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885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doc

堤防查险与险情处理

1、散浸

险情说明在汛期水位高的时候,河水通过堤身土壤的空隙,从堤内坡下部或内坡脚附近渗出,象人身上流汗一样,堤坡湿润发软,甚至发生浸润水流,这种险情叫做散浸。

发生后应及时妥善处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形成内脱坡或漏洞等更大险情。

原因分析造成堤身散浸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有:

堤身单薄,内坡过陡;

堤身土质砂重,透水性强;

修堤质量关差。

如踩层厚,土块大,碾压不实,接头牙口处理不好;

堤内有隐患。

如蚁洞,獾穴,树根,暗沟,棺材等。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缩短了渗径,抬高了浸润线(即:

干湿分界线)而形成的。

抢护原则堤外坡阻水入堤,堤身内坡砂土,土质不易饱和,堤身稳定,险情无发展趋势,可以加强监视,注意其变化。

如果坡面散浸较严重,则需及进处理。

抢护方法以导渗为主。

必要时,并应用粘土外帮阻渗,以减少江水渗入,同时兼收加强堤身之效果。

现将几种常用方法,分别说明如下:

导渗明沟。

水位继续上涨,堤身发生散浸且有发展趋势,应立即在堤内坡开明沟导渗,让渗水集中沟内流走,降低浸润线,使内坡土壤干燥坚实,以稳定险情。

具体做法:

从内坡散浸部位稍上一点的地方起,到堤脚以外止,从下向上顺堤开挖一些连续“V”字形导渗明沟。

沟的间距3~5米,沟深0.4~0.8米,沟宽0.3~0.5米。

沟的断面一般上宽下窄。

散浸严重的堤段,沟可以挖深些密些。

沟尾要接通堤脚排水沟,使渗水能流出去。

导滤沟。

如果开明沟后,沟内渗水大、流速快,挟带土粒,边坡坍塌,就应在明沟内放导滤材料,以保证流水不流土。

导滤材料有两大类:

一种是砂石料,一种是梢、秸料。

用砂石导滤材料,一般要铺垫三层:

下层铺粗砂,中层铺瓜米石,上层铺卵石,每层厚约0.2米。

如用梢、秸料做导滤材料,就捆成枕,直径0.3~0.5米,外裹一层草包或稻草,上面压一层土草包,以免土粒阻塞空隙,失去滤水导渗作用。

枕的大头向上,梢向下,由沟的下部向上铺,头梢接头处要重合交接,梢尾露出沟外,以利渗水排出。

透水压浸台。

当堤身断面不足,或外滩窄小,内堤产生严重散浸时,可在内坡加做层苇层土的透水压浸台。

具体做法:

在筑压浸台部分先做导滤沟(照上面第二种做法),然后在堤脚上,铺放芦苇两层,每层厚0.1米,共0.2米,铺成“人”字形,头梢重合,柴梢向外,目的是引出渗水。

在芦苇上面铺稻草厚0.05米,然后填土劣实,厚1.0~1.5米。

填土面上再铺放芦苇,层土导苇,直到浸润线以上为止,坡度1:

3~1:

5。

若基础不好,压浸台坡脚要抛石或用砂土袋固脚,以防止出现脱坡险情,但要注意不要将沟内渗水阻塞。

粘土外帮。

内坡散浸严重的堤段,如堤身断面较小,外滩较宽,附近有粘土加做外帮。

土随倒随用脚踩实,要保证质量,以减少渗入水量,从而缓和险情,增强堤身抗洪能力。

外帮宽度一般4~5米,长度应超出散浸堤段两端至少5米,高出水面0.5米。

抢护散浸切忌采用粘性较重的土壤填筑压浸台,它会使堤身渗水无法顺利排

出,从而加剧险情。

2、内脱坡

险情说明当堤背水坡发生散浸,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失当,险情就会继续发展。

或堤脚基础软弱,内临坑圹洼地,在散浸堤段的堤顶或内肩、内坡发生弧形裂缝,继而扩大,内坡就整块向下滑动,甚至骤裂下挫,堤身形成吊坎,堤脚土壤上鼓,有的甚至堤基也滑动突起。

