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867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doc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草案)

2011年3月

前言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政策的出台,以及各种新业务的涌现,对电信宽带接入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FTTH/FTTO作为接入网演进的终极目标,可以为用户提供100M以上的接入带宽,是实现接入网络融合化、IP化、高带宽化,满足未来各种电信业务的有效途径。

今后,所有新建商务楼宇用户接入部分都要按照FTTH/FTTO的要求来建设。

本规范用于指导开发商红线内FTTH/FTTO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其他商务楼宇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相关释义 2

3.1 名词释义 2

3.2 FTTH/FTTO网络结构及工程界面划分 2

4 商务楼宇常见建设模式 4

4.1 商务楼宇的特点 4

4.2 房间布局比较明确的商务楼宇 5

4.3 房间布局不明确的商务楼宇 5

4.4 大型商场、超市等卖场 5

5 入户光缆 6

5.1 光纤、光缆选型 6

5.2 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6

5.3 入户光缆的布放要求 6

5.3.1 室内光缆敷设一般要求 6

5.3.2 室内光缆穿管敷设要求 7

5.3.3 室内光缆在线槽、桥架、明敷时敷设要求 8

5.4 线路损耗参数 8

6 用户室内壁龛箱 9

6.1 用户室内壁龛箱 9

6.2 基本要求 9

6.2.1 环境条件 9

6.2.2 外观与表面处理 10

6.2.3 结构要求 10

6.3 功能要求 12

6.3.1 基本功能要求 12

6.3.2 通信设备区 13

6.3.3 光纤终端区 13

6.3.4 配线区 13

6.3.5 过线区 13

6.4 环境适应性要求 14

6.4.1 防水 14

6.4.2 防尘 14

6.4.3 防雷 14

6.5 安全要求 15

6.5.1 一般要求 15

6.5.2 接地保护 15

6.5.3 用户室内壁龛箱参考结构 15

7 楼层弱电间 17

7.1 光配线箱主要技术要求 17

7.1.1 尺寸 17

7.1.2 结构 18

7.1.3 功能要求 19

8 暗管、桥架设置要求 22

8.1 敷设暗管 22

8.2 桥架和线槽安装设计 23

9 各种标志管理要求 24

9.1 标签要求 24

9.1.1 标签材料 24

9.1.2 标签字体 25

9.2 标签种类 25

9.2.1 机柜标签 25

9.2.2 光配线架标签 25

9.2.3 壁龛箱标签 25

9.2.4 光配线模块及端子标签 26

9.2.5 光缆标签 26

9.3 标签粘贴 27

9.3.1 粘贴位置 27

9.3.2 注意事项 27

III

1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商务楼宇光纤到户方式建设部署时的系统架构和建设要求。

适用于济南市光纤到户的红线内综合布线建设,作为规范和指导FTTH/FTTO网络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的技术指导依据。

2引用标准

IEEE802.3ah系列标准

ITU-TG.984系列标准

YD/T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

YD/T1949-2009《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YD/T1995-2009《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YD/T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要求》。

YD/T1953-2009《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

3相关释义

3.1名词释义

EPON(EthernetoverPassiveOpticalNetwork):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

FTTH(FiberToTheHome):

光纤到户

FTTO(FiberToTheOffice):

光纤到办公室

GE(GigabitEthernet ):

千兆比特以太网

IP (Internet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ODF(Opticaldistributionframe):

光纤配线架

ODN(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光分配网络

OLT(OpticalLineTerminal):

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NetworkUnit):

光网络单元

ONT(OpticalNetworkterminal):

光网络终端

PON(PassiveOpticalNetwork):

无源光网络

3.2FTTH/FTTO网络结构及工程界面划分

PON综合接入网是一种构建于无源光分配网络(ODN)之上的宽带接入网络,它将以太网技术和高速光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语音、数据、视频多业务的综合接入。

根据ONU设置位置的不同,PON网络可以分为FTTH(FTTO)、FTTB和FTTC等多种形式。

本规范仅针对FTTH/FTTO形式的建设要求作相关规定。

FTTH/FTTO指光纤进入到每个用户家庭/办公室中,将光网络终端(ONT)安装在用户机房。

FTTH/FTTO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高的带宽,而且提高了接入网络的抗干扰性和业务的综合提供能力;由于用户端设备体积小,家庭/办公室环境很容易满足ONT的安装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FTTH/FTTO采用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可以做到完全的无源。

