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06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docx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资产、财产相同的是,它也是种所有权,但这种所有权是一种无形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新闻,甚至是纠纷与风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逐渐开始熟悉这一概念并行动起来。

    自1984年我国实行知识产权专利制度至今,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便确立了中国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律框架,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年的立法历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的确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在知识产权法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近年来时常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一些发达国家也经常以此为借口,对我国政府施加政治压力。

说到知识产权,我们首先想到会是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东西,然而大家往往会忽略掉另外一个也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事物---那就是我们的种子,其实它在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说:

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由于不重视知识产权,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转让中方曾蒙受过巨大损失。

1981年当中国向美国转让11项杂交水稻核心技术时,美方只承认1项有效。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加强了杂交水稻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杂交水稻研究机构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加强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以及科技人员流动、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1.种业知识产权的概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种业的知识产权,种业领域知识产权的范围主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著作权、地理标志等,其中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是中国种业知识产权的主要保护形式。

2.种业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竞争首先就是良种的竞争。

特别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强化了良种对于一国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10年7月底,农业部共受理品种权申请7144件,已授权3251件。

从2004年开始我国年申请量一直保持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的第四位,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

通过实施以授权品种为主的超级稻推广项目,2008年至2009年,推广1.6亿亩,增产粮食160亿斤。

同时,非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我国为2种转基因水稻和1种转基因玉米颁发了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种业发展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农业国际化趋势的加剧,跨国种子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力度。

截至2009年底,在我国受理的3.1万件转基因技术专利申请中,国外申请1.3万件,占42%;转基因植物育种专利1900件,国外申请1121件,占59%。

目前,世界主要农作物的72项转化体绝大多数被国外生物公司掌握,有22件在我国提交了专利申请,其中6件获得授权。

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战略向农业产业链渗透的举动,日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警惕。

3.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

3.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申请新品种权和专利保护的敏感性较差

目前,我国申请保护的新品种及专利数量与实际数量相比有较大差距。

很多技术被多个国家无偿使用。

原因在于,有相当一部分种子产业科研工作者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偏重学术水平,轻视经济效益。

由于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者只申请了国内保护,导致其成果大量流失,给有关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3.2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保障滞后

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及相关产业制定的,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体系尚不健全,许多规章的可操作性也不强。

3.3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种子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还普遍存在政企不分、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问题,加上长期缺乏相应的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安全防范,导致国内一些物种资源被偷运出境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由于大多数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没有专设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也没有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和利益分配办法,造成假冒、侵权、技术违约现象严重。

3.4知识产权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不显著

主要表现为通过专利制度、品种权制度等使科技人员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不高,或者对发明人获品种选育者的奖励承诺不兑现,对鼓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作用不大。

3.5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过程中执法力度不够

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侵权的鉴定过程通常较为复杂,检测技术和手段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上涉及多家相关职能部门,即使发生侵权行为,往往也很难辨别,同时调查取证工作也较为复杂,造成保护难度加大。

4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及发展

4.1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产权战略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保证农业用种安全和促进现代种子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幅提升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推进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逐步建立种子产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制度,积极促进涉种专利、商标、版权等在种子产业中的转化运用,为实现种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4.2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行政执法力度

进一步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努力建立种子产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制度。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与专利、商标、版权等其他类型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

以知识产权的获取、运用和保护为重点,建立种子产业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全程跟踪管理。

建立和完善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流机制。

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植物新品种权为重点,制定和实施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政策,促进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推动种子产业发展。

4.3培育种子知识产权主体

强化知识产权在种子产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向作用,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资助开发的种子产业科研成果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在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带动作用,支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基地。

4.4改善种子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宣传纳入科普宣传和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在广大农村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加大植物新品种保护政执法力度,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权利人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4.5建立种子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尽快形成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体制,促进与专利、商标、版权等部门协作配合。

努力建立种子产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服务体系。

4.6支持和鼓励国内育种者申请国外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海外部署,是实现种子市场海外扩张的重要保障。

为了将技术优势延伸到国外,在激烈的国际种子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加速品种权走出国门,到他国申请品种权和农业技术专利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海外战略。

目前国内种子企业战略性利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超前部署、战略性占领世界种子市场的能力和意识都非常薄弱。

因此,政府应采取财政支持和信息咨询等综合措施,扶持中国育种者申请国外品种权,为中国种业走出国门做好准备。

4.7加强国外种质资源引进工作

中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建议通过对外农业交流与合作项目,搜集中国急需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种质资源交换,改变当前中国育种创新原地踏步的现状,提高作物育种的效果和效率。

5成功案例

5.1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黄培劲创办的公司,是《种子法》实施后,于2000年12月29日注册成立的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获得农业部核发《全国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和“国家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权”的四家股份公司之一。

公司股票于2011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189”,股票简称“神农大丰”。

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种子的选育、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农药、化肥的销售等,主营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

公司是经认定的2010年“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公司的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方法和杂交水稻制种方法专利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公司董事长黄培劲先生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杰出青年发明家”金质奖章,是继袁隆平获得“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之后,中国获得的又一重要奖项,也是迄今为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杂交水稻领域的两个最高奖项;是我国种子行业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认证;经过十年的发展,公司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新品种、渠道网络、经营规模和效益上均位居行业前列,已经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农作物种业企业之一。

5.2登海种业公司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连续多年进行玉米高产攻关探索,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始于1926年),一个是中国的登海种业公司。

1985年,李登海研究员率先在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民营玉米产业化的种子企业,并成为农业部育繁推销一体化试点单位。

公司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紧凑型玉米育种,以一年三至四代的育种速度开辟着中国玉米育种的创新事业,总结出“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玉米育种理论,开创了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先河和利用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进行高产攻关的玉米高产道路。

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区的光热资源,开展了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创高产栽培研究工作,连续16年一年两季亩产突破吨半粮,实现了从一亩地养活一个人到一亩地养活四个人的转变。

现已选育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43个通过审定,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38项植物新品种权。

为确保育种工作再上台阶,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建设成遍布全国的国内最大的玉米育种科研平台,拥有216名科研人员,其中9名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公司与国内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开展转基因、分子标记、单倍体诱导、细胞工程、辐射、航天等高技术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

连续36年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研究,开创了中国玉米高产道路。

连续七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1972年玉米首次突破千斤关;1979年利用自育的掖单2号首次突破平展型玉米的高产纪录,创出了776.9公斤/亩的国内夏玉米高产纪录;1980年创造了903.6公斤/亩的国内春玉米高产纪录;1989年创造了1096.29公斤/亩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05年再次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提高到1402.86公斤/亩,是全国当年玉米平均产量(352.49公斤/亩)的4倍。

2007年公司最新研制的“超级玉米”已被科技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种子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发展,关系到种子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既关乎民族种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种子产业安全,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做好种子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发展,才能切实提升中国种子产业国际竞争力。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