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679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oc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学号:

2010207032姓名:

王米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科学基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革命,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的科技基础。

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发展,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中医诊断学实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学、直接推动了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中药现代化。

同时,中医药的发展既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又要保持自身优势。

今天,现代科技条件下发展中医药学的对策,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力度,另一方面中医学理论框架也应有所突破。

关键词:

现代科技革命中医药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篇章。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依据时代的变化、世界的进步与各国的国情,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科学基础的,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革命,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的科技基础[1,2,3,4]。

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为主要内容,袭卷了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新工业国家及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并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5,6,7]。

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恩格斯指出: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8,9,10]。

现代科技革命促使科技与生产融合,科技直接转换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主体的力量与需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与归宿[11,12,13]。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发展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是通过对现象由表及里的延伸的认识,是经过概括了的认识,是实事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是一种生产力,同样作为工具的科学,是影响技术进步的诸多因素中唯一保持价值中立的。

科学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人类认知,技术则是为了人类的实践活动,技术可以被看作是在工具操作水平上的人类活动,是技巧与关于技巧知识的综合,是人的现实活动及能力标志。

技术先于科学出现,科学晚于技术产生。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出现的伟大技术发明并不是科学,在人类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人们逐渐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科学才得以产生。

科学研究范围的逐渐扩大,不断对日新月异的各种知识领域和人类活动领域施加强大的影响。

科学不仅是应用自然力、研究制定生产物质财富的活动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是有组织地管理各种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理论基础。

简单地说,现在科学干预着一切生活领域,科学、技术与生产正在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14]。

人类历史进人20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性变化。

相对论、宇宙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的科学理论相继建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全球兴起。

这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科学思想的深刻变革,为各门学科的发展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科学技术朝着现代化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医的发展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日益走向一体化。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科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更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越来越具有工程技术的特点。

科学与技术互相渗透,使科学从发现到应用的周期明显缩短,科学物化的速度加快。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医学科学,具有自己独到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样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15]。

1.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发展的要求

人类的科技文明史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8]。

耗散结构理论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体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势必会使内部熵值增加,导致系统的老化与死亡。

一个具备生命的耗散结构须具备系统开放性,远离平衡态。

中医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融入到现代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去,真正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其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水平。

2.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发展

2.1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的研究和发展[16]

科技进步促进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发展,并为中医病因病机学增加新的内容。

首先,新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医外邪致病学说。

现代科技研究表明:

所谓“外邪”,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以及中毒、中暑等理化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到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核辐射、大气变暖、生态失调等负面影响,已经或正在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推动着中医外邪致病学说的发展。

第二,新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医的七情致病学说。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现,情志不遂,可导致神经、体液的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的低下,从而科学地揭示了情志致病的内涵,为治疗情志异常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新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医五运六气学说。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时间生物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地理学的发展,发现了不同时间、地点、气候的人群患病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五运六气学说。

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中医诊断学实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中医辨证的手段,论治的依据,是经典的诊断方法,其科学性毫无疑问。

但其诊断方法存在明显缺陷,很难量化,即使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分析,亦是靠专家经验打分,最多只是半定量。

这种结论在准确性、稳定性、敏感性等方面都更多地受到医患双方主观因素的影响,已很难为时代所接受。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的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

八纲辨证可辨病位深浅、病邪性质、邪正盛衰,与西医的定性有相似之处,对处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在阴阳、表里、寒热程度的判断上同样缺乏量化的标准,影响疗效判断的准确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借助于现代技术对诊断指标加以客观化和标准化。

虽然在这方面中医尚显欠缺,但我们也应看到,借助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微观辨证学正从中医诊断学中开拓出来,从而使传统的宏观唯象辨证进展到与实验研究及微观、微量、超微结构检测、观察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水平,以期促进中医诊断学实现宏观与微型的辨证统一。

2.3现代科技革命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学

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探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机理,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学。

比如,以冠心I号为代表的新方剂已达数十种,对冠心病的治疗和心肌梗塞的预防,均已取得良好效果,为世界所公认。

而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中医药抗癌作用及机理的研究,则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4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中医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现代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的合理内核。

如果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中医面对的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有保持和恢复自稳态能力的巨系统。

因此,认真掌握系统论的原理及其研究方法,对于学习、研究和推动中医的发展,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和创新首先应该以现代哲学为指导思想。