在FTTH/FTTO场景下,光分配网络(ODN)按用途分为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引入光缆、入户光缆。

入户光缆指自楼内弱电间光纤分配箱通过楼内桥架/暗管等敷设至用户室内光纤插座或用户室内壁龛箱。

以弱电间光配线箱为界,弱电间光配线箱、入户皮线光缆、用户端的光信息面板或壁龛箱、房间综合布线,由开发商负责建设实施。

光配线箱以上部分由运营商负责。

分工界面详见示图:

运营商与开发商分工示图

4商务楼宇常见建设模式

4.1商务楼宇的特点

一个或多个楼层归属于不同的单位,需要独立管理,但每个管理单元又需要集中。

用户内信息点密集且有组建局域网需求。

针对商务楼宇的特点,根据建设时房间布局明确与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4.2房间布局比较明确的商务楼宇

开发商在每户内设置一个壁龛箱,用于汇聚本户内各弱电系统线缆。

由弱电间光配线箱直接布放4芯皮线光缆至该壁龛箱。

皮线光缆两端成端并做好保护。

4.3房间布局不明确的商务楼宇

按每100平方米面积设置一个壁龛箱,房间内信息点布放五类线(六类线)汇集至该壁龛箱。

壁龛箱尺寸不小于:

600x600x150mm。

由壁龛箱布放4芯皮线光缆至弱电间光配线箱,皮线光缆两端成端并做好保护。

保证壁龛箱至弱电间布线路由贯通,便于后期布线。

壁龛箱上联桥架敷设暗管,并且至少为通信业务预留一根独立子管,管径不小于25mm。

4.4大型商场、超市等卖场

大型商场、超市等卖场可另行考虑。

商务楼宇FTTH/FTTO综合布线一般包括皮线光缆敷设、用户壁龛箱、光分线箱安装、暗管/桥架等安装等,下面对这些材料和设备的施工工艺及规格作详细说明。

5入户光缆

5.1光纤、光缆选型

(1)入户光缆应选用小弯曲半径的G.657A光纤。

(1)纯室内应用时应选用室内蝶形光缆(又称皮线光缆)。

(2)纯室内布放时可选用金属加强件或非金属加强件蝶形入户光缆。

(3)用于室内的光缆,护套颜色宜使用白色。

(4)入户光缆应具有阻燃或低烟低毒等性能。

5.2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每个壁龛箱配置1条4芯入户光缆。

每个单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单芯入户光缆,每个双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2芯入户光缆,每个三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4芯入户光缆。

5.3入户光缆的布放要求

5.3.1室内光缆敷设一般要求

(1)入户光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i.敷设过程中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0D(D为光缆直径)。

ii.固定后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0D。

(2)在敷设入户光缆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

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100N。

光缆敷设完毕后应释放张力保持自然弯曲状态。

(3)布放入户光缆两端预留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i.楼层光分路箱一端预留1m。

ii.综合配线箱一端预留0.3m。

(4)入户光缆在户外采用挂墙或架空敷设时,应采用自承式入户光缆,应将入户光缆的钢丝适当收紧,并固定牢靠。

5.3.2室内光缆穿管敷设要求

(1)竖向管中允许穿放多根入户光缆,水平管宜穿放一根入户光缆。

从分纤盒到壁龛箱宜单独敷设,避免与其它线缆共穿一根预埋管。

(2)管道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3)当光缆的弯曲半径条件不能保证时,光缆穿过过线盒时应加管道保护。

如图所示。

图室内光缆穿管要求图

(4)当光缆的静态弯曲半径条件不能保证时,应避免光缆直接穿过直角管道。

(5)在已有光缆的管道内不宜布放无铠装的室内软光缆,如需增加敷设软光缆,应在原有管道内增加内衬管。

(6)管道内应预置拉(牵引)线,拉线应是路由的全长。

5.3.3室内光缆在线槽、桥架、明敷时敷设要求

(1)入户光缆除在暗管中穿放外,还可采用钉固式、敷设在明敷塑料线槽、明敷PVC管中、地毯下布放等多种敷设方式。

应选择不易受外力碰撞、安全的地方。

(2)采用钉固式时应每隔30cm用塑料卡钉固定,必须注意不得损伤光缆,穿越墙体时应套保护管。

(3)明敷上升光缆时应选择在较隐蔽的位置,在人接触的部位,应加装1.5m引上保护管。

(4)线槽内敷设光缆应顺直不交叉,光缆在线槽的进出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内光缆应每隔1.5m固定一次。

