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842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docx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

高一德育复习提纲

兰溪技校2018年11月

第一课开启职业新篇章

一.技能人才:

1.概念:

掌握了专业技术的人才。

2.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是企业发展的支柱;

是最终将科技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生产力;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3.现代世界,经济发展是二大动力: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二.职业与就业:

1.职业:

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职业三要素:

稳定、合法、收入。

3.现代职业发展四大趋势:

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

4.职业活动的意义:

个人自立与谋生的手段;

劳动者为社会作贡献的途径,是实现自身及社会价值的载体。

5.就业:

劳动者找到工作、进入职业的过程。

就业是谋生之本。

6.职业技能:

从业人员完成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

7.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建立;对从业者所就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进行客观的测量与评价)、准入的制度。

目前,我国共颁布了10000多个职业的国家标准。

三.兴趣与理想:

1.职业兴趣:

人们积极地认识、接触、掌握某种职业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方面的表现,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注意,并向往之。

)。

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

2.兴趣发展三阶段:

有趣、乐趣、志趣(即理想)。

3.职业理想:

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名言: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4.职业理想的三大作用:

选择中的导向作用(确定前进的方向、职业的类型);

工作中的推动作用(持久稳定的动力);

逆境中的支撑作用(屡败屡战、百折不回、攻坚克难,直到最后成功)。

4.培养职业理想:

兴趣与理想是逐渐形成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培养职业理想三原则:

适时培养、符合自己、社会价值。

四.职业教育:

1.概念: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

2.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力。

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民族生存的基石。

3.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未经正规的职业教育,很难胜任现代职业。

4.职教区别于普通教育,①目标不同: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②内容不同:

除文化基础课外,更要学专业技能课;

③方法不同:

有课堂学习,更有专业技能的训练;

④评价方式不同:

除了正常的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外,更加注重企业评价。

5.学法:

(与普通教育相同)

思学结合;学问结合;学习结合;学行结合。

6.职业素养:

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具体包含五方面内容:

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

7.职校生在校学习的三大目标:

学习知识;

训练技能;

良好素养。

8.计划是实现目标蓝图的保障;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制定计划:

首先,要分析自身的条件(你能做什么);

其次,要确定发展目标(你想做什么——包括明确的内容、标准、时间等);

再次,规划发展阶段、确定近期目标(依据摸高原则);

第四,制定实现措施;

最后,切实行动。

9.切实行动,确保目标的实现。

认真学习;参与实践;职业体验;及时调整。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一.认识自我:

1.青春期心理特征:

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

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

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

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01.独立性增强(逆反期),但认识的简单片面。

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

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知识和思维并不像他们的身体一样,变化的那么快,很多东西只是片面的认识,缺乏社会实践的检验和系统的学习。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青春期男女特有的特点,既有自己的看法,又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

02.情绪两极化。

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

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

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03.心理上“锁”。

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

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

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

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04.行为易冲动。

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05.关注同龄人、性意识的增强。

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必然带来心理的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性别和性方面的东西,对异性表现出吸引力和好奇心。

2.职校生心理特征:

01.自卑感严重,但逆反性更强。

02.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

03.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

04.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05.就业需要突出,成人感强烈。

06.端正成就感,谢绝网游。

3.热情拥抱生活:

努力学习技能,提升自信心。

◆自信心:

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

◆自信心表现为超越别人。

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产生自信心,一段时间后,你必能超越与你同等实力的他人。

超越他人后,你的自信心就得到强化。

(自强方能自信)

01.培养独立生活能力(首先是生活自理能力);

02.增强职业技能:

这是立身之本。

0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

真诚付出终有收获。

04.提升心理调适力:

胜不骄、败不屡,冷静面对现实,寻求取胜之道。

4.成就感:

因成功与成就引发的自豪感。

是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

◆具体措施

●对自己的成功给予积极评价。

●选择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努力改变。

●制定可以完成的目标。

●不要过快地改变生活中的太多方面。

●找出一个合适的典范,而不是一个不现实的偶像加以学习。

●不要对过去的失败和错误的判断耿耿于怀。

●不要用酒精刺激自信心。

4.正确面对挫折:

01.平常心:

社会不像家庭,以孩子为中心。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生就是一场挑战:

须不断地从麻烦、困难、挫折中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从不断地挑战中不断地增强自己。

02.冷静反思,找到病因:

(可与家人、朋友、同学分享成功与喜悦、共渡困难与挫折)在减轻心理压力的同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更高效地前行。

03.减缓心理压力:

自我暗示法、转移法、橡皮人法、深呼吸法、喊叫法、音乐疗法等等。

二.学会和谐交往:

1.人际交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01.生存需要:

物质层面,须与他人交往、交换方能得到各种生存的必须品;

精神层面,在与周围人群的交流中获得归属、安全感,长期孤独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导致心理崩溃。

02.自我认知、自我完善需要:

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定位自己;在与他人的(信息)交流中丰富、完善自己。

03.和谐社会需要:

增进集体意识,增强爱国信念,促进社会和谐,加速国家富强。

2.人际交往的原则

◆诚信原则:

