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885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doc

几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013-2-415:

13:

00中国食品科技网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几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

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具体内容:

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试验表明,每

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鸡-猪-鱼模式

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

以年养100

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1000元。

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

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

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鸡-猪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

每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75千克)。

鸡-猪-牛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牛粪作农田肥料。

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20例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1-12-26

模式1:

果园种草养羊,羊壮地肥果香

实施单位:

杭州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

杭州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拥有果园基地750亩,养殖湖羊2100头。

公司在果园里留马唐草并套种黑麦草作为湖羊饲料,湖羊排泄物及垫料经发酵后作为果树、牧草的有机肥,农牧结合互利。

该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湖羊的鲜草供应,施用有机肥所产水果品质也大大改善。

据测算,该模式每年可节约饲料、肥料、人工等成本30.4万元,2011年该公司利润已超百万元。

模式2:

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激活桑菌稻三个产业

实施单位:

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用桑枝条替代传统的杂木生产食用菌,用废弃菌棒及其他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作为燃料用于菇房灭菌和控温,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还于稻田,形成了“桑-菌-沼/肥-稻”的生态循环。

2010年,该合作社在木材、燃料、肥料等方面节本增收118万元。

淳安现有桑园面积近12万亩,利用桑枝可栽培食用菌4000万袋以上,该模式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模式3:

沼液配送到田,全区实现循环

实施单位:

宁波市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8年开始,宁波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收集沼液进行深度开发,所产沼气用于发电,沼液沼渣用于有机肥生产,并将其配送到田间地头。

目前公司拥有可全时反映沼气池(沼液池)贮存量、配送量和可灌溉面积的智能化指挥管理中心、总容积逾1.5万立方米的沼液中转池和5台沼液运输车;并建立了一个沼液深度开发核心示范基地。

目前,该公司的沼液配送范围遍及鄞州区所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科技示范园区和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基地,带动了全区生态农业的大循环。

三年已累计配送沼液10万吨,使用面积超过5万亩。

模式4:

节水控肥控药,产品绿色环保

实施单位:

宁海县金龙浦农业合作社

宁海县金龙浦农业合作社以650亩瓜菜产业示范园为服务平台,带动周边10万亩基地发展。

建设了水系排灌控制系统和雨水回收池,将温室、大棚及厂房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有效节水。

利用喷滴灌系统将周边牧场产生的沼液和回用雨水同灌于温室大棚及作物,沼气应用于育苗温室加热,有效节能。

采用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虫措施和深沟高畦、膜下滴灌等栽培技术,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

通过清洁化生产,农产品绿色又环保,包装后产生的坏、烂瓜果蔬菜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实现资源再利用。

模式5:

虾塘种草养鹅,水产农牧结合

实施单位:

象山新桥石昌鱼种场

象山新桥石昌鱼种场探索了虾菜、虾草牧循环轮作模式:

利用每年10月份到次年3月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间隙,在虾塘内种植蔬菜,并种草养鹅。

2010年实施600亩,对虾亩产值达9620元;种植大棚蔬菜250亩,黑麦草350亩,养殖大白鹅6000只,每亩新增蔬菜、白鹅产值840元。

虾塘种草养鹅既达到了清塘效果,又增加塘内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对虾生长,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2010年该模式在象山县推广面积2037亩。

模式6:

牧草喂猪产肥,沼气发电供暖

实施单位:

浙江康顺畜牧有限公司

乐清市浙江康顺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1.4万多头,并建有台湾红蜜柚、牧草与番茄基地500多亩。

公司采取农牧结合和废物循环利用模式,将养殖场的粪污采取干湿分离、厌氧发酵后,干粪供应番茄与水果基地,沼气发电用于养殖场照明取暖,沼液和沼渣为种植基地提供液肥,多余部分由周边农户施灌还田,形成了“牧草—猪(排泄物)—沼气(沼渣)—发电(有机肥)—台湾蜜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每年可节本增效95.89万元,取得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种植业优质高效的效果。

模式7:

稻鱼共生控肥药,增产增收生态好

实施单位:

