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04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汇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doc

Q/LSHG3XXXXXX.X

保育舍生产管理标准

1目的

规范保育舍饲养管理,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及育成仔猪的健康。

2范围

适用于保育舍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保育舍班长

3.1.1负责本班组仔猪的转群与调整工作及预防注射工作。

3.1.2负责跟踪、监控本班组生产数据的记录工作。

3.1.3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及现场的指导工作。

3.1.4落实场部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本班组存在的问题。

3.2保育舍饲养员

3.2.1协助班长做好仔猪的转群与调整及预防注射工作。

3.2.2负责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3.2.3及时准确记录生产报表中的原始数据。

3.2.4及时向班长反映本岗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2.5完成上级领导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4内容

4.1工作目标

4.1.1确保保育仔猪成活率96%以上。

4.1.270日龄仔猪转群时体重达26kg以上。

4.2饲养管理重点

仔猪断奶是继出生以后又一强烈应激。

首先由于营养的改变,由食用含20%干物质的液态日粮改为采食含90%左右干物质的配合日粮以及引用由饮水设备提供的自来水。

其次,由于环境的变化,由产房转入保育舍,并伴随着重新组群而引起的咬斗。

第三是离开母猪造成仔猪心理上的打击与不适。

第四是由于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患病等等诸多因素,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通过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激反应,帮助仔猪顺利渡过断奶关,提高此阶段生产性能,是养猪生产中又一重要环节。

4.2.1转群

4.2.1.1仔猪转入前猪舍的准备

①、进猪前要提前与分娩舍主管联系好,什么时间转猪,双方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②、猪只转出后彻底检修、打扫、清洗栏舍,不留死角,待栏舍干燥后,立即用2%~3%烧碱溶液消毒一次,消毒后12~24h,用清水将碱液冲洗干净,并空舍2~3天。

进猪前24~48h,用3221、强力克毒威或金碘作合理浓度稀释进行第2次消毒,干燥后待用。

消毒必须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最后由技术主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猪,否则重新返工。

③、在消毒间隙要注意对猪舍内的设备进行维修,如电风扇、电灯、猪栏、门窗、玻璃、饮水器、给料工具等,自己修不好的报告主管,叫维修工进行修理。

④、冬季接猪时要提前3小时对猪舍进行升温处理。

⑤、提前要接好小猪料,预备喂料和调教用。

⑥、准备好必须的日用品,如车辆、锨、扫帚、常用药品、针管及其他。

⑦、工作人员换干净工作服,日常用具消毒处理。

4.2.1.2仔猪转入后的管理

①、转群时分娩舍人员不得进入保育舍,保育舍人在转猪通道口处接猪,接猪时要认真仔细,不打闹。

②、接猪时要对猪温和,轻拿轻放,且告诫他人不要粗暴地对待小猪,不听者及时上报。

③、对应接之猪,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否则予以退还,不要受其他因素干扰:

(1)、体重7kg以上。

(2)、健康活泼。

(3)、无明显瘦弱、拉稀等其他严重疾病。

④、仔猪转入时应整栏转,原则上不做分群处理,但另设弱仔栏,隔离饲养病弱猪、伤残猪、疝气猪,并进行处理和治疗。

4.2.2仔猪转群后的管理

①、进猪后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28-30℃,以后每周递减2℃直至温度降至22-24℃。

②、刚转入仔猪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减少应激,增加营养,还可添加电解质、补液盐等。

