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82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3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3页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3页
亲,该文档总共1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1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基本概况

1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

景豪坊(东区)、(西区)、北京路商贸区地下走廊人防工程

建设地点: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大马站

建设单位:

广州市景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亿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防空办公室

设计单位:

广东省建工设计院

本工程为景豪坊(西区、东区)商住楼及北京路商贸区地下走廊人防第一期工程,景豪坊上部拟建22~27层商住楼,设地下室5层,基坑总面积约14487平方米,周长约572米。

本基坑工程+0.00相当于广州城建标高14.00m;基坑开挖深度暂定23.80m,实际开挖深度应由现场放线标高确定。

景豪坊建筑工程项目为3个单位工程组成:

1、景豪坊(东区)工程,2、景豪坊(西区)工程;3、北京路商贸区地下走廓人防工程。

本工程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旧城区)市中心,商业最繁荣的区域内、北向为中山五路、南向为西湖路、东区紧靠中国电信住宅楼及写字楼、广州百货大厦、北京路步行街、西向为小马站路、根据现场测量放线、该地下连续墙的外边线靠近工地围墙的距离为1.04米至2.7米不等,施工现场的场地十分狭窄,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条件较为紧张,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应合理使用现有场地,优化科学地进行施工管理、采用分区交叉作业。

 

第二节地下室工程概况

1、地下室设计概况

本工程地下5层,地下室负3~5层设有人防。

拟建建筑物±0.000相当于城规标高14.00m。

建筑物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支护采取地下连续墙(外衬墙)做法,其区域如下图所示,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上底板厚度为1.2米,基础底标高为-23.800(核心筒-26.000)米。

 

本工程地下室地下一层采用正作,地下二层-五层采用半逆作,逆作区三、五层地下室建筑每层面积为14770㎡,外墙周长约572m,基坑面积约15000㎡,开挖深度23.80m,逆作土方约30万方。

2、地下室支护结构设计概况

本地下室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及外衬墙。

其周长约572米,连续墙挖深为约29米。

详见连续墙方案。

3、地下室各部位设计参数

地下室各部位设计参数见下表:

 

基础

人工挖孔桩

直径2.6m,扩大头直径4.8m,砼强度等级C35;直径1.6m,扩大头直径3.8m,砼强度等级C35;直径1.8m,扩大头直径3.8m,砼强度等级C35;直径2.0m,扩大头直径3.8m,砼强度等级C35;直径2.0m,扩大头直径3.8m,砼强度等级C35;直径2.2m,扩大头直径4.0m,砼强度等级C35;直径2.4m,扩大头直径4.6m,砼强度等级C35;

人工挖孔桩端部深度达到4~14m,在中风化和微风化岩层中开挖量大,需要采取爆破成孔,爆破施工是本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

核心筒筏板

底板厚1.2m,底标高面-24.8m,混凝土强度等级C45,抗渗等级1.2Mpa

核心筒筏板基础开挖深度达到-26.0m,坐落在岩层上,相当于一个超大直径的挖孔桩,该基础的施工是地下室施工的关键线路。

整板基础

核心筒以外底板为整板基础,底板坐落在人工挖孔桩上,底板板厚为1.2m,混凝土强度等级C45,抗渗等级1.2Mpa

底板板厚1.2m,是本工程一次性浇筑砼最大量,属大体积砼施工。

大体积砼的浇筑及养护为地下室施工的一个重点。

墙体

外衬墙

1000mm厚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墙,砼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1.2MPa

逆做法施工对剪力墙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是本工程地下室施工组织上的重点和难点。

内墙

2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砼强度等级C35

圆钢管柱

圆柱直径Φ500、Φ600、Φ700、Φ800、Φ900、Φ1000、Φ1100、Φ1200

砼强度等级C60及C70

在梁柱接头处的处理、砼浇筑及养护是本工程节点处理的一个重点。

方柱

截面尺寸为700×700mm砼强度等级C45

防水

地下室底板、外墙、室外顶板

结构自防及附加防水层

抗渗混凝土自防水,顶板加2厚聚胺脂防水涂料,满铺2层1.5厚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满铺0.15厚聚乙烯薄膜一层,

