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821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docx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

个人避灾自救及各类灾害发生后的

自救与互救

一、自救与互救

1.自救与互救的意义

矿井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的初期,波及的范围和危害一般都比较小,这个时候就是抢救和控制事故再发展的有利时机,也是决定矿井和人员安全的关键时期。

灾区人员如果正确、有效地救灾和避灾,对保证受灾人员的自身安全和灾情扩大的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

即使是在受灾人员没有及时被救援,如果受困人员进行了正确的避灾自救和互救,也能提高抢险救灾的工作成效。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每个矿工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的工作环境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特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

2.自救、互救的概念

1)自救:

是指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作业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2)互救:

是指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3.避灾自救应遵守的原则

即:

“灭、护、撤、躲、报”五字原则。

`

灭:

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护:

就是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进行自我安全防护或佩带使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案例:

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公司东风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事后据幸存矿工李某回忆,爆炸发生后,“有刺激性气味涌过来,四肢开始感到酸软”,幸好身上带了毛巾,他急忙把毛巾弄湿,捂住口鼻,冲出灾区,死里逃生。

因为及时利用一条毛巾,避免吸入有毒有害气体,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撤:

就是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又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到达安全地点或地面。

在撤离时,班组长要统一指挥,禁止职工狂奔乱叫。

躲:

就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要迅速进入躲避峒室或其它安全地点,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峒室,暂时躲避,等待救援。

报:

井下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在积极、安全地消除或控制事故的同时,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

1)报告形式:

利用最近处的电话进行报告。

不要舍近求远,更不要跑到井上进行口头报告。

2)报告对象:

首先直接向矿调度室报告,以利于指挥、安排抢险救援工作。

3)报告内容:

要汇报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事故影响范围、现场作业人员伤亡情况以及抢救、撤离的措施和方法等。

4)报告方法:

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尽量把话说清楚。

不要撒谎,要如实报告灾情,不清楚的就报告说“不清楚”,回到现场了解清楚后或按领导指令了解某一情况后,再次向矿调度室报告。

4.事故临场人员的行动准则

1)及时汇报灾情;

}

2)积极抢救;

3)安全撤离;

4)妥善避灾;

5)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避灾路线

1.概念:

井下发生各类事故时的安全撤退路线叫避灾路线。

根据《规程》第10条规定,每一矿井都必须有“井下避灾路线图”,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在井下各巷道和巷道交叉口处都有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2.因发生的事故性质不同,其避灾路线也不同。

例如: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应逆风撤退到新鲜风流的巷道中。

发生水灾事故时,就要向高处出口的路线撤退。

发生冒顶事故时,应从冒顶处向两侧撤退等。

三、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如何避灾自救

在井下无论任何人员发现烟雾或明火,都必须向现场领导人报告,立即组织抢救,并尽快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火灾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迅速向调度室报告。

`

抢救时,应事先切断灾区内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灾变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如果火势不大,应根据现场条件立即直接灭火。

如果火势迅猛,火灾范围大,现场人员无力抢救时,则应迅速撤出灾区人员。

在避灾自救撤离时,要佩戴好自救器,如果巷道内充满烟雾,也决不要惊慌失措,四散乱跑,要迅速辩认出发火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沉着地俯身摸着铁道或管路有秩序地撤出灾区。

如果实在无法撤出,就要尽快地在附近峒室暂躲避,并把峒室入口的门关闭,隔断风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并敲打呼救信号。

所有避灾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听从避灾领导人的指挥。

如独头巷道起火,人员一旦被堵在工作面而无法撤退时,应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迅速拆除引燃风筒,在不引起冒顶的前提下拆除部分木架及其它可燃物,切断火源蔓延的通路。

同时,要根据火灾的大小、发生地点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利用现场的风筒、支架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工具,迅速构筑临时避难峒室,并严加封堵,防止烟雾及有害有毒气体侵入。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独头工作面与火源之间,建立多道内有压风墙,而且留做避难的空间越大越好。

如果巷道内压风管路,应打开压风管的阀门或拆开管路,放出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如果有输水管路,可利用水管改善避难条件。

如巷道电缆着火火灾的应急原则是先停掉电源,再将电缆落地,用水浇灭或用巷道底版的湿煤、浮碴将电缆掩盖,让其自熄。

四、井下发生火灾时,撤退人员在有烟雾的巷道里行走时,必须注意些什么

1.在有烟雾的巷道里,不有停留避灾,应迅速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巷道里。

2.必须戴好自救器,无自救器或自救器失效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卧在巷道有水沟一侧,静卧待救。

