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94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docx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商业银行

第九章商业银行

案例9-1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公司

一、基本原理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环境,一是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二是金融业风险的不断高涨,三是产业资本的不断集中,国际跨国集团的形成,四是金融混业的全球化趋势,导致银行兼并,打造出全能的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成为“百货公司”的金融集团。

银行之间的兼并加剧银行资本的集中,使商业银行无论是在资本规模上,还是在资产规模上,都是金融业的“巨无霸”,加快了商业银行资本的集中。

分析90年代以来的商业银行购并案例,既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兼并,也有跨行业的兼并。

综观90年代这股银行兼并浪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银行竞争的日益加剧,通过银行之间或跨行业兼并,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2)金融创新的大量出现,导致金融风险巨增,通过兼并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3)拓宽业务经营范围。

由于有些银行受业务限制,通过兼并实现经营业务范围扩张,获取更多行业经营利润;(4)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通过兼并,使业务范围和服务更加多样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其实,在90年代如此之大的、几乎席卷全球的商业银行兼并浪潮,最根本的动机还是为了保持银行利润。

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

由于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风潮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众多的工商企业纷纷进入传统的银行业领域,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方面的垄断地位受到动摇,盈利性也受到挑战。

因此,分析大部分银行购并的深层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

(1)追求规模发展。

银行规模扩大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大资产总额和金融产品规模,二是通过购并向外扩张,可以迅速提高银行资本及资产规模,这是效率较高的方法。

起码有两大优点:

一是尽快满足资本充足性的要求,二是减少破坏性,因为,避免了竞争出现的两败俱伤的局面。

(2)追求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银行购并后,其总体效益要大于两个独立银行效益的算术总和,它提高并购后银行的一系列竞争性指标。

协同效应有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之分。

经营协同效应是并购给银行经营活动的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提高所产生的效益。

因为经营协同效应产生规模经济,其次还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综合实力。

财务协同效应是银行并购后,在税收、会计处理、投资理念等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帮助银行取得某些效益。

如合理避税、产生预期效应等。

(3)管理层利益驱动。

银行管理层为了显示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同时为了追求高收入也往往具有扩张的动机。

二、案例内容

1998年4月6日,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

合并组成的新公司-----花旗集团,其商标为原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

当时合并后的花旗集团的总资产达到近7000亿美元。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集银行、保险与证券等金融服务于一身,成为世界上资产价值最大的金融公司。

新集团拥有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客户以及162000名职工。

至此,花旗集团正式成为世界超级金融百货公司,名副其实的金融“巨无霸”。

1.合并前两家公司简介

(1)花旗银行初创于1812年,由纽约政府批准的。

当时银行全称叫纽约城市银行(CityBankofNewYork)。

其注册资本只有200万美元,实收资本为80万美元。

到1902年,该银行的业务发展到了上海,称花旗银行,由于习惯,在我国的名称一直沿袭至今,花旗银行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花旗银行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信用卡发行量,通过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的上千家花旗银行分支机构,花旗银行为客户提供将近6000万张银行信用卡,并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还利用其国际网络系统为跨国公司提供融资和计算服务。

花旗银行合并前是美国第二大银行。

(2)旅行者集团(TravelersGroupINC.)是一个提供多种非银行金融服务的、先进的财务公司。

其业务范围包括:

投资服务、资产管理、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以及向客户提供贷款等。

旗下拥有:

所罗门公司(SalomonSmithBarney)、所罗门资产管理公司(SalomonSmithBarneyAssetManagement)、旅行者人寿养老保险公司(TravelersLife&Annuity)、Primerica金融服务公司(PrimericaFinancialServices)、旅行者财产伤亡保险公司(TravelersPropertyCasualtyCorp.)、还有商务信贷公司(CommercialCredit)。

这两家公司的总部都在纽约,文化背景十分相似。

花旗银行的专长是在于消费金融,是当时世界上信用卡发行量最大的银行;而旅行者公司的专长在于投资、保险、资产管理。

合并后两家公司可以互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包罗丰富的综合金融服务和保险集团。

两家巨大金融企业的兼并,使花旗银行摆脱了世界上,尤其市瑞士、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银行业并购浪潮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使旅行者公司进一步实现世界范围内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销售战略。