但同时还要看到,理论的创新同样也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中医学理论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强的优点,但局部分析不够。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

而证候是辨证论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

因此,证候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证候的研究一直是中医现代研究的重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在中医证候研究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各种有可能作为证本质的物质展开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7]。

特别是近年来,已逐渐将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证的现代研究中,目前多集中在病理、给药前后蛋白质组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2.5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药现代化

随着基因技术、信息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药理学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对中药研究已深入到分子、受体水平,这为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关键。

首先,通过基因技术、化学成分研究、分析测试手段、生物农药使用等措施,可以针对中药材种植涉及到的种源鉴定,中药材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防止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无公害栽培加工技术,中药材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等制定一套完善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确保从源头上生产出绿色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NA作为生物群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稳定性,代表了该种群的基本遗传特征,对其标记,制定出其正品的标准DNA指纹图谱,为鉴别不同类别中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

主要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微卫星DNA,任意引物PCR等。

RAPD简便、快速,应用最广,已鉴定了木蓝属8种生药、铁线莲属7种生药和西红花等。

用RFLP技术鉴定了羽扇豆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与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相关性。

PCR直接测序技术用于鉴定人参、鸡内金、鹿鞭等[38]。

基因芯片技术可显示出中药作用的所有靶基因。

药物处理后基因表达的改变对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此技术可以分析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用药前后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基因表达的差异,从而发现一组病症相关基因和药物效应基因,作为药物筛选靶标,优化靶点,开发新药[18]。

第二,在现代技术指导下,传统的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不断取得新成果,目前已完成了40种常用中药饮片加工和400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系统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工艺更加规范、科学,为生产高质量的中药制剂提供了保障。

第三,中药现代化最终体现在中药生产共性技术研究的现代化。

通过缓释、控释材料、快速崩解和速释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等新型辅料的应用,设计出了控释技术、靶向定位技术、脉冲给药技术、定时给药技术、生物反馈自调节给药技术等释药系统,形成了四十多种剂型。

传统中药剂型已从膏丹丸散发展到注射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剂型,尤其是发展了喷雾剂、滴丸剂、微囊、毫微囊、微球、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等现代剂型,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并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生产设备、设施的完善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硬件条件。

而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近年来纳米技术已在药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必将推动现代中药的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纳米技术引入现代化中药的研究开发,能在纳米中药的制药技术、药效等诸方面建立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创新,并能使中药的质量评价有国际化的标准[19]。

第四,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研制出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质控指标严格、安全高效、质量稳定、服用剂量小的现代中药新药成为一种现实与可能。

另外,新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以及中医药工程学等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计算机历经四代发展,目前已进入第五代,五代计算机以知识库为基础,采用智能接口(如自然语言、图形、图象等),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判断与决策任务。

自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就广泛应用在各领域中,中医药领域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最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

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

专家系统、数据库文献检索、中医诊断及数据挖掘在方剂配伍领域应用等[21,22]。

3.中医药的发展既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又要保持自身优势[25]

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利用它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毁灭人类。

现代三次伟大的科技革命,已经引领人类彻底告别蛮荒,步入文明,人类社会创造了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硕果和文化成就。

然而,人类的贪婪始终存在,人类的短视也没有改观[24]。

因此中医药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应广泛结合现代科技而有更多的创新,与世界科学的对话接轨,建立中医的人体生命科学。

在方法上,不仅要善于继承中医药学的精华,更要善于吸收和借鉴现代科技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来充实、发展自己,利用多学科的交叉,使其既保持和发扬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医药的科研要立足于创新。

不仅要在原有特色基础上有所创新,甚至要创造出更新的特色来。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宝贵历史丰富的文献资料,长期而广泛的医疗实践经验。

中医药学要发展,要现代化,不能只沉缅于浩瀚的继承任务之中,也不能只满足于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而是中国医药学术观念某些理论上冲破原有的不足之处,有所创新。

要敢于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要放开手脚,积极吸收、大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方法来充实自身,进而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须知,创新性的一项突破就可能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为中医药事业获得一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只有不断地走出封闭的、固有的圈子,在改革中求进步,在创新中求发展,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创造出新的业绩。