这种险情,叫内脱坡或滑坡。

原因分析当堤身发生散浸后,堤土浸水饱和,抗剪强度降低,堤坡失去稳定,整块土体下挫。

如果堤脚基础松软,内临水塘湖沼,搞滑能力弱,更易发生脱坡险情。

抢护原则堤外阻水入堤,堤内滤水还坡,即消减渗水压力,恢复堤坡稳定。

抢护方法抢护脱坡的基本方法是开沟导渗,滤水还坡,外帮截渗,填塘固基。

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当时当地具体情况,分别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抢护。

1、开沟导渗:

从开始脱坡的顶点起,沿弧形裂缝挖沟,再从这条沟起开挖若干条与堤身轴线垂直的顺坡纵沟,沟尾均应延出堤脚以外,不能封闭。

沟距为5~8米,沟宽0.5米以上,沟深最好是挖到滑裂面(滑动部分与尚未滑动部分之间)。

实践证明,脱坡险情发展很快,要迅速处理。

沟的上下两端挖到滑裂面,中间接近滑裂面就能生效。

开沟时如沟的边坡崩塌,不易成功,就从下往上挖,边开边放导渗材料。

导渗材料应符合两个要求:

即要使渗流顺利排出,又不允许渗流带走泥砂。

导渗材料一般多用梢、秸料。

把梢、秸料轧成捆,直径0.5米左右,外包一层草后放入沟内,头向上,梢几下,头梢重合交接,上压一层土草包。

另外也有用砂、卵石作导渗材料的。

2、透水压浸台:

如堤身断面不足,脱坡严重,取土容易,做了上面的开沟导流以后,再在上面做透水压浸台。

一般面宽1~2米,坡度1:

5,高度至外江水面下1~2米。

做法与散浸的透水压浸台相同,也要注意填土时不要把导渗沟堵塞。

3、透水土撑:

堤身内坡滑脱严重,范围又较大,取土困难,做了开沟导渗以后,再在上面做透水土撑。

做法与透水压浸台相同。

但透水压浸台是顺堤全面的做,透水土撑有宽度有间距。

一般宽度5~8米,脚部应较顶部宽,间距10~20米。

4、外帮:

若内脱坡严重,可在抢护内坡的同时,在外坡加做粘土外帮,以减少渗水,缓和险情,更有利于争取时间完成内抢护工作。

抢筑方法与散浸外帮相同。

如果堤内有渊塘或连堤基也有滑动的严重脱坡险情,则应在坡脚和涌起的地面上压石或推土草包镇脚,或填塘固基。

在抢护脱坡时,切忌采用打桩、打船撑方法,它不但不能抵抗脱坡土体的下滑巨推力,反而会促使脱坡险情恶化。

3、漏洞

险情说明汛期土堤在外江高水头压力下向堤身内渗透,当堤段抗渗能力差,于是渗水乘虚而入,再从堤内坡或堤脚向外冒出,并形成一个或大大小小的多个出水孔,也有直接贯穿堤身,象水管子一样有明显的进口和出口。

以上所述险情都叫做漏洞。

洞中流出来的水是清的,叫清水漏洞;流出来的水是浑的,叫浑水漏洞。

清水漏洞一般是散浸集中。

浑水漏洞是险情恶化的表现,是十分严重的险情,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抢救。

否则,险情将迅速发展,基层导致堤防决口。

原因分析一般说来,是由于堤身内部有屋基,阴沟、暗剅腐朽树根等物,筑堤时未清除;填筑质量不好,接头或碾压不密实;堤内有白蚁、蛇、鼠、獾洞,在高水位压力下,渗水沿隐患、松土患连与江水贯通而成漏洞。

尤其在高水位堤身浸泡时间久,土体结构变松软,更易促成漏洞的发生,故有“久浸成漏”之说。

抢护原则一般应是“外堵内导”,堤外堵截洞口是除险的上好良策;堤内约束洞口,围井反滤是控制险情,应急措施。

在一时找不到洞口的情况下,二者应同时并举(堤内围井反滤,堤外填土外帮)。

必要和可能时还可采取堤身抽槽翻筑等措施,但此种办法不可冒然实施。

抢护方法:

一、抢护浑水漏洞的方法:

1、堤外堵塞

(1)堵洞加外帮。

对漏洞的抢护,最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

为此,必须

探明洞口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多少。

寻找洞口可用多种方法:

如发现水面漩窝,从而找到洞口;用人横排成行,自上而下用脚在堤坡上探摸或潜入水一探摸(为了安全,潜水摸渍洞、堵洞人员必须以绳索,以免被水吸进洞内)。

找到洞口后,应立即堵塞。

洞小的可用棉衣、棉絮等洞口堵住;洞口较大或周围有几个洞的,可以用棉被或将油布张开顺堤坡拖下盖住沿口,然后再压土袋并填土做成外帮闭气,高出水面。

(2)单纯外帮。

如果外找不到明显洞口,可在漏水堤段外坡顺堤坡大面积倾倒粘土做外帮,边倒边踩(人在水中),这样可以收到覆盖进水口的效率。

外堵漏洞切忌在外坡盲目乱抛石或袋土,以免架空,增加堵塞漏洞的困难。

2、堤内约束

(1)围井倒滤:

围井倒滤是平衡水压的发展,在高度有限的围并中,按顺序放入倒滤材料而成。

目的是借倒滤材料的作用,增加对水的阻力,降低流速,达到保持清水畅流,又不带走泥沙。

①将漏洞出口附近的杂草、石渣等物清除干净,以免围井建成蓄水后,基础漏水。

②围井不要做得太高、太大(一般直径和高度为1.0米左右),洞口居中。

临水面用袋土叠砌,背水面填粘性土夯实,不使漏水。

③围井内分层填筑倒滤料,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最后填卵石,每层厚度0.2~0.3米,如漏洞涌水较汹,开始填砂有困难时,为了杀水势,可先填瓜米石或卵石,甚至小石块,按先填粗骨料,后填细骨料的要求进行填料,然后再按先填细骨料、后填粗骨料的要求进行填料。

滤料总厚度,以0.6~0.8米左右为宜(特殊情况例外)。

总之,围井倒滤能够达到抑制泥沙、畅流清水即算成功。

④倒滤井建成后,经过考验如继续冒浑水,未达到予期效果,可将填料表层的粗骨清除掉,按上述级配要求重新实施。

⑤倒滤井做好后,仍应加强观察防守,发现险情变化,及时加固处理。

(2)倒滤堆:

如果漏洞水量冲力不大,即可直接在出水洞口(不做围井)放倒滤材料。

具体做法:

在出口挖去坡面草皮和松土软泥,深约0.2米,直径0.5~1.0米。

在坑内先放一层粗砂,后放瓜米石,再放卵石,每层厚约0.2米,上层要盖住下层,流出清水不带泥砂就成功了。

3、抽槽截断(抽槽翻筑)

抽槽翻筑是较彻底、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只有在万不得已、而且具备必要的条件(如:

水位稍退的汛隙,堤面宽,堤身大,人力器材足够等)时,才能采用这个办法,但必须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确保填筑质量,突击完成。

抽槽是在堤顶挖槽,深到漏洞以下,其抽槽宽度以能适合开挖工作的最低宽度为限,尤以开挖深槽更要谨慎从事。

挖出漏洞后,先堵死进口,排干渍水,清除淤泥,再堵塞出口,然后用粘性土层踩层夯,回填密实,如槽内的土经夯后变成橡皮那样发软时,可用小木杆插几个洞,使泥浆涌出,撤一薄基砂后再筑,许可时应予返工换土夯实。

二、抢护清水漏洞的方法:

1、小清水漏洞,流量小且慢,又不带土粒和砂粒,可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变

化立即反滤处理。

2、大清水漏洞,流量大,流速快,要同抢护浑水漏洞一样做围井倒滤缓流,

以防止险情恶化。

3、清水漏洞群要采用粘土外帮阻渗。

抢护漏洞切忌在漏洞出口打桩,填土封压或采取高围井蓄水平衡水压方法,前者只会促使险情扩大恶化,后者工作量大,防守不易,万一蓄水溃井,险情会突然恶化,甚至决口。

4、跌窝

险情说明由于堤身有隐患或质量太差,汛期受水浸泡后,抗剪强度减

弱,堤顶或内外坡局部地方发生突然塌陷,形成方圆不等、大小深度不一的凹坑,叫做跌窝。

原因分析:

1、白蚁蚁巢、鼠、獾等洞穴,汛期受水浸泡后,形成跌窝。

2、修堤质量太差,回填不密实,土块架空,堤身受水后,局部塌陷,形

跌窝。

3、堤内隐患未彻底清除(如过去抢险用的柴草、梢料,事后未彻底翻筑

或堤内埋有坟墓、树根,日久腐烂,形成空洞),受水后塌陷。

4、浑水漏洞不断发展,堤土被冲蚀,形成空洞,造成局部塌陷。

一般说来,因蚁穴、獾洞形成的跌窝,多发生在堤身上半部;伴随漏洞出

现的跌窝发生在堤坡及堤脚,并与漏洞在一条线上。

抢护原则跌窝是局部塌陷,为防止流浸蚀继续扩大,应及时翻填。

如果是伴漏洞而发生,就要配合漏洞险情进行处理。

抢护方法:

1、堤身发生跌窝,没有伴随漏洞的坑内松土清除,用粘土填实还原即可。

2、跌窝发生在堤内坡漏洞出口处,外面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窝,应配合抢堵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

同时,再将跌窝内的松土清除,回填粘土夯实。

如外堵止水无效,必须将跌窝内的松土清除,回填粗砂、瓜米石、卵石等做倒滤,制止漏水带出泥土,以稳定险情。

洪峰过后,江水退至跌窝底部以下时,应立即组织力量,追赶翻筑,高质量回填还原。

3、跌窝发生在堤外坡水下部分,堤内有漏洞出口的,可用袋土、棉絮、油布等物将跌窝填实盖严,再加做粘土外帮闭气。

同时堤内漏洞出口要做到倒滤井。

4、如跌窝发生在堤身单薄、堤面较窄的堤顶或外坡上,要翻筑时,翻筑前应加做足够的粘土外帮,或袋土围堰以保证开挖时的安全。

开挖后应先消除隐患,有漏洞而且继续流水的应将上口堵好,再回填夯实。

跌窝

险情说明汛期堤身或外滩发生局部塌洞叫做跌窝。

原因分析发生跌窝的原因有:

白蚁、蛇、鼠、獾之类在堤内打洞,或筑堤时土块架空末经夯实,遇江水高涨,江水灌入,或雨水泡浸使洞周土体浸软而形成局部陷落,所以跌窝伴随漏洞而发生。

   跌窝险情的发生主要由堤身隐患引起,所以在平时应注意加强捕獾、灭蚁工作。

解放以来,在发动群众捕捉獾兽,翻筑兽穴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灭蚁方面,近年来荆江大堤修防单位研究从发现蚁被、蚁线(白蚁蛀蚀过的松散土粒成片的叫做蚁被,成线的叫做蚁线)的方法,寻找蚁洞,再采取抽槽翻筑,取得很好成效。

这是防止或减少汛期发生跌窝、漏洞的积极有效措施。

但由于堤线很长,危险堤身的害虫害兽仍会有滋生或转移,所以对汛期发生跌窝险情仍须予以重视。

抢护原则跌窝是局部陷落,以防止水流浸蚀继续扩大,应及时予以翻填。

又因它常伴随漏洞而发生,故宜配合漏洞险情进行处理。

抢护方法将荆江大堤对于跌窝抢护的经验作为处理跌窝的参考:

1.跌窝发生在堤顶附近内坡,跌窝内没有漏洞,将坑内松土清除,用好土填实还原即可(图14)。

图14

2.跌窝发生在堤内坡,堤外面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窝,应配合抢堵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如果必须与外堵漏源同时进行抢救时,可将跌窝内松土清除,回填粗砂、瓜米石、砖渣、卵石等做成倒滤井,以制止漏水带出泥土,稳定险情(图15)。

