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38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docx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以荷兰、法国和美国为例

集群是一个生态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环境里各种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单元。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接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某特定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群体[1]。

国家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由于每一个国家有各自自然禀赋的特定条件以及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

有的只是在某些具体产品的生产上,根据不同的品种与品质进行明确的区域划分的集群初级阶段;有的则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农业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2]。

笔者重点分析有代表性的荷兰、法国、美国3个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

  一、荷兰农业集群生发的特点:

以花卉产业为例

  荷兰是欧盟的第六大经济体,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荷兰农业有多项“世界第一”:

农业的出口率高居世界第一;土地生产率名列世界第一,大大高于世界各国(1991年荷兰的土地生产率为2468美元/公顷);设施农业也是世界一流的,如国内玻璃温室面积超过1.1万公顷,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以上,堪称世界第一[3]。

而这些是与荷兰农业实施集群发展战略分不开的。

  荷兰的园艺业是农业生产中唯一未享有欧盟补贴的行业,却依靠自身技术和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异军突起。

园艺业之所以能成为荷兰农业的朝阳产业,连续走强二十年,是因为荷兰实行了花卉集群生产与管理。

在该国西部的威斯兰地区有驰名于世的“玻璃城”,大量与花卉产业相关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彼此间通过合作与竞争性配套关系,在这个地域范围内形成共生互补的“花卉群落”[3]。

  荷兰花卉产业分工细化,拥有高度发达的配套服务体系。

这些配套服务主体为花卉种植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个性化服务,如繁育选种、栽培用土、温室设备、物流运输等均有专门的公司和合作社机构来提供,使一些花卉种植企业有精力也可能细化到专业种植某一种花卉,甚至某一个品种,从而使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达到最大优化,使个性品种、核心技术得到不断发展。

  以上事实表明,荷兰花卉集群相当成熟。

依靠集群式发展,荷兰园艺业从研究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物流管理的高效完整产业链网络已成型,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荷兰花卉可谓饮誉全球,其鲜花销售量能占世界70%之多。

荷兰还借鉴花卉产业经验,按集群模式生产优质蔬菜等。

可以预期,农业产业集群在荷兰农业生产增加值和农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大幅攀升指日可待。

  二、法国农业集群发展特点:

以葡萄酒产业为例

  法国不仅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它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4]。

法国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享誉世界。

这从它的葡萄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可窥见一斑。

  1.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

  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法国将不同农作物和畜牧生产在适宜区域合理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其中以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带的发展历时最为久远。

目前法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世界第二位,种植面积达900000公顷。

波尔多、勃艮第等地区都盛产葡萄酒出名,勃艮第产业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葡萄酒大产业区之一。

整个勃艮第地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27000公顷,产量150000万升,年产葡萄酒2亿瓶。

勃艮第属大陆性气候,其土质多样,不同山坡土壤差异大,甚至每座山的山腰和山脚的土壤都不一样,因此同一葡萄园的两个业主可以酿造不同风格的酒。

这些使勃艮第成为世界上最令人迷惑不解的葡萄酒产区。

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产业区发展特点。

  第一,独特的葡萄种植与加工模式:

勃艮第降雨量偏多,为便于排水,葡萄多数种植在倾斜地带。

勃艮第葡萄种植者注重天然栽培方式,不施用肥料,亩产限定在800~1000斤左右。

勃艮第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葡萄种植规模较大户,一般拥有几十公顷甚至上百公顷的葡萄园,此类种植者拥有整套葡萄酒酿造设备,自己对原料进行分选破碎压榨发酵,最后贴标罐装出售;二是葡萄种植规模较小户,一般拥有葡萄园8公顷以上,他们没有葡萄破碎压榨设备,一般是在一些专门提供葡萄破碎压榨的地方榨汁后,自己发酵存储罐装,贴上自己的酒标。

三是一些无葡萄基地的酒商,采用固定收购模式获取葡萄原料,生产自己品牌的葡萄酒。

以上三种不同的模式下酿造的葡萄酒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二,酿造技术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

葡萄酒的差别主要来源于原料的不同,勃艮第传统的葡萄酒酿造工艺首先会针对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按照检测到的原料内含物指标,精选原料,其后以现代的配方工艺形成产地酒特色。

这种传统加现代科技的酿造工艺,使法国葡萄酒口感柔和圆润、味香浓郁、细菌稳定性好,酒质更优。

  第三,品牌培育与平台式销售。

为了推动葡萄酒品牌的发展和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法国每年举办葡萄酒品尝评比活动,在评比活动期间,举办一些民间活动以及会员品酒活动,培育与推广葡萄酒品牌。

通过葡萄酒协会这一平台,或以超市、专卖店、饭店及直销等几个方式销售,或以订单的形式直接销售,勃艮第葡萄酒总量的48%销往世界各地,主要销售到英国、前苏联、比利时、瑞士、德国等,其中销往欧盟占其中的2/3,52%在法国本土销售。

