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6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8.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生活?

具体写了哪些情景?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表达作者希望能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的理想。

可怜白发生表达作者哀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

10.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11.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12.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

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3分,分析1分,情感2分)

2.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3.你从“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1分),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6.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7.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

心远地自偏.

8.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2

不能,这里读xian,若用看或望就不是悠然了,是专门要看。

悠然主要是说是山不经意见跑进你的视野的望就不像见那样随意和亲切了,衬托不了和谐的主题.

三.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答题。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

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

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

四.阅读下面诗歌,然后答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阕中“擎”、“卷”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

(4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

姑且,略微。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远大志向?

表现了词人希望被重用,为国杀敌立功的心愿。

五.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3

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

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争、啄。

(1分)

(2)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4.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

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阴。

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七..诗词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自己高中状元和国家的抗元战争。

(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

(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

(1分)

3.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示例:

颔联:

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颈:

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评分标准:

2分,写法、作用各1分。

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4.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合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八..诗词赏析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

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D(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2..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

“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九.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

秋思》的作者是北宋(宋)(朝代)的)范仲淹(人名),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景,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下片的“家万里”表达了作者思乡(忧国)的思想感情。

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

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

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

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十一。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

(3

老无力。

叹息的内容:

自己的苦;

周围人的苦;

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

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思路解析】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难度也就不大了。

十二。

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这首曲的作者是张养浩。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以“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一句?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意思对即可)

3.题目占的“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

4.中国古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聚字:

写出了山峰连绵不绝,互相簇拥的体态也表现了崇山峻岭起起伏伏的险峻.

怒:

表现了波涛了汹涌澎湃和湍急,就像发怒时的迅猛气势一样,令人震惊

5.“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抒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对朝政不关心百姓的谴责!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

2.“商女”指的是什么人?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十四.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6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意对即可)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意近即可)(2分)

5.品析杜甫诗《春望》“感时花溅泪”中加点的“溅”字。

“溅”写出了泪如雨下向四外迸射的情状,表现诗人极度的伤时忧国的思想情绪。

十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对下面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B解析: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选择的是赏析有误的一项,再看B选项中所: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况秋景。

很明显这个“只是”有错误。

这句不只是这满院清秋冷景,更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十七、古诗词鉴赏(共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十八、古诗词鉴赏观沧海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C)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

“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像,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3.展开想象,体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境,并分析“若出”的表达效果。

(2分

若的意思是如同.好像是.。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体现了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

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十九。

阅读下面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