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077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docx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一

(测试时间:

150分钟 评价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76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

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

“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20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

“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

“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

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

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

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解析:

D项,“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不准确,原文是“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原文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这一点指“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而不是“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

答案: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这种做法要反思。

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解析:

C项,“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不正确。

根据原文,我国是“一定程度上”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

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五经”“四书”,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解析:

C项,“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华元典”,“五经”“四书”只是其中的代表。

答案: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放 鸭

莫 言

青草湖里鱼虾多,水草茂。

青草湖边的人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很有名气。

早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混得很熟。

春天,湖边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答道,“你呢?

“湖西王庄。

“老王呢?

“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碰了面。

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老壮愣了一下,反问道:

“有,问他干啥?

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这户人家怎么样?

”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

”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的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甭提有多心疼了。

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个鸭屁股啊!

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

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

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结果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

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他对她起了反感,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骂:

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转眼春去夏来,湖上换了一番景色。

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

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

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

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

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被暴风雨冲散的鸭子。

却不知道是谁家的鸭。

“好鸭!

”老壮不由赞了一声。

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

他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

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那位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到十几只鸭子没?

昨天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

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急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呢!

“姑娘,你可是问巧了!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用手一指鸭群,说:

“那不是,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

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

”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放鸭这么久了,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

”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

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苇林他爹,”李老壮把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的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

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

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

”李老壮高声喊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是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节选自《读者》2012年第23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插叙李老壮“偷”鸭游乡这一情节,是为了解释放鸭姑娘的疑问,引出后文主动还鸭等情节的情绪背景,更好地刻画李老壮的形象。

B.文中写那个好吃懒做、假公济私的主任,是为了在对比中烘托李老壮的形象,表现青草湖农民在特殊时期的痛苦挣扎和当时农村的矛盾对立。

C.在新时代李老壮看到被暴雨冲散的美丽肥大的鸭子后,立即把它们赶到自己的鸭群,说明他偷东西已习惯成自然,不由自主。

D.“呀!

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一句表现出放鸭姑娘发现眼前的老人是苇林爹后,因自己以前的言行而深感恐惧的心理变化。

解析:

B项,对其作用分析过度。

C项,李老壮没有据为己有的意思,“说明他偷东西已习惯成自然,不由自主”不正确。

D项,此处主要是“不知所措、慌忙掩饰的心理”。

答案:

A

5.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描写了雨后青草湖清新明净的自然美景。

②以明净清新的美景烘托李老壮美好的心灵世界。

③为后文人物关系的转变做铺垫(或:

雨过天晴的描写,也预示着人物关系的转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有其他答案意思答对即可)

6.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勤劳。

李老壮天天放鸭子,体现了他的勤劳。

②善良。

捡到被暴雨冲散的鸭子及时归还失主,体现了他的善良。

③朴实。

他承认自己游过街,以及与姑娘的误会解除后,自言自语地夸姑娘等,体现了他的朴实。

(如有其他答案意思答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者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占比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凤民表示,1988年成立的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他们正准备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

“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

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0%,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

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附表:

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

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加强书法教育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体系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

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

对书法学科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

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

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

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考核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认为,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7年3月6日7版,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都发表于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C.关于“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既强调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也指出了学校、家庭方面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解析:

D项,“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答案: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须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描述,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导致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为此,中国成立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进书法教育。

解析:

A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

B项,没有运用“抽样调查数据”,不一定就“客观性略为欠缺”。

D项,逻辑错误,由材料一原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状况堪忧”“1988年成立的……委员会”可知,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

答案:

C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可行举措。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题时,首先确定范围,材料二和材料三提到了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可以考虑提高现有教师水平,鼓励更多人从事此职业,吸纳更多书法教师。

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可以考虑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结合材料三第三段,可以考虑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使书法教师专职化,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等。

最后综合这些有效信息形成答案。

答案:

①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

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③提高学科地位。

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加大对学科成果的奖励力度。

④寻求社会支持。

与社会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解析:

句子大意:

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回到家乡。

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慷慨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

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来护儿立有战功。

答案:

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

C项说到的“嗣位”指继承君位,这话是对的;但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泛泛地只说是长子继承制不准确。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

“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不正确。

原文说到来护儿被捕时,问“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告诉他“现在已经被抓起来了”,所以从原文看,当时炀帝不可能设法保护来护儿的。

答案:

C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