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04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汇总Word下载.docx

胸椎thoracicvertebrae:

有肋凹和横突肋凹,棘突向后下,呈覆瓦状排列

腰椎lumbervertebrae:

锥体大,棘突板状水平向

脊柱弯曲:

颈〔后凸〕,胸〔前凸〕,腰〔后凸〕,骶〔前凸〕。

弯曲作用:

维持重心稳定,减轻震荡与维持人体直立姿势和保护脑

3.脑颅和面颅骨名称,颅中后窝的孔裂名称

脑颅骨〔8块〕

成对:

颞骨2,顶骨2

不成对:

额骨,蝶骨,筛骨,枕骨

面颅骨〔15块〕

上颌骨,颧骨,颚骨,鼻骨,泪骨,下鼻甲

下颌骨,犁骨,舌骨

颅中窝

颈动脉沟前外侧有眶上裂,后端的孔称破裂孔

在蝶鞍两侧,由前向后外依次为:

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颅后窝:

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耳门

骨性标志:

乳突、下颌角、颧弓

上肢骨:

肩胛骨、锁骨、肱骨humerus、尺骨ulna、桡骨radius、手骨

锁骨、肩胛下角、肩胛冈、肩峰、尺骨鹰嘴、尺骨茎突、桡骨茎突、外科颈、尺神经沟、桡神经沟

下肢骨:

髋骨〔髂骨、耻骨、坐骨〕、股骨femur、髌骨、胫骨、腓骨、足骨

坐骨结节、耻骨结节、髂嵴、外踝

胸骨:

胸骨角

关节〔articulation〕的构成

关节的根本结构

关节面

关节囊:

纤维膜,滑膜层

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ligments

关节软骨:

关节盘,关节唇

滑膜襞,滑膜囊

椎骨的连结

椎体间的连结

椎间盘intervertebraldiscs

相邻两个椎体间借纤维软骨盘结实地连结。

盘的中央局部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髓核,是胚胎时脊索的遗迹;

盘的周围局部,是多层纤维软骨呈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如果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关节:

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寰枕关节

椎弓间的连结

韧带〔三长三短〕:

三长:

前纵韧带an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后纵韧带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棘上韧带supraspinalligaments;

三短:

黄韧带yellowligament、棘间韧带interspinalligaments、横突间韧带intertransverseligament

五大关节〔下颔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与其运动关节的主要肌和神经支配〕〔大题重点、配合实物图理解〕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mandibularjoint:

组成:

由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

形态特点:

关节囊松弛,其外侧有外侧韧带〔颞下颌韧带〕增强。

囊有关节盘,分关节腔为上下两个腔。

运动:

属联合关节,双侧同时运动,可使下颌骨上提,下降,前移,后退与侧方运动。

主要肌:

咬肌,颞肌,翼肌,翼外肌

神经:

三叉神经分支→下颌神经→咀嚼肌神经

肩关节shoulderjoint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关节盂的周围镶有关节唇,使关节窝略为加深。

肩关节囊极为松弛,关节腔宽大,囊附着于关节盂的周围和解剖颈。

关节囊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肩关节上方有连结喙突和肩峰的喙肩韧带。

此韧带与喙突和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屈,伸,收,展,旋,旋外与环转运动。

胸大肌

腋神经〔臂丛后束〕

肘关节elbowjoint:

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肱桡、桡尺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形成。

肘关节关节囊的纤维层在前后方薄弱,而两侧增厚形成侧副韧带。

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尺关节,只能作屈伸运动;

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肱桡关节,运动受另两关节的制约;

尺骨的桡切迹与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构成桡尺近侧关节,只能做旋转运动。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肱桡肌

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臂丛外侧束〕

髋关节hipjoint:

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为典型的杵臼关节。

宪1政3Allrightsreserved

头大窝深关节囊厚而坚韧,股骨颈除后面的外侧部之外都被包入囊中关节囊外表有韧带增强,囊有股骨头韧带

屈,伸,收,外展,旋,旋外和环转运动,但幅度较肩关节小。

髂腰肌、阔筋膜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臀上神经〔骶丛〕,臀下神经〔骶丛〕

膝关节kneejoint: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

囊的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起于髌骨下缘,止于胫骨粗隆〕。

囊的外侧有索状的腓侧副韧带,侧有胫侧副韧带。

关节腔还有由滑膜衬覆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

在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髁的关节面之间,垫有两块由纤维软骨构成的侧半月板medialmeniscus和外侧半月板lateralmeniscus

