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18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doc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

姜囯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D.山区面积广大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

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

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B.降水C.海拔D.人类活动

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读表,回答9~10题。

水资源

人口总数

耕地资源

东北

5.56℅

8.76℅

16.97℅

46.44℅

19.55℅

14.44℅

33.72℅

38.64℅

25.1℅

6.14℅

26.02℅

31.9℅

8.14℅

7.03℅

11.9℅

9.表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读右上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17.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18.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A.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B.青藏高原地区

C.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区D.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

读右图,所示的气候统计资料,回答19题:

19.该资料显示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20~21题。

20.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1.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

C.棉花D.青稞

22.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23.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西涝东旱D.东涝西旱

24.以下农业区:

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一)①,

(二)②,(三)③,(四)④B.

(一)②,

(二)④,(三)③,(四)①

C.

(一)③,

(二)④,(三)①,(四)②D.

(一)②,

(二)④,(三)①,(四)③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

“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的在零下40℃以下。

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25~27题:

25.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26.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黑土B.棕壤C.红壤D.荒漠土

27.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芒果B.荔枝C.龙眼D.柑橘

28.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29.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

A.水力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流量小、灾害多

30.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海上邻国的是()

A.俄罗斯、泰国B.蒙古、朝鲜C.菲律宾、日本D.越南、印度

3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32.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

A.秦岭B.太行山C.阴山D.大兴安岭

33.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 ②水稻 ③冬小麦 ④甜菜 B.①水稻 ②甜菜 ③油菜 ④冬小麦

C.①甜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油菜 D.①冬小麦 ②水稻 ③甜菜 ④油菜

34.下列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图中圆圈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ABCD

35.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

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④西端

A.①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36.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中南地区

37.下列省份都与江西省接壤的是()

A.湖北、江苏、浙江 B.安徽、江苏、福建

C.湖南、江苏、浙江 D.湖南、广东

38.在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分别是()

A.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B.俄罗斯印度

C.俄罗斯蒙古D.缅甸朝鲜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于2013年08月31日-09月12日在辽宁省举行,全运会的圣火缓缓熄灭,运动的激情化为难忘的回忆。

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馆闭幕。

据此完成39—40题。

39.身为志愿者的汪华为了做好不同民族运动员的服务工作,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B.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C.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40.全运会期间汪华在沈阳街头看到一辆车牌为“滇A—56778”的车,这辆车来自我国哪个省份()

A.贵州省B.安徽省C.云南省D.河南省

江南是什么?

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

41.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

A.西南地区B.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42.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43.江南丘陵范围内的名山有

A.庐山与恒山 B.泰山与黄山 C.衡山与井冈山 D.峨眉山与武夷山

44.下列地区中,水土搭配不合理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45.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46解决水资源空间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有()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47.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48.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交通运输

49.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3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50.工业布局要求合理,你认为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A.B.准噶尔盆地  C.青藏高原  D.珠江三角洲地区

51.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又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藏北高原C.塔里木盆地D.南岭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52~54题。

52.上图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53.关于上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54.关于上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55.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有()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

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D.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

读下列四幅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回答56--57题

①②③④

56.四幅景观与可能所在的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图---浙江B.②图---新疆C.③图---广西D.④图---云南

57.四幅景观图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58.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B.②——塔里木盆地

C.③——华北平原D.④——南海

59.此图主要反映了我国的()

A.地形类型特征B.地势特征C.轮廓特征D.位置特征

60.下列地区中,雨期最长的是()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61—63题。

61.图中山脉是()

A.太行山 B.秦岭 C.天山 D.喜马拉雅山62.图中山脚甲地气温为26℃,则山顶约为()

A.9℃ B.5℃ C.0℃ D.15.3℃

63.山脉以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

64.山南的河流a的北岸沉积现象明显,说明该河流的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

下图为我国部分铁路枢纽示意图,据此回答

65.按①②③④顺序,铁路枢纽依次为()

A.包头、重庆、长春、株洲B.济南、攀枝花、沈阳、昆明

C.兰州、武汉、哈尔滨、贵阳D.郑州、南京、满洲里、怀化

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省的数据。

分析回答66~67题。

66.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西北季风的影响      B.植被的疏密程度

C.地表的物质组成 D.东南季风的影响

67.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

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68~70题。

面积

26万平方千米

最冷月均温

5℃~8℃

最热月均温

16℃~29℃

年均温

16℃~18℃

降水量

1000毫米~1300毫米

无霜期

250天~350天

年日照时数

900小时~1300小时

68.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

A.30°N,105°E B.23.5°N,105°E

C.40°N,120°E D.45°N,125°E

69.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70.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 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分析题。

(共30分)

71.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

请再列举两方面。

(2分)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2分)

(3)妈祖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海上渔民和船工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是我国沿海地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福建的湄州。

妈祖分布在天津、上海、广州的共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

(6分)

72.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国正式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________。

(2)图甲中的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简析甲图所示主要地形的成因。

(3)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番茄色红、质优的优势自然条件。

(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

73.日本大地震引发了人们对于核电安全问题的关注,有调查显示,未来十年之内,非化石燃料衍生的其他类型能源将大规模发展,其市场份额将有望翻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1年2月22日,丹麦首相宣布,丹麦政府计划在波罗的海上建设一个有200座风力涡轮机的巨型海上风电场。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消状况图。

(1)丹麦开发风能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能源产消基本平衡的省市区中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市区的简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4)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5)简要分析我国大力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答题纸

二、分析题。

(共30分)

71.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

请再列举两方面。

(2分)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2分)

(3)妈祖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海上渔民和船工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是我国沿海地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福建的湄州。

妈祖分布在天津、上海、广州的共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

(6分)

72.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国正式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________。

(2)图甲中的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简析甲图所示主要地形的成因。

(3)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番茄色红、质优的优势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