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27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2阿胶故事图文荟萃.doc

阿胶传说荟萃(图文)

阿胶传说荟萃

1、阿娇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天下流传着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人们若得了它,就会头晕烦躁,气喘咳嗽,心慌气短,吐血不止,病人最后都面黄肌瘦,只能眼巴巴地等死……所有的名医,各种各样的药物,都治不了这病。

人们求遍了四海的名医,用过了千百种中草药,还是治不好这病,一时间闹得人烟稀少,村镇冷落。

东阿有个聪明美丽、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叫阿娇。

她的父母就是因为得上了这种病,而双双去世的。

阿娇看着自己的父母和乡亲们苦苦遭受着这种疾病的折磨,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她听说东岳泰山有个药王庙,庙里供奉的药王是专管采药治病的,于是她决心去泰山找药王帮助,寻求能治这种病的药草。

在一个深秋的早晨,阿娇打点好行装,辞别了家乡父老,一个人上路了。

一路上,她翻山越岭,饥餐渴饮,经历了千辛万苦。

一天,她来到一座破庙前,正想坐下来喝口水休息,忽见山坡上走下一位白发飘飘的老人,肩荷银锄,手提药篮,边走边唱:

采药深山中,

云里雾里行。

富贵何足惜?

解危救苍生……

阿娇见这老人仙风道骨,其貌不凡;又听他的歌儿也唱得蹊跷,便走上前去,想先从他那里打听一下治病方法。

她将病人的惨状全都告诉了老人,请他给想想办法。

老人听阿娇说完,朗声说道:

“姑娘,你为了治好他人的病劳碌奔波,含辛茹苦,精神可佳。

要治好这吐血的病,我这里倒有一法,不过非用食狮耳山的草、饮狼溪河水的小黑驴的皮不可。

阿娇听了,心中一惊。

是啊,家乡不是有这么一头小黑驴吗?

它跨山越涧如履平地,神出鬼没来去如飞,连山上的猛虎、恶狼都怕它三分,我怎能捉到它?

老人见阿娇有些犹豫,转身欲走。

这时,阿娇又想起了那些患病乡亲的痛苦情景,急忙恳求道:

“老大爷,您就行行好吧。

只要能治好乡亲们的病,上刀山闯火海,我也心甘情愿。

您快把治服小黑驴的办法告诉我吧!

老人见她心诚辞切,便答应教授阿娇剑术。

老人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把七十二路剑法传授给了阿娇,还赠给阿娇一把宝剑,让她回深山去寻找小黑驴。

阿娇回到东阿,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狮耳山上,找到了那头小黑驴。

小黑驴一见到阿娇,大口一张,就要咬人。

阿娇举剑便砍,用尽全力跟小黑驴搏斗起来。

正斗得难解难分之际,忽然小黑驴掉头向山下奔去。

原来,它使出了绝招,想等阿娇追来时,一蹄子将她踢死。

阿娇早有提防,纵身一跃,跨到驴背上。

小黑驴见摆脱不开阿娇,又想打滚将阿娇压死。

但没等它停住脚步,阿娇便抽出宝剑,对准它的脑袋,猛力刺了进去……

小黑驴终于被杀死了。

阿娇按照老人的吩咐,和乡亲们一起将驴皮剥了下来。

阿娇在锅内添了八八六十四担泉水,烧了九九八十一担桑柴,熬了七七四十九个昼夜,亮晶晶,香喷喷的药胶终于出锅了。

好消息像春风一样,很快就传开了。

患吐血病的乡亲们都前来服用药胶,马上都恢复了健康。

大家高兴之余,都想好好感谢一下阿娇姑娘。

可是这时阿娇姑娘已经不见了……

后来,有人上山拾柴,见阿娇姑娘身背药篮,跟那位白发老人一起,正在云雾缭绕的山巅采药呢!