  第四,科技推动。

法国众多的葡萄酒研发机构与葡萄生产部门联合密切,大学里许多教授也都是酒庄的庄主,或者是酒庄的主要负责人,这种方式保证了葡萄酒产业的长久生命力。

此外,政府对葡萄酒科研和相关技术培训补贴力度非常大,技术人员培训的补贴力度达90%。

  第五,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法国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和完善的葡萄酒分级与品质管理体系,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

法国葡萄酒的分级是终身制,不同级别对土地、产量、品种、酿造工艺都有严格的限制,并且每年抽样检查,不合格者降级,其中“土地”是产区分级的决定因素。

根据法国法律规定,其葡萄酒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

在法国葡萄酒4个等级中,质量最好的是法定产区的葡萄酒(AOC)。

和法国其他葡萄酒产业区一样,勃艮第产业区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受到州AO(国家法定原产地协会)、NOIVINS(国家酒局)、GDCC即(消费、竞争与走私处罚委员会)和DGI(法国税务总局)四个机构的监督和严格管理。

  2.产业集群发展途径分析

  第一,长期实施扶持农业的政策与体制。

长期以来,法国政府就确定了大力扶持农业的目标,并大力投资农业:

一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低价土地;另一方面,实行优惠的农业税收政策,同时还建立了农民社会保障体制,鼓励农民安心务农,乐于务农,为法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第二,高度的农业专业化分工。

法国农业分工做到了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

区域专业化是依照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将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宜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将过去农场的非优势的工序,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高度的农业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法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使法国的农业能在不太长的时期由弱变强。

  第三,实行全方位农业教育,培养现代农民。

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法国开始对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农民进行培训,通过建立以高等、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业余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教育体系来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从人力资源方面为法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条件。

  第四,高度重视农业技术进步,科技兴农效果佳。

法国不仅建立了多类型的农业研究机构,而且还培养了大批的农业科研人员。

就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来看,现有工作人员近1万人,年度预算达30多亿法郎。

其主要任务是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内容广泛,从最基础的国土调查到各种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等都涉及到了,为法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条件[5]。

  三、美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

以玉米和葡萄酒产业为例

  美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个别的农业区域分工时期、农业区域分工扩展时期和农业区域分工深入时期。

17至18世纪是个别的农业区域分工时期。

伴随着商品性农业的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南部以烟草、北部以畜牧业、中部以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格局,农业生产呈现出初步的专业化分区,成为区域化生产的最初形式。

从美国独立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美国的“西部开发运动”和颁布的一系列土地法令,美国小农经济迅速解体,资本主义大农场开始建立,农业区不断向西移动,农业区域化生产逐步扩展到了大部分农产品,在自然禀赋条件和区域社会经济集聚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农业生产进入到扩展的农业地区专业化时期。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美国的农业区域分工在上一时期地区布局的基础上得以延续,机械化生产导入农业,在畜牧业、园艺业中出现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农业工厂化生产,所有农产品向适宜区集中生产的趋势稳步强化,形成了优势十分明显的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美国农业生产进入到深入的农业地区专业化时期。

  1.玉米产业集群与葡萄酒业集群

  美国的中西部,从明尼苏达到德克萨斯,从科罗拉多到北卡罗莱纳,大约15个玉米生产州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从20世纪40年代起,这里就成了美国玉米的主要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占全国的80%左右。

这一带以玉米种植为基础,同时小麦、大豆和其他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也较大。

玉米产业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全国的2/3生猪饲养量在集群内,肉用牛的头数占到全国的1/4,大大促进和加强了玉米产业区的经济地位和农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同样,美国的大豆、葡萄、棉花产业也呈现集群式发展,其中以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业集群较为典型。

这个产业集群包括680家商业酿酒商和几千个葡萄种植者,集群中还有广泛的补充性产业支持着酿酒制造和葡萄种植,其中包括葡萄贮存、灌溉和收割设备、木桶及标签的供应商;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公司,以及众多的提供消费者和贸易商的酒类出版物。

许多当地机构团体,如加利福尼亚大学、葡萄酒酿制计划、酒业协会,以及加利福尼亚参议院和立法会议的特别委员会为酒业产业集群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这个产业集群还与加利福尼亚的农业、食品和餐饮,以及酒乡旅游业等其他产业集群有着联系。

  2.美国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特点

  经过数十载的发展,美国农业产业集群已比较成熟。

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不仅使美国农业避免了式微,而且还使其农业走在世界前列。

  第一,农业产业集群经营组织一体化。

有着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组织体系,组成了集群的农工综合企业、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各种主体。

美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集群经营中的“龙头”,以之为核心形成了诸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业集群的各具特色的集群。