③、减少饲料浪费,每天检查料槽是否供料正常,防止饲料变质,及时清理发霉、变质、被污染的饲料。

④、调教仔猪,使仔猪养成定点采食,排粪便、睡觉的习惯。

⑤、建立记录卡片记录猪只的转栏重、同群头数、耳缺分布范围免疫注射情况等。

⑥、做好饲料过度,每次换料,采取逐渐更换饲料,减少饲料更换给仔猪带来的应激。

⑦、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

采用药物预防和个别发病猪治疗相结合,饲料拌药及饮水给药相结合的方针,控制细菌性及寄生虫性疾病(药物用量见附表)。

⑧、每日打扫圈内及走廊卫生,及时清扫赶猪道,及时更换脚踏消毒池内的消毒药。

⑨、按防疫程序和仔猪保健方案做好防疫保健。

4.2.3保育舍仔猪饲喂程序

①、仔猪转入保育舍后的前五天限制饲喂,前三天采用湿喂法。

第一天是其正常喂量的1/4,第二天1/2,第三天3/4,第四天逐渐按正常量饲喂,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每日饲喂5~6次。

②、转入的当天用WQ166-21饲喂,一周后由WQ166-21过渡4-5天逐渐改为WQ178自由采食。

换料时应有一定计划,逐渐地换料,不可盲目地突然由新料换旧料,导致应激致病,换料办法宜按下表进行:

天数用料

原用料

新用料

1

1/3

2/3

2

1/2

1/2

3

2/3

1/3

4

0

1

③、当发生特殊疫情、天气突变,环境条件突然变恶时,应该推迟换料时间,包括增加换料天数,以尽量减少因换料而引起猪的应激作用。

④、每周应分两次清理料槽内壁附着的粉尘霉块。

⑤、转出前一周的第一天用定制的WQ178(驱虫料)进行驱虫。

由WQ178逐渐更换为WQ188,到转群时完全饲喂WQ188粉料。

4.2.3环境控制

①、温度:

进猪后第一周,温度应控制在28-30℃,以后每周递减2℃直至温度降至22-24℃。

②、湿度:

60~70%。

③、要经常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保持清洁、干燥、新鲜,尤其注意不要使舍内氨气浓度过大。

温暖季节季采用自然通风为主,寒冷季节,以负压通风为主,辅之屋顶排风。

④、为减少灰尘,在清扫地面时,要及时通风,并先用水洒湿地面,以免扬起太多灰尘.

⑤、对猪舍的卫生要常打扫,如常清扫蜘蛛网、地面、门前的转猪道,常清理猪粪等.

4.2.4消毒防疫

4.2.4.1空栏舍的消毒

①、消毒前应先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加以高压冲洗,对洗不掉的粪便,要用铁锨清除掉。

在这一切干完之后,才可用相应的消毒液全面消毒。

②、一次消毒之后,要空舍几天,在进猪之前,要进行二次有效消毒。

③、消毒应干净、彻底,不留死角,包括门窗、走廊、料槽、墙壁、漏粪地板及天花板,都要彻底全面地进行消毒。

④、消毒之后的猪舍应杜绝人员随便出入,消毒后猪舍两端应立即放上消毒盆,进出必须得消毒。

防止二次污染。

4.2.4.2带猪消毒

①、消毒前要把猪舍打扫干净,清除猪舍内的残留粪尿、灰尘、蜘蛛网,夏天注意冲水,冬天注意舍内要打扫干净。

所有这一切干完之后才可消毒,否则消毒便没有意义。

②、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两次,周一、周四进行,在特殊疫情或猪只有病时要加强消毒。

③、在环境条件(如天气)恶劣时,有可能因消毒致使温度受影响时,要适当推迟消毒时间。

④、注意对转猪道、清扫、消毒工作,尤其在人员经过的地方如门口,走廊、粪场更要加强消毒。

⑤、每隔10天应定期冲洗一下地沟,以免粪尿淤积太多,造成NH3浓度过大。

⑥、消毒药要定期轮换使用。

消毒时药物要喷洒均匀,兼顾到猪舍的角角落落。

4.2.4.3人员消毒

①、所有人员不要随便进出别的猪舍,主管和职工在必须进入别的猪舍时,要格外小心,保证鞋底消毒。

不要将病原互相传播。

②、所有人员除要严格遵守场内各项消毒制度之外,还应注意在生产区内的消毒,千万不要随便串舍、串区,对违反者要报告场长或主管。

③、任何在场职工有权制止未经彻底消毒的人员进入自己的栋舍对不听劝告者及时报告主管、场长。

④、门前消毒盆要保持清洁,里面的消毒液要保证有效浓度,每隔3-5天应更换一次消毒液。

⑤、各栋舍用具不能交叉使用。

4.2.4.4防疫

①、遵守场内的各项防疫制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有效疫苗注射到健康猪的有效部位,使猪产生免疫力,达到对该疫病的抵抗能力。

