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289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doc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

关于饲料行业调研报告

2012年4月

关于饲料项目调研报告

目录

1引言 2

2饲料概述 2

2.1饲料简介 2

2.2饲料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2

2.3饲料行业的产业特征 3

3饲料行业发展现状 3

3.1国内饲料行业发展状况 3

3.2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3

3.3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4

3.4行业集中度低 4

3.5饲料业受制于种植业和养殖业 4

4饲料行业上游分析 4

4.1上游行业概况分析 4

4.2上游玉米分析 5

4.3上游豆粕分析 10

4.4上游鱼粉分析 15

5饲料下游行业分析 20

1引言

饲料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中间行业。

我国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畜牧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战略保证,饲料行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饲料业是我国农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联系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纽带,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饲料业,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发展饲料业,能够有效转化粮食,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和农副产品的开发,促进养殖业发展.发展饲料业,也是带动化工、医药、机械、轻工、地矿和商贸等相关行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饲料工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的飞跃,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关系着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

2饲料概述

2.1饲料简介

“饲料”一词是指在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家畜、家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饲料(Feed)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目前国内最普遍的分类是按成分来分的预混料、浓缩料、配和料以及按面向的受众群体来分的猪料、禽料,水产料、反刍料这两种方式。

2.2饲料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全球饲料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巴西和中国。

据资料显示预2010-2025年,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和较快的发展时期,饲料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将进一步优化;饲料生产中心经过逐渐转移将基本达到稳定状态;饲料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产业一体化、生产专业化的格局将逐渐形成;饲料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出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2.3饲料行业的产业特征

1.饲料安全问题突出。

饲料业本身属于食品业,饲料的安全是生产绿色肉食品的基础,饲料安全不仅关系到被饲的动物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更直接影响到人的安全和健康。

2.饲料业受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的制约。

饲料业的发展除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等基础性条件之外,还需要物流、营销等作为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持条件。

3.人口的增长仍是推动饲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即使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肉食品出口量增加仍有助于保持饲料的产量水平。

4.饲料产品是微利产品,企业的发展要靠规模求效益。

行业品具有同质性,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行业产品具有同质性,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5.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较低,生产要素易于获得,进出市场比较容易。

3饲料行业发展现状

  3.1国内饲料行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稳步发展,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增长,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

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畜牧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战略保证。

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3.2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饲料的质量安全是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的概念已有所延伸,不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而是已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

首先,需保证入口畜产品的安全,反映在饲料应用上就是使用后不产生残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保证社会环境的安全,主要指不会污染环境;再次,对禽畜动物本身要安全,即保证营养全面。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饲料企业也付出了极大努力,使我国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1987年,第一次全国抽查饲料产品质量样品合格率仅为20%,2006年达93.8%。

自2001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饲料质量监督例行检测和饲料中违禁药品监测结果显示,饲料和禽畜产品中违禁药物检出率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3.83%下降到2007年的0.67%。

  3.3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一方面,我国许多饲料厂商的生产仍停留在以生产混合饲料和单一饲料为主的阶段,浓缩饲料、精料补料和饲料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所占比例有待提升,饲料的利用率及禽畜的营养效果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导致饲料产品结构中,耗粮较多的猪料比例占到40%,禽料43%左右,牛羊料约20%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猪料31%、牛料26%、禽料17%仍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大量企业投资于饲料业导致我国饲料产能迅速增加,出现了开工不足、生产设备闲置的现象。

以2008年为例,我国饲料企业总产能约3.64亿吨,但实际产量仅1.31亿吨,产能利用率36%,产能严重过剩。

  3.4行业集中度低

饲料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从全球饲料业的发展看,随着饲料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大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角。

目前,世界上约25%的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占总量的80%。

虽然我国饲料产量居世界第二,但行业集中度不高。

洛伦茨曲线显示,尽管近年我国饲料行业的集中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不大,在正大、希望等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众多小企业也在不断产生。

目前,正大、希望、六和、温氏、禾丰、正虹、唐人神、双胞胎、海大、正邦等国内10家集团企业占到饲料市场30%以上的份额,90%以上的饲料企业则为微型规模企业甚至小作坊。

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与优胜劣汰后,我国饲料行业已逐步形成以少数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部分中型企业占据区域性市场,大批小企业为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

总体来看,我国饲料行业集中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

饲料行业资金和技术壁垒偏低使企业进出容易,而且养殖业的分散直接导致了饲料行业集中度不高。

利润方面,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饲料行业毛利率仅10%左右,利润率仅在2%—3%,多数饲料企业处于微利生存状态。

