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54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铁人中学2018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明显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包括: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详解】A、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

B、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B错误;

C、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不明显,C错误;

D、据分析:

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也导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D正确。

故选D。

2.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C.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

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错误。

故选:

C。

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原因: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详解】由于细胞分化,每种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A错误;已经分化的细胞一般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具有持久性,B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一步分化,D错误。

故选C。

4.下列能够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含有血红蛋白B.能进行DNA复制

C.合成ATPD.含有胰岛素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就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特有的蛋白,是红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存在血红蛋白说明红细胞已经分化,A正确;

B、未分化的细胞例如受精卵,以及分化程度低的细胞例如多能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均能进行有丝分裂,进行DNA复制,B错误;

C、细胞均可以进行ATP合成,作为细胞各项活动的能量。

未分化的细胞如全能干细胞也不例外,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分化,C错误;

D、几乎每一个细胞中都存在着该生命体的全部基因,如:

人体的体细胞中均存在着胰岛素基因,但该基因不一定会表达,因此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分化,D错误。

故选A。

5.在检测某种生物个体的某组织时,发现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那么该个体的组织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

①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②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④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说明该细胞为衰老细胞。

【详解】①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是衰老细胞的特征,①正确;

②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是癌细胞的特征,②错误;

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③正确;

④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④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癌细胞在动物体内不需要吸收营养物质,可以无限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A正确;

B、癌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且其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彼此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正确;

C、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系列。

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正确;

D、癌细胞在动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以无限增殖,D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7.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棉花的长绒和细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8.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01高茎+110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1、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A、高茎×高茎→高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B、高茎×高茎→301高茎+110矮茎,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B正确;

C、矮茎×矮茎→矮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

1,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

B。

9.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

DNA,是双链结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回忆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的内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B错误;

C、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没有“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双链结构”这一观点,C正确;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之一,D错误。

故选:

C。

10.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传物质,当时人们做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早期人们认为:

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是不同生物差异的直接原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与蛋白质的生物性状密切相关;蛋白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从而引起了结构的不同,因此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后来发现,蛋白的热稳定性差,易变性失活,并且不能自我复制,而DNA比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所以A,B,D正确,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实验室培养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

B.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

C.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

D.细胞周期是指一次细胞分裂开始至本次细胞分裂结束的时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B、图示为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在不知道各个细胞分裂所需总时间的情况下,无法判断细胞分裂间期时间的长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在不知道各类别细胞总数的情况下,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的多少无法判断,A、B均错误;

C、细胞中参加各种反应的酶都有一个最合适的温度区间,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抑制酶活性甚至使酶失活,所以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C正确;

D、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D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细胞周期、有丝分裂

相关知识,分析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12.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无分裂能力

C.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不同生物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也是不同的

D.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肯定不会出现两组中心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

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A正确;

B、哺乳动物只有成熟红细胞才没有细胞核,B错误;

C、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C错误;

D、低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两组中心粒,D错误。

故选A。

13.关于细胞有丝分裂

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有丝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A错误;

B、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C错误;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长,D错误。

故选B。

14.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中染色体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

B.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

C.若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丁细胞将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家鸽的肝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染色体形态较为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中细胞核略微增大,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丁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戊新的核膜出现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图中甲细胞染色体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组数最多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间期DNA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丁,B错误;

C、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

D、细胞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戊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D正确。

故选D。

15.下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经过减数分裂后,一个四分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进入由1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中,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完成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之后形成精细胞,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应该分别含有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题干图中用黑白色表示染色体的来源不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故四分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情况如下图:

【详解】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应是完全相同的,但发生交叉互换后,因为交叉互换的是少数,故姐妹染色体中应是大部分相同,少部分不同,故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应是②与③或①与④,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四个精细胞中两两相同,但是题中要考虑交叉互换。

16.水稻的高秆对矮秆是显性,现有一株高秆水稻,欲知其是否是纯合子,下列方法最为简单的是

A.取水稻的体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B.与一株矮秆水稻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C.与一株高秆水稻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D.自花受粉,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由于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要鉴别一株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又由于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因此自交法最简单。

故选:

D。

1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豌豆亲本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问题

B.测交实验是为了证明亲本的基因型

C.“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的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利用测交的方法验证F1的基因型。

【详解】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F1的基因型,B错误;

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是: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当时还不知道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D正确。

故选:

D。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表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选A。

19.基因型为MM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是

A.雄性、mmB.雌性、MmC.雄性、MmD.雌性、mm

【答案】B

【解析】

根据现有一只有角(MM)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说明其所生小羊一定是M_,而且此M_的小羊无角,一定不是公羊(公羊M_表现为有角),所以其基因型也不可能是MM,如果是MM,则表现为有角,由于Mm的母羊是无角的,因此此小羊是Mm的雌性个体.

故选:

B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例接近1∶1∶1∶1。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

B.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

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每个容器中两种小球的数量需相等,但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可以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乙两个容器中共有两对等位基因,又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

1:

1:

1,体现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等位基因的种类,B错误;

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

D、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D错误。

故选:

C。

21.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植物个体自交,双显性子代中含隐性基因的个体占

A.1/16B.8/9C.9/16D.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自交后代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

3:

3:

1。

【详解】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有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9种,其中双显性子代(1AABB、2AaBB、2AABb、4AaBb)中含隐性基因的个体占8/9。

故选:

B。

【点睛】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亲本基因型判断自带基因型及比例。

22.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

若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800粒种子随机分成2等组,其中400粒种子萌发后给予光照,另400粒种子始终生长在黑暗环境中,则800株幼苗中,绿色与白色的比例为

A.3∶1B.5∶3C.3∶5D.1∶2∶1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始终生长在黑暗环境中的400株玉米幼苗由于缺少光照而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全部白色。

在光照环境中的400株玉米幼苗,由于其是玉米杂合子自交产生的,产生的性状分离比是3:

1,所以得到的幼苗中绿色与白色的比例为3:

1。

因此,在800株幼苗中,绿色与白化的比例为3:

(1+4)=3:

5,选C。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C.F1自交得F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D.F1自交得F2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F1产生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A错误;

B、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B正确;

C、F1自交得F2有4种表现型,即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且比例为9∶3∶3∶1,C正确;

D、F1自交得F2中,两对基因均杂合即AaBb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故选A。

24.某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

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导致出现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C.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中有两对相对性状:

黄色和鼠色一对、卷尾和正常尾一对。

黄色卷尾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