(5)桥架内光缆垂直敷设时,自光缆的上端向下,每隔1.5m绑扎固定,水平敷设时,在光缆的首、尾、转弯处和每隔5-10m处应绑扎固定。

5.4线路损耗参数

皮线光缆两端成端后总损耗不大于0.6dB。

6用户室内壁龛箱

6.1用户室内壁龛箱

本标准中所提到的用户室内壁龛箱是指在FTTX建设中ODN及ONU所用到的安装在楼道、弱电竖井、地下室、壁龛住户室内等非直接暴露在气候环境影响下的,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机箱。

用于汇聚各信息点线缆,安装ONU、交换机、配线架等设备。

6.2基本要求

6.2.1环境条件

6.2.1.1温度

工作温度范围:

-40℃~+55℃

贮存温度范围:

-25℃~+55℃

运输温度范围:

-45℃~+70℃

6.2.1.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要求:

5%~100%。

6.2.1.3内部工作环境条件

机箱设备满配时,箱体内外环境温度差不得超过15摄氏度。

6.2.2外观与表面处理

6.2.2.1涂层外观

涂层表面应连续、均匀,纹理与相应的标准样板保持一致,且无结瘤、缩孔、起泡、针孔、开裂、剥落、粉化、颗粒、流挂、露底、夹杂脏物等缺陷。

对于无喷涂处理的机箱,外表面的光泽和纹理应均匀美观。

6.2.2.2涂层抗冲击

机箱表面的涂层经抗冲击试验后,应无放射状裂纹、缺口等缺陷。

6.2.2.3涂层抗老化

机箱表面的涂层经抗老化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2.3条和4.2.4条的要求。

6.2.2.4涂层耐溶剂

机箱表面的涂层经耐溶剂试验后,目测表面不应出现失光、明显掉色和出现被擦拭的迹象。

6.2.3结构要求

6.2.3.1机箱材料

(1)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2)用于机箱的金属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后或未经表面处理,均应具备抗腐蚀及电化学反应的能力。

(3)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应为非延燃材料,其燃烧性应能通过阻燃试验的要求。

6.2.3.2连接和紧固

机箱不允许使用无防松装置的螺纹连接作为结构和承载连接。

6.2.3.3机箱尺寸及要求

尺寸的设计应符合结构紧凑、节约空间和能源的原则。

墙壁或壁龛式机箱厚度不宜超过150mm。

6.2.3.4门和门限位装置

(1)机箱门具有垂直铰链式门和水平铰链式门两种结构供选择。

(2)水平铰链式门限位装置在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应具备限位作用。

(3)门全开时,最大开启角度应大于110°。

如果是水平铰链式门,其下边缘应高于铰链所在的水平面,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

(4)门和门限位装置经过1000次开启/关闭重复操作后,应功能完好,无过度的磨损现象。

(5)机箱宽度大于600mm,机箱门采用水平方向开启的,宜采用双扇结构。

6.2.3.5通风口

(1)通风式机箱所有通风开口应具有防尘装置,并具有防止虫和啮齿类动物侵入的功能和便于清洁维持或更换。

(2)防尘装置应有耐腐蚀性。

6.2.3.6通风散热

机箱门设置散热孔,保证良好的散热功能。

6.3功能要求

6.3.1基本功能要求

用户室内壁龛箱含有通信设备、光纤终端设备、配线设备、其它附件等安装区域。

各安装区域应相对集中,并满足以下要求:

(1)通信设备区:

满足ONU等设备安装的空间要求。

(2)光纤终端区:

满足光纤的终端及存储的区域。

(3)配线区:

满足通信设备所需配置的MDF或其它配线模块安装的空间。

(4)过线区:

满足各种通信线缆布放和固定的区域。

(5)防雷接地区:

满足各种地线安装布放的区域。

(6)其它备附件:

在机箱的门靠上合适位置配置挂牌(方便各使用单位对机箱编号进行标识),以及其它附件等。

6.3.2通信设备区

(1)机箱门打开之后应能保证设备顺利安装和维护。

(2)用户室内壁龛箱应能保证两台ONU设备安装空间(ONU设备尺寸暂按482.6*300*44.45mm考虑)。

6.3.3光纤终端区

(1)应具备安装熔接与冷接通用(或可互换)设施的位置。

(2)光纤终端设施应能提供不少于6芯光缆的接续成端。

6.3.4配线区

(1)机箱宜留有足够的用户线缆成端、跳接的区域。

并应在该区域附近设置便于记录、阅读的表格或其它形式的标识卡(纸)。

(2)用户线宜统一采用标准的110模块进行成端、跳接。

(3)配线区实际需求容量(回线数)供参考计算方式为:

总容量(回线)=设备宽带端口数*2+设备窄带端口数*1+用户数*4。

宽窄带端口配比按1:

1考虑。

安装两台ONU的楼道型用户室内壁龛箱的配线模块满配时容量可按300回线考虑。

(4)配线区应相对独立。

宜采用单面操作或外旋式结构。

6.3.5过线区

(1)机箱过线区应预留足够的过线容量以满足机箱满配时的线缆布放操作空间。

(2)机箱过线区应考虑线缆引入、固定和接地时操作的便利性、可更换性及可扩容性。

(3)电源线、用户线和光缆应有独立的进线孔,以避免互相干扰。

(4)机箱出入线缆上、下孔洞容量均按1条电源线、满配时用户线、2条光缆考虑。

(5)线缆引入孔处应进行密封,防止水和啮齿类动物进入机箱。

(6)提供一定数量理线环或其它绑扎线配件,方便绑扎线的基本要求。

6.4环境适应性要求

6.4.1防水

机箱应符合GB4208-1993中的IPX3防水等级要求。

6.4.2防尘

机箱应符合GB4208-1993中的IP3X防尘等级要求。

6.4.3防雷

(1)机箱应预留电源避雷器(SPD)安装位置。

(2)电源引入应安装空气开关。

6.5安全要求

6.5.1一般要求

(1)机箱应避免在装配、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人身安全隐患,诸如锋边、毛刺等。

(2)机箱的抗电压要求应符合GB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标准。

(3)周围环境温度为55℃,金属材料机箱表面不应超过70℃。

6.5.2接地保护

(1)当机箱内安装有源设备或有室外光(电)缆引入时,均需考虑防雷接地设施。

(2)机箱应设置接地装置,其截面积(不包含连接孔)应不小于35mm2、楼道型用户室内壁龛箱接地装置应至少能连接4条接地线,有室外光缆引入的配纤箱接地装置应至少能连接2条接地线。

(3)机箱内其它设备的保护地应接至接地装置。

(4)接地连接点应有清晰的接地标识。

6.6用户室内壁龛箱参考结构

内部结构

机箱采用下走线,但仍预留上走线的位置。

电源引接区及防雷装置位于机箱的最上方,设备安装区位于机箱的中部,配线区位于机箱的下部。

光纤熔接区位于机箱的侧面或其它方便操作的位置。

光缆终端区的设施应能提供光缆过路功能。

7楼层弱电间

楼层弱电间安装光配线箱或光配线架,用于皮线光缆在弱电间的成端。

按72——144芯皮线光缆设置一个光配线箱考虑,即可每层设置一个,也可多层共用一个光配线箱。

7.1光配线箱主要技术要求

7.1.1尺寸

光配线箱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小型化,即小且薄,箱体安装时应与环境相协调,不应影响视觉。

各种容量的光配线箱最大尺寸不得大于表1-1中的要求,当容量超过表1-1规定时,应参照光缆交接箱尺寸。

表1-1光配线箱箱体最大外形尺寸表

序号

光配线箱容量

箱体外形尺寸

高×宽×深(mm)

使用环境

安装方式

1

6~8芯

247×207×50

室内

壁挂、壁龛

2

12芯

370×290×68

室内

壁挂、壁龛

3

24芯

370×290×68

室内

壁挂、壁龛

4

36芯

440×360×75

室内

壁挂、壁龛

5

48芯

440×360×75

室内

壁挂、壁龛

6

72芯

440×450×190

室内

壁挂、壁龛

7

96芯

570×490×160

室内

壁挂、壁龛

8

144芯

720×540×300

室内

壁挂、壁龛

室外箱体外形尺寸:

高+(≤40)×宽+(≤30)×深+(≤10)(mm),其中高、宽、深为其室内壁挂盒体外形尺寸。

7.1.2结构

Ø所有紧固件联结应牢固可靠。

Ø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20º。

Ø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的启闭应灵活可靠。

Ø室内型光分路箱上、下均可进线,并应实现不切断光缆施工。

室外型箱体下面的2个角都应具备敲落孔,室内型箱体的4个角都应具备敲落孔。

每个敲落孔都应配置胶圈。

Ø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15倍。

Ø光纤在设备内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0mm。

对于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其弯曲半径可按光纤的要求执行。

7.1.3功能要求

7.1.3.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光缆引入分纤箱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挡潮层、铠装层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或螺旋管保护并固定引入光纤熔接装置。