第三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一、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工程在广州市越秀区(旧城区)市中心,商业最繁荣的区域内、北向为中山五路、南向为西湖路、东区紧靠中国电信住宅楼及写字楼、广州百货大厦、北京路步行街、西向为小马站路,根据“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地基均属白垩系红色碎屑沉积岩层,主要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

与裙房地下工程有关的土层自上而下的分布情况详如下:

(1)层:

杂填土。

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层厚:

2.85~6.50m,分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8.6kN/m3,c=10kPa,Φ=15°。

(2)层:

淤泥(淤泥质土),软塑,局部为流塑,具有高压缩性、触变性等特点,层厚:

1.50~3.45m,主要分布在场地南部;

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4.8kN/m3,c=8kPa,Φ=8°。

第(3-1)层:

粉质粘土(粘土),软塑,层厚:

0.6~2.7m,主要分布在场地南部;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8.2kN/m3,c=15kPa,Φ=12°。

第(3-2)层:

粉质粘土(粘土),可塑,局部硬塑,层厚:

0.5~3.9m,主要分布在场地南部;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9.1kN/m3,c=18kPa,

Φ=17°。

第(4)层:

细砂,稍密,是主要的含水层,层厚:

0.40~2.75m,仅局部分布;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7.6kN/m3,c=0kPa,Φ=25°。

第(5)层:

粉土,稍密,遇水松散易塌陷,层厚:

0.95~2.50m,仅局部分布;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8.9kN/m3,c=15kPa,Φ=12°。

第(6-1)层:

粉土,为原岩风化残积土层,中密~密实,遇水松散易塌陷,层厚:

0.70~4.70m,分布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9.3kN/m3,c=17kPa,Φ=19°。

第(6-2)层:

粉土,为原岩风化残积土层,中密~密实,遇水松散易塌陷,层厚:

0.75~3.30m,分布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9.6kN/m3,c=20kPa,Φ=25°。

第(7-1)层:

粉土粘土,可塑至硬塑,层厚:

1.05~4.50m,分布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8.7kN/m3,c=17kPa,Φ=18°。

第(7-2)层:

粉土粘土,可塑至硬塑,层厚:

1.10~6.70m,分布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9.4kN/m3,c=20kPa,Φ=22°。

第(7-3)层:

粉土粘土,硬塑,层厚:

0.60~9.00m,分布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19.6kN/m3,c=23kPa,Φ=23°。

第(8-C)层:

全风化细砂岩、粗砂岩,层厚大,岩体风化剧烈,遇水软化,松散,因塌陷,层顶埋深:

14.10~27.80m,层厚:

0.50~5.70m,

分布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20.6kN/m3,c=40kPa,Φ=26°。

第(8-I)层:

强风化细砂岩、粗砂岩,裂隙发育,层厚大,层位不稳定,层顶埋深:

13.00~39.50m,层厚:

0.50~10.00m,

分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21.6kN/m3,c=80kPa,Φ=28°。

第(8-M)层:

中等风化细砂岩、粗砂岩,局部裂隙较发育,埋深分布不均,层厚变化大,层顶埋深:

16.00~41.90m,层厚:

0.50~7.30m,

分布普遍;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23.6kN/m3,c=400kPa,Φ=32°。

第(8-S)层:

微风化细砂岩、粗砂岩,坚硬,层厚稳定,层顶埋深:

21.00~42.90m,层厚:

0.70~7.20m,分布普遍;

基坑设计主要参数:

γ=25.4kN/m3,c=700kPa,Φ=35°。

二、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所在地广州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地形平坦。

场区上部土层为弱透水的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强、中风化基岩裂隙带中的裂隙水,在钻探过程中绝大部分钻孔未发生严重漏水漏浆的现象,说明裂隙的连通性较差,透水性较弱,总的来说,场区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裂隙带的侧向迳流补给。