真心待人,真情动人,说到做到,信守承诺。

平等待人就是要

做到为人真诚、尊敬他人,不因地位、财富、权力的不同而不同。

◆平等原则:

独立人格,相互尊重;克服自我自私,杜绝盛气凌人。

◆互惠原则。

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互敬互爱。

与人为善、互利共赢——持久友谊的基础。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谐社会的基石。

◆包容原则:

尊重他人的意见与权利;

产生利益冲突与矛盾时,善于妥协——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心胸宽广、为人谦让,不斤斤计较,开朗豁达。

3.人际交往的方法:

①展示自身魅力:

包括仪表魅力、学识魅力、人格魅力。

展示自身魅力的关键是要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仪表端庄、仪态得体、彬彬有礼、言语文明是给人良好印象的基本条件。

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不是故意装出来的,应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学、见识等诸种素质的亮相,全在于平日积累。

当然,对于一个人的认识,也不能仅从第一印象出发,因为人的外表与内心并不一定完全相符,尤其是人的外貌和才能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②学会克制自我

对于原则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忍受退让、委曲求全。

但对人际间的一些非原则性问题,我们可以退让一步,提倡“得理也要让三分”,这才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为人大度的四个要求:

一是不能以己律人,为人苛刻;二是要有容人之度;三是不斤斤计较;四是自省自律。

③提高沟通技巧

人际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

非语言沟通是指人们通过眼神、姿态、表情、动作、声调等手段相互交流信息。

A.要真诚、主动:

B.提升语言能力:

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言语习惯:

一要注意说话时的口头禅;二要注意说话时的对象和场合;三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四是注意对方的隐私和忌讳。

C.乐于助人:

取得别人善意与信任的最佳途径。

4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A.羞怯:

一般表现为不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敢讲话、发言,遇到困难不敢求助于人。

克服羞怯的方法:

一是自强、自信,学会接纳自己;二是不要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评论;三是自觉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B.冷漠、自私:

自私主要表现为一切以自我为主,依照自我的需求、体验、感受来观察事物、考虑问题。

自私的人十分注重个人利益,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地获取,表现出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见利忘义。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私,主要是要正确认识自我,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多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培养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C.猜疑:

是对别人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怀疑。

一种表现为自我困扰,自我折磨,远离集体,缩小交往的范围。

另一种表现则是寻找借口,发动攻击,激化人际矛盾。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的方法,一是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

不能凭主观臆想判断是非,更不能无中生有、胡思乱想;二是对人要以诚相待,互相信任,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三是当自己对他人产生猜疑时,要告诫自己冷静,不要冲动,试着把思路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跳出来。

◆交往的技巧:

(1)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

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

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

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三.同学关系的处理:

01.真心02.爱心03.热心04进取心05包容心

四.同乡关系的处理:

要避免“老乡主义”的小团体意识。

五.师生关系的处理:

01.有礼貌02.虚心聆听老师教诲03.遵守课堂礼仪

六.父母关系的处理:

子女尊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01.尊重并关心父母02.聆听教诲03.主动承担家务04.坦诚以待,多多沟通。

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概念:

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累积而成的社会(是非善恶)标准,是人类文明的的基石与杠杆。

2.支撑道德运转的力量:

良知、习俗、舆论、法律。

3.意义:

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

对个人而言:

良好的道德有利于促进自我完善、提升公民素质。

对社会而言:

弘扬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文明。

4.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

法律

产生方式

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

国家制定或认可

支撑力量

个人良知和社会舆论

国家司法机关

实现方式

个人自律与社会教育

国家强制实施:

违法必究

表现形式

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清晰、明确。

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

权责相关

只有义务,不规定具体的权利

权责对等

适用范围

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

 

法律(刚)与道德(柔)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5.社会主义道德意义: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核心:

为人民服务。

原则:

集体主义。

二.基本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1.爱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是公民基本义务;

2)是衡量公民是否具有高尚品德的根本要求。

2.爱国的具体要求:

1)心怀真挚情感;

2)践行报国之志。

2.守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稳定的保障。

1)是道德的底线。

守法是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也是处世之本。

2)守法:

推动着我们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又推动着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这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辩证结论。

3)公民应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明礼诚信:

1.文明礼让:

是高尚品德——和谐社会的关键。

1)礼:

讲礼貌、重礼节、懂礼仪。

2)让:

能包容、知谦让。

2.诚实守信:

做人的根本,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诚:

真心诚意。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信:

信用,人无信不立。

要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踏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三)团结友善:

1.友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与人为善,和谐之源。

基本要求是:

①严于律己,善解人意;②助人为乐,不求回报;③以德报怨,宽容待人。

2.团结协作:

力量源泉。

1)人是社会性动物,须依赖群体力量才能生存;现代科技发达、分工更细,对社会的依赖性更强了。

2)分工协作、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可以产生最高效益。

3)现代世界,核心科技的发展更需要超大规模的团队合作。

这也正是美、苏(俄)、中相继登临世界舞台中心的根本原因。

4)团结合作的基本要求:

①从内在本质上是要求理解尊重他人;②从外部表现上是要学会欣赏,学会沟通;③从运用技巧上要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和隔阂。