②、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免疫程序,包括时间、顺序、剂量等。

③、免疫后的猪要加强饲养,改善饲养条件,当免疫时间与换料时间相冲突时,这时应以免疫为主,适当推迟换料时间1-2天。

④、使用过的疫苗瓶要收集在一起,定期到指定地点加以深埋或焚烧,不能乱扔。

⑤、防疫之前要注意疫苗是否为正常疫苗,其包装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期之内,对无标签、商标、批号,剂量不够、瓶有破裂的疫苗要坚决弃之不用,并向主管申明。

⑥、防疫时要有计划性,按预定的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过后要做好记录。

以备核查,防止漏防和重复。

⑦、不管开展任何疫苗的普工作,注苗时间不能超过三天。

4.2.5常见疾病控制

应每天到猪舍内巡视,发现猪只发病要及时作好记录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

应经常观察猪群的活动,以判断猪的健康状况及相关环境的合适与否,包括猪的活动、吃料、睡觉情况,如根据睡觉情况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合适,对于相互挤压的猪要及时驱赶散开,以防止压伤压死。

观察猪只健康状况,在饲喂过程中,要尽量使每头猪都站起来,以便判断其健康状况,通常健康的猪散开活动或躺下,行走正常,背毛红润光亮,当有人走近时会露出注意及警觉神色,喂料时积极争抢,尾巴卷起,粪便正常。

相反,不健康的猪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候:

不活跃、常卧不起,即使驱赶时亦不愿走动,四肢无力,走动时跛行、消瘦、背毛粗乱、肤色苍白、垂头夹尾、发抖拉稀等。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诊治或报告给技术员处理。

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各种病都有一定潜伏期,通常,当我们发现时,猪往往已经进入发病后期,因此为防止猪的突然死亡或病弱,应早期发现,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常在猪舍内巡查,常观察猪只的活动;早诊断就要求我们在发现猪病之后,赶快对其症状加以综合,根据临床经验加以判断是何种原因致病;早治疗要求我们在判断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对致病因素或症状加以治疗。

为此,要求:

①、每栋要有本栋的针管、药箱、不要相互串用,以防交叉感染。

对针管要妥善保管,每天统一用高压蒸汽消毒。

②、一次取药不要太多,限领两到三天内用完为宜,以免受到污染或失效。

③、用药量不宜太多,以能治愈猪病为宜。

④、给药时动作要温柔,进出针要迅速,不能粗暴,推注药液时宜缓慢。

⑤、在给药之前,要先检查药液的包装,是否正常,对失效的、无标签的、出现浑浊、沉淀的、瓶有破裂的要弃之不用。

⑥、发现经过一个疗程用药后,猪的健康状况仍不向好的方向转化或仍有向坏的方面转化时,这时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应考虑换一种用药方法。

⑦、注射前要观察药物是否为配伍禁忌,否则要弃之不用。

⑧、不要将针头插到生理盐水瓶上,防止污染。

⑨、平时要多多留心学习,观察记录猪的治疗经验,多学习对一些常见病的给药方法。

4.5.1仔猪拉稀原因:

①、应激:

环境应激,饲料应激,饲喂人员改变,群体改变等。

②、疾病:

如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

保育舍仔猪拉稀防治措施:

①、刚到保育舍仔猪为其提供好生活环境。

室内仔猪躺卧区温度控制在26~28℃为宜,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仔猪在保育栏内躺卧姿势决定其适宜温度,如仔猪平躺于保育栏内,且不聚堆,分散良好,则说明温度正适宜,若仔猪聚集成堆,且有仔猪平爬于保育栏内,则说明温度较低。

