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34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毕业设计.doc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三章:

污水处理设计

3.1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

3.1.1布置原则

1)厂址与规划居住区或公共建筑群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有关环保部门协商确定,一般不小于300m。

2)厂址应在城镇集中供水水源的下游,至少500m。

3)厂址应尽可能的占用农田和不占用良田,且便于农田灌溉和消纳污泥。

4)厂址应尽可能设在城镇和工厂主导风向的下方。

5)厂址应设在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城镇下游地区,使污水有自流的可能,以节约动力消耗。

6)厂址应考虑汛期不受洪水的威胁。

7)厂址的选择应考虑交通运输、水电供应、水文地质等条件。

8)厂址的选择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考虑远景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建余地。

3.1.2本设计污水处理厂布置

根据城市的布置形式,在城市的北侧有较密集的城市居住区,而在城市的南侧,则较为空旷,所以污水处理厂初定在城市的南侧。

根据城市河流的流向考虑,污水处理厂设在受纳水体的下游,在本设计中,因为在河流的中下游有水源保护地,所以,污水处理厂应尽量远离水源保护地,所以设在河流的最下游。

同时,因为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所以能够满足在夏季下风向的要求。

在满足以上条件后,根据地形,地质,交通和水电供应等因素考虑,结合远期规划,设定污水处理厂,见污水管网布置图。

3.2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指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各单元的有机组合,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而构筑物的选型是根据处理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以达到各构筑物处理的最佳效果。

污水受纳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可以根据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水处理程度,考虑水体的自净功能可以提高经济效果,但是考虑到污水可能受到污染,而使水体遭到破坏,根据污水量不是很大,水体上游排污和远期考虑,所以,本设计中对水体的自净效果不予以考虑。

城市污水在进入受纳水体时,处理程度达到国家一级B处理标准。

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采用何种处理流程,还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回收其中含有的有用物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排放标准和水体的具体规定,并通过调查和经济比较后决定。

工艺流程简图

目前,国内外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均采用活性污泥法,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活性污泥法已由传统型发展为改良型,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较成熟的方法有:

AB法、氧化沟法、A2/O法、SBR活性污泥法。

AB法对于城市污水含有大量工业废水的情况,可以达到较高的处理要求,其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和抗毒能力强,运行管理方便,但其脱氮除磷的效果差,故不采用AB法。

氧化沟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氧化沟工艺不需要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

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氧化沟的BOD平均处理水平可达95%左右。

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长,泥龄长,一般为20-30d,污泥在沟内达到除磷脱氮的目的,除磷效果较差。

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氧化沟的基建投资更省。

SBR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处理效果稳定,对水量、水质变化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

SBR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时间上的有效控制和变化来满足多功能的要求,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污泥活性高,浓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

但是脱氮除磷的效果很差。

A2/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7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该工艺能同时去除水中含碳有机物、BOD、氮、磷等有机物,处理出水水质好,出水氮磷含量低,与其他工艺相比,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曝气设备可采用微孔曝气器,充氧的动力效率可大大提高,节省曝气动力费用,运行费用低,如广州大坦河污水处理厂、保定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太原、大连均采用了A2/O法。

城市污水一般以污水中的BOD物质列为主要去除对象,本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脱氮和除磷的效果,因此,处理核心为二级生物处理,采用A2/O工艺作为为生物处理法。

3.3设计流量及设计人口数计算

3.3.1城市居住区每天污水平均流量

(3-1)

式中——各居住区平均污水量(L/s);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准(L/人·d);

N——居住区规划设计人口数(人)。

=480000×0.125+(3100+1800+1310)

=600000+6210=66210m3/s=694.44+71.88=766.32L/s

3.3.2设计秒流量

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Q计算

表3-1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

污水平均日流量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总变化系数KZ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注:

1)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用内插法求得;

2)当居住区有实际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时,可按实际数据采用。

表3-1中所列总变化系数取值范围为1.3-2.3,可按下式计算:

Qd≥100

Qd≤5

5

916.66L/S

式中Q1——居民区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L/s);

