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92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docx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

江苏涟水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期初检测--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新和谐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

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差不多缘故是〔〕

A.欧文经营治理不善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进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2.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要紧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的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

D.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差不多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3.西汉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的要紧历史背景是〔〕

A.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日益紧密B.班超出使西域

C.汉朝联系西域各族夹击匈奴D.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分

4.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说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5.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缘故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因此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6.对英国首相的正确表达是〔〕

A.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 B.有权解散议会

C.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D.有权批准法律

7.“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斯多德

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采取的一些措施包含了封建化的色彩,具体表现在〔〕

①接着坚持武力征服②提倡农耕,进展农业生产

③任用汉人汉制④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以下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

“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依照这段话,这位学者认为海禁将造成〔〕

A.人民国家认同逐渐混淆B.科技进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10.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如此一句诗: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作者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差不多方针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11.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后来却没有参加,缘故是〔〕

①孤立主义政策的妨碍

②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

③国联盟约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④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欧洲宗教改革震撼人心,这场改革爆发的全然缘故是〔〕

A.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B.天主教会疯狂掠夺各国财富

C.天主教会的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展D.天主教会残酷迫害进步人士

13.“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表达了人文主义精神,其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卢梭       C.但丁       D.普罗泰戈拉

1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

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

以下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要紧缘故是〔〕

A.苏联军事力量的进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C.进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进展

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15.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要紧的妨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推动近代化进程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6.“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能够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表达的是〔〕

A.中央集权原那么民主原那么B.分权制衡原那么民主原那么

C.自由平等原那么权力制衡原那么D.中央集权原那么分权原那么

17.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妨碍是〔〕

A.促进的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18.假设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科教文进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表达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恢复高考、“三个面向”、五年计划

B.“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盼望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19.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基础是〔〕

A.清政府设总理衙门 

B.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C.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 

D.镇压中国革命

20.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

A.商品经济的进展B.封建专制皇权的衰落

C.自然经济迅速解体D.封建制度解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材料一〔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清】叶梦珠《阅世编》

材料二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那么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

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那么痛行笞责,重那么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三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10万多吨白银,至少占同时期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以上。

这些白银或者直截了当流入欧洲,或者被用于东方贸易,为欧洲换回所需的商品。

材料四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力一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

在他付给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万美元中,有近3000美元付给了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700美元付给联邦德国,作为车队款式与设计费用……

〔1〕结合材料概括明代商业进展情况。

〔4分〕

〔2〕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妨碍。

〔4分〕

〔3〕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缘故是什么?

〔5分〕

〔4〕结合材料分析现代世界贸易的主体是什么?

反映出什么经济进展趋势?

〔4分〕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赏刑明,那么民尽死;民尽死,那么兵强主尊。

……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

赏罚敬信,民虽寡,强。

……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人主之大物,非法那么术也。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因此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

材料二:

“三代以上之法(最初的法律)……未尝为一己而立也,是为天下人而立。

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那么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特别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辛亥革命》

材料四:

“那些使外在立法成为可能的强制性法律,通常称为外在的法律。

那些外在的法律即使没有外在的立法,其强制性能够为先验理性所认识的话,都称之为自然法。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的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

“最高权力本来就存在于人民之中,因此每个公民〔仅仅作为臣民〕的一切权利,特别是作为国家官吏的一切权力,都必须从那个最高权力中派生出来。

当人民的主权得以实现之时,也确实是共和国成立之日。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个部门的最可靠方法,确实是给予各个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在这方面,如同其他各方面一样,防备规定必须与攻击的危险相称。

野心必须用野心对抗。

“法治确实是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别情况而有出入。

”——《西方法制史》

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韩非子的法治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法治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法治主张的历史背景。

〔8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法治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4分〕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

〔10分〕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处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学者德谟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基本上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统治的。

人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即追求自由〕,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基本上适用的。

——什么原因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

什么原因人们要立法庭?

缘故确实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假如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治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材料二: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幸免把权力单独托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那么,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归纳概括材料一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的看法。

〔6分〕结合德谟斯提尼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表上述看法的缘故。

〔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做了哪些新的阐述?

〔6分〕指出孟德斯鸠为维护自由提出的政治构想及其产生的重大妨碍。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