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29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docx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第16期

济南市园林植保信息

2012年第16期

主管部门: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

主办单位:

济南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承办单位:

济南百合园林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9月3日济南植物学会内部资料欢迎交流

本月气候概况

9月,全市常年平均气温为21℃;全市常年平均降水量53.2mm;全市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16.1小时。

9月济南地区最高日平均温度在25~29℃之间,最低日平均温度在15~20℃之间;极端最高温度39℃,发生在2002年9月2日(农历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五);极端最低温度6℃,发生在1951年9月19日(农历一九五一年八月十九)。

本月节气

一、白露(9月7日,农历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二)

白露是24节气之一,此时太阳黄经为165度,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句俗话: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二、秋分(9月22日,农历二〇一二年八月初七)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秋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1、秋分的特点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2、秋分的气候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园务提示

九月份气温有所下降,降雨量减少,空气湿度减小,蒸发量大,根据实际气候状况,做好相关园林绿化养护工作。

1、修剪

为迎“十·一”国庆,要作好园林绿化的修剪工作。

修剪行道树三级分叉以下剥芽。

绿篱造型修剪。

绿地内除草,草坪修剪,及时清理死树,做到树木青枝绿叶,绿地干净整齐,确保绿地整洁和绿草如茵的园林景观。

2、浇水和施肥

对一些生长较弱,枝条不够粗壮的树木,应追施一些磷、钾肥,以恢复树势。

秋季降雨减少后,日照增加,蒸发量增大,要注意及时浇水。

3、草花

为迎“十·一”国庆,做好草花的布展、摆放工作,选择颜色鲜艳的草花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并注意草花浇水,保持水分充足。

本月园林病害发生趋势

9月份气温相对较低,空气相对湿度减小,但前期发生的病害仍然存在。

因此近期各种病害的发生仍然较严重。

如:

合欢枯萎病、树木黄萎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叶烧病、草坪病害、松针落叶病、松叶枯病、雪松疫霉病、根腐病及各种叶部病害将会发生严重,特别是白粉病、锈病会更加严重。

一、复叶槭叶枯病

复叶槭叶枯病Phyllostictanegundinis,是对复叶槭危害最大的一种叶部病害,并且近年来有危害逐渐加重的趋势。

1、症状

图片1复叶槭叶枯症状

受危害的复叶槭,叶片枯黄并提早大量落叶,严重时树上绿叶所剩无几,呈枯树状。

由于连年发生危害,致使树木长势衰弱,引起次期害虫天牛危害及立木腐朽,出现风折现象。

2、病原

复叶槭叶枯病的病原菌为木岑叶槭叶点霉PhylostictanegundinisSacc.EtSpeg.。

3、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该病菌通过气孔侵入,潜育期为10~18天。

病菌以分生孢子无菌丝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

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早且降雨量大时病害严重。

4、防治方法

发病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水杉赤枯病

水杉赤枯病主要是由半知菌亚门尾孢属(Cercospora)的针枯尾孢菌引起的。

发病严重时可致苗木和幼树大量枯死。

1、症状

此病一般从下部枝叶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蔓延,严重发生时导致全株枯死。

感病枝叶,初生褐色小斑点,后变深褐色,小枝和枯枝变褐枯死。

病害可引起绿色小枝形成下陷的褐色溃疡斑,包围主茎,导致上部枯死;或不包围主茎,但长期不能愈合,随着主茎生长,溃疡斑深陷主干,形成沟腐,幼树基干部产生不规则凹沟,成为畸形。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产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子实体。

2、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类尾孢属(Cercospora)的针枯尾孢菌(C.sequoiaeEll.etEv.),子座初生于表皮下,后突出表面,黑色块状或近球形,直径60~100μm,分生孢子梗聚生于子座上,褐色,屈膝状,有分隔,大小为30~90μm×4~4.5μm,分生孢子淡褐色,鞭状,先端较钝,3~5分隔(少数6~9个),每细胞中有2个油点,大小32.4~64.8μm×5.4~8.0μm。

