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76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3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1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病虫害防治钻蛀性害虫.ppt

钻蛀性害虫,钻蛀性害虫的为害特点一类在园林植物体内危害,包括蛀干、蛀茎、蛀新梢、蛀食花蕾、果实和种子,以及潜叶等种类主要虫期在树木组织中度过,能以咀嚼式口器取食韧皮部、木质部和形成层,并蛀食成虫道,破坏树木养分、水分的疏导和分生组织,轻则使树势衰弱,重则整株死亡受气候变化影响小,天敌种类少且寄生率、捕食率低,因而存活率高,种群相对稳定,防治难度大,是一类最具毁灭性的园林植物害虫。

天牛类吉丁虫类小蠹类象甲类木蠹蛾类透翅蛾类织蛾类树蜂类潜叶类,1.天牛类,分布与危害分布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甘肃等地;日本、韩国。

为害杨柳、榆、槭、刺槐等园林树种,对糖槭为害最烈。

成虫啮食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坑道,严重地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有光泽。

雌成虫体长2235mm,雄成虫体长2029mm。

前胸两侧各有1较尖锐的刺状突起。

鞘翅基部光滑无颗粒状突起。

触角鞭状,12节,自第3节开始各节基部呈灰蓝色。

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1节末端为灰白色。

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1节末端为黑色。

卵初为白色。

近孵化时呈黄褐色,长椭圆形,两端稍弯曲,长6mm左右。

老熟幼虫体长约50mm,身体略带黄色。

蛹全体乳白色至黄白色,体长3037mm,附肢颜色较浅。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发生规律江苏、浙江、山东、辽宁、上海地区1年1代或2年1代。

以1-3龄幼虫越冬。

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经10-40d到6月中、下旬化蛹,蛹期20d左右。

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7d左右,然后羽化孔飞出。

每雌虫产卵30粒左右。

卵期在夏季10d左右,秋后产的卵少数滞育到第2年才能孵化。

幼虫孵出后,开始取食腐坏的韧皮部,并将褐色粪便及蛀屑从产卵孔中排出。

3龄末或4龄幼虫在树皮下取食3-4cm后,开始蛀人木质部。

在蛀入木质部后往往仍回到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使树皮陷落,树体生长畸形。

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防治措施造林时要适地适树,营造抗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避免营造树种单一的纯林。

配置诱铒树,引诱成虫前来取食,予以集中消灭。

利用人工机械防治,如人工捕捉成虫,用铁丝钩杀幼虫,人工砸卵等。

化学防治可采用虫道中插毒签,树干打孔注药和根部灌药等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有:

招引啄木鸟,人工大量饲养和释放天敌昆虫花绒坚甲和肿腿蜂,以及线虫、白僵菌、苏芸金杆菌和病毒。

防治时将受害树砍伐后,一定要用磷化氢或磷化铝熏蒸处理,才能杀死杨树光肩星天牛幼虫,防止扩散蔓延。

光肩星天牛: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分布与危害松材线虫在国内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广东、浙江等省的部分松林中,与广大的适生区相比尚属局部。

传播松材线虫病。

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正在取食松树嫩枝,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8毫米,橙黄色到赤褐色。

前胸宽大于长,侧刺突较大;背面有2条橙黄色纵纹,与3条黑色绒纹相间。

卵长约4毫米,乳白色,微弯曲。

幼虫乳白色,头部黑色,前胸背板褐色,中央有波状横纹。

老熟幼虫体长约43毫米。

蛹为离蛹,乳白色,体长2026毫米,圆筒形。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松褐天牛:

雌虫雄虫,松褐天牛:

松树嫩枝被松褐天牛取食的痕迹,松褐天牛:

羽化孔产卵刻槽,松褐天牛:

被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为害致死的松树木段。

松褐天牛:

生活史松天牛在江苏省一般为1年1代,少数2年1代。

严敖金对南京地区松天牛的研究表明:

松天牛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6月中、下旬。

羽化飞出的成虫主要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大都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至3年生枝条的树皮补充营养。

成虫寿命34-108天,雌雄性比为为1:

1。

成虫补充营养23周后进行交配与产卵,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为产卵末期,最迟到9月上旬。

在自然条件下卵期610天,幼虫有5个令期。

卵孵化为幼虫后,即在树皮下蛀食,3045天发育为3、4令虫时开始向木质部穿凿与树干平行的肩椭圆形的侵入孔进入木质部,然后向上蛀食,并在蛀道端部筑肾形蛹室,4、5令老熟幼虫在蛹室内越冬,蛹期1021天。