2、合并过程

花旗与旅行者公司的整个购并的谈判过程十分保密,历时仅一个月,参与商讨的仅限于少数高层领导、律师以及有关投资银行家。

由于保密工作的成功,合并公开公布之前,两家公司股票价格十分稳定。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正式公布双方战略合并的意向书,组建全球金融服务业的旗舰。

合并后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

传统的银行业务、客户融资、信用卡、投资银行、证券经营、资产管理、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业务等。

4月7日,正式宣布并购意向,宣布主要的收购计划的主要内容及两家公司股票转换规则。

花旗银行的股票以1:

2.5的比例兑换成未来花旗集团的股票,旅行者公司以1:

1的比例兑换成花旗集团的股票。

花旗公司的优先股将自动转为条件与原条件相同的新公司的优先股。

此次合并实际上是在照顾大多数股东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5月4日,向美联储纽约部提出正式并购申请。

6月13日,作为上市公司之间的合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预备报告。

6月25~26日,美联储为并购一事举行公开会议,公众将对并购进行详细的讨论。

7月22日,两家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700亿美元的并购方案。

其中,旅行者公司94%的股东及花旗银行98.1%的股东同意该方案。

在未来的公司中,董事会由16个成员组成,出于增加效益考虑,兼并后的银行集团人员比原来有所减少。

7月23日,美联储给两家公司的律师35个问题的答卷,其中包括从跨市场经营到私人问题,外界看来,这些问卷只不过是例行程序问题。

9月底,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讨论银行及改革事宜。

10月8日,美联储附条件同意合并申请,花旗集团正式成立并在华尔街挂牌。

附加条件为花旗集团在两年内出售或转让其保险承销业务。

合并后的公司使用花旗集团公司(CitigroupInc.)名称,但仍然使用旅行者公司的红雨伞作为公司徽记。

花旗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约翰·瑞德(JohnS.Reed)和旅行者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桑福德·威尔(SanfordWeill)出任花旗集团的联合董事长兼联合总经理。

1998年5月6日,约翰·瑞德(JohnS.Reed)和桑福德·威尔(SanfordWeill)向两个公司宣布了合并后的各部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和公司的经营目标。

新合并产生的花旗集团,拥有总资产7000亿美元,经营收入为75亿美元,并拥有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服务网,拥有员工1.62万人,服务于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此时的花旗集团可称得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帝国。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在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过分强调对等的双总裁制导致管理意见不统一,引起股东们的不满,结果约翰·瑞德(JohnS.Reed)只好告老还乡,所有花旗集团的事务由桑福德·威尔(SanfordWeill)管理。

合并后,花旗集团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2001年第一季度,花旗集团就成为世界上最有盈利能力的企业。

在刚刚完成合并,2000年,花旗集团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收购,2000年9月,花旗集团出资31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上市财务公司——第一联合资产公司。

通过这次收购,花旗集团的资本总额扩张到8400亿美元。

这些收购无疑进一步导致银行资本的集中,使花旗集团成为更大的金融超级企业。

合并为花旗公司带来了不同的收入来源,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不同的经济规模,经营方式,及不同的企业文化都是新的花旗集团面临的新挑战。

三、案例分析

银行购并是银行资本集中最重要的途径,近年来,由于银行的大量购并,使银行资本出现前所未有的集中,形成超大银行集团,由于银行购并,在美国不仅使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美国银行的数量也在减少。

如:

美国的商业银行数已从1980年的14000多个下降到1995年的12067个,1997年进一步减少到8910个。

银行之间的购并形成超大银行,并使这些大银行在该国银行业中垄断地位更加巩固,从而逐渐形成了超大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

这种购并形成的大银行体系对于金融业发展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银行之间的购并形成的超大银行体系,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合并后产生大银行有利于取得规模效益,因为,合并以后可以在技术上形成内部互补,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并降低边际成本,从而也可以为市场提供价格更加优惠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合并有利于提高银行整体的内在价值,因为银行兼并对其股票的市场表现有极大的利好作用,使股票价格上扬,给股东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3)银行购并后,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经营范围上都得到较大的扩张,从而有利于银行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竞争,结合更大范围的经营领域,提供更多的创新金融产品,有利于当地消费者。