  3.5饲料业受制于种植业和养殖业

饲料行业是连接种、养二业的关键环节。

种植业极易受气候变化、国际粮情及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养殖业则常随着禽畜产品价格、国内外消费市场及动物重大疫病而波动。

可以说,饲料业与养殖业同命运,与原料市场共存亡。

上下游产业的任何变化都会波及饲料业,这就要求整个产业要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4饲料行业上游分析

4.1上游行业概况分析

原料是饲料生产的源头和基础,也是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

饲料的上游原料包括玉米、鱼粉、豆粕(大豆)、添加剂(赖氨酸、蛋氨酸)等,其中玉米、豆粕、鱼粉为饲料的主要原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加快使饲料粮短缺状况开始显现。

尽管我国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后,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所提高,但仍无法满足饲料生产的需要,能量饲料原料的供应比较紧张。

与此同时,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缺口也较大,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料的供给明显不足,如鱼粉消费约70%需要进口,生产豆粕的大豆70%需要进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合成氨基酸50%以上也需要进口。

蛋白质饲料原料加工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不仅制约了我国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因营养失衡造成了其它饲料粮的浪费。

原料市场“供应商强,采购商弱”。

目前,我国饲料原料市场整体可概括为“供应商强,采购商弱”。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国内大型饲料企业数量少,缺乏经济实力的中小型饲料企业占据较大比重,使得饲料企业在进行原料采购时底气不足,常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部分原料集约化程度高,原料生产企业很容易影响市场,这在豆粕领域有较为突出的体现。

我国生产豆粕的榨油企业集中度很高,全国规模最大的几家榨油企业的豆粕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70%,而销量前10名的饲料企业产量仅占全国饲料销量的20%,严重削弱了饲料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

第三,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相对饲料企业来说,原料供应商所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对市场的敏感度更高。

第四,当前大多数饲料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仍然较为陈旧、单一,效率低下。

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大。

当前,国际市场饲料原料价格一体化趋势明显,国外资本利用资金、区位和信息优势,拥有玉米、豆粕、鱼粉等大宗饲料原料的定价权,使得我国饲料原料长期受制于人,导致了近几年国内饲料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增大了我国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

玉米作为饲料原料中的主要能量饲料,其库存变化直接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饲料原料供应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世界玉米产量有所上升,但玉米期末库存呈现出下降趋势。

受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影响,美国、巴西等玉米主产国鼓励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燃料乙醇工业快速发展。

据USDA预测,到2015年,美国燃料乙醇的玉米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18%提高到23%。

燃料乙醇业的高速发展将为未来玉米价格构成强大支撑。

4.2上游玉米分析

4.2.1玉米概述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起源于美洲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

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

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

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

   

  我国玉米的生产概况。

玉米何时传入我国尚未定论,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

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积。

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玉米的主要作用在我国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

在我国现有的0.93亿公顷耕地中,玉米面积约为0.21亿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5。

1997年粮食总产量为46662万吨,玉米总产量为11198.9万吨,占总产量的24%。

  

 玉米是“饲料之王”。

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

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

一般认为,膳食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是肉蛋奶在食品构成比例的增加。

由于我国草原面积十分有限,加之人为的畜量过载,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依靠牧区提供大量动物性食品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大量的肉蛋奶须依靠农区的养殖业提供,显然,玉米对提高人们的膳食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2.2玉米产量分析

玉米对于饲料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玉米的产量也严重影响着饲料的价格。

下面对我们玉米的数量进行分析。

由上图可知,全球和我国的玉米产量都呈上升趋势。

虽然玉米的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上图为05年6月到11年12月这段时间,我国玉米产量与消费量的图表。

由图可知,大多数时候年产量可以满足消费量,但是从09年10月开始到10年11月这段时间国内的总消费量高于年度产量,国内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的总消费量,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受到国外玉米价格的制约。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我国进口玉米约52万吨,进口金额172331948美元。

进口量环比下跌30.69%,单价331.07美元/吨。

2011年1-2月玉米进口量累计约为127万吨。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2月我国出口玉米约0.04万吨,金额117474美元,出口量环比下跌82.63%,单价292.95美元/吨。

2012月1-2玉米出口量累计0.271万吨。

2012年玉米进口数量统计

2012年玉米进口数量统计

4.2.3玉米价格分析

由以上4图可以看出:

1.国内3个地区玉米价格呈波动趋势,但是整体趋势呈上升状态。

是一种在波动中上涨的状态。

2.港口玉米价格较为稳定,波动较小,呈上升趋势。

3.东北地区、黄淮地区玉米价格相对来说保持在低位,价格基本徘徊在2100-2300之间,南方地区的价格保持在高位,成都、贵阳一直保持在2550-2700左右。

4.2.4玉米分布

中国、美国玉米分布图

世界玉米产量前3名及所占比例

4.3上游豆粕分析

4.3.1概述

豆粕作为高蛋白饲料原料,通常是难以替代的。

但是,豆粕存储期较短,且受政策性因素、季节性因素、供求状况、大豆及豆油等相关产品价格变化,以及进口量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频繁。