成虫羽化时从其啃咬的圆形羽化孔钻出。

松褐天牛:

防治措施检疫措施,加大调运检疫力度。

营林措施,及时清除林内虫害木、枯立木等衰弱木。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引诱剂可用以大量诱杀松褐天牛,降低林中虫口密度。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可以作为清理病死树后的一项辅助措施。

在使用引诱剂的同时,再施1:

1氧化乐果稀释液,可毒杀62.4%100%的天牛幼虫。

用灭幼脲胶悬剂10001500倍液,在天牛羽化盛期前后防治2次,当年松树枯死量可下降40%,天牛幼虫数量下降20.5%。

防治松材线虫的试验表明,在松褐天牛羽化期,每棵黑松树干注射一次涕灭威,当年保株率达100%;克线磷根埋处理200/株,防效达75.9%,可明显减轻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孙绪艮等,2001)生物防治,释放肿腿蜂或喷洒白僵菌液来寄生或感染松褐天牛,以降低林间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

2.吉丁虫类,多为林木枝干的蛀干害虫。

卵常产于树皮裂缝内,有车孵化后深入形成层并渐入侵木质部取食危害,虫道内充满虫粪,只是被害木树势衰弱、至枯死。

成虫喜光,多在被害木阳面入侵,飞行能力弱,常具假死习性。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国内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

国外分布:

朝鲜、蒙古、日本;美国等。

形态特征成虫体狭长、楔形,8.513.5mm。

体铜绿色具金属光泽。

头扁平,头顶盾形。

复眼肾形,古铜色。

前胸横长方形,略定于头部,和鞘翅前缘等宽。

鞘翅前缘隆起成横脊;表面市刘点,尾端圆钝,边缘有小齿突。

卵米黄色,孵化前呈黄褐色。

扁圆形长径1mm,短径0.6mm;中央微凸,向边缘有放射状皱褶。

幼虫老熟时体长2632mm,乳白色,体扁平带状,头小,褐色,缩于前胸内,仅现口器。

前胸膨大,中、后胸较狭,中胸具气孔。

腹部10节,第一至第八节各有1对气孔,末节有1对褐色锯齿状尾针。

蛹体长1014mm,乳白色,触角向后伸至翅基,腹端数节略向腹面弯曲。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寄主植物、危害特征木犀科梣属Fraxinus植物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如美国白蜡Fraxinusamericana、洋白蜡F.pennsylvanicavarsubintegerrima、绒毛白蜡F.velutina、黑白蜡F.nigra和水曲柳F.mandshurica等。

不同寄主白蜡树对花曲柳窄吉丁的敏感性不同,洋白蜡、绒毛白蜡等北美白蜡树种受其危害重于亚洲的水曲柳。

幼虫蛀入树干,在韧皮部与木质部间取食,形成“H”形虫道,由于虫道横向弯曲切断了输导组织,在虫口密度低的情况下,有虫道的地方树皮死亡,当虫口密度高时,虫道布满树干,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生物学特性辽宁沈阳1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

在黑龙江哈尔滨2年完成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韧皮都与木质部之间或边材坑道内越冬。

幼虫经两次越冬后,于第三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取食危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为末期。

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

卵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

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孵化后,即陆续蛀入韧皮部及边材内危害,10月中旬气温下降后,开始在坑道内越冬。

成虫有明显的喜光和喜温暖习性,常绕树冠飞向阳面温暖处。

阴雨或大风天气则栖止于叶柄及树皮缝等处,隐伏不动。

若遇惊扰,则假死坠地。

初孵幼虫最初取食水栓层,不久即咬一小孔蛀入韧皮都危害,随虫龄增加递次在边材上危害。

坑道扁平、弯曲,深达边材,全长916cm。

坑道内充塞褐色沙粒状蛀屑和虫粪。

坑道多集中于干基至1.5m高度范围内,奇主受害初期,虫口密度不大时,影响较小;但连续23年被害,虫口密度增多,由于输导组织被破坏,使树木枯萎,甚至死亡。

花曲柳窄吉丁多在日照良好、尚未郁闭,主干皮层开裂的8年生以上的大叶白蜡、花曲柳林分中猖撅发生,受害主干由于皮层枯死,12年后树皮作斑块状脱落,以致边材上坑道密布,遍体鳞伤,严重者全林毁灭。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检疫措施。

