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考作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97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州高考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高考作文.docx

《广州高考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高考作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高考作文.docx

广州高考作文

2014广州高考作文

【篇一: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详解】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详解

广大附中宋喜盘

【原题回放】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永不模糊,但在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作文类型】

和去年一样,属于从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类型,由于把“你对?

?

是怎么看的”这样一句话换成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所以更加既突出了审题立意,否则,就会在二、三类判分,从而突出了高考选拔性的特点。

也更突出了老师的指导性,如果指导不到位,就可能使学生“遗憾终生”。

【审题方法】

运用“异中求同”的方法,首先确定写作范围,把材料作文先转化为话题作文。

原材料有两段话,先看第一段:

异(黑白照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日益模糊。

再看第二段:

异(数码照片):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永不模糊,但在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这两段文字内容不相同,一个是叙述和评价“黑白照片”;一个是叙述和评价“数码照片”,这是“异”,但可以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即“同”——“照片”。

所以,凡是在“照片”,范围内的思考、议论、记叙、抒情,都可以在立意上判为一类卷。

【如何立意】

原材料两段文字是并列关系,分别叙述和评价了“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所以可就一个方面立意,也可以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立意。

具体来说可有以下方面意义:

1、黑白照片,永不退色的记忆。

2、黑白照片,模糊了记忆。

3、数码照片,永远的记忆。

4、数码照片,不再有珍惜。

5、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各有优劣

【如何展开】

新课标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所以就相片而相片,绝对是不深刻的。

不能展现考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是不深刻的。

如何写出一篇有思想的文章呢?

可遵循以下思路:

议论问:

照片——时代——文化——思想——情感——反思

记叙文:

照片——一段往事(经历、记忆)——点出思想(情感、文化、观念)

【教师下水作文1】

数码时代之困惑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成员罗燕廷

网络上有一句话流传很广: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一句话道出了在科技突飞猛进,数码产品充斥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所导致的感情危机。

确实,在数码时代,人与人的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有一位父亲,他发现儿子没事就喜欢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有时又拿着手机拍照。

当父亲向他问起问题时,儿子总是漫不经心地回答,且眼睛从不离开手机。

父亲感伤地说,以前,父子俩相处得轻松愉快,有了手机这个“障碍”,父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

少,甚至一两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说自己与父母无法沟通,有没有想过,自己本身有没有给机会父母和你沟通?

面对面的不好好说话,难不成要到微信、qq空间里去交流?

人与人的感情是需要维系的。

有一个词语叫做“礼尚往来”,说的就是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相互探望,嘘寒问暖。

慢慢地就由陌生到相识,由相识到相知,甚至成为刎颈之交。

你看“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是喝了多少坛子的酒,出生入死过多少回关系才会变得那么铁的。

礼尚往来的过程保证了感情的真与诚,脱离、跳过了这一过程的情感是经不起考验的。

在相对落后的“非数码时代”,一次平凡的送别都会引发无限的感伤。

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叹,高适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慨,孟浩然有“日暮孤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之痛,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当然,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但何以现今不再见“断肠人”了呢?

古人一别,不知归期,其情当然浓郁,今人一别,千里之外,一日可还,且在去途与归途中仍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可对话可视频,可微信可qq,哪还有那份“断肠”的念想?

就算是李白,怕也不会有那份心思去吟风弄月了吧。

久而久之,人不是变得愈来愈麻木、愈来愈冷漠了吗?

到那时可真做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了。

可见,数码时代对感情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不过话得说回来,数码产品也不是一无是处,凡事都得两面看,数码技术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

了不少光彩,在很多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恐怕是应了“针无两头利”那句俗语吧。

2014-06-07急就

【邹天顺简评】作为我工作室成员,罗老师第一个完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下水任务。

文章急救而成,但写得很有特色。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而最后却让你豁然开朗。

文章读完了,观点鲜明了,作者的意图当然也“你懂的”了!

文章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整篇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人文情怀,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的穿越,加上文章的语言活泼得很有灵气,给了读者愉悦的美感享受与文化熏陶!

【教师下水作文2】

何事秋风悲画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行走,而时代的发展总会在人类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在到今天的科技时代,文明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发展的一大步。

但人类又是一个会思考的精灵,面对大时代,我们往往显得步履蹒跚,于是我们就会哀叹、自怜,当然也在哀叹、自怜中反思。

不得不说,我们是一个情感复杂的矛盾体,对于时代的发展,我们爱之,也怨之、怜之,而其实,正如人生难以如初见,奈何秋风非要悲画扇?

