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6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济大学2013自然辩证法辨析题终极总结版.doc

目录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P4

自然观

1.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

P4

2.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P5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P5

4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举例说明)P5

5.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P5

6.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P6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背景与基本观点?

P6

8.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P6

9.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的一些概念(包括人与自然、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P7

10.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P7

11.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

P8

科技观

1.科学技术的含义、体系结构,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P8

2.科学技术观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规范的有关问题。

P9

3.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发展模式。

P9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P9

5.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价值的看法。

P9

6.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这两个原则的关系。

P10

7.论“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P10

方法论

1.试述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的关系。

P11

2.如何正确进行科研选题?

运用观察方法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做不到?

(怎样看待观察的客观性?

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P11

3.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自然有什么特点和优越之处?

P11

4、怎样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

P11

5.常用的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那几种?

试述他们的特点和作用?

P11

6试述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

P12

7科学假说的特点与作用。

P12

8科学理论的功能与评价。

P12

材料一

1、马、恩的生态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有何特点?

p13

2当代的生态自然观有哪些,有哪些生态问题,如何用生态自然观来理解这些问题?

结合所了解的生态问题,谈如何建设两型社会、低碳经济,阐述一些生态自然观的内容。

p13

3、当前全球问题与生态危机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p14

4科学问题的由来,哪些来源,选题的原则原理,如何贯彻选题原则,发现科研课题、发现选题,从科学问题的来源中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p16

5科学观察的渗透理论,如何保持客观性、克服偏见、提高观察效率p18

6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的原则和特点有哪些?

p20

7这个时代的技术评估对我们的技术素养、理论素养提出哪些要求?

自己依据上一题来答p20

8当代突出的技术伦理、伦理道德责任?

我们如何体现技术责任?

P21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利用科技,避免其负面效应?

p21

10当代科技工作者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

P25

11科学工作者捕获机遇要具备的素质?

p25

12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工作者的意义?

p25

13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P26

14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对伦理道德的双刃剑作用p26

15伪科学的表现形式,危害以及防御政策p27

材料二

1.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

p29

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本质上是一种方法?

p29

3.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

p29

4.如何理解科学实验在现代化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p30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背景与基本观?

p30

6.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p30

7.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p30

8.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P31

材料三

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p32

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

p32

3、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p32

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p32

5、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p32

6、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p33

7、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33

8、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

P33

9、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P34

10、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p34

材料四

1、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p35

2.我们应该具有的科技价值观是:

p35

3.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p35

4.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36

5.概述创造性思维4阶段p36

6.科学精神及其重要性p37

7.结合自身专业阐释在选题过程中应如何贯彻有关原则(自己结合专业)p37

8、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p38

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p39

10、什么是技术创新?

什么是自主创新?

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

p39

11、科学事实及其作用p39

12.点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天人合一”,“对象性关系”四个环境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p39

1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p40

14.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9)p41

15.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p41

16.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p42

17.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p43

18.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p44

19.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

P45

20.谈谈对灵感的认识?

p45

21.以自然观为基础,勾画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文明演化发展简图。

P46

22、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主观题)p46

23、你认为如何才能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主观题)p47

2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p47

25、为什么说系统观念是可以对各种自然界作统一理解的观念.P48

26、观察与理论的关系p48

27、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p48

28、科学技术一体化p48

29、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p48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自然界的辩证法

ó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ó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ó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学科性质:

(1)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属于哲学的分支;

(2)具有中介学科特点:

处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之间;(3)具有交叉学科性质:

纽带和桥梁;(4)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

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意识。

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自然观

1.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

(1)人类自然观的演变总是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

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

但科学技术最终总是能突破层层阻碍向前发展,并形成新的自然观,这种新的正确的自然观又会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古代朴素自然观: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靠观察和思辨,缺乏科学的根据作为基础,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3)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和验证,使得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被为宗教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占据了统治地位,是科学的黑暗时代。

(4)近代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以数学和实验为手段的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了起来。

但是当时自然科学只有天文学和力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已知认识主要是对机械运动的认识,使得这个时代的自然观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特征,只是孤立静止的看待世界。

(关联3题)(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机械化大工业生产过渡时,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发表为诞生标志,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断地接受着检验和发展;其核心是联系、发展;其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②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的;③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关联4、

2.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1)受当时生产水平较低、科学水平不高影响。

17-18世纪的自然科学,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搜集到的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发展、变化。

(2)受当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当时只有研究宏观物体的力学发展的比较完善,成为带头学科,人们用研究力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去认识自然,将其分割,孤立静止的研究,导致形而上学。

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

(1)坚持人与自然的分离

(2)坚持去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3)自然界的组成是不可分割的微粒:

还原论(4)机器的隐喻代替机体的隐喻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关于自然界的统一性(普遍联系):

1、物理学:

19世纪40年代“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电流、电磁感应的发现,化学电池的发明;2、化学:

1828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1870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3、生物学:

细胞学说——1838~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分别提出植物、动物细胞学说;

关于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1、天文学:

德国科学家康德(1755)、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1796)分别独立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2、地质学:

英国地质学赖尔在《地质学原理》(1830)一书中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地球地层渐变的理论;3、生物学:

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1859)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4、物理学:

热力学第二定律突出了物理世界的演化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重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它成就,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法。

这就使得一方面有可能在这种接连而来的发现的纷乱状态中建立起联系,从而使他们条理化,另一方面,自然科学除了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辩证思维,已经没有别的出路。

正是在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过程中,也是为了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总而言之,正式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打破了孤立静止地观察世界的方法,推翻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4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举例说明)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科学上证实了时间与空间、时空与物质的本质联系,以及时空与运动不可分割;2、普朗克的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理时间中不同于宏观物理的新概念,阐明了事物与场的辩证统一;3、分子生物学把对生命的研究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解开了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大大深化了辩证生命观;4、非线性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揭示了系统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也为揭示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揭示出自然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立体的因果网络,是系统的、整体的因果关系。

5、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深刻地触及了自然界运动和演化的方向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5.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连接纽带的对象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自身时代更迭的不断进化,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

2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着其面貌。

3实践是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原因:

首先人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实践;其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造自然。

一方面,实践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人又具有受动性,人的认识活动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只能在正确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定和协调自己的实践活动。

协调发展原因:

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及扩大人工自然的全部努力,就其直接目的而言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导致的后果,特别是其远期和间接的后果,却往往达不到人类的初始目的,甚至适得其反。

就自然界而言,在演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存在着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并时刻都在努力的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

在人类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作用还是有限的,不致出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改变。

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干涉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在全球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也达到了空间尖锐的程度。

现代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上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引出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问题。

6.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答:

【定义】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特点】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易变性。

【作用】科学假说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

①科学假说是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先导。

科学假说作为“工作模型”,既决定着观察实验的设计构思,又直接影响着观察实验过程中主体对经验材料的确认和选择,使科学研究活动避免盲目性。

正如贝弗利奇所说:

一个用某种“假说武装头脑的人,比没有这种假说武装的人能够做出许多更为重要的发现”。

②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桥梁。

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达到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理论把握。

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成,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自然科学就是沿着“经验事实——假说——理论——新经验事实——新家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恩格斯说“只要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建立科学假说方法论【原则】解释原则、对应原则、简单原则、可检验性原则。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背景与基本观点?

答: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关于自然界的统一性(普遍联系):

物理学:

19世纪40年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理”的提出,电流、电磁感应的发现等。

化学:

1828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1870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

生物学:

细胞学说。

1838-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分别提出植物动物细胞学说。

关于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

天文学:

德国科学家康德(1755),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1796)分别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

地质学: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地质学原理”(1830)一书丰富的材料论证地球地层的渐变原理。

生物学:

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1859)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理论。

物理学:

热力学第二定律突出了物理世界的演化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等重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它成就,越来越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法。

这就使得一方面有可能在这种接连而来的发现的纷乱状态中建立联系,从而使他们条理化,另一方面,自然科学除了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辨证思维已经没有别的出路。

正是在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过程中,也为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和恩科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的继承了哲学史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创造了自然辩证法。

总而言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打破了孤立静止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推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使辨证唯物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事物有其演化的过程;

自然对象都是系统,系统有层次结构,系统的结构和演化是复杂的,有一个自组织的过程。

8.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答:

唯物主义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相联系的。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它总是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

①朴素唯物主义,产生于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萌芽初期将自然现象看做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并在某种固定形体的形体中寻找统一,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源归结于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

②机械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向适应,出现了以培根等人为首的唯物主义者。

他们当时尚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时期。

近代自然科学才处于形成与发展初期,机械力学占首要地位。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其发展的顶峰。

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成日益成熟,在哲学上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解体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产生。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恩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的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它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的一些概念(包括人与自然、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远古时期:

以采集狩猎为生,纯粹倚赖和顺从自然。

农牧文明时期:

开始毁林开荒,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工业文明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对象性,指一个存在物在自身之外有一个他物作为自己的对象。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指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将自然界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2、劳动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形成的关键因素。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需要有专门的器官(猿手——人手);手的变化导致全身的相关变化;劳动是一种集约化活动:

语言——意识;古猿猿群——人类社会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决定了:

人要依赖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自然之子)人反作用于自然,极大改变着自然(自然之灵);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类生命有机体的构成依赖于自然界。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依赖于自然界。

人依赖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客观自然界是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客观基础,它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比如科学规律理定律、音乐、舞蹈、绘画、小说等都是人类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三、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1、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工业文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尖锐冲突;科学技术极大扩张了人类驾驭自然的种种能力,却没有同样扩大人类保存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人类是超级生产者、超级消费者,却不是超级分解者。

2、生态危机的客观原因:

科学认识的滞后性和利用改造手段的有限性(深圳的教训)。

3、生态危机的主观原因:

对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