选育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

及时清除虫害木或剪除被害技挪,歼灭虫源。

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杀成虫。

饵木诱杀。

以杨十斑吉丁为对象,最好选用健康水,于5月中旬施放。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晶体、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射有虫枝干,连续2次;在幼虫孵化初期,用50内吸磷乳油与柴油的混合液(1:

40),或40氧化乐果乳油的100倍液涂抹危害处,每隔10天涂抹1次,连续3次;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孔前,用涂白剂对树干2m以下的部位涂白,可使幼树对柳缘吉丁虫的荷卵量显著减少,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

生物防治,释放管氏肿腿蜂,保护利用当地天敌,包括猎蛾、啮小蜂等。

吉丁类害虫的防治方法,3.小蠹类,为害症状以成虫或幼虫取食韧皮部、形成层。

成虫危害时先向上蛀食一段短坑道后,即转向下蛀食。

侵害主干1.5m以下,直达主根和主侧根,以近地表最多。

该虫蛀食的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粒状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随松脂从侵入孔溢出,形成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凝脂块大小不等,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

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为害症状,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为害症状,分布:

美洲;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

寄主植物:

松属、云杉属所有树种。

(国内)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bungeana华山松Pinusarmandi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白杄Piceameyeri,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传播途径红脂大小蠹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m以上,飞行距离可达16km以上,可自然扩散蔓延。

因某些人为因素,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脱皮处理的松树原木、伐桩和疫区大树的调运可造成该虫的远距离传播。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3-8.3毫米,体色为红褐色,个别为黑色。

幼虫无足,蛴螬形,发育过程体色由浅白色变为桔黄色、桔红色、红色或红褐色。

卵比米粒稍小,暗红色,蛹长9毫米,奶白色。

裸蛹。

坑道:

共同坑,扇形。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A.雄虫头部B.雌虫头部C.头部和前胸背板D.雌虫鞘翅斜面E.雄虫生殖器,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和云杉大小蠹成虫的形态比较,生活史山西1年1代、3年2代或2年1代,世代重叠明显。

以成虫、幼虫和蛹在被害树木韧皮部内越冬。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越冬期。

单配偶型,首先雌成虫到达树木,蛀入内外皮到形成层,上下左右取食,并吸引雄成虫在蛀食坑道内交配产卵。

一般在6月份可发现虫卵,卵期10-14天。

幼虫老熟后做成蛹室化蛹,蛹期一周,初羽化成虫停留在蛹室约一周,待外骨骼硬化后,多个成虫用同一孔洞钻出树皮开始扬飞,飞行距离可达10公里左右,最远可达16公里以上。

一般每年的5月、7月、9月为扬飞盛期。

成虫在活动取食期的生命长度可达几个月。

红脂大小蠹:

治理措施无侵入孔:

在轻、中灾区采用的全树喷药,防治侵染。

时间在5月和7月分两次用甲胺磷8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用高压喷雾器喷干;有侵入孔:

用插毒扦或兽用注射器注药的方法杀死虫体,注药后用泥封死侵入孔。

用植物引诱剂诱杀成虫,针对轻、中灾区,在林间每30-50米悬挂一个诱捕器,诱捕器距地面5-10厘米。

放置饵木诱杀虫体。

根据红脂大小蠹喜食新鲜伐桩的特征,在轻、中灾区,每50亩林地砍伐3株健康树,砍伐时留30厘米伐桩,诱使该虫侵害,在该虫越冬时也是虫体比较集中的时间11月-翌年1月,连根刨除伐桩,运出林地至空地,进行薰蒸除害。

伐除受害木或濒死木。

红脂大小蠹:

分布与危害松纵坑切梢小蠹遍布我国南北各省区,为害马尾松、赤松、华山松、油松、樟子松、黑松等。

以成虫和幼虫蛀害松树嫩梢、枝干或伐倒木。

凡被害梢头,易被风吹折断。

该虫在广州白云山景区为害马尾松甚烈。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Linnaeus,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Linnaeus,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Linnaeus,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Linnaeus,生活史及主要习性1年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南北方各异。

在南方,成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

越冬成虫于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离开越冬处,侵入松枝梢头髓部进行补充营养,以后在健康的树梢、衰弱树或新伐倒的树木上筑坑、交配、产卵。

