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08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doc

食品安全问题浅析

前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市场混论,频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

“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毒大米”事件、“毒豇豆”事件等等,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如何才能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保障食品安全重大意义的认识。

1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

食品安全是“从田间道餐桌”的系统工程,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监督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形成食品安全问题。

1.1食品生产

我国传统的食品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种植或小作坊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缺乏,没有严格的生产标准,农资产品和生产原料无法得到保障,无法保证生产出的食品的质量,为食品安全管理增加难度,埋下食品安全问题隐患。

1.2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行业也是以小作坊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

食品加工企业多而小,难以形成行业准则,造成政府部门难以监管,出了问题难以追责的情况。

许多小作坊违背职业道德为了经济利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按要求成产,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或添加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甚至添加化工原料和进行过期食品再加工,造成地区性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严重危害消费者利益。

1.3食品储藏

食品不同于工业产品,有易变质的特点,所以储藏就很关键。

诸如蔬菜、水果、鲜肉、奶类等容易变质的产品更加需要特殊的储藏手段,如冷藏、冷冻、保温等。

在现实中,许多的非法储藏手段大行其道,如:

加入防腐剂、喷施或注射化学试剂等,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

1.4食品运输

食品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保鲜存在突出问题,对食品的质量造成的破坏,对产品的销售和消费者的利益产生不良影响。

1.5食品安全监管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一直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监管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行业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地分散、小作坊流动性大、产品流通环节复杂等特点,给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了许多困难,使品安全监管非常的被动,发挥的作用有限。

2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但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很复杂,涉及多个领域,只有认真的分析和全面的改造,从各个行业同时入手,才能“拔去”人民群众心头的这根“刺”。

2.1推进食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

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农业合作社建设,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联系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

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向现代农业迈进。

纵向发展,向上游和下游推进,延长产业链,保障农资和农产品的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食品生产领域鼓励食品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工艺,升级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生产稳定性,便于政府监管,保障食品生产安全。

2.2全面推进标准化

无论是生产、加工领域,还是储藏、运输领域,全都推行标准化,保证食品安全。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推行标准化,对生产、加工过程中投入的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以及应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卫生保准等作出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生产者、食品企业等内部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生产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对于违规的食品生产现象能够准确判断,便于执法部门监督查处,并依法追责。

在储藏、运输领域中推行标准化,对储藏、运输过程中运用的技术、设备、操作规程及应用的药物、化学制剂等作出规定,对于各类食品的储藏运输分类制定规范,实现标准化的储藏、运输,保障食品安全。

2.3简化食品的产业链

简化从食品生产到食品消费的过程,也就是简化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销售过程比较复杂,如图1所示,从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最多能达到五到六层,过程冗长杂不易监管,在流通过程中不仅因利益分剥而提高价格,还使流通时间延长,不能保证农产品的新鲜,且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简化食品产业链,如“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宅对接”等新兴模式,直接从农田把菜送到超市、学校、社区等,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流通时间,保证食品的新鲜,而且能够降低价格,让农户、商家、消费者皆受益,同时降低了政府的监管难度,便于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2.4建立、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消费者可以查询农产品的各种信息,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是从技术手段上给食品打上履历,避免劣质、有毒的食品浑水摸鱼,混入到食品市场上,清楚食品市场上的“黑户”,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庆.“农超对接”构建农产品流通新模式[J].当代经济.2012(10).

[2]张祥茂.标准化与供销合作社的“三大关系”[J].观察家.

[3]刘晓君,黄小武,凡小燕,吴智冬.第三方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认证外包服务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9).

[4]王劲.供销合作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分析[J].中国合作经济

[5]张文基.关于农校对接的思考[J].经济师.2012(11).

[6]林坚,王宁.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经济组织[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

[7]张梅,郭翔宇.食品质量安全中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