萧伯纳曾说:

人生有两个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这其实也是人类的矛盾之处,就如黑白胶片的时代,面对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为数不多的照片,我们深知这代表人生印记的影像的珍贵,我们希望这样的印记能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而在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分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那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照片却又让我们觉得若有

所失,因为太容易获取的“点滴”往往也代表着无需珍惜。

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焦灼的矛盾中怨之、怜之。

这是人类的“维纳斯”之憾。

面对这样的遗憾,现实却替我们给出了答案。

若论黑白胶片时代的代表,恐怕非柯达莫属。

那一圈圈的胶卷,那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父辈多少的青春年华,也留下了我们年幼时的纯真印记。

一张照片背后往往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情谊。

但是,再美好的记忆,再珍贵的情谊,在无情的时间面前总归渐渐淡忘、消退。

而曾为我们留下无数印记的柯达,也因无法跟上数码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最终也走向没落、消亡。

时间终归是会流逝的,而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代表着的是我们的美好印记,但并不指向着我们的未来。

我们可以籍照片追忆过往,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沉溺过往。

我们可以怀念那纯真的青春年华,但却不应停止成长;我们可以为那流逝的过往而黯然神伤,但却不应拒绝未来。

人类那柔软的心灵,滋长了情感细腻的诗人情怀,而我们那睿智的头脑,更因引领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

所以面对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我们可以怜之,但却不应对那代表新生活的数码照片拒之、怨之。

须知,当某处风景渐行渐远的同时,也有另一处风景向你款款而来。

更何况,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与情感的记忆并不冲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都只是情感印记的载体,只要情感未变,那些值得珍惜的生活“点滴”又怎么可能被稀释呢?

电影《归来》中,因为女儿的不解与怨恨,几乎把所有照片中的陆焉识的头像都抠掉了,以致当失忆的冯婉瑜面对已然归来的陆焉识时视作路人。

陆焉识看似归来了,但却是永远也无法归来了。

而如果剧情可以假设,当那无数的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数码照片放在冯婉瑜面前时,那不是更美好的归来吗?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可以珍藏记忆,更重要的是,科技与情感并不冲突,而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提下,思考如何维系彼此的真情,增进彼此的沟通,其实才是我们面对时代发展的应有态度与行动。

春花的凋零会为了孕育那盛夏的果实,以期那金秋的收获。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由黑白胶片的时代步入数码技术的时代,这不是一件值得哀叹、悲

【篇二: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6篇】

2014-2015学年暑假补课作文统一测评例文及

评点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

【试题呈现】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及评点

1

谁为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负责?

随着技术的进步,照相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

只需手机或相机,每个人都能随意记录下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可惜的是,这些照片上的种种细节却拼凑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胶卷越来越轻,而照得的照片的价值似乎也越来越轻。

照片背后的故事和人文价值在清脆的快门声中渐渐流失。

试想当你的家庭贫困,而照相又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时,你会轻易照相吗?

显然不会。

这时的照片记录的必然是一些关乎全家庭的大事。

而这张造价不菲的黑白照背后也必然有着可以说一夜

的故事和价值,可随着技术的进步,拍照的简便随手拍下的一花一草只因一时心情愉悦,其背后的故事与价值也就不再弥足珍贵。

可是,技术的进步并不为照片背后人文价值的流失负全责。

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坚守传统工艺,拍黑白照片的人。

在广州东山,祖宗三代一脉相承黑白照片的摄影店,而附近也有几个固定的客人,每隔一年来拍一张全家福,在黑白的底片上记下家人的音容笑貌。

即使科技在飞快地进步,我们仍能用黑白照片记下我们的光阴,可为什么我们没有呢?

