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825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docx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陈晓燕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质量守恒定律”,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进行分类归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③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

①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2.谈话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如在本节中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思维的火花会闪现。

3.讨论法

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在这节课的后面,教师提出:

你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哪些项目(指标)不变?

哪些项目(指标)改变了?

哪些项目(指标)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请一些同学作组际交流,教师真心倾听、真心欣赏、真心关注每位发言的学生,但不作评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和思考,进而让学生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一派“学术争鸣”的气氛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当争论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点评。

4.实验法

这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

如本节中,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通过做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历练自己的智慧。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实验法

学生动手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

(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

(2)在实验之始,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

(3)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

(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使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

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

(1)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

(2)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3)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指导学生做笔记。

四、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我让学生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

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我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这样,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后产生学习动机。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④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设计实验

在充分假设的基础上,我说:

同学们,让我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

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②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③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④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⑤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

(3)实验求证

我首先边做边讲实验①,然后,进一步提出:

其他的反应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布置学生做分组实验,在实验前交待清楚怎么做实验,如何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第一行中每组做实验②,第二行中每组做实验③,第三行每组做实验④,第四行每组做实验⑤。

(4)得出结论

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然后我写出以上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介绍以上各种溶液的成分。

接着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的问题: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参加了反应?

哪些成分没有参加反应?

反应后的物质中哪些是反应生成的?

②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③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其实质是什么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

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交流,共同得出以下关系(略)。

在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模型后,教师提出: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要求学生用化学式表达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Cu+H2O。

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的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这样学生在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历练自己的智慧。

3.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我设置了几组习题:

(1)填空:

①电解水时生成2克H2和16克O2,则有克水参加了反应。

②将4.9克KClO3跟1.1克MnO2混合后,加热一段时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克,则生成了克氧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①KCl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大。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问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例子,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4.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在反馈、矫正后,提出: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说出在化学反应中,哪些项目(指标)不变?

哪些项目(指标)改变了?

哪些项目(指标)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2)你能否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有哪几方面的应用?

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