只听她边采边唱:

采药深山中,

云里雾里行。

丹心一片为万民,

谢却尘缘随东风,

无欲一身轻……

原来,那白发老人就是阿娇想找的药王。

就是他,教会了阿娇杀死小黑驴和为百姓熬胶治病的办法。

阿娇把乡亲们的吐血病治好后,便决心跟他学艺,救治民众。

她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家出走,找到了白发老人。

在老人的点化下,她也成了神仙,做了药王的药童,终日跟随药王,出没于人间仙境,奔波于云雾山中,采集名药仙草,为百姓驱除病魔……

从那以后,用黑驴皮熬制药胶的方法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人们为了纪念阿胶姑娘,后来就把药胶叫做“阿胶”,表示永远不忘阿娇姑娘的恩德。

神话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想说明的其实只是,天下阿胶出东阿,东阿道地阿胶甲天下!

2、驴胶传说

两千多年以前,在东阿县城东北一个小村子里,有一条黑大汉,能飞檐走壁,行风聚雨,夜间到村子里抢掠女子,闹得天昏地暗,人人恐慌。

村东边山上有一座三官庙,庙里住着一个和尚,膀大腰粗,武艺高强,暗暗下定决心,除掉这条黑大汉,为民消灾。

  一天夜里,随着一阵狂风,那黑大汉悠然落地,正欲撞门,和尚大喝一声:

“黑贼哪里走!

”举棍便打。

黑大汉转身招架,从山下打到山上,直杀得星转地颤,傅氏和尚汗如流水,气粗如牛,体力渐渐不支。

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一声雷鸣,将那黑大汉打倒在地,血星四溅。

  

此时,东方已发亮,和尚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头健壮黑牛。

他正饿得肚肠直叫,也顾不得许多,取刀剥其皮,割其肉,烹而食之,一气吃光,浑身顿觉有无穷的力量,满面红光犹如童颜,村人无不称奇。

  时下,一村妇分娩后流血不止,生命垂危,请郎中诊治无效,其夫去向和尚求牛肉以救生,无奈,和尚已将肉食光,于是,灵机一动,让他把驴皮拿回去煮了吃。

由于心急火旺,水气蒸干,牛皮熬成了一锅稀粥,冷后成胶,其夫将胶切块给媳妇食后,精神日渐好转,又过了七日,痊愈如初。

此后,体弱多病的人,皆向傅氏和尚讨要胶吃,个个筋骨健壮。

  村民们知道以后,也如法熬制吃,人人身强体壮。

人们为纪念和尚的恩德,将其胶称为佛胶,到后世。

人们骂和尚叫“秃驴”,故改称为驴胶。

到明朝后,人们发现驴皮熬得胶确实比牛皮胶好,就都把正宗的驴胶称阿胶了

3、阿娇传说

在东阿,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登基不久,在东阿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

丈夫叫张铭(人称阿铭),妻子叫阿娇。

阿铭是家里的独生子,年过花甲的父亲一心想着早点抱上孙子,可是,阿铭和阿娇成亲都好几年了,阿娇的肚皮却一直不见鼓起来,老父亲终日唉声叹气。

五年后,阿娇终于怀上孕了。

阿铭和老父亲高兴得差点把阿娇当菩萨供起来,天天给阿娇好吃好喝的。

十月怀胎,阿娇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阿铭和老父亲喜得合不拢嘴。

可是,由于阿娇分娩后气血两损,身体十分虚弱,一直卧床不起。

母亲生病,奶水当然极少。

刚生下来的儿子因为吃不饱奶,成天成夜地哭闹,不几天工夫,原来白白胖胖的娃儿,变得骨瘦如柴。

阿铭和老父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请郎中给阿娇找上好的补药。

阿娇吃了不少补血良药,病情却仍然没有好转。

父子俩束手无策。

一天下午,阿铭从外地回家。

路上就想“天上的龙肉最好,地上的驴肉最佳,天上的龙肉没法搞到,但地上的驴肉多的是。

我家就是专门贩卖毛驴的,何不试它一试”。

他一回家,就把地上驴肉最佳的事儿跟老父亲说了。

老父亲二话没说,马上叫来张、李、赵、王、周、刘、徐、黄、朱几个伙计,宰了一头小黑驴,让伙计们守在灶边煮驴肉。

这时已是晚上。

伙计们在灶边烧起大火,熬煮驴肉,不多时,锅里传出了肉香。

煮肉的伙计们虽然嘴馋,但还是忍住了。

又过了一会儿,周伙计说:

“驴肉煮这么久了,看看是不是煮好了,我来尝尝。

”说罢,便拿起筷子,从锅里夹了一块肉,吹了两口气,送进嘴里。

“味道特别香。

只是咸味不够。

不等周伙计的话音落下,李伙计也跟着操起了锅铲,说:

“我是厨师出身,让我来尝尝咸味够不够。

”说罢,铲了一铲子驴肉大嚼起来。

周伙计刚才仅尝了一块肉,因为味道太好,觉得很不过瘾,便也跟着拿起碗来,满满地舀了一碗……

这时,几个伙计谁也不甘示弱,你一碗,他一铲地大吃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整锅驴肉全吃了个精光,只剩下一点汤。

驴肉吃完了,伙计们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要是老板回来了,拿什么去给女主人吃呢?

于是,周伙计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搁在砧板上的那张黑驴皮切碎,倒进锅里,又加了些清水,烧起旺火,大煮起来。

过了两个时辰,阿铭回来了,询问驴肉煮好了没有。

几个伙计同时扯谎说:

“我们没尝味道,应该煮好了。

阿铭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的东西煮成了一锅糊状,粘粘糊糊的,根本就没有一块整肉。

阿铭无奈,只好把它舀了出来,用盆子装了,稍微一冷却,竟成了一盆粘糊糊的胶块。

阿铭心想,反正是驴肉炖成的,连忙端给妻子吃。

却说少夫人阿娇平日挺挑食的,从不吃荤,最喜欢吃素食。

她尝了一口,觉得香喷喷的,味道不错,不一会儿工夫,居然把一大瓦盆的驴皮胶全吃光了。

几天后,奇迹出现了。

少夫人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也有了奶水,儿子有奶吃了,又长得白白胖胖了。

几个伙计一直不敢说出真相。

这事儿也就一直被瞒了下来。

一晃几年过去,周伙计结婚了。

由于家境贫寒,他妻子怀胎期间没有吃什么补品,营养不良。

分娩时,曾几次昏厥,造成产后气血大亏,身体虚弱,生命垂危。

周伙计请来郎中,开了许多补药,一点也不管用。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几年前煮黑驴皮给少夫人吃的事儿,连忙去找老板阿铭,要向他赊一头小黑驴。

阿铭觉得奇怪,便问缘由。

周伙计只得将几年前几个伙计偷吃驴肉,把黑驴皮煮给少夫人吃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阿铭虽然心中有气,但看到周伙计的妻子病成这样,就送给周伙计一头小黑驴。

周伙计牵着小黑驴回到家中,宰了,把驴皮剥下,用锅熬煮成胶块,端给妻子吃。

不出几日,周伙计的妻子气血回升,肌肤滋润,精神大振。

从此,驴皮胶大补,乃产妇良药的消息,便很快传开了。

阿铭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老板,他瞄准了这一商机,除了贩卖毛驴以外,他还成立了一个驴皮胶作坊,收购黑驴皮熬胶出售,生意十分红火。

驴皮胶作坊的生意越做越大,驴胶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制造驴胶的人当然也就多了起来。

外地的一些庄户见有利可图,也相继熬起了驴胶出售。

可是,外地制作的驴胶竟然没有百年堂制作的那般滋补。

一时间,市场上鱼目混珠,真伪难分。

有一个财主的儿媳产后虚弱,吃了驴胶后,根本没有作用,引起了纠纷。

这位财主自恃县衙里面有人,就和百年堂打起了官司。

县太爷是一个明理的清官,在断案中十分讲究调查研究,所以,他虽然知道自己的亲戚是原告,但并不马上判决,而是带着一行人前往各地察看,掌握第一手资料,以理服人,让被告心服口服。