另外,我国是大豆净进口国,进口大豆的成本往往是影响豆粕价格的主要因素。

进口大豆价格通常以美盘大豆价格作为基准,然后加上升贴水、关税、增值税、手续费、港口装卸费、人库费、港口杂费等。

而美盘大豆价格又容易受到美国和南美大豆产量,美国国内大豆消耗量、库存量及出口情况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大豆的采购情况令豆粕价格更加多变。

豆粕价格的剧烈波动会给饲料企业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

如果豆粕价格不变或下跌,饲料的原料成本会稳定或下降,饲料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提升,同时也会取得预期或更高的收益。

但若在此期间豆粕价格上涨,饲料企业将会降低收益甚至出现亏损。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

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种。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

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

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

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

在家禽和生猪饲养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只有当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单位蛋白成本远低于豆粕时才会被考虑到使用。

事实上,豆粕已经成为其它蛋白源比较的基准品。

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的豆粕能够提高出奶量。

在肉用牛的饲养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

豆粕还被用于制成宠物食品。

玉米、豆粕的简单混合食物与使用高动物蛋白制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价值。

最近几年来,豆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

豆粕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能够充分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4.3.2大豆产量分析

大豆生产遍及世界,其中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种植面积最大。

多年来,世界大豆产量一直居各类油料作物之首。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于世界第2、3、4位。

中国种植的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北美和南美大豆是转基因大豆。

中国大豆的最主要产地是黑龙江。

2005年黑龙江省生产大豆748万吨,占当年全国产量的40%。

2000年-2011年大豆产量

由图可知:

1.近10年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都维持在1200-1800万吨的范围内,呈波动趋势。

2.自08年开始,大豆的产量呈下降趋势。

由于我国的耕地和生产水平有限,同时也未引入转基因品种,大豆产量受到制约。

近年来我国大豆年产量在1300-1600万吨区间徘徊。

过去10年,我国大豆生产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主产国,大豆总产量占世界的比重从1997年的9.3%下降到2007年的5.8%。

不断上升的种植成本也对我国大豆生产形成制约。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大豆年产量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33%以上,远远高于其他省区。

2007年之前,黑龙江大豆种植成本呈缓慢上升趋势,2002-2007年间,不包括土地成本在内的生产成本年平均上升幅度为2%,包括土地成本在内的总成本年均上升幅度为4%。

2008年,由于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升,大豆种植成本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往年,大豆种植收益下降。

由于大豆种植成本利润率不断下降,使得农民开始寻找新的品种来种植,而放弃这种利润率较小的大豆。

4.3.3大豆价格分析

以11年下半年到目前的大豆价格为例,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价位,上下波动幅度不多。

4.3.4大豆分布图

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

由于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最适于和其他作物轮作或套种间作。

我国过去是世界上种植大豆最早和产量最多的国家。

过去在国际市场上,大豆的出口常为我国所独占。

但由于片面地认为它作为粮食,产量低于一般谷类作物;作为油料,含油量又低于其他油料作物;而对它提供蛋白质和养地的作用则未予以应有重视;同时,由于过去粮食紧张,在推行以扩大复种面积、改种高产作物为主要内容的耕作制度改革中,大豆生产被压缩;再加上栽培管理粗放、施肥少,水利条件差以及品种退化等原因,单产增长缓慢,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有下降趋势。

就地区分布而言,大豆几乎遍及全国,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黄淮平原最为集中。

在松辽平原大豆多半与春小麦进行轮作,也有和玉米间作、混作的。

199O年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1.6%。

这里的大豆品质优良,商品率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

黄淮平原播种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铁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的平原地区,一般与冬小麦轮作换茬,所产主要作为本区人民的口粮之一,商品率不高。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各省,大豆多半夏播或秋播,基本上是分散产区。

这些地区的油料以油菜、花生为主,大豆仅是补充性作物,一般经营比较粗放,产量也较低。

4.4上游鱼粉分析

4.4.1概述

鱼粉(fishmeal)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

全世界的鱼粉生产国主要有秘鲁、智利、日本、丹麦、美国、前苏联、挪威等,其中秘鲁与智利的出口量约占总贸易量的70%。

中国鱼粉产量不高,鱼粉工业起步晚,且多为小规模生产,产量低,主要生产地在山东省、浙江省,其次为河北、天津、福建、广西等省市。

20世纪末期,我国每年大约进口70万t鱼粉,约80%来自秘鲁,从智利进口量不足10%,此外从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也有少量进口。