保育舍内保持干燥,湿度在60~70%范围内较合适,中午天好时可适当打开门,将圈内污浊空气换出,有换气扇的房间每天两次打开以便于舍内换气,要求早上、下午各开一次。

②、刚到保育舍仔猪根据其品种每两窝(产房)放入一栏内,每栏仔猪12~16头,合理密度,以减少仔猪间打斗,利于仔猪生长。

③、刚转进的仔猪前五天要限饲,以防仔猪补偿性过食,引起拉稀,具体喂量如下:

第一天是其正常喂量的1/4,第二天1/2,第三天3/4,第四天逐渐按正常量饲喂,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每日饲喂5~6次。

饲料用产房仔猪料。

④、卫生与防疫:

每日及时清除保育栏及地面上的粪便,以室内的有害气体过量;每日喂料后应及时观察猪群,对于有病猪只及时诊冶。

⑤、对于有拉稀的保育栏面,可用蘸有消毒药水的洁净拖把拖干净。

⑥、若群体拉稀猪较多,可在药箱内加药物以防猪只拉稀,常用药物有:

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物,使用时,可断水半日,然后一次加完,让仔猪在短时间内都能喝到加有药的水。

⑦、其它治疗措施

A、对拉稀严重的仔猪可肌注痢菌净、链霉素等药物;

B、肌注庆大霉素也可治疗仔猪拉稀;

C、拉稀仔猪后海穴注射庆大霉素、黄连素等药物亦可防止仔猪拉稀。

对于严重脱水的仔猪应腹腔注射30~50ml20%的葡萄糖(加一支庆大霉素),以补充体液;

D、饲料中加诺氟沙星等药物也可防治仔猪拉稀;

⑧、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猪只应挑出单独饲喂,等病情稳定后再并圈饲养。

4.5.2呼吸道问题

★主要致病因素

①原发性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MH),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俗称蓝耳病),猪伪狂犬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圆环病毒二型(PCV2)。

②继发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链球菌(SS),猪副嗜血杆菌(HP),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

③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元凶。

它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其它病原菌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继发性混合感染。

尤其是MH与PRRSV可以改变呼吸道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降低猪只粘膜免疫抵抗力,增加PRDC的易感性。

④环境因素。

畜舍门窗封闭太严,通风不良,造成舍内氨气增多,饲养密度大,湿度高,卫生状况差,以及饲料粉末对呼吸道的刺激等。

★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公司购入隐性感染猪。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不同来源猪混群。

◣做好猪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通风对流,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适当降低猪群饲养密度,控制好舍内湿度,早晚温差不要太大。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抵抗力,喂优良的全价日粮。

◣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疫苗免疫。

对一些原发性病原体,尤其是病毒,尽量采用免疫的方法来控制,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保护力,如:

PRRSV、猪肺炎支原体、PRV等。

②药物防治

◣可在仔猪断奶前、后各一周的饲料中添加药物,用药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泰乐菌素:

10mg/kg体重肌注,一日二次,连用5天。

◣卡那霉素:

10mg/kg体重肌注,一日二次,连用5天。

4.5.3营养性消瘦问题

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因素如近亲繁殖或早配及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致仔猪初生重低、生活力弱;也有后天性因素,如母猪奶水不足、营养不良、断奶过早、补料不及时、营养严重缺乏以及疾病等因素。

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僵。

①驱虫清胃。

②健胃化食要使僵猪彻底脱僵,必须使其在消化机能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可按僵猪每公斤体重用大黄苏打1片(含量0.3克),最多不超过10片,研末拌饲料喂服,每日2次,连服3天健胃。

③精养细管,对此类猪可单独饲养。

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提高抗病力。

4.6保育舍工作程序

4.4.1日常工作程序

早晨工作(6:

00-7:

30)