膝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膝在半屈位时,小腿尚可作少许的旋转运动

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骶丛〕.17块肌: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肋间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斜肌、腹横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胶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位置与作用〕。

膈肌的位置与作用、形态结构以与裂孔名称—通过结构。

重要的肌群〔配布〕与作用---肩部、髋部、臂前、后群、大腿前、侧群、小腿后、外侧群以与神经支配等。

骨盆特有韧带:

骶结节韧带、坐骨大孔

肌学

17块肌

斜方肌trapezius: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背阔肌latissimusdorsi:

位于背下半部与胸的后外侧,作用使肱骨收,旋和后伸

竖脊肌〔骶棘肌〕erectorspinae: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胸大肌pectoralismajor:

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作用是使肱骨收

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肌束斜向前下,收缩时,能提肋以助吸气。

肋间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时,可降肋以助呼气。

腹外斜肌obliquusexternusabdominis

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腹斜肌obliquusinternusabdominis

在腹外斜肌深面。

腹横肌transversusabdominis

在腹斜肌深面

腹直肌rectusabdominis宪1政3Allrightsreserved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三角肌deltoid

位于肩部,从前、外、后3个方向包绕肩关节。

全肌收缩时可使上臂外展;

前部肌束收缩可协助臂前屈与旋;

后部肌束收缩可协助臂后伸与旋外。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斜列于颈部两侧,大局部被颈阔肌覆盖,作用是:

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

股四头肌quadricepsfemoris

是全身中体积最大的肌,有4个头,即股直肌、股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作用:

伸膝关节,其中股直肌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臀大肌gluteusmaximus

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膨隆,覆盖臀中肌下半部与其他小肌。

作用是:

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

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肱二头肌bicepsbrachii

肌腹为梭形,有长、短两头,两头在臂中部合为一个肌腹,此肌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

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肱二头肌能使前臂旋后

肱三头肌tricepsbrachii

位于臂后部,其主要作用是伸肘关节

小腿三头肌tricepssurae

它的两个头位于浅表,称腓肠肌gastrocnemius,另一头是位置较深的比目鱼肌。

3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

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

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膈肌diaphragm

位置:

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形态结构:

膈的外周是肌性部,而中央局部是腱膜。

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

松弛时,隔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

膈与腹肌同时收缩,那么能增加腹压。

膈有3个裂孔:

〔大题重点〕

主动脉裂孔,紧位于脊柱前方,通过主动脉和胸导管

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左前方,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

腔静脉孔,食管裂孔右前方中心腱,通过下腔静脉

十二指肠以上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口腔组成

咽的组成

鼻咽nasopharynx

介于颅底和软腭之间。

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经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openingofauditorytube〕通向中耳的鼓室

口咽oropharynx

介于软腭至会厌软骨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喉咽laryngopharynx

位于会厌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向下与食管相续,向前经喉口与喉腔相通

食管三个狭窄(重点!

第1狭窄:

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2狭窄:

食管与左主支气管后方与其相交处,据中切牙25cm

第3狭窄:

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据中切牙40cm

食管分三部

食管起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为颈部

颈静脉切迹至食管裂孔为胸部

牙式〔一道选择题、考位置、要把书上的那个位置图记牢〕

20个——乳中切牙I,乳侧切牙II,乳尖牙III,第一乳磨牙IV,第二乳磨牙V

恒牙permanentteeth:

32个——中切牙1,侧切牙2,尖牙3,第一前磨牙4,第二前磨牙5,第一磨牙6,第二磨牙7,第三磨牙8

胃的形态与分部

入口——贲门cardia,出口——幽门pylorus,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

两壁——前、后壁

分4部

贲门部cardiacpart,胃底fundusofstomach,胃体bodyofstomach,幽门部pyloricpart

胃的位置

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局部位于——腹上区。

贲门位T11左侧,幽门位L1右侧

十二指肠分部

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空肠回肠比拟:

空肠:

全长2/5,位于腹腔左上部,环状襞与绒毛低而高而密;