经过半个月考察,他发现阿邑的水井与其他地方不同,比一般的水井深,水味香甜,水的质量也沉重得多。

县太爷大喜,终于明白了驴胶其所以能够补气补血,除了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

只准许阿邑的百姓熬驴胶,其他各地的熬胶庄户一律取缔。

县太爷只准许阿邑百姓熬驴胶的命令传到京城后,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

当他听说阿邑的驴胶有滋补的作用,便降旨阿邑进贡阿胶,赏赐给年老体弱的大臣。

大臣们服用后,都夸这是上等补品。

李世民大喜,便差大将尉迟恭巡视阿邑,御赐金匾,还赏赐了金锅银铲给阿铭和阿娇。

大将尉迟恭还召集匠人把阿邑水井修葺一新,并在井上盖了一座石亭,亭子里面竖立了石碑。

至今,石碑上的“唐朝钦差大臣尉迟恭至此重修阿井”的字样,仍旧依稀可见。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传说,但阿胶以始产山东东阿县一带而得名,则是千真万确。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因其产于山东东阿县,又是用当地无可为再生的阿井水,神奇的制胶工艺,得天独厚的气候煎熬晾晒而成,故名阿胶。

阿胶为“中国四大国礼”,中药三大宝、山东省名优特产,畅销国内外,是享有盛誉的著名滋补圣药。

4道士仙驴传说

传说古时候东阿县住着一位道士,道士养了头驴,这头驴在道士的影响下,逐渐修成了一头仙驴。

仁慈的道士与仙驴相处日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这头驴在临终前,为了感谢照顾了自己一生的道士,对道士说:

“我死后,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我的皮可以治病,你可以按照我教你的办法熬制,给周围的百姓解除痼疾之痛吧。

仙驴死后,悲痛欲绝的道士按照仙驴遗言,用仙驴的皮熬制了一种胶,果真能治百病,这便是后来的阿胶。

用驴皮熬制阿胶的方法也在古代的东阿县一带流传下来,直至今日,也没有改变。

5、张老汉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山东东阿县有个张庄,张庄有个张老汉,性情淳朴,为人憨厚,因此人们都叫他张老憨。

别看张老汉憨厚老实,可他很会做买卖。

长年跑山西经商,每次回家都是腰缠万贯。

村上的人们见张老汉如此发财,都想沾他点光,因此找个借口就可从张老汉腰里解下一串铜钱。

张老汉则慷慨大方,从不吝啬,大有仁人君子之风度。

这一年,张老汉又一次来到山西经商,又一次财运亨通,发了大财。

谁知在回家的路上遭到强盗,身上的银两被抢光,幸好保住一条老命。

张老汉身无分文,离家遥远,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没想到跑了大半辈子买卖,行了大半辈子善,到头来落了这么个下场。

他感到走投无路,无颜再见山东父老,于是爬上高高的太行山,想跳涧寻短。

就在这时,一位慈祥的老妈妈骑着一头小毛驴,来到张老汉身旁喊住了他。

并对他说:

“勤劳的人啊,要经得住虎狼之难,不要跳涧寻短。

我送给你一样东西,它可以使你解除忧烦。

千万记住,什么时候都要与人为善”。

说罢,老妈妈把一头小毛驴送给了他。

张老汉欲推辞,被老妈妈瞪了一眼,无奈,只好跪谢老妈妈的搭救之恩。

谁知一眨眼的工夫,老妈妈不见了。

张老汉恍然大悟,这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娘娘点化他。

于是张老汉对着空中拜了三拜,然后抚摸着那头小黑驴,只见油光瓦亮的毛儿,好一头世间难得的宝驴。

张老汉越看越喜爱,牵着毛驴一步一步走下太行山,回到阔别一年的小张庄。

小张庄东边有座鱼山,鱼山是三国时期曹植的墓地,山上多药草;山下有条大清河,是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的下游支流,一年四季水流不断。