在杭州,卵于4月中旬孵化。

幼虫期约1个月。

5月中旬化蛹,蛹室位于子坑道的末端。

5月下旬到6月上旬出现新成虫,再侵入新梢进行补充营养。

成虫在梢枝上蛀入一定距离后随即退出,另蛀新孔,在1条枝梢上侵入孔可多达14个。

纵坑切梢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4.5毫米,椭圆形,全体黑褐或黑色,具光泽密布刻点和灰黄色茸毛。

头部半球形,黑褐色,额中央有一纵隆线;复眼卵圆形、黑色;触角黄褐色,端部膨大呈锤状。

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狭后宽。

鞘翅棕褐色,基部与端部的宽度相似,长约为宽的3倍,其上有由刻点组成的明显行列,斜面上第二列间部凹陷,小瘤和茸毛消失,雄虫较雌虫显著。

卵淡白色、椭圆形。

幼虫体长5-6毫米,乳白色,无腹足,体粗壮多皱纹、微弯曲。

蛹为裸蛹,长约4.5毫米,白色。

坑道:

单纵坑道。

纵坑切梢小蠹:

防治方法保持林地良好的卫生条件,改善立地条件促进林木健康成长。

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采伐后的原木及枝丫梢头,应及时运出林外。

及时剪除被害枝梢、死梢。

当越冬成虫及新羽化成虫进行补充营养造成枝梢枯萎时,应及时剪除并烧毁。

成虫侵入新梢之前,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树冠。

纵坑切梢小蠹:

4.象甲类,在树干上有侵入孔或红褐色丝状排泄物,在树皮上形成一圈圈刀砍状裂纹。

在木质部形成纵坑。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innaeus,分布:

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日本,朝鲜半岛,欧洲,北美。

国内检疫对象。

危害杨、柳、桤木、桦树等,为杨树的毁灭性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0mm,长椭圆形,黑褐色;喙、触角及附节赤褐色。

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生白色鳞片,形成不规则的横带,前胸背板两侧和鞘翅后端1/3处及腿节上的白色鳞片较密,并混杂直立的黑色毛束。

复眼圆形、黑色。

触角膝状,暗红褐色,9节。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两侧近圆形,前端极窄,中央具1条细纵隆线。

卵长1.3mm,宽0.8mm,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9mm左右,乳白色,全体疏生黄色短毛,胸、腹部弯曲,略呈马蹄形。

头部黄褐色,上额黑褐色,下颚及下唇须黄褐色。

蛹体长8-9mm,乳白色。

腹部背面散生许多小刺,前胸背板上有数个突出的刺。

腹部末端具有1对向内弯的褐色几丁质小钩。

杨干象: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innaeus,生物学特性大庆市1年1代,以幼虫和卵在枝干韧皮部越冬。

翌年4月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

6月中旬幼虫老熟化蛹,8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交尾和产卵。

9月中旬为盛期,10月底为末期。

老熟幼虫进入木质部后,向上开凿10-20cm长的羽化道,并推出木丝,最后做一椭圆形蛹室,其上下两端塞有木丝,这一过程需时30天。

蛹期10一15天。

成虫羽化后,顺原道将木丝用足从腹部扒向后。

成虫行动缓慢,喜爬行,在嫩枝或叶片上取食补充营养,在枝上留下针刺状小孔,在叶背啃食叶肉成网眼状。

飞翔距离短,多飞向背阴处,趋光性不明显。

假死性强。

交尾和产卵多在早晨进行,卵产于叶痕和树皮裂缝中,多产于5年生以上幼树上,3-4年生幼树产卵少,1-2年的幼苗不产卵。

每孔1粒卵,并分泌黑色物将产卵孔塞住。

每头雌虫乎均产卵44粒。

成虫寿命一般为30-40天,雌虫长于雄虫。

杨干象: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严禁带虫苗木进地造林。

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

4月下旬-5月中旬,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倍液,点涂幼虫排粪孔和蛀食的坑道,毒杀幼虫。

6月中旬-7月末,用“绿色葳雷”超低量喷雾防治成虫,或采用林间喷雾的方法喷洒5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或2.5%敌杀死1500倍液1-2次。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innaeus,寄主范围湿地松(Pinuselliottii)火炬松(P.taeda)马尾松(P.massoniana)华山松(P.armandii)黄山松(P.taiwanensis),喜在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树龄在5-10年生的湿地松、火炬松、华山松和马尾松的人工林危害。