回肠:

全长3/5,位于腹腔右下部,环状襞与绒毛低而疏

大肠分部: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体表投影: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直肠rectum弯曲和构造

两个生理弯曲:

直肠骶曲sacralflexureofrectum,直肠会阴曲perinealflexureofrectum

构造

直肠下段肠腔膨大为直肠壶腹ampullaofrectum。

腔常有由环行肌和粘膜形成的3个半月形皱襞,称为直肠横襞

肝liver的形态与位置

肝的形态。

肝呈不规那么的楔形,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

肝上面与膈相接,又称膈面diaphragmaticsurface,肝下面朝向下后方,邻接许多脏器,又称脏面,中部有一“H〞形的沟,由左、右纵沟和中间的一条横沟组成,横沟为肝门,有肝固有A、V,肝门V,肝左、右管,与淋巴管神经

“H〞形沟可将肝分为4叶:

左纵沟的左侧为肝左叶,右纵沟的右侧为肝右叶,横沟的前方为方叶quadratelobe,横沟的后方为尾状叶caudatelobe。

肝的位置

大部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左季肋区

输胆管道组成和胆汁排出途径〔重点〕

胆囊gallbladder

长梨形,40~60ml

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

肝外胆道

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胆汁排除途径

由肝脏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于大乳头)

胰的位置:

胃的后方,腹后壁,平腰椎1~2。

分为胰头、胰体、胰尾

胰管和胆总管集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呼吸系统

鼻旁窦名称、位置与开口部位

鼻旁窦

额窦,

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

前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

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

喉larynx的构成、软骨与喉腔

喉的构成

由喉软骨借连结构成支架,附有后肌,衬黏膜而成。

喉软骨:

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不成对:

〕;

杓状软骨〔成对〕: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thyroidcartilage:

左右软骨板融合,前凸形成前角,上端凸向体表形成喉结laryngealprominence

环状软骨:

由后方的环状软骨板和前方的环状软骨弓构成,环状软骨弓平对C6。

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被黏膜覆盖构成会厌epiglottis

杓状软骨

杓状软骨:

由底向前伸出的突起,有声韧带附着,称声带突。

喉腔laryngealcavity〔这里常考标本,结合实物图看〕

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和喉黏膜围成的官腔。

构成:

前庭襞和声襞将其分为三腔:

前庭襞以上为喉前庭,前庭襞和声襞之间为喉中间腔,声襞以下为声门下腔。

〔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局部〕

左右支气管、左右肺的区别

支气管bronchi

左主支气管leftprincipalbronchi:

细而长,较倾斜

右主支气管reight:

短而粗,较陡直

肺lung

右肺较粗短,左肺较狭长

右肺被水平裂和斜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页

壁胸膜分部,胸膜腔概念、纵膈的概念与分部

胸膜pieura

壁胸膜parietalpleura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胸膜腔pleuralcavity

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存在的潜在性密闭腔隙

纵隔mediastinum

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泌尿系统

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和被膜

肾kidney

肾的形态

肾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左右个一。

正常人的肾外表光滑,质地柔软,呈红褐色。

肾具有前、后两面,上、下两端、、外侧两缘

肾的构造

肾实质由肾皮质renalcortex和肾髓质renalmedulla两局部构成,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色淡红,含有许多小管道。

肾髓质是由15~20个肾锥体renalpyramids组成,皮质延伸至肾锥体之间的局部称肾柱renalcolumns,肾生成的尿液由此孔流入肾小盏minorrenalcalices,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膜管状结构,即肾大盏majorrenalcalices,他们彼此集合成前后扁平的漏斗样囊状结构为肾盂renalpelvis

肾的位置:

肾位于脊柱的两侧,腹膜后间隙。

左肾:

T11下缘~L2下缘,第12肋斜过左肾后方中部。

右肾:

T12上缘~L3上缘,第12肋过右肾后方上部〔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肾的被膜

肾的外表有3层被膜,自向外分别为纤维囊fibrouscapsule,脂肪囊〔肾床〕adipose~,肾筋膜renalfascia

输尿管分部和狭窄〔重点〕

输尿管ureter

腹部、盆部、壁部

输尿管狭窄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输尿管的膀胱壁段

膀胱urinarybladder形态分部、位置关系。

形态: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

膀胱三角trigoneofbladder〔名解〕在膀胱底的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由于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严密相连,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不形成皱襞。