张老汉自从回到家,再也没心思去山西经商了。

他把全部心思用在饲养那头小毛驴上。

每天他都早早爬上鱼山,为小毛驴割一筐又嫩又肥的药草,然后到大清河边担一担清凌凌的大清河水。

自从小毛驴吃了鱼山上的草,饮了大清河的水,越发壮实可爱。

张老汉常常用一把特制的刷子,为小毛驴梳洗那锦缎子般的毛儿。

张老汉上无父母,下无儿女。

早年曾娶过一个老婆,由于患了这一带普遍流行的一种难以治愈的妇女病,早早过世了。

独身一人的张老汉便与小毛驴相依为命。

天长日久,小毛驴成了小张庄的一大荣耀,也成了张老汉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唯一伴侣。

有一天,小毛驴突然不吃不喝,无精打彩。

张老汉着了慌,他爬到鱼山悬崖峭壁上采最肥嫩的药草让它吃,并担来清澈的大清河水让它饮,但小毛驴仍不吃不喝,好像有什么心思。

三天过去了,小毛驴仍不见好转。

张老汉心想,莫非小毛驴生病了,他牵着小毛驴一步一步朝鱼山走去,又围着鱼山转了一圈又一圈,当转到三圈半的时候,小毛驴突然说话了:

张大哥,我的寿数已尽,您甭费心思了。

我知道您是天底下最勤劳的人,待我死后,您把我的肉吃了,可以返老还童……

张老汉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含泪把毛驴扛回家去,并遵照嘱咐,吃了它的肉,果真返老还童。

接着他就遵照小毛驴的嘱咐,把驴皮,煺净毛儿,切成条儿,泡在山那边的洪范池中一百天。

又取来了阿井的水,拣来桑木干柴,认认真真地熬起胶来。

到了七七四十九天,锅底果然有一层亮晶晶、黑莹莹的胶层,异香扑鼻,他小心翼翼地把胶切成若干块,分别用丝绢包好,分送给那些患病的妇女和老人。

那些妇女和老人吃了胶后,果真病好如初。

张老汉熬驴皮胶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皇帝耳朵里。

他的母亲皇太后也患了治愈不好的妇女病,皇帝下了一道诏书,调张老汉携带全部驴皮胶进京服侍皇太后。

张老汉知道圣命难违,便偷偷地将所剩驴皮胶留出一半,交给村上一个最善良、最忠厚的乡亲,并对他说,皇帝要我把全部驴皮胶带去服侍皇太后,我怕这种胶不会再为百姓治病,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留出一半,放在你这儿。

果真不出张老汉所料,进京后,皇帝获知驴皮胶的神奇妙用,便把他留在后宫专门为皇家熬制驴皮胶,不让他再回小张庄。

好在张老汉多了个心眼,留下的一半驴皮胶仍在家乡一带治愈了很多的病人。

因这种驴皮胶是用阿井水熬制的,后人便称之为阿胶。

至今,阿胶仍被人们奉为最佳滋补药品而经世不衰。

6傅和尚的故事

有一种民间说法是,当年一个叫张傅的和尚,法力无边,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说乡间被废弃的驴皮,臭气熏天的,多数人都掩鼻而过,唯独这傅氏老和尚别具慧眼,竟看出这般废物其实也自有大用处,可用来熬制阿胶。

佛陀慈悲,普度众生!

中国是佛教大国,凡是神奇之事,人们总是喜欢和和尚挂钩,发明用驴皮加工成胶,并传于后人的,不是什么神人而是神通广大的傅和尚了。

7、阿胶考源

史前历史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很好地记录下来。

比如,阿胶到底是谁发明的?

