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71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踏莎行秦观答案.docx

踏莎行秦观答案

踏莎行秦观答案

【篇一:

2016尔雅大学语文考试答案】

=txt>a、

背诵

b、

书写

c、

语感

d、

文采

我的答案:

2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c)。

a、

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b、

要有历史的语境

c、

关注“整体语境”

d、

把握主体视角

我的答案:

3“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社会生活”是(c)的观点。

a、

康德

b、

萨特

c、

维特根斯坦

d、

尼采

我的答案:

4一般认为,张爱玲的成名作是(c)。

a、

《半生缘》

b、

《小团圆》

c、

《倾城之恋》

d、

《金锁记》

我的答案:

5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他的(d)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a、

b、

泛爱众

c、

人道

d、

非暴力

我的答案:

6文章有移情换性之功用,传说曹操正是读了(c)的檄文治愈了头疼病。

a、

杨修

b、

嵇康

c、

陈琳

d、

王粲

我的答案:

7摇滚实质上是在批判现实,但不包括(d)。

a、

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

b、

批判个性的解放

c、

批判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

d、

对她自身的讽刺

我的答案:

8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d)。

a、

《金锁记》

b、

《半生缘》

c、

《琉璃瓦》

d、

《第一炉香》

我的答案:

9“口香糖主义”是形容一个文学作品(d)。

a、

有思想

b、

无主题

c、

d、

我的答案:

10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b)。

a、

清朝中期

b、

明清之际

c、

宋元之际

d、

两宋之际

我的答案:

11“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b)。

a、

《庄子》

b、

《吕氏春秋》

c、

《论语》

d、

《老子》

我的答案:

12《秋水》一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提出了“以(a)观之,物无贵贱”的绝对主义观点。

a、

b、

c、

d、

我的答案:

13《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是(d)的演讲。

a、

希特勒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丘吉尔

我的答案:

14“语言的局限就是我们全部世界的局限”是(d)的观点。

a、

马克思

b、

费尔巴哈

c、

黑格尔

d、

恩格斯

我的答案:

15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一文的体裁是(c)。

a、

小说

b、

正史

c、

掌故

d、

传奇

我的答案: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王国维对秦观的评价的是(a)。

a、

小山足以抗衡怀海

b、

秦观浅语皆有味

c、

其词境界为上

d、

秦少游其气象似诗

我的答案:

17庄子的生平比较模糊,最早可供参考的史料是(c)。

a、

《战国策》

b、

《左传》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我的答案:

18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于(b)。

a、

上个世纪60年代末

b、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c、

上个世纪70年代初

d、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我的答案:

19《雨巷》融合了戴望舒前期诗学的主要特点,,其中不包括(c)。

a、

古典化的意象

b、

象征主义的手法

c、

从诗歌的音乐性、诗歌情绪上影响着诗歌

d、

感伤忧郁的诗风

我的答案:

20《民报发刊词》的作者是(c)。

a、

孙中山

b、

陈独秀

c、

蔡元培

d、

毛泽东

我的答案:

21对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结尾场景的突然转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

a、

它表达了一种突然的领悟和思想的升华

b、

最后一句中出现的“又是”表达出一种“缘起缘灭”的意味

c、

结尾的转变,写出了迷悟之间的难以言表,以惆怅结尾,意绪无穷。

d、

突然的跳跃表达出作者思想境界转变后的豁然与轻快

我的答案:

22将王国维的《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比,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不包括(b)。

a、

俯瞰行旅

b、

节气时令

c、

【篇二:

秦观《踏莎行》中被王国维评为“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凄厉之句是()】

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

2014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精华学校】

pclass=txt>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俗语及节日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汉字的语义在变化,但没有脱离本义变化.如“巧”,技也,本义为“技艺高明”,“①”中的“巧”用的就是本义;“②”中的“巧”是由本义引申出的“灵巧、能干”之意。

另外,还有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③”,这里的“巧”也与其本义密切相关。

a.①巧夺天工

b.①巧立名目

c.①巧夺天工

d.①巧立名目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乞巧节②无巧不成书③巧女节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巧女节②无巧不成书③乞巧节

2.多年来邻居奶奶一直很关心李明,奶奶生病了,李明带着礼物去看望。

进门后,李明说了很多问候的话,下列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奶奶,听说您得了很重的病,我来看您了。

b.奶奶,我家水果太多,没人爱吃,您就吃吧。

c.奶奶,您一直很硬朗,怎么一下子就病成这样了!

d.奶奶,我还带了您最爱吃的点心,您一定要多吃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东京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开始①、进校门便是一地金黄。

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阳,景色更为壮观。

报载北京前两天下雪,想来北大校园里的银杏早已②。

银杏有大小,—地金黄的时间也有先后,可两座校园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刚来时老有梦里曾相见之感。

客居异国,不免思乡。

忽忆起杜牧诗句: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并无牧之之才气,也难得“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凭空觉得“十年一觉”四字惊心动魄。

曲指算来,从我第—次到北大寻梦,到今秋东渡访学,刚好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更何况适逢从“而立”走向“不惑”?