图片2水杉赤枯病症状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组织中越冬。

翌年4~5月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后从气孔侵入,形成初侵染。

大约20天左右出现症状,进行再侵染。

一个生长季内,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

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大发生,秋季9月形成第2次高峰。

此病主要危害1~4年生的幼树。

4、防治方法

(1)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注意通风透光。

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发病期,用0.5%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至1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抗菌剂401的800倍液,每隔10至15天1次,连续2至3次。

三、柳树叶斑病

1、症状

图片3柳树叶斑病症状

柳树叶斑病发生在柳树叶片上。

病斑初期为黑色斑点,边缘清晰,扩展后呈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斑,后期病斑连成片,呈不规则状,干枯并着生黑色粒状物(病原菌子实体)。

在苗木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园林景观。

2、病原

柳树叶斑病其病原为半知菌类柳生叶点霉PhyllostictasalicicolaThum.。

3、发生规律 

病菌在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

借风、雨和插穗传播,主要在雨季发生,高温高湿发病严重,枝干和叶上有蚧虫为害更重。

4、防治方法 

⑴苗木种植不宜过密,以便通风降湿。

⑵及时清理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⑶选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从6月中旬开始喷雾防治,每20天喷1次,连续喷3次,即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目前我国几乎所有栽植月季的地区均有此病发生。

该病发生严重时,使叶片枯黄脱落呈“光杆”状,成为月季生产重要问题。

1、症状

图片4月季黑斑病症状

病菌侵害叶片、嫩梢和花梗。

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直径1~12mm,病斑边缘呈放射状,这是黑斑病的典型症状。

后期叶片变黄,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粒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有的月季品种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有的品种往往几个病斑相连结为黄色斑块,而病斑边缘还呈绿色,称为“绿岛”。

嫩梢、花梗染病产生紫褐色至黑褐色条形斑,微下陷。

病害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端几片绿叶。

2、病原

病原菌(Actinonemarosae)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放线孢属的蔷薇盘二孢菌侵染的。

有性世代为DiplocarponrosaeWolf。

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0~25℃,侵入月季最适温度为19~21℃。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病茎及芽鳞上越冬,北方冬季温室内病株也是翌年露地栽培月季的初侵染源。

此外茎部病斑,常随苗木、枝条传带至新园。

有性阶段只在较冷地区偶尔出现,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

主要以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溅射、昆虫及操作人员工具传播,叶面上有水膜,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6~10小时即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角质层,菌丝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和栅栏细胞吸取养分。

病菌在寄主体内分泌毒素,杀死和分解病部细胞,致叶面产生黑褐色坏死斑,同时还产生乙烯和脱落酸,引起叶片脱落。

病害潜育期3~10天,约两周后病叶开始脱落。

发病最适温26℃左右,温暖、多雨,多雾及多露条件下病害扩展迅速且发病重。

植株过密、叶面喷水量大、滞水时间长易发病。

5月中旬发病,7~9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后逐渐减轻并停止扩展。

4、防治方法

翌年开春在月季、玫瑰萌发前,喷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

发病初期交替喷75%百菌清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至600倍液,40%氟硅唑或25%腈菌唑乳油800倍,70%甲基托布津700至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至1000倍液,雨季7天喷1次,平常生长期和梅雨季节7至10天喷1次,连喷4至5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近期园林害虫发生趋势

9月份是多种害虫发生高峰期,也是多数食叶害虫的最后一代,部分开始进入暴食期。

食叶害虫包括毒蛾、天蛾、灯蛾、夜蛾、卷叶蛾、尺蛾、舟蛾、叶甲、象甲、粘虫等;其次是刺吸式害虫,这类害虫前期由于降雨较多抑制它们的发展,如叶螨,现在它们可卷土重来。