翻遍历史典籍,我们难以找到准确的答案。

这里,我们实有必要进一步考察阿胶的渊源。

《东周列国志》载:

“(平邱相会)至期,晋昭公(公元前531~公元前526年)留韩起守国,率荀吴、魏舒、羊舌肹、羊舌鲋、籍谈、梁丙、张骼、智跞等,尽起四千乘之众,望濮阳城进发。

连络三十余营,遍卫地皆晋兵。

周卿士刘献公挚先到。

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路诸侯毕集,见三晋师众盛,人人皆有惧色。

《张氏家谱》记载,七十三世祖张趯公:

字阜成,生四子:

髓、骼、体、傅;七十四世祖骼公,为晋大夫,活动于周景王(公元前544~公元前521年)、周敬王时期(公元前519~公元前476年)。

晋昭公平丘称霸诸侯后,张傅、张髓、张体留守平邱城(今河南台前、山东寿张、东阿一带)。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攻打齐国,争霸天下,开凿了伯渎河。

越王勾践亲自去吴国朝见,向吴王和他的臣下馈送了大量的食物、财礼,并派了一支队伍助吴攻齐。

齐国举国上下抽丁备战,加征赋税,徭役。

适逢中原大旱,举国民不聊生,灾民遍地……平邱易子而食的现象比比皆是。

张傅、张髓、张体三兄弟开仓赈灾,无奈荒民太多,没多久官粮就用尽了,很快饿殍满地,到处都是食尸之人。

更要命的是,遍地尸首,爆发了瘟疫,得了这种病的人,面黄肌瘦,头晕烦躁,气喘咳嗽,心慌失眠,卧床不起,直到气喘、咯血而死。

一时间,万户萧疏,村镇冷落。

当地名医,用尽各种各样的药物,都治不了这病。

得了这病,只能眼巴巴地等死。

张傅是掌管军备物资的小吏,他的仓库里还有一批军用战备物资——牛皮。

张氏兄弟决定拿出牛皮煮给灾民吃。

张傅和儿子张亘把牛皮拿出来,用水泡7天7夜,刮毛后,切成小块,置大锅21口,桑木煮皮,把牛皮完全熬化了,济民救灾。

没想到,熬化的牛皮胶,隔夜后竟然凝固成胶,黄如琥珀,透如黄玉,遇热水即化,口感润滑,香软怡口,食用很方便,吃了牛皮胶的灾民不仅没被饿死,脸上还透出红光,精力旺盛,体力充沛。

更让人意外的是,得了瘟疫的病人,吃了这牛皮胶后,病情一天天见好,不到半月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灾民得救了,但是齐国正在备战,应对野心勃勃的吴王夫差,所以,张傅因为动用军备物资(一说张傅因罪遭诛),家人被流放到柯邑(今东阿),张傅之子张亘受牵连,被贬成庶民,发配柯邑,创立百莲塘(后改为百莲堂、百年堂,参见本书第四章),世代“惟胶惟耕”。

另一说为,齐王让张傅出家,代为王母祈福,从此张傅出家,成为阿胶民间传说中的傅和尚,法力无边,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适逢灾年,饿殍遍地,傅和尚煮粥济民,无奈荒民太多,只得拾大户人家废弃的牲皮煮济荒民,无意中煮了乌驴胶,民食之,体健。

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致胶”(“致”通“制”),讹为“傅氏胶”。

为了纪念百年堂傅和尚,后世偶有医家煮胶,得上等胶品,皆印“傅氏仁僧铭念……”字样,以示为真品。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已经有“以清煮胶”的记载,记录的煮胶说法的也许是东阿人煮“傅致胶”。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傅致胶很可能就是张氏后人熬制的“傅制胶”;

张傅的阿胶熬制方法,要在锅内添上八八六十四担泉水,烧九九八十一担桑柴,熬七七四十九个昼夜,有十一道工序:

晾皮→刮皮→泡皮→铡胶→化皮→打沫→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等多道工序。

阿胶生产的整个工序缺一不可,并且每个工序操作失误,就会满盘皆输。

阿胶炼制,还要求对天气把握到位——夜间最低气温不能超过10-15℃,而且对空气湿度有要求,只有在这种温度下,熬制的阿胶才能凝固成块,就像海参一样,海里捕捞到后马上腌制,否则上岸就会死掉化为软粘液体,无法食用,阿胶熬制时如果温度高,阿胶就会无法凝成固,化为胶液,也就无法进一步进行加工,二千多年来阿胶生产都是干半年、歇半年,从每年古历的11月份点火,到次年的5月份熄火,这都是东阿道地阿胶修治的秘密。

阿胶传说其他版本之一:

阿胶传说:

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田铭,女的叫阿桥。

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

阿铭听人说驴肉能补。

心想,让阿桥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

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

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

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吃,这个尝尝,那个尝尝,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

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

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

熬了足有半天功夫才把皮熬化了。

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

汤冷后竟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

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可口,于是把这驴皮胶送给阿桥吃。

阿桥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

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事隔年余,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

由于家里贫穷,于怀胎期间营养不足,生产时几次昏倒,分娩后气血大衰,身体十分虚弱。

伙计找来了郎中开了许多补药,吃了也不管用。

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

于是,便将头年煮驴肉熬驴皮的事儿向阿铭阿桥夫妻细说了一遍,并向他们夫妻借头毛驴。

阿桥见伙计为妻子重病着急的样子,便给了他一头试试,伙计牵了匹毛驴回家宰了,把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

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肤肌红润,大有起色了。

自此后,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

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

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续熬胶出售。

可只有阿城当地熬出的胶才有疗效,其他地区制作的没有滋补功能,引起纠纷。

官司打到县里,县太爷带着郎中先生来到阿城调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镇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香甜,水的重量也沉重许多。

县太爷十分惊喜,才知道驴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

于是下令:

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

县令还将驴皮胶进贡唐王李世民。

李世民赏给年迈体弱大臣,吃后都夸此胶是上等补品。

李世民大喜,差大将尉迟恭巡视阿城镇。

尉迟恭来到阿城,赏给阿铭阿桥金锅银铲,召集匠人将阿城井修葺一新,并在井上盖了一座石亭,亭里竖立了石碑。

至今,碑文“唐朝钦差大臣尉迟恭至此重修阿井”的字样,仍依稀可见。

阿胶传说其他版本之二:

阿胶传说:

相传,在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有这么一个东阿县,也就是今天山东省东阿镇一带。

向西两华里为狮耳山,向南十五华里为洪花泉,再由洪花泉、书院泉等九泉汇集而成了一条狼溪河,这河水别提多清澈甘甜了!

且横贯东阿镇,此地真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啊!

当地的百姓在这里祖祖辈辈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天,在这风景秀丽的东阿镇一带,突然传来了一种使人因吐血而死的疫疾,此病来势迅猛,危及众生。

不几日,到处尸横街头,惨不忍睹。

这时,东阿镇站出了一个叫阿娇的姑娘,这丫头,也就十六七岁,长得是眉清目秀啊~而且,心地善良、热情、勇敢,常为乡亲们做好事,人见人夸!

眼看着乡亲们无辜惨死,她哪里忍心?

故而,独自一人来到泰山向山神、药王求救。

终于她的行为感动了药王,老神仙手捋银髯,微睁凤眼,开口说道:

“丫头,要救百姓就必须将在狮耳山食草、狼溪河饮水的乌驴杀掉方可!

”姑娘说:

“那好办!

您说吧!

只要能救乡亲们,您让我做什么我都乐意!

”“哈哈!

傻丫头!

这驴可不是那么好杀的!

此乃天官贬下的一条乌龙,它变幻莫测,力大难驯。

要想杀死它,岂是易事?

”说罢,从腰间取下一把雄黄宝剑,递与阿娇“此剑威力无穷可助你一臂之力!

记住!

一定要将龙皮取下,熬制成胶给病人服用方可见效!

下山去吧!

”。

说时迟,那时快!

眨眼间,阿娇已与乌龙战做一团,只打得天昏地暗,乌云翻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