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40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docx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

常见的句式转换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

1.长句和短句;2.主动句和被动句;3.肯定句和否定句;3.陈述句和反问句;4.单句和复句;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6.顺壮句和倒装句;7.整句和散句等等。

变换句式要注意下面几点:

1.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做一变换句式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

因此,与考察点(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以原封不动。

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主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2.有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相对应,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属修辞问题。

一般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在变换句式同时,要注意通顺和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例如:

1.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

老师把我表扬了。

2.我把衣服洗了。

衣服被我洗了。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必须注意的是:

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

须知: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

例如: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已成的事实。

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

三、重否定句表否定。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灵。

已经有一重否定或双重否定,再加上反问又等于一重否定,便构成双重或三重否定。

例如:

难道能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对他国民族的侵犯吗?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难道能否认他不是民族的英雄吗?

(三重)

四、陈述句变反问句

1.把末尾的句号改成问号。

2.在中间关键词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

”或“难道不……吗?

其格式:

(1)难道不……吗?

(2)怎能不……呢?

例如:

a.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b.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想念亲人。

是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怎能不想念亲人呢?

c.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

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

c.秦王我都不怕,也不怕廉将军。

d.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四、引述句变为转述句

转述句便是把他人说的话间接的转述给别人听,其方法是:

1.把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

例如:

王宁说:

“我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

”(改为转述句)

改:

王宁说,他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

2.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3.若(如果)句中冒号后面又出现他人姓名,一般情况下照写,这样不会使句中混乱。

4.把第二人称“你“改换成他/她的姓名成习惯称呼。

5.后面的问号不变。

例如:

宋庆龄笑着说:

“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

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改:

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她是领导,才让李艳娥坐北朝南的呀!

要是她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五、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2.“是”和“动作”的前面;3.“什么”的前面;4.“怎么样”的前面;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a。

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什么”之前)(动作之前)b。

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c.海娃非常高兴。

(“怎么样”之前)d.海娃高兴极了。

(“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

如:

“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在“英雄”的前面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

1.不能违背愿意;2.不能改变结构;3.必须搭配恰当;4.力求内容丰富。

例如:

“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

”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又如:

“禾苗点头”扩为“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

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

如扩成:

“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

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么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

1.画一画,看看扩哪些地方;2.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3.连一连,看看搭配的是否恰当。

六、缩句

缩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

例如:

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缩为:

表演结束。

第二种:

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哪些枝叶必须保留呢?

1.否定句中否定词。

例如:

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

缩为:

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3.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例如:

“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几项冠军呢?

缩为:

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是:

一是不改变原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来的结构。

“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果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缩句的步骤是什么: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保留的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造句

1.体会词义,想一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以及适用的范围等。

2.搭配扩展。

例如用“倒映”“茫然若失”造句,可先搭配成“倒映水中”“感到茫然若失”这就搭起了句子骨架,有了骨架,就保证了句子基本上正确。

3.加工充实。

有些句子有了前面的工作就行了,而有些句子,还需要增加枝叶才能成为好句子。

4.检查修改。

修改病句

小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病句有以下八种:

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用词不当;4.词序混乱;5.自相矛盾;6.重复啰嗦;7.分类不当;错用关联词

句型转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述句”。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

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称:

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

张童说:

“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

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练习

周杰伦说:

“我要在辉县开演唱会。

李宇春说:

“星期五,我要参加百泉镇初级中学的元旦联欢会。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

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练习

成龙说:

“你们表现得很好,我要教你们武术。

魏晨说:

“我来教你唱《星空物语》。

老师说:

“你就应该这样做,我很赞同。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

“我明天要去开会。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

“要是路带对了,我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夜莺。

(二)代词相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 妈妈对我说:

“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 妈妈对我说:

“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

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 妈妈对爸爸说:

“你去买点菜。

改为:

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 叔叔在信里对我说:

“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为:

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

“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

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

“我来给你烧饭。

改为:

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练习:

一、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

“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 那位年轻的母亲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

“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5、爸爸说:

“我明天不去上班了。

(1)爸爸对妈妈说:

“你去把行李拿来。

” 

(2)小红说:

“桂林山水太美了!

你们想去看吗?

” 

(3)齐威王对田忌说:

“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爸爸让妈妈去把行李拿来。

 

(2)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她问我们想不想去看。

 

(3)齐威王问田忌他难道他还不服气。

 

1、 外公对小英说:

“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

“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 李老师兴奋地说:

“我们班战胜了四

(1)班,获得了冠军。

4、 王老师对小华说:

“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小红说: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3、蔺相如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4、蔺相如说:

“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5、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例:

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

李松说:

“我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

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

贝贝说:

“我家的小花狗很通人性。

陈宁说,他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锻炼自己的胆量。

陈宁说:

“我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要锻炼自己的胆量。

王老师说:

“我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你们都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王老师说,他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我们都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1)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3、直述句提示语在后面。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说。

改为:

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1树叶飘落。

(扩句)

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

2同学们回答问题。

(扩句)

教室里的同学们争相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蜜蜂飞来飞去。

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扩句:

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题目一般都会要求至少扩两处)

 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

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把间接引述改为直接引述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缩句:

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有两种情况:

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

如:

“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缩为:

“表演结束”。

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哪些枝叶必须保留呢?

  1.否定句中的否定词。

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

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不”必须保留。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3.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如“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军呢?

”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纵横交错的河道里穿行着行动轻快灵活的小艇(缩句)

河道里穿行着小艇。

运动健儿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缩句)

脸上露出了喜悦。

我们要把时间当成生命一样爱惜。

(缩句)

我们要把时间爱惜。

六岁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缩句)

弟弟吃着苹果。

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

(缩句)

麻雀拍打着翅膀。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缩句)

雪花落下来。

默默无闻的小红为什么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缩句)

小红为什么取得成绩?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反问句: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

结尾时正常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回等);

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回等)改为肯定此(是能会等);

在肯定此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2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3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都会受感动。

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难道都不会受感动吗?

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怎能不受感动!

4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

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失败了还得干,岂能知难而退!

5没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

2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不对呀,大晴天不会下雨啊!

3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不可以交给你们。

4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熊猫有趣的动作把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孩子们被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这幅画被我挂在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一阵清脆的铃声把睡梦中的小芳惊醒了。

他们看到我军冲锋的道路被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心里十分着急。

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把我军冲锋的道路封锁了,心里十分着急。

双重否定句:

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

(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双重否定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类似于反问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

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被周瑜的军队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改成“把”字句)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

例:

大水淹没了庄稼。

(什么1)(动作)(什么2)

把字句:

大水把庄稼淹没了。

被字句:

庄稼被大水淹没了。

方法1:

先在陈述句中分析出什么1、什么2和怎么样,再按下面格式改写:

(1)改为把字句:

什么1+把+什么2+怎么样

(2)改为被字句:

什么2+被+什么1+怎么样

方法2:

理解句子意思,自问自答。

如“谁做了什么”该为“谁把什么做了”,“谁怎么样”改为“谁把什么怎么样”;“谁做了什么”和“谁怎么样”改为“什么被谁怎么样”。

(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什么1和什么2互调位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

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一、方法: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会出错。

下面就试试吧。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先完成第一步: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

”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

去除疑问词。

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

”第三步:

把问号改成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

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句子整理通顺。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第一步: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

”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第二步:

去除疑问词。

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

”第三步:

把问号改成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

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句子整理通顺。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2、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再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