倘若不是此次偶然的出游,造成—种时空的距离和陌生化的效果,或许不会如此清醒地“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十载燕园梦的③。

3.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确有b.薄幸c.曲指算来d.东渡

4.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凋零飘落飘逝

b.飘落飘逝凋零

c.飘落凋零飘逝d.飘逝凋零飘落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

a.一场秋雨,一层凉意.b.一盏明月静悬高空.

d.一缕花香浸润心间.c.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6.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

在瘦西湖公园东北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生碧涧鱼龙跃”,下面对句是其下联的一项是(2分)

a.山色迎人秀可餐

c.月照青山松柏香b.松排山面千重翠d.地辟天开指顾中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贺并称“小李杜”。

他以七言绝句著称,且擅长文赋,有《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b.“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盂浩然是李白非常欣赏的诗界名士,李白曾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称誉之。

c.“而立”、“不惑”出自《论语》,是古人形容年龄的词语,与之相类的词语还有“弱冠”“耳顺”“花甲”“古稀”“耄耋”等等,今人也时有使用。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

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乏读书者,非但开.

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注

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

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

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

念之念之!

注:

教读,社学的教师。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心喜悦..中心:

内心

而:

却b.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d.改废其绳墨..c.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

接近.绳墨:

规矩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

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

b.日惟督以句读课仿

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

c.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

d.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一定能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十分推崇,并依其意提出自己的儿童启蒙教育理念。

b.作者认为顺应儿童天性,以歌诗、习礼等熏陶渐染,才能真正实现先王立教之深意。

c.作者对当时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深恶痛绝,指出其导致儿童厌学甚至犯罪等现象出现。

d.作者的教育理念,当时人难以认同,但今天看来,他的启蒙之道具有超时代的价值。

11.作者提出了进行儿童启蒙教育的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共同的导向是什么?

(4分)

12.作者认为“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请联系现实谈一谈。

(不少于20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5分)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

自晨昏侍食之外虽妻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鸣女墙低槛疑近山岫昼则雠校史书夜则屈伸一榻谢绝肥甘疏远苦醴胸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顿足而已。

如此数

日,天亦将晴,人亦将至,我亦将出,不可以不记也,因就灯书之。

(宋懋澄《与范大》)

14.阅读下面的宋词与诗评,完成①、②题。

(7分)

【宋词】踏莎行

【诗评】

周汝昌说:

“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

”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三句,以晓莺、晴雁、酒旗、村烟描绘出一派田园春景,令人迷醉。

b.“山田”二句写雨后土润、泉流活活,“漫”字更令春之气息溶漾而出。

c.词人踏青拾翠之际忆及旧事,见美景依旧,而自身孑然,不由感伤嗟叹。

d.全诗写景平实,用语自然,氛围恬淡,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避世情怀。

②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

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

(4分)

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

①梦游天姥,仙境消失,李白返回现实,此刻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自鹿青崖间,____________”。

②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一句,展现出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③在《书愤》中,陆游借评价诸葛亮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之句浇胸中块垒,抒报国之志。

④这个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老旧院子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最美县委大院”,是因为这里的党政机关有务实清廉之风,正可谓“斯是陋室,”。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字我们能认,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

②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候,社会存在—种焦虑;英文26个字母很轻易注

就解决了输入问题,汉语怎么办?

当时很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很悲观。

但现在汉字输入问题已经彻底解决,所谓“汉字危机”也就不存在了。

现在汉字的问题主要在使用层面,如“提笔忘字”,这样的问题的确对汉字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总体上危机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的前途状况现在看来是一片光明。

③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

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

这次变革在整个20世纪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书写的理解,也使书法艺术变为毛笔存在的理由。

一次是电脑普及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

这使笔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被淡化。

两次变革都带来了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使书写更加方便的同时,也使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写字的传统境界受到了冲击。

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书写文化这弥足珍贵的遗产。

④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经历了很长的演变,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⑤另外,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

书法和绘画等同样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形式。

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

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

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

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⑥书写对我们来说就好像练跑步一样,要是老不跑步就会四肢懒惰。

汉字的使用也是这个问题,会敲字,但是不会写字,这对将来的发展阻碍很大,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运用文字能力的提升都会形成障碍。

(取材于张颐武《汉字文化的意义》)

16.下列关于“提笔忘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笔忘字”随计算机的普及而出现,这是键盘时代的文字危机。

b.“提笔忘字”的问题是汉字使用层面的问题,对汉字发展影响很大。

c.“提笔忘字”是说人们懒于书写,会敲字不会写字,丧失了写的能力。

d.“提笔忘字”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少对汉字文化内涵和演化传承的理解。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现代以来,汉字经历的两次巨大变革,使毛笔因书法而存在,使笔在日常生活中被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