KZ——总变化系数,见表3-1。

工业企业排水量计算:

(3-3)

糖业公司:

纺织厂:

玉米加工厂:

=50.00+29.17+20.28=99.45L/s

最大设计秒流量:

/d(3-4)

设计中根据远期规划等原因综合考虑,采用10m3/d作为设计流量。

3.3.3设计污水水质

1)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后污水的SS浓度:

(3-5)

式中――污水的SS浓度(mg/L);

――各区的平均生活污水量(m3/d);

――平均工业废水量(m3/d);

――不同分区生活污水的SS浓度(mg/L);

――不同工厂工业废水的SS浓度(mg/L);

――人口数(人);

――每人每天排放的SS克数[g/(人.d)],采用45g/(人·d)。

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后污水的浓度:

(3-6)

式中――污水的BOD5浓度(mg/L);

――不同分区生活污水的BOD5浓度(mg/L);

――不同工厂工业废水的BOD5浓度(mg/L);

――每人每天排放的BOD5克数[g/(人·d)],采用30g/(人·d)。

3)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后污水的COD浓度:

(3-7)

式中――污水的COD浓度(mg/L);

――不同分区生活污水的COD浓度(mg/L);

――不同工厂工业废水的COD浓度(mg/L);

――每人每天排放的COD克数[g/(人·d)],采用42g/(人·d)。

4)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后污水的总氮浓度:

(3-8)

式中――污水的总氮浓度(mg/L);

-――不同分区生活污水的总氮浓度(mg/L);

-――不同工厂工业废水的总氮浓度(mg/L);

――每人每天排放的总氮克数[g/(人·d)],

一般采用3.3g/(人·d);

5)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后污水的总磷浓度:

(3-9)

式中――污水的总磷浓度(mg/L);

――不同分区生活污水的总磷浓度(mg/L);

――不同工厂工业废水的总磷浓度(mg/L);

――每人每天排放的总磷克数[g/(人·d)],

采用0.5g/(人·d);

3.3.4污水处理程度计算

1)污水的SS处理程度计算: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污水排放口的出水水质要求计算

E1=(C-Cess)/C(3-10)

E1――SS的处理程度(%);

C――进水的SS浓度(mg/L)。

E=(380.94-30)/380.94=92.13%

按二级生物处理后的水质排放标准计算SS处理程度:

根据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总出水口处的SS浓度为20mg/L

E1=(380.94-20)/380.94=94.75%

计算SS处理程度:

从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法得出的处理程度高,所以本污水处理厂SS的处理程度为94.75%.

2)污水的BOD5处理程度计算: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污水排放口的出水水质要求计算

E2=(L-LeBOD5)/L(3-11)

E2――BOD5的处理程度(%);

L――进水的BOD5浓度(mg/L)。

E2=(267.31-30)/267.31=88.8%

按二级生物处理后的水质排放标准计算BOD5处理程度:

根据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总出水口处的BOD5浓度为20mg/L

E2=(267.31-20)/267.31=92.52%

计算BOD5处理程度:

从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比较得出,第一种方法处理稳定性高,且满足出水设计要求,所以,本设计采用第一种处理方法,处理程度为88.8%。

3)污水的COD处理程度计算: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污水排放口的出水水质要求计算

E3=(C-CeCOD)/C(3-12)

E3――COD的处理程度(%);

C――进水的COD浓度(mg/L)。

E3=(365.14-120)/365.14=67.14%

按二级生物处理后的水质排放标准计算COD处理程度:

根据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总出水口处的COD浓度为60mg/L。

E3=(365.14-60)/365.14=83.57%

计算COD处理程度:

从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法得出的处理程度高,所以本污水处理厂COD的处理程度为83.57%.