3.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若距火源较近,附近有脱险的巷道,而且有脱险的把握,可以逆烟撤退,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不过逆烟撤退危险性较大,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

如果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距火源较远,在烟气没有达到之前,应迅速戴好自救器,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新鲜风流中去。

4.在烟雾不大的情况下,应尽量躬身弯腰,低头快速前进;如果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路,快速撤退。

在撤退时,要利用巷道积水浸湿毛巾、衣服,掩住鼻口,遮挡住头部、面部,以防高温浓烟的刺激。

5.如果在自救器失效时间内不能安全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避难峒室,或构筑临时避难所,等待救援。

6.无论多么危险紧急的情况下,都不要惊慌失措,不要狂奔乱跑,这样很容易疲劳,抵抗能力、行动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都会降低,过度紧张和恐惧还会造成精神和行动失常。

*

五、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如何避灾自救

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一般都会有强大的爆炸冲击波,并伴有很强的高温气浪,往往风筒被摧毁,风机移位,通风设施被破坏,支架倒塌,巷道局部或大部垮落,使独头巷道成为窒息区,充满了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人员极易中毒。

幸存人员要采取如下方法避灾自救:

1.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现场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不要乱跑,应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俯卧在地,以降低身体高度,减少受冲击面积,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减小伤害的程度。

另外,要用湿毛巾捂着鼻口,用衣物盖住身体,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的高温有毒有害气体。

与此同时,要迅速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尽快撤离灾区,并向调动室汇报。

对于不能行走,但可移动的伤员,要设法将其运到新鲜风流中;对于重伤员,只能为其佩戴好自救器待救。

2.当井巷遭到严重破坏,退路被阻时,由受伤不重的伤员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离到新鲜风流中。

如果巷道难以疏通,要坐在支架、顶板良好的地方静坐(卧)待救,并且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峒室。

六、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应如何避灾自救

1.立即佩戴使用隔离式自救器,迅速外撤,并向调度室汇报。

在撤离时,若附近设置有反向风门,要迅速撤到反向风门之外,把反向风门关好后,继续外撤。

2.撤退途中,如果退路被堵塞,可到专设的井下避难所暂避,也可寻找有压风或铁风管的巷道、峒室躲避,把管子卸开进行通风,延长避难时间,并敲打铁管,或用其他办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在撤退时或避灾待救时,要避免发生金属物件碰撞产生火花,以防止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案例:

1983年1月24日,某矿在开拓放炮时发生突出,34名矿工被突出的煤堵在一条轨道下山里,附近几千米巷道充满瓦斯,他们立即用附近的防爆电话向井上呼救,同时卸开了压风管。

抢救人员很快把压风送了进去,并扒出一条10米多长的通道,救护队员立即携带隔离自救器爬进去给他们戴上,使34名遇险人员安全脱险。

七、井下发生水灾事故时如何避灾自救

当井下发生水灾事故时,应采取如下措施避灾自救:

1.当井下发生水灾事故时,现场人员应迅速判断突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水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立即向调度室汇报。

并及时向下部水平和其他或可能受受到水灾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告和撤退的通知。

2.突水事故初期,应在现场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组织带领下,就地取材,迅速进行抢救。

如果突水点周围岩石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口。

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汹猛、顶帮围岩软松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3.在突水迅猛、水流急的情况下,现场人员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到峒室内,拐弯道或其它安全地点。

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躲避时,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激流打倒或冲走。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的水平,如果条件不允许撤往上水平或地面,则可迅速躲入无瓦斯的掘进巷道高顶处躲避。

撤离时要靠邦行走,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并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岔口,应留下指示行进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5.从竖井梯子间撤退时,要保持良好的次序,不要慌忙和争抢。

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

如果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可选择安全地点避难待救。

7.如果是老空积水,使所在地点嗅到臭鸡蛋味时,应立即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撤到进风巷去。

另外,当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停止工作,采取措施,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向其他区域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

(案例:

某矿井下掘进时透老空积水,大量的硫化氢化气体随水涌出,使井下多名职工遇难。

事故发生后,急于救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行动,冒险入井。

结果行不到20米,便有17名职工发生严重中毒,其中4人死亡。

八、发生冒顶事故时如何避灾自救

发生冒顶,施工人员被埋压时的自救和抢救:

#

1.被埋人员应用呼叫、敲打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这样可使抢救人员准确地掌握遇险人员的位置,人数和伤害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营救措施。

2.被埋人员在条件不允许时,不能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

因为猛烈的挣扎会使使埋压人员的周围的煤矸、物料失去暂时的平衡,导致新的垮落,反而不能脱险,正确的方法是:

正视已发生的灾害,不要惊慌失措,注意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3.营救人员首先要检查和维护好冒落地点及其附近的支架,以保障救灾时的安全,并有畅通的安全退路,避免扩大事故,还要指派专人观察顶板,才能清理被埋人员时,只能用手扒,拣煤矸,以免伤害遇险人员。

如果伤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应用液压起重器或千斤顶等工具将大块岩石顶起,迅速将人救出。

4.把伤员救出之后,立即进行创伤检查及急救,切忌未经检查和急救就抬运出井,以免抬运过程中失血过多而死亡,使抢救工作前功尽弃。

 

煤矿创伤急救方法

煤矿井下生产,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工艺复杂、劳动条件艰苦、自然灾害严重。

如果井下生产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别)人员可能出现骨折、大出血、烧伤、窒息、中毒等情况。

事故发生后,在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如果现场工作人员能对这些伤员进行及时、合适的急救,可以防止伤员伤情恶化,对伤员的抢救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反之,则会贻误时机、伤情恶化、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井下作业人员有必要掌握简单的井下创伤急救方法。

一、创作急救原则

  1.对骨折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

  3.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脏跳动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二、创伤急救方法。

  1.止血方法

  成人的血量约为4300-5000ml,以重量计约相当于体重的1/13,若出血量达1000毫升以上,则生命就有危险。

在现场救护出血伤员,需迅速采用暂时止血法,以免失血过多。

  

(1)敷料压迫伤口止血法

  受伤后情况紧迫,为了争取时间挽救生命,可用敷料,如较干净的毛巾、手帕、撕下的工作服布块等,用能顺手取得的东西进行加压包扎止血,亦可用手压近伤口止血,此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2)指压止血法

  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或没有止血带及其它代用物的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法,即用手指把伤口以上的动脉压在下面的骨头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法属于一种临时的应急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

  a、头、颈部出血。

  b、腋窝和上臂出血。

  c、前臂、肘部上臂下端和手部出血。

d、下肢动脉出血。

  (3)屈肢法

  利用关节的极度屈曲,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膝窝部放一棉垫,再使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小腿与大腿或前臂与上臂用“8”字型绷带将其捆拢一起。

(4)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速度甚快,需迅速进行止血。

可用止血带、胶皮管等,紧急时亦可用宽布、绳索、三角巾等代替,但不能用炮线、电线、细绳等用力捆扎,以空气止血带最好。

  采用止血带止血的步骤如下:

  a、左手拿止血带,上留13一17cm长,手背紧贴加垫处,右手拿止血带长端。

  b、右手将止血带在拉长拉紧的状态下,缠绕在左手和隔有衣服或衬垫的肢体下,紧紧编绕2—3匝,止血带之间应并紧,然后再将止血带放在左手中、食指间夹紧。

  c、左手中、食指夹住止血带,顺肢体向下拉出手,使止血带下面成环状。

  d、将上端一头插入环中,拉紧固定即可。

(5)绞紧止血法

  在没有止血带时,可用毛巾、三角巾、绷带、手帕、破布条等材料折叠成带状,在伤口上方加垫,绕衬垫一周打结,用小木棍插人其中,先提起,绞紧至不出血,然后将小棍另一端在下方用布条固定。

  2.创伤包扎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创伤,创伤的症状表现为破损、裂VI、出血。

包扎是一般皮肤伤害所需的现场救护方法,它具有固定敷料、夹板位置、止血和托扶受伤肢体的作用,当皮肤、肌肉出现擦、裂伤时,应立即避免伤口继续污染、手拟包扎。

创伤包扎的材料有:

急救包、绷带、三角巾、四头带。

现场没有上述材料时,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等代替。

  创伤包扎应注意以下事项:

  

(1)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创面、减少污染、止血、固定肢体、减少疼痛、防止继发损伤,因此在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3)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

  (4)脱出的内脏不可纳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5)经井下初步包扎后的伤口,到地面医务室或医院后,要重新进行冲洗、消毒、清创、缝合和重新包扎。

  (6)包扎范围应超过伤口边缘5—10cm。

  3.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疼痛,防止因骨折端位移而刺伤邻近组织、血管、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抢救要点:

  

(1)根据受伤的原因、部位、症状、体症等,先做简要的检查判断。

  

(2)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若手边没有时,可就地取材,如劈板、树枝、木棍、硬纸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替代。

必要时也可把受伤的肢体固定于伤员健侧肢体上。

  (3)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在肩、肘、腕、膝、踝等关节处应挚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4)在处理骨折时,应注意有无内脏损伤,血气胸等并发症,若有应先行处理。

  (5)搬运时要做到轻、快、稳。

  4.窒息伤员的复苏

  