(四)勤俭自强:

1.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勤劳:

开源、创收

2)节俭:

节流、持家。

二者相辅相成,为传统小家经济生存根本——“成由勤俭,败由奢。

3)勤以锤炼意志,俭以培养美德。

自小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自立自强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4)勤俭的现代意义:

1珍惜父母劳动成果,减轻父母负担。

2节约水电等资源,保护环境。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锤炼身心意志,养成高尚品德,走向自立自强。

4

反对享乐主义:

摈弃攀比,少穿名牌。

男儿当自强,而非“拼爹”。

2.自强:

人类精神的象征。

1)理想是自强的力量之源。

2)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关键。

 

(五)敬业奉献:

1.爱岗敬业:

是从业的要求、事业成功的前提。

2.奉献社会: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是一种不惜舍弃自我利益的无私行动,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

二.遵守社会公德:

1.概念: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应该遵循的道德规则。

它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一种行为规范,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它要求社会全体成员都要遵守。

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道德。

2.意义: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用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

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的行为有失风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

3.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2)助人为乐:

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

多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

具体要求:

①“我为人人”;②“遇难相帮”;③“见危相救”;④热心公益。

3)爱护公物:

一方面要爱护公共财物,另一方面要敢于同侵占、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作斗争。

4)保护环境:

捍卫生存空间,美化生活环境。

要求:

①低碳生活,节约资源;②③④

5)遵纪守法:

(见“基本道德”)

三.传承家庭美德:

1.概念:

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亲戚朋邻关系的规范。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即使是现代依然如此。

家庭的美满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家和万事兴”。

3.当今中国家庭演变趋势:

向核心家庭迅速转化。

4.主要内容:

1)尊老爱幼: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尊老的基本要求是赡养。

赡养老年父母是子女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

②“常回家看看”:

多与老人交流、沟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充分享受天伦之乐。

③爱幼:

抚育未成年子女,尊重孩子的权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④遗弃罪:

虐待或遗弃老人、孩子都有违道德,严重的会触犯刑法,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法律的严惩。

2)男女平等:

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更须反对家庭暴力。

3)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夫妻,应该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4)勤俭持家:

是传统美德,自然经济时代小家生存之本,“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勤俭持家应以“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适度消费”为原则:

①要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经济生活,避免浪费。

②不盲目攀比,不追求高消费。

③根据现代生活消费特点,适度的“超前消费”也不为过。

④适当增加精神文化消费,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消费结构,把精神消费提到重要地位,把一部分资金投放到购买书籍、家庭成员继续教育上,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5)邻里团结:

“远亲不如近邻”,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着重要做到“四互”:

 ①互尊:

就是要尊重邻居的人格,尊重邻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切忌搬弄是非。

还要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如看电视、听音乐等声音要适当,浇花、养鸟等不要给邻居带来麻烦。

 ②互助:

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为邻居做好事;还要主动搞好公共区域的卫生工作。

 ③互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只要我们以“让”字去调剂邻里关系,就一定能使邻里和睦相处。

 ④互谅:

要了解邻居的生活习惯,理解邻居的职业,谅解邻居的苦衷。

对邻居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扬;少一点品头论足,多一点相互学习;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热忱关怀。

第二节  抵制不良侵袭

一.拒绝不良诱惑:

1.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1浪费时间、青春、金钱:

2荒废学业,耽误工作:

3影响健康:

如近视甚至于猝死。

4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对网络的心理依赖、自闭、抑郁、精神分裂等。

5引发犯罪:

一些人为钱(充卡)而犯罪;另一些人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盲目模仿游戏暴力而犯罪。

2.正确态度:

1利用网络,促进我们的学习与工作:

利用网络上的学习工具与网站,促进学习。

2远离游戏,拒绝沉迷游戏。

3多多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及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我们的生活。

3.正确对待传媒影响:

自觉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

4.体低俗之风是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播市场化蓬勃兴起过程中出现的  变异现象。

1)主要表现:

 ①是专注于如何取悦和迎合受众低级趣味,满足人性好奇、求异等“原     始兴趣”;有的媒体传播封建迷信或洋迷信;有的媒体对负面东西不是以批判的眼光去报道,而是保持所谓的“价值中立”。

 ②去思想化和泛娱乐化:

将原本应当融入思想和理性的娱乐和思想及理性对立起来,以娱乐淡化、屏蔽、排斥人的思想、理性。

 ③传播享乐奢靡等人生观、价值观。

 ④语言文字低俗化。

2)危害:

严惩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①价值观扭曲:

②弱化媒体公信力;

③导致奢靡风泛滥;

④引发社会犯罪,危害社会稳定。

3)抵制:

1加强德育修养,塑造健全人格,提升抵御能力;

2加强文化学习,丰富学识涵养,提升辨识技能;

3加强美育教育,了解高雅艺术,提升审美能力;

4参加文体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5拒绝不良网站,抵制虚夸广告,不看低俗表演。

5.理性对待偶像崇拜:

1)偶像崇拜概念:

①通常是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与敬拜一神论的神相对。

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

②是指对自己所仰慕的对象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