4)污水的氨氮处理程度计算: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污水排放口的出水水质要求计算

E4=(C-Ce)/C(3-13)

E4――氨氮的处理程度(%);

C――进水的氨氮浓度(mg/L);

Ce――处理后污水允许排放的氨氮浓度(mg/L)。

E4=(27.49-9)/27.49=67.26%

按二级生物处理后的水质排放标准计算氨氮处理程度:

根据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总出水口处的氨氮浓度为8mg/L。

E4=(27.49-8)/27.49=70.9%

计算氨氮处理程度

从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法得出的处理程度高,所以本污水处理厂氨氮的处理程度为70.9%。

5)污水的磷酸盐处理程度计算:

根据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6)>>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总出水口处的磷酸盐浓度为1mg/L。

E5=(C-Ce)/C(3-14)

E5――磷酸盐的处理程度(%);

C――进水的磷酸盐浓度(mg/L);

Ce――处理后污水允许排放的磷酸盐浓度(mg/L)。

E5=(4.36-1)/4.36=77.3%

3.4污水的一级处理设计

3.4.1格栅的设计计算

在污水处理系统(水泵前),需设置格栅,以拦截较大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按栅条净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6—40mm)、细格栅(3—10mm)三种;按清渣方式,可分为人工清除格栅和机械清除格栅两种。

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净间隙,应符合:

人工清除:

25—100mm;机械清除:

16—100mm;最大间隙:

100mm。

污水处理厂可设置中、细两道格栅,大型污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

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采用:

格栅间隙16-25mm:

0.10-0.05m3栅渣/103m3污水;格栅间隙30-50mm:

0.03-0.01m3栅渣/l03m3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密度约为960kg/m3。

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采用机械清渣。

小型污水处理厂也可采用机械清渣。

机械格栅不宜少于2台,如为1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s。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

-75。

人工清除的格栅倾角小时,较省力,但占地多。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表3-2栅条断面形状及尺寸

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

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

工作台正面过道宽度:

人工清除:

不应小于1.2m,机械清除;不应小于1.5m。

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设计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格栅间内应安设吊运设备,以进行格栅及其他设备的检修、栅渣的日常清除。

格栅的栅条断面形状,可按表3-2选用。

在本设计中,采用泵前中格栅,泵后细格栅结合的方式布置,格栅均为平面格栅。

考虑到安全和维修及清理方便,格栅采用2组,每组单独设置,采用机械除渣的方法清除栅渣。

设计流量结合远期规划考虑采用10万m3/d设计计算,也就是1160L/s=1.16m3/s。

1.泵前中格栅计算:

1)设计中选择二组格栅,N=2组,则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0.58m3/s。

格栅间隙数:

(3-15)

式中n――格栅条间隙数(个);

Q――设计流量(m3/s);

――格栅倾角(。

);

N――设计的格栅组数(组);

b――格栅条间隙(m);

h――栅前水深(m);

v――格栅过栅流速(m/s);

设计中取=60。

h=0.8mv=0.8m/sb=0.02m

2)格栅槽宽度:

B=S(n-1)+bn(3-16)

式中B――格栅槽宽度(m);

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本设计中采用的栅条是图2中迎水面为半圆型的巨型栅条。

采用这种栅条可以减少水力损失,并可以提高出渣效果。

本设计中S=0.01m。

B=0.01×(43-1)+43×0.02=1.28m

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3-17)

式中l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B1――进水明渠宽度,本设计根据进水总干管直径确定为1.1m;

1――渐宽处角度(°);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一般采用10°-30°,本设计中采用20°;

m

4)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

(3-18)

式中l2――出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B2――出水明渠宽度,本设计根据水量,定为1.1m;

2――渐宽处角度(°);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一般采用10°-30°,本设计中采用20°;

m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3-19)

式中h1――水头损失(m);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查设计手册可知=1.83;

k――格栅受污染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采用k=3;

=0.093m

6)栅后明渠的总高度:

H=h+h1+h2(3-20)

式中H――栅后明渠总高度(m);

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本设计中采用0.4m;

H=0.8+0.093+0.4=1.293m

7)格栅槽总长度:

(3-21)

式中L――格栅槽总长度(m);

H1――格栅明渠的深度(m);

0.5、1.0――设计常数;

8)每日栅渣量:

(3-22)

式中W――每日栅渣量(m3/d);