虽然我国饲料工作者一直研究探索低鱼粉日粮和无鱼粉日粮,但迄今鱼粉仍为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添加饲料,在许多饲料中尚无法以其他饲料取代。

2011年国内鱼粉市场不确定因素相对偏多,高价风险也继续增加,在国内鱼粉高价体系下,饲料企业需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少量多批的采购策略,以保证鱼粉的消费与资源。

4.4.2鱼粉资源分布

世界鱼粉资源以北大冰洋(纽芬兰渔场)和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为主,其次是秘鲁和智利渔场,主要供应动物食用。

其他渔场包括俄罗斯、日本、芬兰、挪威、冰岛等地。

以上渔场都是将来鱼粉的重要供应来源,决定了将来鱼粉的数量、质量和成本。

鱼粉资源分布与可持续性

全球鱼粉产量

鱼粉是提供动物蛋白饲料的原料,从图一可以看出世界鱼粉产量从2000年-2009年总体是保持稳定:

其中2000年-2005年产量有起伏;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从2006年开始,秘鲁施行捕捞配额制,使接下来的鱼粉产量趋于稳定。

这也表示将来除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反常天气影响外,世界鱼粉产量都将保持相对稳定。

各国鱼粉生产情况

世界鱼粉的主要生产国家,主要出口国家,例如秘鲁、智利、美国和厄瓜多尔等。

其他国家包括泰国、中国、日本、丹麦、挪威、冰岛等主要提供自己国家使用较多,因此出口量较少。

虽然我国鱼粉总产量占世界第五,但远不能满足国内庞大的消费需求。

另外,从世界鱼粉生产国所占总产量的表格可以看出,五大鱼粉主要生产国在世界总产量中占到约65%比例。

其中,秘鲁和智利两个国家近年来的鱼粉产量基本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而且波动幅度不大。

另外泰国、美国、中国的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约20%。

然而,秘鲁和智利是我们最关注的世界鱼粉生产大国,从这两个国家的捕鱼情况进行分析,总体来说都比较稳定。

2005年之后,秘鲁不再采用只限时不限量的奥林匹克式捕捞限制,而采取限时限额的捕捞配额制度,之后的年捕捞量即便略微减少,但更加稳定了。

而近年来智利的捕捞量一直趋稳,小幅波动的年份主要是受到天气状况和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

同时,通过线性回归可以看出近10年来秘鲁和智利鱼粉产量也趋于稳定,说明当地渔业资源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因此未来的鱼粉资源供应将保持相对平稳,同时反映出海洋渔业资源是可持续性的。

在资源紧张的前提下,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目前,在中国饲料产量逐年增加的条件下,鱼粉的需求和价格也在变。

全球鱼粉消费的改变

从全球历史变化中,可以看出:

60年代,猪料和禽料分别占到鱼粉消费结构的前两位,当时水产养殖业还没有兴起,所以占有的比例很小;80年代,猪料和禽料虽然仍是鱼粉消费的主体,但鱼粉用量在逐步减少,而用于水产的鱼粉数量逐渐上升;到了2008年,水产料和猪料成了鱼粉消费的前两位。

这表示水产饲料与猪料在未来将决定鱼粉的消费量。

水产饲料与猪料决定鱼粉消耗量

另一方面,中国饲料总产量从2002年-2009年呈现出向上爬升的斜坡态势。

同时,水产饲料和猪饲料产量逐年增长,进而带动了鱼粉需求。

这表示影响中国鱼粉消耗量的趋势与世界的趋势相同。

价格影响鱼粉使用

根据经验所得,价格再8000元以下的鱼粉,大部分的饲料品种都能接受;当鱼粉价格上升到8000-10000元/吨时,适用的饲料品种逐渐减少,只有皮毛动物、特种水产,以及浓缩饲料。

当鱼粉价格高于10000元/吨时,适用的范围就进一步缩减到特种水产和乳猪饲料了。

虽然价格高昂,但是刚性需求的存在使得养殖户不得不使用鱼粉。

4.4.3未来进口趋势

原物料的通胀时代来临

能量原料主要从玉米、小麦的价格来分析。

从近三年来看玉米、小麦价格一直成长,它的成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说明饲料成本在上升。

植物蛋白饲料-豆粕,从进口成本和原料成本来看,它具有阶段性往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2004年价格最低(平均约1500-2000元),2004-2007价格又是一个稳定趋势(平均约2300-2880元),2008-2010年趋势又在另一个定位(3000-4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