膀胱癌、肿瘤好发部位。

分部

分为尖、体、底和颈4局部。

生殖器组成

生殖系统genitalsystem包括生殖腺、输送管道、附属腺、外生殖器

射精管合成,男尿道分部狭窄与弯曲

射精管ejaculatoryduct

由输精管的末端与精囊的排泄管集合成,长约2cm,向前下方穿过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男性尿道maleurethra分部狭窄与弯曲〔大题重点〕

男性尿道依据其行程分为前列腺部prostaticpart、膜部membranouspart和海绵体部cavernouspart3部。

临床上常将前列腺部和膜部合称为后尿道posteriorurethra,将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anteriorurethra。

男性尿道行径中管径粗细不等,有3处狭窄〔尿道口、膜部和尿道外口〕、3处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和2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输卵管uterinetube分部

输卵管由侧向外侧分为4部:

〔背大标题〕

输卵管子宫部:

uterinepart为位于子宫壁的一段,管径最细,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输卵管峡:

isthmusofuterinetube短而狭窄,壁较厚,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进展;

输卵管壶腹:

ampullaofuterine较粗而长,壁薄而管腔较大,血供较丰富,约占输卵管全长的外侧2/3,为精卵会合、受精部位。

假设受精卵未能移入子宫,而在输卵管发育,即为宫外孕;

输卵管漏斗:

infundibulumofuterinetube为输卵管末端膨大的局部。

漏斗末端的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

卵巢排出的卵即由此进入输卵管。

子宫uterus形态、位置

子宫的形态

成人的子宫犹如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长约7~8cm,最宽直径约4cm,厚约2~3cm。

子宫自上而下分为底、体、颈3部。

子宫的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下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当膀胱空虚时,成年女性子宫呈轻度的前倾前屈位。

卵子的产生和排除途径:

卵巢产生——腹膜腔——输卵管——子宫——阴道——受精部位——输卵管——备胎发育——子宫

精子产生和排除途径:

睾丸精曲小管产生,经直细精管——附睾储存与成熟——输精管——射精管——尿道——体外

腹膜peritoneum与脏器关系三种类型

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围的大小不同,可分为3类,即腹膜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和腹膜外位器官。

1.腹膜位器官

是指器官全部突向腹膜腔,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2.腹膜间位器官

是指大局部被腹膜覆盖,仅少局部未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充盈的膀胱等。

3.腹膜外位器官

是指仅一面被腹膜覆盖,其余面均不覆盖腹膜的器官,如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空虚的膀胱等。

脉管系统

心脏位置、形态、各腔结构、传导系、血管、心包。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的中纵隔,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前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平对5~8胸椎,两侧紧贴胸膜腔和肺,上有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有膈

心的外形

一底〔心底cardiacbase〕,一尖〔心尖cardiacapex〕,两面〔前面为胸肋面,下面为膈面〕,三缘〔左、右、下缘〕,四沟〔冠状沟coronarysulcus,房间沟interatrialgroove,前室间沟anteriorinterventriculargroove,后室间沟posteriorinterventriculargroove,〕

心腔结构〔各心腔出入口要记住〕

右心房rightatrium:

是心腔中最靠右侧的局部。

3入口,1出口,卵圆窝ovalfossa

右心室rightventricle:

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为心腔最靠前的局部。

入口〔右房室口,三尖瓣复合体tricuspidcomplex〕、流入道、流出道、出口〔肺动脉瓣pulmonaryvalve〕

左心房leftatrium:

左心耳leftauricle〔左心耳覆盖于肺动脉干根部左侧与冠状沟前部,因其与二尖瓣邻近,故为心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4入口(左右上下肺静脉口)、1出口〔左心房前下部有左房室口〕

左心室leftventricle:

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

入口〔二尖瓣复合体mitralcomplex〕,流入道〔窦部〕,流出道〔主动脉前庭aorticvestibule〕,出口〔主动脉口aorticorifice,主动脉瓣aorticvalve〕

二、三尖瓣复合体〔要知道组成,名解〕

传导系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所组成,包括窦房结sinoatrialnode、结间束、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node、房室束atrioventricu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