(4)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大银行抗风险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可以积极支持高科技产业。

当然,这些合并的背后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因为银行规模巨大,本身的管理难度也加大了,政府对其的监管能力被削弱了,一旦缺少自律,金融风险就更大。

这种购并的不利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银行以及其他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量购并,减少金融机构的数量,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的弱化,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垄断经营的嫌疑。

(2)是大银行强大的信用创造能力,可能在市场发展较快的时候,出现大规模的信用扩张,基于自身的利益驱动,违背中央银行的逆向货币政策,有可能抵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

(3)由于购并使金融机构规模巨大,宏观金融政策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经营风险的控制基本靠其自律,一旦自律不够严格,就有可能出现金融风险或金融动荡,并且给整个宏观金融带来动荡,甚至是引发金融危机。

(陈伦玉)

案例9-2台湾新竹国际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一、基本原理

商业银行是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常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

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

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中就是进行科学的资产与负债业务的管理,达到理想的资产与负债的组合。

由于不同的资产与负债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盈利性、流动性组合。

1、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业务的经济实体,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其经营的动力和源泉。

盈利高低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影响商业银行盈利的因素主要有:

客户存款规模、银行资产结构、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

2.流动性原则,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告贷的能力。

包含两个方面:

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客户的平均存款规模、资金自给水平、清算资金的变化规律、贷款经营方针、银行资产质量及资金管理体制等。

3、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避免和减少风险。

也就是银行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

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因素:

客户平均贷款规模、贷款平均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对象的行业和地区分布以及贷款管理体制等。

要分析一个银行的“三性”原则的执行效果,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来判断。

下面是台湾新竹国际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就“三性”原则情况分析的案例。

二、案例内容

1.台湾新竹国际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单位:

千元新台币

项目代码

资产与负债项目

2004年

2003年9月30日

93.9.30

92.9.30

资产

金额

金额

1100

现金

$23,382,696

6

33,511,479

10

1110

存放银行同业

6,842,139

2

2,260,878

1

1120

存放央行

14,771,349

4

14,417,134

5

1130

买入票券净额

47,421,729

12

26,968,859

8

1140

应收款项-减备抵呆帐2004年及2003年各

为137,014千元及153,707千元后净额

10,037,442

3

7,223,880

2

1250

预付款项及其它

193,108

-

189,965

-

13xx

买汇、贴现及放款-减备抵呆帐2004年

及2003年各为597,421千元及566,181

千元后净额

252,514,101

66

215,215,276

67

1440

长期投资

1441

长期股权投资

144101

采权益法之长期投资

905,114

-

628,166

-

144102

采成本法之长期投资

618,997

-

660,466

-

1442

备抵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

-

(10,155)

-

1,524,111

-

1,278,477

-

1444

长期债券投资

6,358,708

2

79,555

-

7,882,819

2

1,358,032

-

固定资产

1501

土  地

2,827,482

1

2,763,067

1

1521

建筑物

2,950,380

1

2,842,112

1

1551

信息、办公及其它设备

2,941,476

1

2,548,069

1

15x1

重估增值

516,273

-

538,081

-

成本及重估增值

9,235,611

3

8,691,329

3

15x2

减:

累计折旧

(2,578,666)

(1)

(2,261,802

(1)

1570

未完工程及订购机件

228,230

-

108,854

-

6,885,175

2

6,538,381

2

1822

催收款项-减备抵呆帐2004年及2003年各为

2,723,621千元及2,770,917千元后净额

4,679,377

1

8,727,314

3

18xx

其它非营业资产净额

8,882,336

2

8,371,134

2

资产总计

$383,492,271

100

324,782,332

100

93.9.30

92.9.30

负债及股东权益

金额

金额

负债

2105

附买回票债券负债

$17,731,700

5

-

-

2120

银行同业存款

490,434

-

3,416,772

1

2140

应付款项

5,448,955

2

5,869,103

2

2250

预收款项及其它

690,709

-

433,600

-

23xx

存款及汇款

326,628,968

85

288,492,658

89

2370

金融债券

8,000,000

2

8,000,000

2

2420

央行及同业融资

1,613,898

-

2,086,050

1

2501

应付公司债券

3,738,240

1

-

-

25-28

其它负债

803,686

-

956,968

-

负债合计

365,146,590

95

309,255,151

95

股东权益

3101

股本-普通股,每股面额10元,2004年及2003年额定及发行分别为1,423,616千股1,290,111千股

14,236,160

4

12,901,110

4

资本公积:

3203

资产重估增值

187,132

-

200,285

-

3207

库藏股票交易

8,230

-

6,210

-

3209

其它资本公积

406

-

-

-

195,768

-

206,495

-

保留盈余:

3301

法定盈余公积

1,428,899

-

672,934

-

3302

特别盈余公积

320

-

320

-

3311

累积盈余

2,527,431

1

2,012,546

1

3,956,650

1

2,685,800

1

权益调整:

3410

未实现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

-

(10,155)

-

3510

库藏股票

(42,897)

-

(256,069)

-

(42,897)

-

(266,224)

-

股东权益合计

18,345,681

5

15,527,181

5

承诺及或有事项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

$383,492,271

100

324,782,332

100

2.损 益 表(2004及2003年一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

(每股盈余单位为元)单位:

新台币千元

2004年前三季

2003年前三季

金额

金额

营业收入:

4501

利息收入

$7,849,350

73

7,858,532

71

4516

手续费收入

1,556,935

14

712,496

7

4530

证券经纪收入

184,462

2

124,118

1

4531

买卖票券利益净额

-

-

1,623,086

15

4532

采权益法认列之投资收益净额

208,866

2

117,467

1

4534

兑换利益净额

95,608

1

60,297

-

4609

其它营业收入

86,154

1

27,247

-

4914

收回呆帐及过期帐

709,424

7

551,028

5

10,690,799

100

11,074,271

100

营业费用:

5501

利息支出

2,891,559

27

3,377,756

30

5516

手续费支出

133,880

1

110,995

1

5530

证券经纪费用

11,389

-

7,190

-

5531

买卖票券损失净额

196,139

2

-

-

5535

各项提存

1,798,186

17

2,441,856

22

5811-

5821

业务及管理费用

3,420,406

32

2,971,677

27

5830

其它营业费用

193,520

2

179,544

2

8,645,079

81

9,089,018

82

6100

营业利益

2,045,720

19

1,985,253

18

营业外收入及利益(费用及损失):

4903

租金收入

70,902

1

74,103

-

4910

其它收入(费用)净额

155,214

1

(28,077)

-

4911

处分固定资产利益

55,112

1

301

-

5911

处分固定资产损失

(4,390)

-

(2,088)

-

276,838

3

44,239

-

6300

税前净利

2,322,558

22

2,029,492

18

6400

所得税费用(利益)

136,347

1

16,946

-

6900

本期净利

$2,186,211

21

2,012,546

18

7000

每股盈余

税前

税后

税前

税后

依期末加权平均股数计算

$1.65

1.56

1.65

1.63

依追溯调整盈余转增资后加权平均股数计算

1.49

1.47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上述两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的分析,我们可以从资本的充足性、资产质量等来分析该商业银行的风险、判断安全性。

通过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来分析盈利性和流动性。

下表是对上述两大报表根据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内容进行的整理。

1.资本充足性

单位:

新台币千元,%

2004.9.30

2003.9.30

1第一类资本

17,324,750

14,574,427

2第二类资本

5,590,476

8,367,546

3第三类资本

-

-

4资本减除项目

1,399,920

1,123,539

自有资本净额(1+2+3-4)

21,515,306

21,818,434

风险性资产总额

227,700,645

214,262,741

自有资本比率

9.45

10.18

负债占净值比率

1,990.37

1,991.70

2.资产品质

放款资产品质单位:

新台币千元,%

2004.9.30

2003.9.30

逾期放款

7,490,700

10,698,233

催收款

7,402,998

11,498,231

逾放比率

2.88

4.71

应予观察放款

1,818,641

1,962,221

应予观察放款占总放款比率

0.69

0.86

帐列放款及催收款损失准备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