三、周边环境

1、周边环境

1)、基坑东面临近多栋高层写字楼及住宅楼,其基础均为桩基础。

2)、基坑南面为地上二十层、地下二层的银湖大厦,基坑边线与其地下室边线相距3m。

3)、基坑西面从北到南约120m范围为一至三层的砖混结构的旧民居,与基坑边线相距约4~5m,最近处约3.5m,经初步查勘其基础为浅基础形式;基础西南从南到北约80m范围为9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其基础边线相距4m,其基础为桩基础。

4)、基坑北面为38m宽的中山五路,靠基坑边有地铁风亭结构,基坑边与风亭的支护桩相邻,基坑边与地铁隧道的边线约14m;东北侧为已建成百宁商业大厦。

2、周边管线

1、基坑西面给水管,管径150~200mm,管顶高程10.52~12.84m,距离基坑外边线1.72~5.21m。

2、基坑西面排水管,管径300~380mm,管底高程9.82~12.66m,距离基坑外边线2.59~5.24m。

西北面排水管,管径800mm,管底高程10.73,距离基坑外边线3.60m。

3、基坑东南面煤气管,管径108mm,管顶高程11.71~12.15m,距离基坑外边线21.06~21.33m。

北面煤气管,管径273mm,管顶高程12.11~12.43m,距离基坑外边线15.59~25.61m。

4、基坑西南面电力电缆沟,截面400mmX400mm,管顶高程10.53~11.23m,距离基坑外边线1.85~2.47m。

5、原景豪坊(西区)基坑的东面,即北京路商贸区地下走廊人防第一期工程所在位置存在:

给水管,管径150~200mm,管顶高程10.30~12.27m,距离(西区)基坑外边线7.05~11.67m。

排水管,管径300~380mm,管底高程9.50~12.10,距离(西区)基坑外边线7.74~10.42m。

电信电缆沟,截面400mm×300mm,管顶高程9.99~13.10m,距离(西区)基坑外边线3.70~13.86m。

以上管线在本基坑施工前需会同建设单位、监理、施工等单位和管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协商解决管线的迁改问题,确保基坑周边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四节工程特点及支护原理

一、工程特点

综合本工程区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区基坑围护工程施工招标设计方案和招标图纸以及工程结构初步设计图纸,地下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基坑面积大,超深开挖,土方开挖量达38万m3。

其中30万m3采用逆作法施工,土方开挖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尤其到了强中风化岩层地段,需要进行爆破,施工难度加大。

2)采用逆作法施工,衬墙施工难度大。

3)在本工程深基坑施工时,由于强、中风化岩层存在裂隙水,因此挖土过程中需考虑降水措施。

4)基坑周边的环境复杂,四周道路下埋各种管线繁多,地铁及周边楼宇距离基坑边仅为4m,广州地铁一号线与与本工程连通,在基坑降水作业和土方开挖时,可能造成变形影响,需设置监测点点多面广,协调单位众多。

5)采用逆作法施工,结构预留预埋多,精度要求高。

6)地下工程施工需综合考虑前期开工的施工情况,以便分区分层顺利对接;同时,还得综合考虑塔楼地上施工的要求,为其提供合理的施工场地。

7)工程地理位置显要,工程影响巨大,对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高。

二、水平工程结构的利用

本工程基坑的水平支撑是利用已施工的钢管混凝土柱以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组成一个安全可靠的水平支撑体系,随着土方、结构逆作的进行,一层层水平支撑也不断完成,从而确保本工程基坑安全、稳定、可靠。

基础结构中,负一层以及负一层以下的各层结构,基础底板除外,均被利用作为水平支护结构,施工时由上向下逆向施工。

在水平楼板开洞处,加设钢管支撑。

下图为支护原理概况: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高层现代化建筑,建筑外观优美,是越秀中心区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对提升广州市的新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广东省广弘华侨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大型项目管理上的技术、管理和资源优势,以“创精品工程”为主线,结合我司在广州光明广场、祥龙花园、珠江医院等大型同类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经验,组建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施工总承包项目部,以业主满意为目的,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证优质、按期、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第二节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BG50038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BG50009-2001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50007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BG50010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BG50011-2001