其中湿地松为高危树种。

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分布范围湖南(衡山、资兴)江西(武宁、永修、修水、靖安、铜鼓、上高、分宜、芦溪、莲花、新干、安福、永丰、吉水、吉安、永新、泰和、宁冈、万安、井冈山、遂川、宁都、石城、于都、瑞金、上犹、崇义、会昌、大余、信丰、安远、龙南、定南、全南),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危害症状幼虫主要蛀食主干基部皮层,在皮下与木质部之间绕树干形成扁圆形蛀道。

树皮外或干周土表层有排粪孔,孔外有紫红色、白色、黄褐色如稀酱状、粒状或条块状的排泄物。

树木受害后,轻则大量流脂,重则树木成片枯死。

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518.0mm,宽6.07.0mm。

体壁暗黑色,胫节端部、跗节和触角暗褐色。

前胸背板被覆赭色毛状鳞片,在前胸背板前缘和小盾片上部较密。

鞘翅上的毛状鳞片形成两行斑点,前1排位于行间2和10的斑点在鞘翅基部1/3处,行间4和6的斑点分别位于上述斑点的稍前和稍后;后1排位于行间2、6和8的斑点近于鞘翅端部1/4处,行间4的斑点略靠后,后1排的4个斑点有时酷似1个不甚清楚的波状带。

鞘翅的其他部分被覆同样的稀疏鳞片。

足和身体腹面被覆黄白色毛状鳞片。

卵椭圆形,乳白色至黄褐色,长径1.52.7mm,短径0.81.7mm。

幼虫乳白色或米黄色,头黄红褐色,老熟体长16.022.5mm,全身具突起。

蛹白色至黄褐色,长12.122.0mm,宽69mm。

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生活习性江西吉安等地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

成虫于3月中下旬出羽化孔活动,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次年8月中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陆续羽化为成虫即在蛹室越冬。

成虫多在白天活动,极少起飞,善爬行,取食活立木韧皮部作为补充营养,交尾多隐藏于树皮缝等暗处,产卵于活立木皮层内3mm深成虫以喙咬食的洞内。

幼虫孵出即在树皮内蛀道危害,昼夜不停地蛀食和排粪。

危害处一般在树干1m以下部分。

湿地松、火炬松较马尾松受害重,受害较重且易枯死的树龄为413年。

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传播途径近距离扩散靠成虫爬行。

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调运携有老熟幼虫、蛹和成虫的带皮木材以及带有活虫的幼树。

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防治措施检疫,调运4年以上的寄主幼树和新采伐的松材,应严格检疫,防止将虫带入非发生区。

林业技术,7月至次年3月上旬,用刀剥开虫道和流脂团,捉杀幼虫、蛹和成虫生物防治。

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xiaoiZhang,物理防治,以石灰、水、食盐、叶蝉散粉130.030.015的比例配成白涂剂,在4月中旬前涂树干1m高处,可防止产卵。

危害症状幼虫钻蛀马尾松等衰弱松树皮层,形成不规则坑道,截断树液流动,使植株枯萎死亡,蛀屑和粪粒充塞其中,木材极易腐朽,材质不堪利用。

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patruelisVoss,分布范围分布于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日本。

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黄山松(P.taiwanensis)黑松(P.thunbergii)华山松(P.armandi)湿地松(P.elliottii)火炬松(P.taeda)云南松(P.yunnanensis)晚松(P.serotina)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patruelisVoss,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76.8mm。

体色红褐或灰褐色。

体覆盖红褐色、白色鳞片。

白色鳞片在前胸背板、鞘翅和足聚成斑点。

头部散布密的刻点。

头管约于前胸等长、弯曲。

前胸背板前缘宽约等于后缘的一半,两侧各具白斑2个。

4个白斑列成一直线。

鞘翅中央前、后各具2个由鳞片组成的小白斑。

卵圆形,乳白色。

幼虫体长7.012.0mm。

体黄白色。

略弯曲。

气门淡黄色,胸部气门1对,腹部8对。

蛹体长5.09.9mm,椭圆形,黄白色。

头管稍弯,贴于腹面。

腹部第17节背面侧缘各具1个小瘤突。

臀节末端具1对刺突。

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patruelisVoss,生活习性1年发生14代,因地区不同而异。

在浙江为1年2代,以中龄幼虫在皮层中越冬。

翌年3月中旬幼虫成熟,3月下旬6月上旬为蛹期。

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

5月下旬7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危害期。

7月下旬始见第1代成虫。

8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1月底停止取食,在皮层越冬。

成虫羽化后,留居蛹室内46天后,咬直径2.03.5mm圆形孔爬出。

具假死性。

成虫略具趋光性,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