(汛后水落应随即翻筑跌窝,窝内漏洞可追赶翻筑的应予追赶翻筑,再将跌窝内松土清除,予以回填夯实。

图15

3.跌窝发生在堤外高滩或外坡上,堤内并发生有漏洞的,可先在外滩上筑袋土围堰高出水面,抽干围堰内积水,沿跌窝部分进行翻挖,找出漏源,清除隐患后,予以回填(图16)。

 图16

4.如跌窝发生在堤身单薄、堤面较窄的堤顶上,挖填前应加做外帮,以保证开挖时的安全。

开挖时应先清除隐患,有漏洞的,要先将上口堵好,再回填夯实(图17)。

图17

5.如跌窝发生在外坡水下部分,可用袋土、棉絮等物将跌窝填实,再加做外帮(图18)。

图18

5、涌(翻砂鼓水)

险情说明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水流从河岸沿着堤基土壤空隙流向下游(即渗流),因其受着周壁的限制,有点类倾管道中水流,特别渗水流经强透水层,经地下流入堤内后,仍有很大压力,如冲破了粘土复盖层,将下面的粉砂、细砂带出来,发生冒水涌砂的现象即称管涌(它是“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险情统称),也叫翻砂鼓水。

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

它随着外江水位上升,涌水量及其夹砂量不断增多,不断发展,如将附近堤(闸)基下沙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酿成决堤灾害。

因此管涌是一种最严重的险情。

一旦发现,不论距堤远近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果断迅速的予以处理。

(注)流土和潜蚀大致可以区别如下:

(1)粘性土层下面粉沙或细沙层颗粒大小均匀且无粘性,在很小渗透压力下就会被破坏,是为流土。

(2)如粉砂、细沙颗粒填充在成为骨架的沙砾、卵石层的空隙中,被渗水压力破坏时,仅是将这种细颗粒随涌水带走,没有破坏它的骨架是潜蚀。

原因分析江汉平原属冲积层,表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沙、细沙等,沙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沙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

在汛期高水位时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压力损失很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沾土层下面仍承受相当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就会使下面的粉沙、细沙随渗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发生管涌。

凡江河湖堤内,表面粘土层不能抗御下面水压力而遭到破坏的原因大致为:

1、外江水位升高,渗水压力增大,相对形成堤内粘土层厚度不够。

2、历史上溃口段内粘土层遭受破坏,复堤后,堤内留有渊潭。

3、历年在堤内外取土加培堤防,将粘土层挖薄。

4、建闸后渠道挖方或水流冲刷将粘土层破坏或减薄。

5、由于在堤内附近打井钻孔或勘探爆破孔封闭不实。

6、由于修筑地下工程或其它原因使堤内粘土层遭受破坏的。

7、堤身修筑在沙层上,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好的。

抢护原则制止涌水带沙,而给渗水留有出路。

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不再被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抢护方法管涌属于溃口性的严重险情,必须提高警惕,慎重对待,及时处理,抢护脱险。

较为有效的抢护方法有:

1、对严重管涌险情在翻砂鼓水处做围井倒滤(同抢护漏洞的围井倒滤一样做)。

2、对一般管涌险情在翻砂鼓水处不筑围井,直接填反滤料也可,叫做倒滤堆。

抢护漏洞的做法一样。

3、围堰蓄水:

如管涌发生在渠道内,有条件的可做围堰或关闭节制闸,以抬高水位,蓄水反压。

对管涌出口也要进行倒滤处理。

4、堤内填塘:

如果冒水不大,就从堤脚起向内纵深填塘,宽10~20米,长度视顺堤坑塘而定,高出水面0.5米,土质要求半透水性,以免抬高浸润线。

如果翻砂鼓水严重,可先围井倒滤,再填塘固基。

5、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注意观侧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江水涨落的关系,以供汛后处理作参等。

抢护管涌险情,切忌采用高围井平衡水压封堵出口的方法,发生在渠道坑塘

内的管涌险情,也切忌抽水处理。

6、闸险情的抢护

险情说明在汛期,堤上涵闸建筑物和堤防一样是用来挡水的。

但由于它的结构和建筑材料与相连结的土堤不同,所以在它与土堤、土基结合部位往往容易形成薄弱环节,而发生险情;所有这些险情发生的原因,抢护原则,基本上与在土堤上发生的其他险情大体一致,本节不再重复。