W1――每日每103m3污水的栅渣量,(m3/103m3污水),根据设计规范可以取0.04-0.06m3/103m3污水。

本设计根据水量取0.050.04-0.06m3/103m3污水。

m3/d>0.2m3/d。

根据以上对栅渣量的计算,采取机械除渣。

机械除渣采用HGS型回转式弧形格栅除污机。

HGS型回转式弧形格栅除污机适用于浅渠槽的拦污。

属中细格栅除污设备。

结构及特点HGS型回转式弧形格栅除污机由驱动装置、栅条组、传动轴、耙板、旋转耙臂、做渣装置等组成。

其耙制成金属型,也可制成尼龙刷。

特点是转臂转动灵活,结构简单。

安装维修方便,水下无传动件,使用寿命长。

规格按下表选用。

表3-3HGS型回转式弧形格栅除污机性能规格

9)中格栅进水管道为DN1200mm的钢管,

出水管道为也DN1200mm的钢管。

中格栅详细图见泵房格栅设计图。

2.中格栅和细格栅间设有污水泵,在中格栅和水泵间设有集水池,水泵和集水池部分的计算详见泵房设计。

3.水泵后不设置集水池,水经由水泵出水渠道,直接进入到细格栅的进水渠道。

泵后细格栅计算:

1)设计中选择二组格栅,N=2组,则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0.58m3/s。

格栅间隙数:

(3-23)

式中n――格栅条间隙数(个);

Q――设计流量(m3/s);

――格栅倾角(°);

N――设计的格栅组数(组);

b――格栅条间隙(m);

h――栅前水深(m);

v――格栅过栅流速(m/s);

设计中取=60。

h=0.8mv=0.9m/sb=0.005m

2)格栅槽宽度:

B=S(n-1)+bn(3-24)

式中B――格栅槽宽度(m);

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本设计中采用的栅条是图2中迎水面为半圆型的巨型栅条。

采用这种栅条可以减少水力损失,并可以提高出渣效果。

本设计中S=0.005m。

B=0.005×(150-1)+150×0.005=1.495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3-25)

式中l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B1――进水明渠宽度,本设计根据水泵出水渠道确定为1.1m;

1――渐宽处角度(°);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一般采用10°-30°,本设计中采用20°;

m

4)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

(3-26)

式中l2――出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B2――出水明渠宽度,本设计根据水量,定为1.1m;

2――渐宽处角度(°);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一般采用10°-30°,本设计中采用20°;

m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3-27)

式中h1――水头损失(m);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查设计手册可知=1.83;

k――格栅受污染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采用k=3;

=0.23m

6)栅后明渠的总高度:

H=h+h1+h2(3-28)

式中H――栅后明渠总高度(m);

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本设计中采用0.3m;

H=0.8+0.23+0.3=1.33m

7)格栅槽总长度:

(3-29)

式中L――格栅槽总长度(m);

H1――格栅明渠的深度(m);

0.5、1.0――设计常数;

8)每日栅渣量:

(3-30)

式中W――每日栅渣量(m3/d);

W1――每日每103m3污水的栅渣量,(m3/103m3污水),根据设计规范可以取0.04-0.06m3/103m3污水。

本设计根据水量取0.04m3/103m3污水。

m3/d>0.2m3/d。

根据以上对栅渣量的计算,采取机械除渣。

除渣设备同中格栅。

除渣后残渣外运,按固体废物处理。

9)细格栅进水管道为DN1200mm的钢管,

出水管道为DN1200mm的钢管。

细格栅详见泵房格栅布置图。

3.4.2涡流沉沙池的设计计算

沉沙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沙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减少大颗粒的物质在输水管道内的沉积,并可以减少初沉池的污泥量。

沉砂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涡流式沉砂池。

由于本设计对污水要进行脱氮除磷,二级生化处理采用了A2O工艺,需要厌氧条件,如果采用曝气沉沙,则肯定破坏厌氧环境,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所以采用了沉沙效果较好的涡流沉沙池。

设计中选用两组涡流式沉沙池,N=2组,分别与格栅连接,每组沉沙池设计流量为0.54m3/s。

1.沉沙池表面积:

(3-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