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57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docx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作用

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

   

      人体的穴位由十二经络穴位和奇经八脉穴位组成,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

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包括手三阴经穴位(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穴位(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穴位(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穴位(足太阴脾经位、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穴位片包括督脉、任脉穴位。

      人体穴位是什么?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

“气穴”、输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

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

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中医讲究的人体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

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

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

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

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

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

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

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

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

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不要随意攻击他人的36大穴,否则轻者受伤,重者非死即残。

 

      1、眉心穴(又名印堂):

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

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

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

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

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

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

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

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

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

脐下三寸。

    11、水分穴:

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

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

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

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

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

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

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

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

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

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盲俞):

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盲俞):

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

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

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

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

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

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

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

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

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

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

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

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

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

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

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头颈部

 1、百会穴:

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

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

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

在耳屏的前方、下頜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

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

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

在内眼角上方0。

1寸处。

 8、耳门:

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跡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

?

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

在下頜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

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

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

在颧弓与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

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

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

在頜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頜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

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

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

在下頜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

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

在下頜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

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

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

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頜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

在颈外侧部、下頜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

在胸骨切跡上缘凹陷处。

32、膻中:

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

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

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

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

在脐上六寸、巨闕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鳩尾:

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闕:

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

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

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

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

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

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

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

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

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

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

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

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

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

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

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闕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

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

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

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

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

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

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輒筋:

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

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竇:

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

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

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

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

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

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

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

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

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

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

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

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

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

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

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

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

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

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

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

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

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之间凹陷处。

85、少海:

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

86、青灵:

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

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

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鉤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

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

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橈侧凹陷处。

91、中渚:

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

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

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

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

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

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髕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

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

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

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侧一横指脛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

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

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鐘:

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三寸、脛骨后缘。

105、解溪:

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

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

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

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寻找穴道的诀窍,在这里仅就一般寻找穴道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

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

  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④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⑤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

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

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

以此法确定穴道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人体经络穴位的功效

 

一、肺经:

   天府:

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

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

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

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

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

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

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

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二、大肠经:

   功效: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

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

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

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

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

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

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三、胃经:

   功效:

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

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

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

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

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

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

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

足三里下三横指。

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

再往下三横指。

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

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

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

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四、脾经:

   功效:

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

脾主统血

   隐白:

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

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

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

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

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要经常揉。

   公孙:

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

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

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

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

缓解脾胃不调。

五、心经:

   功效:

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

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极泉:

腋窝中点。

调节心率,治疗两肋痛。

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拨动。

   少海:

肘横纹边沿处(靠里)。

调解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率降低血压。

   灵道:

腕横纹上1.5寸,贴着骨头边沿揉。

防治心脏早搏,慢性心脏病,减缓心率,平静心神。

   阴郗:

腕横纹上0.5寸。

防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

   神门:

掌横纹凹陷处。

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

可增强胃动力。

防止老年痴呆。

治疗晕车。

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

手握拳小指对着的位置。

主治先天性心脏病。

轻揉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

治女性阴道瘙痒,男子的阴囊湿疹。

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

   少冲:

小指内侧指甲旁。

防治急症,癫狂,昏厥。

六、小肠经:

   功效:

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泽:

治疗热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后溪:

掌横纹的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

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

可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如腰锥尖盘突出,腰痛病,恐惧忧虑。

可治落枕,肩痛。

   养老:

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

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

高血压

   支正:

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

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果觡之间,用手一拨动指尖就会发麻,这就找到这个穴位了。

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强它的传导力也可增加心脏的力量。

小海穴也是这条经络的合穴。

合穴治这条经络的脏腑,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强脾。

   天宗:

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

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听宫:

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

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七、膀胱经:

   功效:

是最大的排毒通道。

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睛明:

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

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

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

治疗腰痛的要穴。

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

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

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

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

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

外踝边沿。

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

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

小脚趾外侧指甲旁。

艾灸可转胎。

八、肾经:

   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

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

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

可调节高血压。

       1.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2.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

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

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

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

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

太溪穴下面一点。

肾经的络穴。

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

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

大溪穴之上紧挨着。

贴着骨头方向去按。

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

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

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

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

肾经合穴。

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

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

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

胸口中线旁开三指。

调动肾经的气血。

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

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

同时按摩太溪、复溜。

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心包经,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

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

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

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

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

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

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

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

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

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

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交经:

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

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

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

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

防止晕车,

   液门:

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

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

腕关节的中点。

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

也可艾灸。

   支沟:

腕关节上3寸。

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

在耳后根。

治疗急性耳聋、耳鸣。

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

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胆经:

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

在鱼尾纹旁边。

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

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

治偏头痛。

   风池:

在发际边凹陷处。

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

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

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

主治痛症。

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

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

是肾经的发源地。

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

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

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

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

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

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

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

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

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

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

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

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

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

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

外踝上5寸。

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

贴着外踝。

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

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

(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

从上往下敲。

九、肝经:

肝经三大功能。

        一。

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

        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

        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太冲:

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

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

是肝经的原穴。

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间:

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

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

内踝上5寸。

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

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

八大要穴之一。

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

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十、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 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

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