永嘉县银泉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

永嘉县银泉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现有稻田养鱼社员149户,稻田养鱼基地430亩。

2011年亩产水稻525公斤、鱼62.3公斤,亩产值达4520元,比同一区域单种水稻亩均增收1782元。

稻鱼共生除了投入少、见效快、稳粮、增收等特点外,还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方面作用明显:

稻田内的鱼可去除杂草和吞食稻飞虱等害虫,无须使用除草剂,并减少农药用量30%-45%,鱼粪有肥田作用,可减少稻田20%的肥料用量,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模式8:

芦笋秸秆喂羊,羊粪种植芦笋

实施单位:

长兴夹浦昌达湖羊养殖场

长兴县夹浦昌达湖羊养殖场依托附近的800亩芦笋基地,走出了一条利用芦笋秸秆制成青贮饲料饲喂湖羊、利用羊粪制成有机肥种植芦笋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800亩芦笋基地每年可提供800吨秸秆,年可节省饲料成本16万元,而800头湖羊年可产生羊粪450吨,可解决芦笋基地50%的用肥量,每年节约化肥成本9万元。

有机肥的使用还提高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使芦笋基地实现增收40余万元。

模式9:

猪粪养蛆又产肥,治污赚钱两不误

实施单位:

德清百盛昆虫养殖有限公司

德清百盛昆虫养殖有限公司利用周边生猪养殖密集、猪粪来源充足的优势,采用生物技术,用猪粪饲养蝇蛆来处理粪便污染物,生产出了有机肥和蝇蛆蛋白两个产品,变废为宝。

该公司每年可处理猪粪近5500吨,年生产蝇蛆干73吨,产值124万元,年产有机肥1250吨,产值50万元,扣除成本后年可获纯利78万元。

模式10:

水稻秸秆育蘑菇,蘑菇废料种芦笋

实施单位:

平湖市新埭果蔬专业合作社

平湖市新埭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功探索了“稻-菇-芦笋”资源循环利用集成技术链,用稻草培养蘑菇,再将蘑菇废料用于芦笋基地。

合作社蘑菇栽培面积122.6万平方尺、废料用于1950亩芦笋基地、年转化1.5万亩水稻秸秆,实现蘑菇每平方尺增效0.2元以上、芦笋每亩节本增效850元以上、秸秆资源化利用后每亩增收55元以上。

目前,该模式已在平湖市推广,全市1800万平方尺蘑菇废料被用于4000多亩芦笋基地,使20万亩水稻的秸秆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并辐射到嘉善等周边地区。

模式11:

年“吃”废料5万吨,“吐”出肥料3万吨

实施单位:

嘉兴禾绿丰有机肥有限公司

嘉兴禾绿丰有机肥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农业固废和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和测土配方肥的农业企业。

目前,公司年处理沼渣、农作物秸秆、菌菇料、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5万吨,年生产有机肥3万吨,销售额达1962万元。

这一模式既解决了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农作物品质,有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模式12:

茭鸭共育,防虫又节本

实施单位:

新昌县回山茭白专业合作社

新昌县回山茭白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72人,基地1213亩。

该基地是茭鸭共育模式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

茭鸭共育模式主要是在茭白生长期间,充分利用鸭子在茭白田间除草、耘田、捕虫的作用,减轻病虫和杂草危害,促使茭白健壮生长,同时促使产品无公害、低成本生产,达到高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效果。

据测算,该模式每年每亩可帮农户节本增收1010元。

模式13:

减量化投入,优质化供给

实施单位:

浙江东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诸暨市浙江东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十里坪有机茶基地核心面积3000多亩,联结基地2万亩。

该公司以沼液和有机肥培育茶叶,促进农业废弃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利用物理方法防治虫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0多只,开展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等节约型技术,实现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提升茶叶品质,带动了18万山区农民增产增收。

模式14:

牧草饲猪,肥还牧草,污水产沼,沼气发电

实施单位:

义乌市顺旺养殖场

义乌市顺旺养殖场是一家年出栏1万余头生猪的规模化商品养猪场,建有160余亩青饲料基地。

几年来,累计投入312万元,实现了沼气电力化、排泄物肥料化和牧草饲料化:

牧草饲猪,畜禽污水和粪便等用于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将沼气发电供猪场内饲料加工和猪舍湿帘降温,沼液、沼渣作为优质肥料施用于牧草基地。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养殖场对外污染物“零排放”,每年还可节本增收61.27万元。

模式15:

12万吨废弃物,变成1320万度电

实施单位:

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龙游县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开始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沼气发电示范项目。

采用废弃物中温厌氧发酵和沼气生物净化工艺,将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并网销售,将沼液和沼渣加工成有机肥。

公司年可处理畜禽粪污和其它农业废弃物12.2万吨,年可并网发电量1320万度,产沼渣1.74万吨,沼液19.65万吨。

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307.7万元。

该模式具有显著的能源、环保、社会、经济效益。

模式16:

柚园养肥鸡,鸡粪育香柚

实施单位:

常山县大宝山柑桔专业合作社

常山县大宝山柑桔专业合作社采用柚园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现有胡柚面积1200亩,每亩胡柚园地套养20-30只土鸡,年出栏优质白耳黄鸡0.6万只。

据测算,该模式每亩可降低农药成本30元、锄草费用150元、肥料315元,每亩养殖可增收900元,胡柚品质提升可增收200元,累计节本增收近1600元。

2010年,该合作社实现养鸡纯收入12万元,胡柚收入15万元。

这一模式适合其它柑橘产区,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模式17:

果枝用作菌基料,菌糠发酵作猪床

实施单位:

丽水市农业科技开发公司

丽水市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推广应用的食用菌废菌糠发酵床养猪项目,是利用果树修剪后的枝条,经粉碎后作食用菌的生产原料,再将废菌糠用于生猪垫栏,2-3年后垫料作有机肥料还田于果园,从而形成“果树—食用菌—畜禽—垫料还田”的循环利用。

该模式与传统养殖方法相比,每头生猪可增收75元。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变废为宝,达到了无污染和零排放。

目前已在青田、景宁等6个县(市、区)的30多个养殖场推广。

模式18:

生猪搬进竹林里,健了猪儿肥了笋

实施单位:

龙泉市顶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龙泉市顶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猪—沼—竹”生态循环模式,将存栏生猪1350头的养殖场建在了1200亩毛竹林中,用沼液灌溉竹林,沼渣和猪粪制成有机肥,施用在园区内其他作物上,不但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2011年预计出栏生猪2500头,收入500万元。

使用沼液代替化肥,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竹林品质,预计冬笋亩产可达230多公斤,春笋亩产可达15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

模式19:

秸秆饲料化,粪便肥料化

实施单位:

路桥区九久畜牧养殖场

路桥区九久畜牧养殖场存栏肉牛1200头,承包200亩土地开展牧草轮作。

该养殖场利用海滩涂大米草、农作物秸秆和西兰花叶茎生产青贮饲料饲喂肉牛,将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制成沼液和有机肥用于园区种植业,不仅实现了节本增效,还有效降低了污染:

养殖场通过收购秸秆、西兰花叶茎,每年在节省90多万元饲料成本的同时,为周边农户增加93万元收入;养殖场产生的沼液、沼渣、有机肥料可供应周边近3000亩农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了作物品质。

模式20:

葡萄枝“养育”秀珍菇、菌糠“嫁”给马铃薯

实施单位:

温岭市明波食用菌种植园

温岭市滨海镇明波食用菌种植园现有标准菇房37间,年生产秀珍菇100万袋。

基地从2009年开始引入利用葡萄枝循环种植秀珍菇生产模式,即葡萄残枝粉碎→秀珍菇生产→废菌包脱袋→菌糠覆盖马铃薯畈田种植。

2010年收集利用葡萄枝250亩,生产秀珍菇20万袋,利润54万元;种植马铃薯5亩,利润2万元。

预计3年内可发展葡萄枝代料种植香菇、秀珍菇等食用菌100万袋,菌糠应用面积100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