我们随手的拍摄,随手的与陌生人分享照片,这种“随便”的快餐文化正因技术的快脚步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不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丢弃了照片背后的人文价值,而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过于浮躁而急促。

急速的脚步让我们与亲朋好友生疏,让社会间的相互人文关

怀减少,让我们没有了静坐在一起,分享生活的耐性和人情味,从而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减少。

因此,现代先进的照相技术才拍不出人文价值与故事。

这不是技术的过失,而是我们失去辨识能力,在技术的进步下越走越急,越来越浮躁的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才是应该为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而负责的为祸者。

因此,我们不应再盲目地指责技术的进步。

《舌尖上的中国》引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却找出了邻里的互助,一家人合力煮饭的和谐,找出了所谓“肤浅”美食背后的人文价值。

抛却浮躁的心,便捷的高科技相机也能照到温馨的故事。

抛却急切的脚步,高科技的当代社会也能在时代的镜框下显出充满人文关怀的五彩美景。

【阅卷者言】22+22+9=53

这是一篇立意上不同凡响的一类卷议论文。

中心明确,见解新颖。

作者反向立意,围绕“照片”与“欣赏方式(成册,存储)”的关系,表达了技术进步不应为人文的流失负责的观点。

文章从原材料的“含义”出发,准确的挖掘出了“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问题,立意大胆,体现了该考生的过人胆识。

文章从数码技术的弊端谈起,自然得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和人文价值在清脆的快门声中渐渐流失”这一生动鲜明的观点;然后转到写黑白照片的价值以及形成这些价值的背后原因。

文章的第三段,小作者直面数码科技时代,采用对比的方法——也是原材料采用的方法——来探讨科技进步带来的人文价值的流失问题,认识到“在技术的进步下越走越急,越来越浮躁的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才是应该为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而负责的为祸者。

”这样的结果,可谓见识独到,不同凡

【篇三:

2014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析】

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

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

辩证思考:

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

“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

【对于题意的判定】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

如照片与欣赏方式、照片与留存等(容易)。

“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的、概括的意思。

如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又如书信与电子邮件对情感的传递等(困难)。

(上位概念或同一上位概念下的其它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

1、表层含意(内容)

(1)、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

(2)、数码照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3)、黑白照片唤起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2、深层含意

照片是时代技术的载体,记忆是人类的情感、心理感悟,所以由照片可以联系到“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时代发展”、“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或者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书面阅读、网络阅读与信息的获取等。

3、符合题意的判定

★一个中心:

照片/科技(必须由照片谈起)

★两个基本点:

(1)人的记忆/情感

(2)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中心必须体现,两个基本点选其一

(1)符合题意:

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写作中用的材料是具有类比关联的论据或事例也符合要求,如围绕“书信与电子邮件(快与慢)”、或“文本阅读和网络阅读(多与少,快与慢)”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注意:

仅指出“书信与电子邮件”和“黑白与数码”相似还不行,还要阐释“书信与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方式的关系或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2)基本符合题意

只在开头、结尾、文中个别部分提一下“照片/科技”,主体部分与“照片/科技”无关,或者仅谈“照片/科技”,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在三等给分。

(3)偏离题意

●离开“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只抓住“唤起记忆”、“值得珍藏的点滴可能被稀释”,而不联系“照片/科技”。

●从材料中引申出来不具有材料内涵的事物或概念,如:

黄金与生铁(贵与贱)、乌龟与兔子(快与

慢)等。

【关于角度选择】

可以只抓住一段材料选角度,也可以综合来谈,角度无高低、优劣之分。

1、从第一段文字入手:

角度

(1)翻看黑白照片唤起美好回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2)黑白照片容易褪色,但记忆永恒

(3)黑白照片容易模糊,但心灵澄澈

(4)黑白照片虽然少,但情感丰富

(5)黑白照片虽然老化,但情感不会老化

(6)黑白照片很少,留给人们的美好回忆有限(反面)

(7)其它角度

2、从第二段文字入手:

角度

(1)数码技术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数码技术可以上传分享照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得以加强

(3)数码技术虽然发展了,但有的人失去了纯真之情

(4)数码照片多了,人的情感少了(分析原因)

(5)数码照片清晰了,人的心灵蒙上了灰尘

(6)生活节奏太快了,未能好好品味和珍惜点点滴滴

(7)珍贵的情感不能被科技发展/时代发展稀释

(8)其它角度

3、综合两段材料:

角度

(1)两类照片给人的影响各有利弊

(2)照片诚可贵,感情价更高

(3)纯真的感情不能因科技的发展而褪色

(4)发展科技与守护真情

(5)新科技带来的新的人文价值观

(6)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7)其它角度

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一

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

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

这是为什么呢?

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

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

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

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

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

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

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

?

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

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

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自主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

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

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

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

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

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

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

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

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

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

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

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邓环)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二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

?

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

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

?

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

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

?

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

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

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

作者列举了数码技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

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

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

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

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行其道”、“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

(侯新)

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三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

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

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

“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

”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

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

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

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

“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

”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

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

让人随意地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