  第二,完备的农业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上世纪30年代,为提高农民收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包括支持生产环节政策、支持农业对外贸易政策和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农业产业政策。

通过稳定农产品价格、扩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增加对农民补贴等多种措施来实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在确保美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美国在全球农业的竞争力地位。

  第三,构建农业产业集群平台。

美国农业部推进与催生了农业产业集群。

它的主要职责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农产品市场交易标准。

制定农产品市场交易标准的目的是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并将其排除在市场交易之外,从而减少交易成本,确保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能够更好地经营,为农业生产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二是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为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给予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一个公正合理的市场交易环境。

美国国会先后通过若干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种垄断行为,还将非股份制、非盈利性的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

三是提供各种服务。

美国农业部是美国政府第一大管理机构,它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参加者,又是各方的协调者,保障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

  四、荷、法、美三国发展农业集群的启示

  从上述三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一项农业技术创新可以振兴一个农业产业,可以使一个农业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更可以使多个产业形成集群并发展壮大。

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改变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力、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技术创新可以突破产业带发展的时空约束,扩大集群的规模边界。

如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可以使该种产品的生态适宜性扩大,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空间分布格局。

荷兰西部的威斯兰地区的花卉“玻璃城”的出现就与科技创新及高度发达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支撑密不可分。

此外,科技进步使储运、加工业优先发展,也可多维度拓展产业带,促进集群发展。

因为运输工具的改善,能减少运输成本,由此间接地扩大农业生产区域,扩展市场空间。

  

(2)农业劳动力知识水平的提高是集群成长的重要基础。

法国葡萄酒持久的竞争力是彰显劳动力知识水平重要的有力的佐证。

法国的农民一般都具有高中或大专文化程度,懂农业技术,善于经营,而且政府还注重对葡萄酒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3)现代农业集群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比较优势。

固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越来越小,但任何农产品生产都有最适宜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之分,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在适宜和最适宜区布局的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才能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而实现持续发展。

就湖南而言,应根据14个市州地域特点、资源优势、经济状况和市场发展需求,湘东、湘中应当抓住“长(沙)、株(洲)、潭(湘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重点突出“城”,湘北突出“湖”字特色,围绕洞庭湖,重点发展无公害稻米、优质棉花、油菜、水果、水生蔬菜和特种水产、水禽养殖。

湘南则利用“天然温室”优势,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时鲜瓜果、油茶、烤烟、养殖等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湘西则突出“山”字特色,重点发展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优质水果、优质名茶、反季节蔬菜、药材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6]。

  (4)政府在农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证施治。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政府的适当调控和合理的政策措施可以加速农业集群发展,包括提供政策援助,改普遍优惠、区域优惠为产业优惠、企业优惠,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有产业优势或配套协作功能强的项目进入集群区域。

在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中,政府调控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风险防范以及建立和维护市场规则等方面。

  在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萌芽、起步阶段,政府应培育产业“氛围”、诱导集群自我强化,制定有关政策,激励产业扩大,及时提供准公共物品,吸引先导企业植根。

当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对关键技术的扶持,促进专业市场的形成,在专业镇或专业化产业区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中心、融资担保机构、商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在激励知识创新与扩散、提升产业经济外部性、调节市场失灵方面发挥催生作用。

同时,由于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使区域农业生产和生物种类较为单一,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波动,具有一定的生产和经营风险,也不利于自然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甚至破坏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风险,以上种种需要政府进行宏观指导,适度实现专业化与多元化的结合。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建设,离不开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离不开健全的市场秩序,建立并维护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职能,必须也只有政府才能做到[7]。

法国在葡萄酒产业建立的一整套严格和完善的葡萄酒分级终身制与品质管理体系,对于我们保护自主创新,推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标准体系,向全世界推介湖南特色农产品大有启迪。

  (5)注重发挥农民合作社及其他民间组织作用。

20世纪法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推动其农业集群发展,建立发达的现代农业体系中起了关键作用。

农民合作制度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全国各地在建立与发展农民合作社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本地本土的文化传统,利用其现有的农村组织资源、制度资源以减少组织成本,增强农民合作组织的生命力。

省级及各地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例如,以建立农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民享受支农优惠政策的前提条件的地区,政府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加强对农民及农业合作组织领导人的培训与监督;从宏观上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的监督,保证它们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发展方向,增强其生命力,使其能够在促进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玉兰,陈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5(6):

36-40.

  [2]唐华俊,罗其友.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机制与建设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

(1):

34-37.

  [3]吴坚.变迁中的荷兰农业及启示[J].农业展望,北京农业信息网,2007,11:

29-33.

  [4]李荣.颇具特色的法国农业[J].农业科技通讯,2001(3):

15-19.

  [5]李玲玲.颇具特色的法国农业[J].河南农业,2002(4):

31-35.

  [6]洪艳.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7]陶怀颖.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责任编辑:

黄燕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