之后,全国仍然是一个降低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一个隐忧。

伐木丁丁的声音,并非是全可赞美的。

那里面也有破坏安宁生活的刀斧之声呢!

⑧这样一想,我终于比较能够分析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原来,除了欣赏宁静,赞美雄浑,领略深厚之外,也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

“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

”“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

⑨这样一想,又觉得在快乐中是夹杂着一点忧伤了。

就正像在观赏红叶时候那样。

⑩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中国的森林的总面积逐渐上升的喜讯,这在中国是可以称为“特大喜讯”的。

那时,我们到森林去徜徉,就会只有欢乐,而不夹杂点忧伤了。

就像一片健康的绿叶,只有翡翠的颜色,而没有病斑一样。

⑾人们!

但愿对树木,对森林,也都有一份理性的爱,而不是一味只知道胡乱砍伐吧!

有没有这点爱,可能也是一个文明人和一个愚昧自私者的分野。

1989.3.北京

(选自《秦牧全集》,本文有删改。

16.第⑤段写了一则传闻,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作者为什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5分)

18.标题“森林水滴”与本文的主题有什么联系?

试作简述。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

(15分)

最慢的是活着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

乔叶老师您好!

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

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

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

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

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

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

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

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

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

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

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

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

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

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

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

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

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

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

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

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

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

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

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

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

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

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

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

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

我说可以。

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

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

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

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

“……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

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

这多么好。

”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

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19.在本篇访谈中,关于文学写作的终极目的,乔叶有哪些看法?

20.乔叶答问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析。

21.乔叶提倡怎样的写作态度?

请结合本文作简述。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某学校拟创办校园文学报,将设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

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大体一致。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

多彩世界

立足校园,放眼世界,阅读五洲风云

第二版:

青春物语

第三版:

小说丛林

虚构天地,反映生活

第四版:

诗园芳甸

答:

青春物语①(3分)

第四版:

诗园芳甸②(3分)

23.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正面概括博客精神。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

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

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O405629E72鹲322487DF8緸325257F0D缍379689450鑐2555063CE揎2940072D8狘307397813砓218945586喆36990907E遾210015209刉N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