包括蚜虫、叶蝉、叶螨、木虱、蚧虫、蝽类。

其它害虫也继续为害,如:

天牛、螟蛾及地下害虫。

一、注意2种外来有害生物

1、美国白蛾

图片5美国白蛾的蛹和卵

经对前期已发生美国白蛾的区域调查,并通过对室内外美国的虫蛹羽化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除被天敌寄生外,90%自然存活的美国白蛾蛹已羽化为成虫。

早期羽化成虫已开始产卵,并且部分卵已孵化为幼虫。

现有部分初龄幼虫形成网目,开始危害。

这时卵多数产在高大的法桐的叶上。

根据以上情况,预计在前期美国白蛾发生地附近,下月美国白蛾还将发生严重。

9月份是美国白蛾最后1代,从历史暴发时期看这个时期是美国白蛾发生最严重的时期,因此要注意监控和防治。

附件:

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品

㈠无公害农药

1、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或1.2%苦·烟乳油3000倍液。

2、森得保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3、20%灭幼脲1号胶悬剂8000倍液(它是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3龄前使用)。

4、3%高渗苯氧威乳油5000倍液(属于昆虫保育激素,具有胃毒、触杀双重作用,杀虫、杀卵,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不伤天敌,绿色环保,可喷雾、喷烟)。

5、Bt乳剂400倍液(生物制剂)。

㈡化学农药

1、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

2、5%来福灵4000倍液喷。

3、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

4、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5、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

6、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

7、21%全能2500倍液。

注意:

为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建议防治美国白蛾首选无公害农药。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应选取2种以上农药交替使用。

2、悬铃木方翅网蝽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是我国最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悬铃木属植物的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属昆虫纲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

该虫主要以成、若虫群集于叶背取食,造成寄主早期落叶,严重时甚至枯死,对我国重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重大潜在威胁。

其危险性较大,不易除治。

此外,该虫还可成群侵入居室内,干扰居民生活

悬铃木方翅网蝽作为新入侵外来有害生物,今年是侵入济南地区第二年,一般来说一种新的处来有害生物入侵新的地区后,在2~3年内就会发生暴发,即迅速扩散。

经过最近调查,悬铃木方翅网蝽和去年同期相比发生严重,今年危害程度严重、危害范围大大超过去年,部分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成虫密度已经较高,叶片明显发黄,危害较为严重。

根据其发生规律9月份是为害高峰期,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治。

二、月季叶蜂

月季叶蜂学名ArgepaganaPanzer,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

又名蔷薇叶蜂、蔷薇三节叶蜂、玫瑰三节叶蜂、黄腹虫。

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

月季叶蜂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黄刺玫、玫瑰等园林植物。

图片6月季叶蜂幼虫

1、危害症状

以幼虫咬食寄主叶片,常数十头群集在叶片上,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残留粗叶脉。

雌虫产卵于枝梢,可使枝梢枯死,极大影响月季正常生长及花的观赏价值。

2、形态特征

卵:

长椭圆形,橙黄色,长约1毫米,一端稍粗,近孵化前变为绿色。

蛹:

头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长9毫米左右。

茧:

椭圆形,丝质,长11毫米左右,灰黄色。

幼虫:

1至4龄幼虫体绿色,头、胸、足黑色;5龄幼虫头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头橘红色。

触角粗短,基部淡红色。

胸、腹部黄色或橙黄色,臀板黑色,并着生细小刚毛。

胸部第2节至第8节背面各有3横列黑褐色毛瘤,每列6个,明显排列成6纵行,其余各节有1至2列毛瘤,纵向排列。

胸部和腹部2至8节气门下方各有1个较大的黑色毛瘤。

腹足6对,着生于腹部2至6节及最后1节上。

成虫:

雌成虫体长7至9毫米,翅展16至20毫米。

触角3.5毫米,3节。

体、翅、足为蓝黑色,有金属光泽。

中胸背面呈“×”形凹陷。

腹部橙黄色,其背面胸、腹交界处,有胸部向后延伸的舌状黑斑。

产卵器呈双镰刀状,分上下两瓣。

上瓣有8条螺旋状的脊纹,下瓣有9条带齿状的脊纹。

锯具12个锐利的锯齿。

不产卵时,藏匿于腹末阴沟中。

雄成虫比雌成虫略小,体长5.5至7.5毫米,翅展13至16毫米。

触角4.5毫米。

腹部1至3节及第7节背面中央有褐色横纹。

前翅黑色,半透明。

其他与雌成虫相同。

3、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

翌年4至5月间化蛹,6至7月间成虫羽化,9至10月份以第二代老熟幼虫入土做茧越冬。

雌成虫产卵时用镰刀式的产卵管在寄主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呈“八”字形双行排列,外表可见2至2.5厘米的条状产卵痕,经3至5天产卵痕外露清晰可见。

每雌产卵30至40粒,卵孵化后新梢几乎完全破裂,变黑倒折,卵期约1周。

初孵幼虫爬到附近叶片上危害,有群集习性,长大后分散取食,栖息时常将腹末数节翘起。

4、防治方法

(1)冬春季在花木附近挖茧消灭越冬幼虫。

(2)在成虫产卵盛期剪除产卵枝梢。

(3)幼虫发生期人工捕捉幼虫。

(4)在低龄幼虫期,选用生物农药,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效果较好。

(5)幼虫发生期,采用化学农药,如喷施90%敌百虫晶体800至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至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至3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榆毒蛾

拉丁学名:

Ivelaochropoda(Eversmann),属鳞翅目毒蛾科,别称榆黄足蛾,榆白蛾。

1、危害症状

幼虫主要以白榆、长序榆、常绿榆、垂枝榆、春榆、大果榆、榔榆、毛榆等榆科植物为食。

初孵幼虫只食叶肉,以后吃成孔洞和缺刻,受害处呈灰白色透明网状,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它的危害与美国白蛾相差无几。

2、形态特征

图片7榆毒蛾幼虫

⑴成虫:

榆毒蛾成虫体长约12mm,翅展约24~40mm,体、翅白色,和柳毒蛾甚是相似,但触角白色,足的胫节和财节橙黄色。

⑵卵:

长0.8mm,椭圆形,灰黄色,表面覆有灰黑色分泌物,串状排列。

⑶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约25~35mm,体浅黄绿色,头灰褐色。

各节背面具白色毛瘤,瘤的基部四周黑色,腹部1、2节上具较大的黑色毛丛。

⑷蛹:

长15mm,浅绿色,头顶具黑褐色毛束。

腹面青灰色,复眼红褐色。

3、发生规律  

1年生2代,以低龄幼虫在树皮缝或附近建筑物的缝隙处越冬。

翌年4月中旬榆钱刚开时开始活动,6月中旬就地吐丝作茧化蛹,蛹期15-20天,7月初成虫羽化。

7月中、下旬进入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化蛹。

9月初l代成虫羽化,多把卵产在叶背或枝条上,排列成串。

9月中、下旬2代幼虫孵化为害。

10月上旬幼虫钻进树皮缝处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

4、防治方法

⑴树干束草或在干基处放置木板、瓦块或杂草等,以诱杀幼虫,减轻为害。

⑵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⑶用25%灭幼脲15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1500倍液喷杀5~6龄幼虫,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3~4龄幼虫。

(4)用苏云金杆菌或青虫菌500~800倍液喷杀幼虫。

(5)在榆虫害的防治中,应以预防为主。

可利用物理方法和各主要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四、苹蚁舟蛾

苹蚁舟蛾StauropuspersimilisButler鳞翅目舟蛾科。

为害苹果、梨、李、梅、樱桃等。

各地均有发生。

1、为害症状

幼虫为害植物叶片,食叶呈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

2、发生规律

1年发生2代,以茧蛹于土中越冬,春天羽化。

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出现,7~8月份老熟结茧化蛹。

第1代成虫9月出现,第2代幼虫至秋后老熟入土结茧化蛹,以蛹越冬。

图片8苹蚁舟蛾幼虫

3、形态特征

(1)成虫:

雌虫体长70~75mm,触角丝状;雄蛾51~57mm,触角羽状。

头和胸背灰红褐色;腹背灰褐色;1~5节背中央有棕黑色毛簇,腹末毛色很淡。

前翅灰红褐色,中区色较暗;翅基部有1红褐色点,内、外线灰白色不甚明显,内线波状、外线锯齿状。

(2)幼虫:

体长约60mm,赤褐或黄褐色。

头大略扁,两侧有浓色纵纹,口器褐色。

胸部3节显著细小如颈状,前胸最细小,中、后胸依次稍大。

第1~6腹节较粗大竖扁,背面两侧各有1角状突起,第7腹节较小;第8和9腹节粗大扁平,两侧具黑纹;腹末具1对尾状突起物,上密生细毛。

(3)蛹:

长28mm,黑褐色。

茧椭圆形,白色丝质较薄。

4、生活习性

低龄幼虫群集危害的习性,幼虫白天静止枝上,夜间取食为害,食叶呈缺刻,常仅残留叶柄。

5、防治方法

(1)捕杀低龄群集幼虫,分散后可震落捕灭。

(2)药剂。

5~10月幼虫发生期喷洒20%灭幼脲1号胶悬剂8000倍液。

3%高渗苯氧威乳油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

五、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又称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蠢蛾,简称“梨小”。

属世界性果树害虫,既危害果实,也危害新梢。

幼虫蛀果多从萼洼处蛀人,直接蛀到果心,在蛀孔处有虫粪排出,被害果上有幼虫脱出的脱果孔。

幼虫蛀害嫩梢时,多从嫩梢顶端第三叶叶柄基部蛀入,直至髓部,向下蛀食。

蛀孔处有少量虫粪排出,蛀孔以上部分易萎蔫干枯。

1、危害特点

图片9梨小食心虫幼虫及危害状

梨小食心虫主要为害苹果、桃、梨、枣、海棠、李、梅等。

危害果实也危害新梢。

此害虫发生与为害也比较严重。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6.0mm,灰褐色;全体灰褐色,无光泽,前翅混杂白色鳞片,前缘有10组白色斜纹,静止时两翅合拢。

卵近扁圆形,稍隆起,淡黄色有光泽。

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淡红色至桃红色;头黄褐色,前胸背板淡黄白色或黄褐色;腹末有臀栉4~7个刺。

蛹体长约6~7mm,黄褐色,腹部3~7节背面各有1排小刺。

3、发生规律

在北方,梨小食心虫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下、剪锯口处结茧越冬,1年发生3~4代。

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至7月末;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初至9月中旬。

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梨芽、新梢、嫩叶、叶柄,极少为害果实。

有一些幼虫从其他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蛀人果中,在皮下浅层为害。

还有和梨大食心虫共生的。

第二代幼虫为害果增多,第三代果为害最重,第三代卵发生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

梨小第一代、第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三代以后才转移到梨园为害。

梨小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但雌蛾能产生性激素,可诱引雄蛾。

成虫有夜出昼伏现象和世代重叠现象。

梨小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

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当平均气温达到16.9℃、地温达到19.7℃时,如果有适当的降水,即可连续出土。

温度在21~27℃,相对湿度在75%以上,对成虫的繁殖有利;高温、干燥对成虫的繁殖不利,长期下雨或暴风雨抑制成虫的活动和产卵。

4、防治方法

防治适期为幼虫初孵期,喷施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对卵和初孵幼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也可喷施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一星期后再喷一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主编:

济南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总工办电话/传真:

88783926/88781816

地址:

济南市经十东路30899号邮编:

250102

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