当分纤箱可上、下进出光缆时,其上、下方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应位于箱体内同一侧,且固定装置应灵活,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换安装。

7.1.3.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设备的光纤终接装置应便于光缆光纤与光缆光纤或尾纤的接续,安装和维护等操作,同时设备应具备盘留光纤光缆的储存空间。

7.1.3.3光纤接续保护功能

光纤与光纤的接续应位于光纤熔纤盘内,接续部分应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可采用热收缩光纤保护管、护夹、光纤冷接子等。

每块光纤熔纤盘的容量为12芯,其配置数量依据光纤熔接芯数而定。

7.1.3.4调线功能

光配线箱应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光纤序号以及改变传输系统的路由,但光纤调度不得采用光跳纤进行跳接,上联光缆中的尾纤与下联光缆中的尾纤应通过适配器直接对接。

7.1.3.5容量

光纤的终端、接续、存储,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该方便地成套配置。

光配线箱的容量应根据成端光缆的芯数配置,但最大不得超过144芯。

7.1.3.6箱体及门锁

箱体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性能,门锁应为防盗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破坏功能。

在要求门锁具备门禁管理功能时,应能实现可控制密码的开锁,并可对锁的开关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

(室外可选)

室外箱体应具有门限位,门限位应牢固可靠。

7.1.3.7光配线箱进出光缆数量

光配线箱容许的进出光缆条数应至少满足表1-2要求。

表1-2光配线箱进出光缆条数表

序号

光配线箱容量

光缆条数(条)

备注

进缆

出缆(多芯或单芯)

多芯

单芯

1

6~8芯

1

出缆芯数和条数视情况而定。

6~8

多芯光缆和单芯光缆可单独出缆也可同时出缆。

2

12芯

1

12

3

24芯

1

24

4

36芯

1

36

5

48芯

1

48

6

72芯

1

72

7

96芯

1

96

8

144芯

1

144

7.1.3.8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光配线箱在便于施工与维护操作的前提下,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应紧凑。

光配线箱内不得使用光跳纤跳接。

图1-1为光配线箱功能区划分的典型示图,但不排斥其它合理布局结构。

图光配线箱功能区划分典型示意图

7.1.3.9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箱体落地安装时,箱体下部应具备固定装置。

箱体架空安装时,应配置电杆抱箍。

箱体壁挂安装时,箱体背面应具备固定装置。

7.1.3.10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当箱体需要引出蝶形光缆时,箱体内应有蝶形光缆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应至少固定与箱体容量相等的蝶形光缆数量,蝶形光缆的盘绕与绑扎应自然平直,无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操作损伤。

蝶形光缆在箱体内直接做连接器插头,经过适配器与配线光缆尾纤相连,禁止将蝶形光缆在熔纤盘里与尾纤熔接后再成端。

7.1.3.11密封性能

室内型箱体的防护性能应达到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标准中IP53级要求。

8暗管、桥架设置要求

8.1敷设暗管

在楼内垂直方向,线缆宜在弱电竖井内采用电缆桥架或电缆走线槽方式敷设,电缆桥架或电缆走线槽宜采用金属材质制作,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在没有竖井的建筑物内可采用预埋暗管方式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管径不宜小于φ50mm。

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

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不超过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不超过50%。

在楼内水平方向光缆敷设可预埋钢管和阻燃硬质PVC管或线槽,管径宜采用φ15-φ25mm,楼内暗管直线预埋管长度应控制在30米内,长度超过30米时应增设过路箱,每一段预埋管的水平弯曲不得超过两次,不得形成S弯,暗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10倍,当外径小于25mm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6倍,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度。

8.2桥架和线槽安装设计

(1)光缆线槽、桥架安装的最低高度应高出地坪2.2m以上。

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0.3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0.1m;

(2)水平敷设桥架、线槽时在下列情况应设置支架或吊架:

Ø桥架、线槽接头处;

Ø每隔2m处;

Ø距桥架终端0.5m;

Ø转弯处。

(3)桥架、线槽在垂直安装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m,距终端及进出箱(盒)不应大于0.3m,安装时应注意保持垂直、排列整齐、紧贴墙体;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5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