中医药科研必须把握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从突出中医特色、发展自身优势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高水平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科研,既不是中医的西医化,也不是中西医结合化,它是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为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引进和吸收多学科的最新技术和方法,探索其规律,揭示其本质,把中医药的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使其既保持丰富的中医药内涵,又成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先进的医学科学体系,为人类的医疗健康保健事业作出贡献。

这是中医药学科研必须牢牢把握的学科发展方向。

丢掉中医药特色,中医药现代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放弃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中医药科研只能是一句空话和笑谈。

二者是中医药发展道路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4.现代科技条件下发展中医药学的对策路径探寻【25,26,27,28】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之瑰宝。

当前,席卷全球的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既为中医药的发展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医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医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深刻反思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学的冲击,将对中医科研带来有益的启迪。

4.1中医药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是自身的升华,传统的飞跃

近代社会曾发生过以蒸气机、电力和原子能等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多次科技革命。

以蒸气机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引起产业革命,人类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本世纪40年代以来,在物理学革命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以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革命),使生产和技术社会化的程度空前提高。

中药要想走国际化的道路,就必须先走现代化的道路,善于吸收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纳米技术在内的先进科学研究成果,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2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力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之瑰宝。

当前,席卷全球的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既为中医药的发展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医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医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深刻反思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学的冲击,将对中医科研带来有益的启迪。

4.3中医学理论框架应有突破[29]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凭借宏观的观察而作出粗略的估计,缺乏微观分析的方法,偏重从整体宏观来认识健康与疾病使之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30];客观性不够,并从深层次来阐述疾病的规律性还远不够,这些因素成为中医学发展缓慢的根源。

中医学要发展,必须引入微观分析方法,注意从微观层次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也才能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所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原有的整体的辨证的基本框架应有突破,应努力做到整体观念结合微观分析,辨证论治结合辨病论治,这样,中医学才会有本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颜晓峰.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与科技发展.天中学刊,2003,18(6):

1-6.

[2]钱学敏.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哲学研究,1993,(12):

20-29.

[3]刘志一.科学技术史新论[M].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206.

[4]郭艳霞.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

21-23.

[5]王正.现代科技革命兴起的必然性新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

(2):

53-57.

[6]秦晓静.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2006,26

(1):

45-48.

[7]陈曦.现代科技革命与人的现代化.科教文汇,2006,(11):

201.

[8]关松林,纪克勤.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关系新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

(1):

1-2.

[9]权春美.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今日南国,2010,(6):

197-198.

[10]郭艳霞.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

21-23.

[11]潘利国.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党政干部学刊,2007,(8):

23-24.

[12]黄顺基.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6):

1-2.

[13]陈曦.现代科技革命与人的现代化.科教文汇,2006,(11):

201.

[14]关松林,纪克勤.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关系新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

(1):

1-2.

[15]刘大椿.从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教学与研究,1997,(3):

14-19.

[16]潘月丽.浅谈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研究的几点启示.2006,

(2):

81-82.

[17]杨元宵,李昌煜.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

(1):

69.

[18]耿盼盼,杨冬之,黄象男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时珍国医医药,2007,18

(2):

336-338.

[19]谷力,鄂蕴娟,沃阳等.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辽宁中医志,2006,33(4):

414-415.

[20]于川.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评述.医学信息,2006,19(12):

2073-2075.

[21]张焱.论新技术对中医药发展的促进作用.吉林中医药,2007,27(9):

1-3.

[22]林庚庭,王平.现代科技革命与中医现代化[J].中医研究,2003,16(3):

2.

[23]金鑫.试论现代科技条件下中医药发展特点、困难及对策路径探寻.江苏中医药,2004,25(5):

1-4.

[24]权春美.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今日南国,2010,(6):

197-198.

[25]葛树建,李军.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中药现代化.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

(2):

69-71.

[26]褚耀诚,赵凤玲.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兽医发展的影响.兽医导刊,2008(8):

56-57.

[27]张魁华,方炳虎,张小云,邱电.制约中兽药快速发展的瓶颈.兽医导刊,2007,(12):

57-58.

[28]刘飞,赵莹.现代科技革命与中药现代化.中国药事,2009,23(3):

258-260.

[29]倪光夏,石学敏,韩景献.浅探现代科技革命下的中医学发展思路天津中医药.2003,20(6):

32-34.

[30]陈可冀.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性思考[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