但在抢护方法上需适应建筑物的特点。

现将涵闸常见险情的抢护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管涌(翻砂鼓水):

1、闸内渠道,发生管涌的,可以按处理一般管涌的方法;在出险渠道段填倒滤层。

渠道内有节制闸的,可以关闭节制闸,以抬高渠道水位。

如果没有节制闸的,可在渠道内筑坝抽水反压,以达到抬高渠道水位,减低渗水压力,稳定险情。

不过单靠抬高水位来稳定险情对堤身不利,而且筑坝工作量也大以填筑倒滤井为好。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做倒滤井和蓄水反压两种方法同进行,这较安全可靠。

2、涌孔发生在闸底沿止水缝处,可用围井倒滤来处理。

漏水:

1、迎河堵漏。

如漏水口发生在水平或缓坡部位,抢护方法可参照漏洞一节介绍的方法进行。

如洞口发生在建筑物直立部位,可用棉絮等软体物堵塞。

2、闸内漏洞出口处进行倒滤措施。

如出现在八字墙与填土接合部位,不便围井的,可以填反滤料,并注意将漏水妥善导开,以免冲刷下面土坡。

3、闸门橡皮封闭不严漏水,用棉絮堵塞。

4、闸底因石子卡住闸门放不到底,可将闸门稍往上提,冲去石子再关,如果还是关不下去,就用尼龙袋装适量粗沙堵塞。

5、如果闸身洞内漏水(伸缩缝或其它),就必须在内部抬高水位,蓄水反压。

必要时抢筑外帮,进行封闭,以策安全。

当涵闸建筑物附近发生管涌或漏洞险情时同,应注意检查闸身有无下挫,或

由于闸基淘空引起不均匀沉陷,使闸底板折断、裂缝涌水情况。

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已影响到闸身安全的应将漏洞、管涌险情妥善处理,并根据水情、险情在闸外抢筑围或者填土筑外帮封闭。

7、抢高堤顶

抢情说明根据预报,洪水有上涨趋势将有超过堤顶高程的危险。

应抢高堤顶,以免堤防漫溃。

抢护原则为了防止堤防漫溃,而在时间上又来不及把堤身全部加高培厚。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在堤顶抢筑子堤,拦住洪水,不使漫溢。

抢护方法子堤应在堤顶外侧抢做,至少要离开堤肩0.5米,以免滑动。

堤后留有余地,便于防汛人员来往奔走,无所阻碍。

要根据土方数量及就地取材的原则。

确定施工方法,并适当组织劳力,要全段同时开工分层填筑,不能等筑完一段再筑另一段,以防洪水从低处漫溢而措手不及。

1、纯土子堤

在堤顶外侧,距堤肩0.5米处下脚,以防滑动。

靠堤内肩要留走道(最好留汽车道),以适应防汛抢险时运送物资器材的需要。

子堤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这类纯土子堤只能用于风浪不大的堤段。

施工时必须注意清基、松土夯实。

2、袋土子堤

一般用于堤顶不宽取土困难和风浪冲击较大处,用草袋、麻袋、尼龙袋等,装土七成,封口后,在临水面外肩向内留0.5米开始叠砌(袋口向内),要相互搭接踩紧。

当进行第二、第三层叠砌时,要注意袋土往内缩进一些,袋缝错开,内侧填土,至达到高度为止。

3、梢料子堤

堤顶不宽,风浪较大,洪水有漫堤顶危险的堤段,可用梢料包土,捆扎成柴枕,安放在临水面,用木桩固定,枕后用土填筑。

其他如果木板、门板等挡浪的抢护方法,救急的时候均可应用。

4、从大堤本身借土抢做子堤

在情况紧急,附近又无土可取的条件下,可暂时借用堤身内肩部分土料(允许抢挖浸润线以上的部分)。

但是,

(1)不能影响大堤本身安全;