①认真检查猪群状况,记录仔猪疾病、死亡情况。

②清粪。

③打扫圈内及走廊卫生,打扫顺序由小猪到大猪,由健康猪到病猪;更换脚踏消毒池内的消毒药。

上午工作(8:

00-12:

00)

①按仔猪饲喂程序饲喂猪只。

②根据环境控制要求调节舍内小气候。

③选择合适药物对病猪进行治疗。

④维修损坏设备。

下午工作(14:

30-18:

30)

①按仔猪饲喂程序饲喂猪只。

②认真检查猪群状况,记录仔猪疾病、死亡情况。

③根据环境控制要求调节舍内小气候。

④清粪。

⑤认真严格记录各种原始报表并收集整理,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⑥选择合适药物对病猪进行治疗。

4.4.2周工作安排

①严格执行每周一、消毒,如果周围疫情较厉害,可增加消毒次数。

②每周二接收断奶仔猪(分娩向保育)。

③每周三执行免疫注射,选留后备。

④每周四转猪(保育向育成),环境大消毒。

⑤每周五设备检修及安全检查;人员培训。

⑥每周六优化猪群,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猪只。

⑦每周日卫生大整理,灭鼠、有蚊蝇季节,灭蚊蝇。

5相关文件和记录

《猪舍温、湿度记录表》

《猪只饲喂情况登记表》

《猪只治疗记录表》

《猪只死亡淘汰登记表》

《猪只状态与设备运行记录表》

《消毒记录表》

《猪只免疫记录表》

《猪只采食量统计表》

《周工作总结》

保育舍仔猪拉稀原因:

(1)、应激:

环境应激,饲料应激,饲喂人员改变,群体改变等。

(2)、疾病:

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

保育舍仔猪拉稀防治措施:

(1)、刚到保育舍仔猪为其提供好生活环境。

室内仔猪躺卧区温度控制在22~26℃为宜,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仔猪在保育栏内躺卧姿势决定其适宜温度,如仔猪平躺于保育栏内,且不聚堆,分散良好,则说明温度正适宜,若仔猪聚集成堆,且有仔猪平爬于保育栏内,则说明温度较低。

保育舍内保持干燥,湿度在60~70%范围内较合适,中午天好时可适当打开门,将圈内污浊空气换出,有换气扇的房间每天两次打开以便于舍内换气,要求早上、下午各开一次。

(2)、刚到保育舍仔猪根据其品种每两窝(产房)放入一栏内,每栏仔猪12~16头,合理密度,以减少仔猪间打斗,利于仔猪生长。

(3)、刚转进的仔猪前四天要限饲,以防仔猪补偿性过食,引起拉稀,具体喂量如下:

第一天是其正常喂量的1/4,第二天1/2,第三天3/4,第四天逐渐按正常量饲喂,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每日饲喂5~6次。

饲料用产房仔猪料。

(4)、卫生与防疫:

每日及时清除保育栏及地面上的粪便,以防积粪过多挥发时,室内的有害气体过量;每日喂料后应及时观察猪群,对于有病猪只及时诊冶。

(5)、对于有拉稀的保育栏面,可用蘸有消毒药水的洁净拖把拖干净。

(6)、若群体拉稀猪较多,可在药桶内加药物以防猪只拉稀,常用药物有:

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加利健等抗生素药物,使用时,可断水半日,然后一次加完,让仔猪在短时间内都能喝到加有药的水。

(7)、其它治疗措施

A、对拉稀严重的仔猪可肌注亚伟超能、速灭沙星等药物;

B、肌注庆大霉素也可治疗仔猪拉稀;

C、拉稀仔猪后海穴注射庆大霉素、黄连素等药物亦可防止仔猪拉稀。

对于严重脱水的仔猪应腹腔注射30~50ml20%的葡萄糖(加一支庆大霉素),以补充体液;

D、饲料中加诺氟沙星等药物也可防治仔猪拉稀;

(8)、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猪只应挑出单独饲喂,等病情稳定后再并圈饲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