(1)心脏复苏

  心脏停止跳动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发生呼吸衰竭,抢救无效又导致心跳停止;另一种是一开始就出现心跳停止,如中毒、触电等情况。

  a、心前区叩击术复苏

  在心脏停搏后半分钟内,心脏的应激性是增强的,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复跳。

方法:

用手握拳,举到距离胸壁上方约一尺左右的高处,从左侧乳头到胸正中之间的部位,连续叩击3至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

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b、胸外心脏按压术

]

  使伤员仰卧于硬板或平地上,操作者站在病人一侧(或骑跨于伤员两大腿外侧),面对伤员将右手掌之根部置于伤员胸骨体中上段,左手交叉重叠于右手臂上,肘关节伸直,心脏即被挤压于胸骨与脊柱之间而将血液排出,随后迅速将手腕放松,使胸骨内因胸廓弹性而复位,胸廓弹回时产生的胸腔负压可使静脉血回流充盈心脏。

然后如此有节律地反复进行。

按压速率每分钟约60—80次。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宜将伤员头部放低至10—15。

,以利于静脉血回流

 

(2)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借人工方法来维持伤员的气体交换。

以改善肌体缺氧状态,并排除体内的CO:

进而为自主呼吸恢复创造条件的一种方法。

做人工呼吸

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先将伤员搬至安全、通风、保暖的地方;

  b、平卧于平坦的硬地上或木板上:

  c、肩部用衣物垫高,使颈部呈过伸状态;

  d、解松伤员的衣扣、裤带、裸露前胸;

  e、清除伤员口、鼻内的异物和粘液及呕吐物,确保呼吸畅通:

  f、使伤员的头部尽量后仰,使下颌角至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使下牙超过上牙高度;

  g、面部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

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仰卧压胸人工呼吸、俯卧压背人工呼吸。

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最好,除中毒病员外均可使用。

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第一步,使伤员仰卧,肩下垫一软枕或衣物,头尽量后仰;第二步,操作者跪于伤员另一侧,用手帕、纱布或口罩盖在伤员口鼻上,一手自下颌处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之后仰,并使其口张开,另一手将患者鼻孔捏住,以防气体由鼻孔漏出。

第三步,操作者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的口用力吹气,吹毕松开捏鼻的手,让其胸廓及肺自行回缩呼气。

保持每分钟16一18次,以胸廓可见扩张或听到肺泡呼吸音为有效标志。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第一,让伤员仰卧,腰部垫一软枕,使头部和肩部略低;第二,操作者跪于伤员的头顶附近,双手各握伤员的两前臂中部,将两臂上举至头顶,使胸部扩张;第三,将两臂屈曲紧贴胸前,并用伤员的肘部活动两秒钟,使肺内气体排除。

如此连续一举一曲,每分钟以20次左右为宜。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

第一,使伤员俯卧,面部偏向一侧,头向下稍低,一臂弯曲垫于头上;第二,操作者跨过患者大腿跪在地上,两臂伸直,两手掌放在伤员胸廓下部最低的一对肋骨上,手指分开,然后使自己的体重通过两上肢从伤员的后下方压向前方,持续3秒钟,将气体压出肺部;第三,操作者将上身伸直,两手松开,使伤员胸廓自然扩张而吸人空气,两秒钟后重复施行,每分钟以20次左右为宜。

用力不可过猛以防肋骨骨折。

  三、伤员搬运

  井下出现工伤之后,首先应即时采取上述现场救护措施,然后将伤员运送出井,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井下条件复杂,道路不畅,如果搬运不当可能加剧伤员痛苦,甚至使伤情恶化,因此,伤员搬运也是创伤急救不可缺的一环。

搬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

  2.对昏迷或者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使头部后仰,面部偏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以防胃内呕吐物或舌头后坠堵塞气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随时保持呼吸道畅通。

  3.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风筒、绳网等运送,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井下可用风门板)运送。

  4.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进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进行转运。

  5.对脊柱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坐起、站立和行走。

也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

  6.搬运胸、腰椎损伤的伤员时,先把硬板担架放在伤员旁,由专人照顾患处,另有两三人在保持脊柱伸直位下,同时用力轻轻将伤员推滚到担架上,推动时用力大小、快慢要保持一致,要保证伤员脊柱不弯曲。

  7.一般外伤的伤员,可平卧在担架上,伤肢抬高。

  8.转运伤员时应让伤员的头部在后面,随行的救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伤员的面色、呼吸、脉搏,必要时要及时抢救。

同时应注意伤口情况。

  9.运送到井上,应向接管医生详细介绍受伤情况及检查、抢救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