(2)不有影响交通,用后要尽快补还。

如堤顶太窄,就不宜采用。

5、预备土

在汛前加固和岁修以后对一些无土可取的危险堤段,事先堆放部分预备土,以备高水位时急需之用。

但堆放预备土时,应尽量不占用堤面宽度,以免防碍交通,堆放位置以堤内肩斜坡为宜。

8、防浪

险情说明在汛期中,不面较宽风浪较大的堤段,被风浪冲击淘刷,堤外坡土粒易被水流冲走,轻则把堤坡冲刷成浪坎,甚者使堤身发生崩塌险情,继续发展可使堤身严重破坏造成溃口。

所以,防浪措施在抗洪斗争中也是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

抢护原则为了防止风浪对堤防的破坏,抢护的原则是削减风浪的冲力和加强堤坡的防护。

抢护方法大体分为两类:

一是预防,二是临时抢护。

1、预防:

防浪工程仍应以预防为主,抢护为辅。

在受风浪袭击较严重的堤段,在堤外滩地上栽植适当宽度的防浪林或芦苇带,堤坡上植护堤草皮。

树、草长好了,不但汛期能有效的防御风浪,保护堤身安全,而且还是防汛器材的来源并增加经济收入。

还有砌坦护坡工程,如干砌、浆砌、预制块护坡及块、卵石混合等,都属于永久性防护工程一。

2、临时抢护:

临时应急可采用柴枕、袋土、树梢等方法防浪,比较有效。

总的原则应是就地取材,施工简便,收效显著。

具体措施可灵活选用。

A)活动柴枕防浪

方法是用树枝或岗柴等软体材料捆扎成直径为0.5米左右,长几米的柴枕水面,用绳系在堤身的木桩上,使枕随水浮沉和随水涨落而移动,以消减风浪的冲力。

风浪大时,可以多放几个枕,并用竹木捆扎成排。

B)袋石、袋沙、袋土防浪

这个方法很简单,即用袋装卵、碎石或砖渣及土排列在堤坡上。

C)挂柳防浪

在堤坡水面上放置枝叶茂密的树头,树梢向下放入水中,用铅丝将树杆栓在堤坡或堤面的签桩上,树梢下端可用块石压沉。

D)填补浪坎

堤坡如已打成浪坎,可用草袋装土或装石填补。

早些年代还用柴排、木排等防浪的办法,现多已不用。

9、抢护堤岸崩塌

险情说明河道弯曲部份凹岸一侧受到急流冲刷,掏空堤脚或岸坡造成堤岸崩塌险情。

原因分析当水流经过弯曲河段,凹岸迎流顶冲,岸脚泥沙遭受水流淘刷,并且愈演愈烈,导致堤岸崩塌。

在一般情况下,高水位时顶冲点在凹岸下段,中、低水位时顶冲点逐渐上移。

由于水流冲刷堤岸,堤脚被淘空陡立,当水位高时,因受水的抑制作用,堤岸崩塌情况发生较少。

如果水位陡降,堤岸失去水压支持,加之岸土含水回渗,在堤岸脚已被淘空的堤段,必然发生崩塌险情。

再是当高水位时,河宽水深,风浪大,堤身受风浪的反复侵袭,对于含粉土、砂粒的堤岸也极易被风浪淘洗成为陡坎,逐渐刷深,以致崩塌。

此外滩岸含沙土太重,边坡甚陡,受水位急涨急落,河流冲刷侵蚀,淘空岸脚,而且由于土壤含水量大,抗剪力减弱,滩岸失去稳定,就会整块下塌。

抢护原则是“护岸先护脚”。

就是抢护时,必须注意护好岸脚、堤脚,如果护岸不护脚,堤岸头重脚轻,还要继续崩塌。

其次是挂柳缓流与帮厚堤身。

抢护方法

1、抛石或抛笼护脚

方法是水下抛石,使块石在水下形成一个自然坡度,这样水下就有一道块石防冲层,可以防止淘刷。

如果流速较大,块石下水后会被水冲走时,可把石头装在竹笼或铅丝笼里再下抛。

2、抛枕护脚

做法是用柳树枝或用芦柴等扎成直径0.15米左右,长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