6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DBJ13-07-2006

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8

《钢管砼结构技术规程》

DBJ13-51-2003

9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50202-2002)

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J50300-2001

12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1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03

14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15

《土层锚杆设计与验收规范》

(CECS22:

90)

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

1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B50205-2001

18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1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0-2002

21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22

《碳素结构钢》

GB/T700-2006

23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5313

24

《碳素钢焊条》

GB/T5117

25

《低合金钢焊条》

GB/T5118

26

《六角头螺栓——C级》

GB5780

27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3632-GB3633

28

《圆柱头焊钉》

GB/T10433

29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8923

30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1994

33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14958-1994

34

《钢结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

GB/T1228-1231

35

《热扎H型钢和剖分T形钢》

GB/T11263-98

36

《建筑结构用钢板》

GB/T19879-2005

3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J50018-2002

3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3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11345-89

40

《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

03G102

41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CECS24:

90

42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81-2002

43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JG/T203-2007

4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45

《压型金属板设计与施工规程》

YBJ216-88

46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82-91

47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CECS24:

90

48

《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

(DBJ13-91-2007)

第三章地下室施工重难点分析

★核心筒部分土方开挖施工

核心筒部位土方开挖至-26.10m,开挖深度大,由于核心筒成三个约为80M2的矩形,不能采用常规的坡道出土,出土困难。

★地下室逆做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采用逆做施工,地下室地下5层,逆作法区域地下室筏板面标高-22.6,地下室出土方量有38万多方,施工场地狭小,出土困难,是本工程的难点。

★工程测量

本工程地下5层,结构受自振、风振、以及日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形,不利于测量精度的控制,测量控制关键在于垂直度控制和沉降、压缩变形的监测。

★高强砼施工

①钢管柱内浇筑高强(最高达到C70)砼,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要求现场模拟试验);

②量大面广,高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钢结构几何尺寸大、重量重

钢结构节点的装配、构件运输、吊装、就位、焊接难度大。

★安装过程结构预变形

考虑内外筒的压缩变形差、温度变形、混凝土徐变等产生的结构不均匀变形,施工过程需要预变形,预变形的计算、控制难度大。

★施工现场布置

施工场地狭小,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体量大,要求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的需要对施工场地及时进行合理规划与布置。

★总承包管理

①专业分包及直接发包工程多,必须组建高效的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协调和配合;

②高质量的标准给总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多种交叉作业的工序之间要求紧密配合、及时跟进;

第四章地下室施工阶段总体施工部署

第一节各项施工管理目标

本工程为高层现代化建筑,结构体系新颖,建筑外观优美。

因此,我司将高度重视本工程,作为重点的监管项目,各种资源重点向本工程倾斜,并将按要求全面推行的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本工程实行施工全过程控制,并实施目标管理。

序号

管理项目

管理目标

1

工程建设周期

1095日历天

2

地下室施工工期

570日历天(逆作区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

3

工程质量目标

确保合格,争创广州市样板工程

4

安全生产目标

实现“五无”(无死亡、无重伤、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目标,轻伤事故频率10‰,安全等级争创优良工程

5

文明施工目标

广州市文明样板工地

6

环境管理目标

不扰民,零投诉

 

第二节施工区段划分

一、施工区域划分原则

针对本工程地下室核心筒外围逆做、核心筒正做等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狭小的情况下,在进行施工区段的划分时,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分区明确、便于组织施工的原则

2、便于施工场地布置和现场运输的原则

3、互不干扰、又便于配合的原则

二、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1、明挖阶段(详见负一层明挖方案)

明挖阶段是整个土方开挖工程的前两个阶段,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土方明挖阶段,我项目部将整个场地划分为A、B、C、D三个施工区(见下图)。

土方明挖阶段分区示意图

2、地下裙房逆作施工阶段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周边道路的布置情况,将地下室逆作施工阶段分成四个施工区,四个作业区组织整体同时施工其中西区又分成三个小块按(二、三、四)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种进行平面小流水施工作业。

具体分区分段见下页图所示:

三、地下室总体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负一层土方开挖负6.4米处垫层、水沟浇筑人工挖孔桩施工负6.4米以下钢管(构)柱安装负6.0米层砖胎模及垫层施工负6.0米层模板安装负6.0米层钢筋制安负6.0米层砼浇筑±0.00米层模板安装±0.00米层钢筋制安±0.00米层砼浇筑负二、三层土方开挖(±0.00米以上工程施工开始)负三层垫层及砖胎模施工负三层模板安装负三层钢筋制安负三层砼浇筑负二层模板安装(负四、五层土方开挖)负二层钢筋制安负二层砼浇筑负五层底板垫层及砖胎模施工负五层底板模板安装负五层底板钢筋制安负五层底板砼浇筑负五层模板安装负五层钢筋制安负五层砼浇筑负四层模板制安负四层钢筋制安负四层砼浇筑防水施工内衬墙施工

四、各阶段施工概况

1、现场初始工况

2、第一施工阶段

3、

第二施工阶段

 

4、第三施工阶段

5、第四施工阶段

第五章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第一节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一、明挖阶段土方开挖(详见负一层明挖方案)

1、施工分区

明挖阶段是整个地下室土方开挖三个区段(本工程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将整个地下室土方开挖分为四个区段)。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在本次土方开挖过程中,我项目部将整个场地划分为个施工区(见下图)。

 

 

场地分区示意图

2、施工流程:

本次土方开挖,按如下三个阶段依次进行:

第一阶段:

a、自南向北开挖第一段区域土方,本次开挖挖至-3m处,第二层-3米处至负-6米需转堆装车挖运,-6米至-6.5米人工配合机械转堆挖运;

b、自东向西开挖第二段区域土方,本次开挖挖至-3m处,第二层-3米处至负-6米需转堆装车挖运,-6米至-6.5米人工配合机械转堆挖运;

第二阶段:

自西向东开挖第三段区域土方,本次开挖挖至-3m处,第二层-3米处至负-6米需转堆装车挖运,-6米至-6.5米人工配合机械转堆挖运.

5、土方外运

根据现场条件,整个工程施工阶段周边可用场地均较狭窄。

本次土方开挖在开挖第一区段第一层、第二层土方,拟对现场自然地面加以整修后作为运土车辆通行道路,在工地西北角设置一个出土口(1#门);第二区段第一层、第二层拟对现场自然地面加以整修后及利用大马站路作为运土车辆通行道路,在工地西面中间设置一个出土口(2#门);第三区段第一层、第二层拟对现场自然地面加以整修后及利用大马站路作为运土车辆通行道路,在工地南面中间设置一个出土口(3#门);-6.00米至-6.50米处土方人工配合机械再转堆至三个门口,机械装车外运(30km)。

具体运土路线见下图所示。

土方开挖土方外运、挖土方向示意图

序号

工序名称

工程量

机械设备数量

工期安排

1

第一次开挖一、二、三区段土方(-3m)

34310m³

挖机:

小松3606台

17天

自卸汽车(20m³)30台

2

第二次开挖一、二、三区域土方,开挖至-6.00m。

44310m³

挖机:

小松3606台

17天

自卸汽车(20m³)30台

3

第二次开挖一、二、三区域土方,开挖至-6.50m。

7385m³

挖机:

小松1602台

8天

自卸汽车(20m³)20台

自卸汽车(10m³)12台

汽车起重机1台

6、工期、机械设备安排

具体工期进度计划详见附表一(土方开挖第一、二阶段工期进度计划表)。

7、基坑排水措施

1、坑顶沿基坑外边线(距支护桩外边线约0.5m处)设排水沟(见下图),排水沟断面为300mm*500mm,砖砌,为防止施工挖土过程中防止土堵塞水沟及车辆通行,必须加设盖板。

利用排水沟,将地表水及水泵抽起的基坑内水经沉淀后排走。

 

 

排水沟示意图

排水沟断面图

 

2、土方开挖过程中沿基坑内周边、核心筒外围各设置集水坑及排水沟,排水沟比当次开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